全國7月平均氣溫創1961年以來最高 今夏為啥這麼熱

2021-01-10 央廣網

  近日,南京持續高溫天氣,小朋友在南京老門東景區的噴泉中戲水玩耍,享受清涼。

  人民視覺

  最近,很多地方的天氣真挺熱。

  剛剛過去的7月份,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3℃,是我國自1961年以來最熱7月;全國平均高溫(35℃以上)日數、日最高氣溫,也創下了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的新紀錄。

  8月7日,我國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不過,目前仍然處於「三伏天」之內,8月11日入「末伏」,8月21日才能「出伏」。在不少地方,暑熱一時難消,高溫仍在持續。

  「安哥拉留學生在合肥街頭中暑」「非洲小夥在重慶被熱哭」「來北京避暑的非洲小哥中暑暈倒」……雖然這些消息中有的可能有些誇張,不過,今夏似乎真的熱得有些不同尋常。

  6月以來,139個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上海最高氣溫打破145年來歷史紀錄

  在北京生活了22年的華女士,體寒怕冷,夏天家裡幾乎不開空調,但這個夏天她愛往空調房裡鑽。

  「一直覺得北京的夏天挺好過的,但今年有幾天實在是太熱了,熱得快要中暑了。」華女士表示。

  讓她感覺最為酷暑難耐的那幾天,出現在7月中旬。

  國家氣候中心國家級服務首席高歌介紹,7月7—15日,北方出現大範圍持續高溫天氣。河北南部、陝西中北部、寧夏北部、內蒙古西部、新疆大部等地最高氣溫達38—40℃,南疆、內蒙古西部等地超過40℃。新疆吐魯番7月10日的最高溫達到49℃。

  國家氣候中心國家級服務首席陳峪指出,今夏北方地區高溫出現早,5月以來出現4次高溫天氣過程,其中5月17—19日為東北、華北1961年以來最早的高溫天氣過程;6月下旬至7月中旬,北方出現近12年來最強持續性高溫天氣。

  「從京津冀地區來看,6—7月的平均高溫日數為15.4天,為2001年以來同期最多。河北撫寧、遷安、秦皇島等5個氣象站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陳峪說,「6—7月,北京的高溫日數有14天,較常年同期(7天)偏多1倍,已經超過了常年的高溫日數全年值(8.3天)。」

  南方的高溫天氣,也很厲害。

  7月中下旬,南方地區以及黃淮等地,相繼出現大範圍持續高溫天氣,具有高溫強度強、持續時間長、範圍廣的特點。

  浙江大部、江蘇南部、安徽中南部、重慶西南部及陝西、湖北、湖南的局部地區,最高氣溫高達40—42℃,其中陝西旬陽44.7℃、重慶江津42.5℃、浙江桐廬42.2℃、安徽霍山42℃。中東部16個省(區、市)有59站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2013年7—8月,南方地區曾遭遇1951年以來最強高溫熱浪。今夏南方的高溫天氣,和4年前比起來怎麼樣?

  「截至目前,南方地區的高溫天氣在強度、持續時間上,總體均不如2013年,40℃以上高溫覆蓋範圍不如2013年。」高歌說,「但局地高溫強度、持續時間超過了2013年。」

  高歌介紹,上海徐家匯、江蘇無錫和宜興、浙江桐廬等10站,最高氣溫超過了2013年創下的歷史極值,7月21日上海徐家匯最高氣溫達到40.9℃,打破了1873年以來145年的歷史紀錄;江蘇、上海、浙江、湖北等地26個站,最長連續高溫日數超過了2013年創下的歷史極值。35℃、38℃以上高溫覆蓋範圍,大於2013年。

  陳峪表示,總體來看,6月以來,全國共有604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事件」監測標準,其中新疆吐魯番(49.0℃)、託克遜(48.8℃)、陝西旬陽(44.7℃)等139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不只是我國,近期全球其他一些地方,也遭遇了高溫襲擾。

  高歌介紹,歐洲南部及美國、日本等地也出現了異常高溫現象。7月上旬,美國西岸遭受「地獄熱浪」襲擊,鳳凰城、洛杉磯市區的超高溫,打破近百年來同期高溫紀錄。7月8—15日,歐洲南部遭遇罕見熱浪襲擊,義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國最高氣溫超過40℃。7月13日,日本北海道、京都等地氣溫超過35℃,那段時間至少造成6人熱死。

  最近幾年全球平均氣溫「芝麻開花節節高」,接二連三破紀錄,一年更比一年熱

  哪些原因導致了近期的高溫天氣?

  國家氣候中心國家級首席預報員陳麗娟表示,高溫天氣持續出現的直接原因,是大氣環流的持續異常。

  北方地區的高溫主要出現在6月26日到7月14日。這一時段內亞洲地區中高緯度的環流,呈現「北低南高」的特徵,以緯向型為主,即環流比較平直,不利於極地的冷空氣南下;此外,貝加爾湖附近為「高壓脊」,我國北方地區上空的高度場整體較常年明顯偏強,在高壓控制下晴熱少雨,出現持續高溫天氣。

  南方地區的高溫,主要出現在7月11日梅雨結束後的7月中下旬時段。今年梅雨結束時間較常年偏早7天,意味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北跳並控制南方地區的時間較常年提前,而且今年副高較常年明顯偏強,面積偏大,副高西邊界的位置較常年偏西,北邊界的位置較常年偏北,控制了我國江淮、江南的大部分地區。副高控制區內盛行下沉氣流,從而造成南方出現持續的高溫悶熱天氣。

  在專家們看來,很難說某一次高溫天氣過程就是全球氣候變暖直接造成的,但二者之間應當存在關聯。

  監測數據顯示,20世紀中後期以來,地球氣溫正在加速變暖,北半球變暖速度快於南半球。最近幾年,全球平均氣溫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接二連三破紀錄,一年更比一年熱。

  「據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監測結果,2016年全球表面平均溫度比1961—1990年平均值高出0.83℃,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刷新2014年、2015年相繼創下的最暖紀錄,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暖年份。」陳峪說。

  國內外多數科學家認為,最近幾年一年更比一年熱,除了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的厄爾尼諾事件推波助瀾外,更主要的還在於人類活動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越來越明顯。

  環球同此涼熱。我國氣候變暖的趨勢也非常明顯。陳峪介紹,1961年以來,我國平均高溫日數呈顯著增加趨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溫日數明顯增加,年高溫日數較多的歷史前10位中,有7年是在2005年以後。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2016年是我國自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三暖的年份,氣溫僅低於2015年和2007年,夏季最高溫突破了歷史最高值。

  防範高溫天氣不利影響的同時,還要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面對高溫天氣,陳峪提醒公眾注意防暑降溫,減少外出,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作息時間,安全飲食,安全用電,注意防火。室外作業和重體力勞動人員,要儘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工作,確實需要長時間工作的,要搭設遮陽設施,備好防暑降溫物品、藥品、設備,供給足夠的飲用水,確保勞動防護措施到位。

  在夏季悶熱汗多的「桑拿天」裡,人們會感覺格外難受。怎樣注意防範?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工程師張峰介紹,「桑拿天」一般指的是氣溫高且空氣溼度大的天氣,此時人的感受像蒸桑拿一樣,因此稱為「桑拿天」。人們在「桑拿天」會感覺比較難受,與人體自身在溼熱環境下的反應有關。首先,當人感覺到熱,皮膚會自動排汗,汗液蒸發會帶走熱量,從而使人體降溫。但是在溼度較大的情況下,汗液蒸發緩慢,散熱也慢,人們會一直出汗,但卻感覺不到涼快,體溫依然很高。

  其實在氣象學上,並沒有「桑拿天」的定義,這只是民間表述。氣象學上稱之為「高溫高溼天氣」。張峰說,這種天氣不利於散熱,相比北方常見的乾燥高溫天氣,這種溼度高的高溫天氣危害更大。公眾尤其是老弱病幼等抵抗力較弱的人群,應減少外出。如果必須外出,也要避免在中午和午後,即10點—16點這一溫度最高的時間段。在室內要注意降溫通風,必要時使用空調和電風扇;桑拿天汗液蒸發慢,溫度降不下來,人體會不斷出汗進行自我調節,會大量失水,所以需要大量喝水,補充水分;此外,還需飲食清淡,過於油膩的食物不利於補水。

  眼前,需要注意防範高溫天氣的不利影響。從長遠來看,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還會延續,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暖,才是治本之策。

  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明確提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爭取早日達峰的目標,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16年4月22日,全球合力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開放籤署首日,中國就籤署協定,並於9月批准協定。今年6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中國則表示,無論其他國家立場如何變化,都將認真履行《巴黎協定》。

  外國學者讚譽中國「正負責任地帶頭樹立限制全球變暖的榜樣」。不過,中國要實現減排目標,真正成為榜樣,還需要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需要億萬公眾積極踐行低碳、環保生活。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環保專家強調,每個人都可以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遊等方面,更加勤儉節約,更加綠色低碳,更加文明健康。比如,購買使用節能電器、節能環保型汽車,積極配合垃圾分類收集、支持廢物回收利用,儘量少開車,隨手關燈,抵制過度包裝的產品等等。「綠色達人」匯聚而成的「綠色合力」,將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安全提供澎湃動力。

相關焦點

  • 今夏青島平均降水量683.0毫米 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四
    半島全媒體記者 鮑福玉 實習生 蔣慧芳進入9月,大家習慣上按月份劃分的夏季(6-8月)已經結束了,而這個夏季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雨水多。據市氣象臺統計,今夏全市平均降水量683.0毫米,比常年偏多69.0%,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四多。
  • 專家:5月以來重慶平均降水量是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
    新華網重慶7月14日電(李海嵐 朱俊潔)一個多月以來,「暴雨」成為重慶天氣的關鍵詞。不少市民感嘆「從來沒有哪一年,像今夏這麼關注天氣。」自入汛開始的這一場持續不斷的雨究竟還要下多久,成為不少市民日常生活中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據悉,7月以來,我國主雨帶維持在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遊地區。
  • 香港11月平均最高氣溫26.4℃,創1884年以來同月最高
    11月21日,香港街頭,香港市民著短袖衣衫出行。新華社記者李鋼攝香港天文臺12月2日表示,香港11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6.4攝氏度,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同月最高。11月7日立冬日氣溫高達30.2攝氏度,這也是香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立冬。香港11月平均最高氣溫26.4攝氏度,較正常值高2.3攝氏度。香港天文臺總學術主任許建忠表示,由於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在11月大部分時間比正常弱,令11月香港天氣遠比正常溫暖。
  • 2014年德國年平均氣溫創有記錄以來新高
    原標題:2014年德國年平均氣溫創有記錄以來新高  新華網柏林12月30日電(記者郭洋)德國氣象局30日說,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14年德國年平均氣溫達到10.3攝氏度,為德國1881年有規律測量氣溫以來最暖的一年。
  • 青島發布冬季氣候影響評價:降水和氣溫數據均創1961年以來歷史極值
    半島記者 鮑福玉 通訊員林澤磊 張凱靜3月4日,青島市氣象局發布了2019/2020年冬季氣候影響評價。青島市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降水異常偏多,氣溫異常偏高,日照時數偏少。季內全市平均氣溫及降水量均創1961年以來歷史極值,暖溼氣候顯著。
  • 香港11月平均最高氣溫26.4攝氏度 創1884年以來同月最高
    新華社香港12月2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天文臺2日表示,香港11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6.4攝氏度,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同月最高。11月7日立冬日氣溫高達30.2攝氏度,這也是香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立冬。
  • 冬季平均氣溫系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氣象臺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下同)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根據相關標準,我省去年冬季為強暖冬。數據顯示,去年冬季全省平均氣溫6.1℃,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1.9℃,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高;從空間分布來看,全省大部地區異常偏高1.5℃以上,淮北東南部及中西部、江淮之間大部、沿江江南東部及南部偏高2.0~2.7℃,全省65個市縣平均氣溫為偏高年的前三位,其中48個市縣創同期新高。
  • 今夏雨水格外多!青島平均降水量683毫米,比往年多七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雅潔 一個月裡,超過半數的日子在下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青島平均降水量683.0毫米,比常年偏多69.0%,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四多。未來一周,除周二偶有雷雨和陣雨來「湊熱鬧」,青島市整體天氣以晴好為主,出行遊玩可以安排上了。
  • 為什麼這麼熱?杭州全年平均氣溫 每10年上升0.35℃
    8月17日,杭州市區最高氣溫達38.4℃,是8月9日至今連續第9個高溫日。其中,周六(15日)最高氣溫達39.0℃,35℃以上氣溫持續了約9小時。不僅白天酷熱,晚上依然悶熱難耐——上周,我省大部地區夜間氣溫仍達28到31℃。未來三天,江南一帶的高溫態勢穩定。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本周,這場高溫「持久戰」仍會在浙江繼續上演,一直「熱」到處暑節氣(8月22日)。
  • ...氣象局:今年入汛以來全國平均氣溫偏高 東北空出區域受到暖高壓...
    「2019年入汛以來,全國平均氣溫14.2℃,較常年同期(13.3℃)偏高0.9℃,與2014年並列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高。」2日,在中國氣象局7月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廖軍說。
  • 全球年均氣溫:2000年以來幾乎年年創記錄
    據美國官方數據,201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自路透社) 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稱,隨著碳排放持續增長,吸收熱量驅動了氣候變化,自2000年以來的15年中,有14個年均氣溫破紀錄,換句話說,全球年均氣溫幾乎年年創記錄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將幾個主要的氣溫紀錄整合在一起,指出2014年確定為自1850年以來最熱的年份。
  • 日本8月中旬平均氣溫創最高紀錄
    人民網東京8月22日電(趙松)據《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氣象廳稱8月中旬(11日至20日)日本各地平均氣溫幾乎都比往年平均高出2度以上,東日本>和西日本的平均氣溫均創下1961年有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 日本氣象廳稱,東日本平均氣溫比往年高2.4度,西日本則高2.3度,此外北日本高出2.7度。
  • 4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近2℃ 水熱條件充足利於春播
    4月將盡,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今日(2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4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95℃,為1961年以來同期次高;全國平均降水量也較常年同期(39.7毫米)偏多3.9%。  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起伏大  中國氣象臺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4月(1-27日,下同),全國平均氣溫12.6℃,較常年同期(10.65℃)偏高1.95℃,為1961年以來同期次高,僅低於1998年(12.7℃)。
  • 天氣預報丨今夏重慶有點熱,41個高溫日居全國前列 未來三天將衝上...
    環球同熱大趨勢下,今年夏天,中國南北高溫「無縫對接」,7月14日至8月15日,中央氣象臺連續33天發布高溫預警,罕見程度為2010年有統計記錄以來最長一次。這個夏天到底熱成什麼樣?以後夏天會越來越熱嗎?中國天氣網今天發布高溫大數據:近68年,我國夏天越來越熱!
  • 臺北6月平均氣溫將突破29度 創118年來最高記錄
    中國臺灣網6月30日消息 臺灣氣象部門表示,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依照統計,臺北6月平均氣溫將突破攝氏29度,創1896年設臺北氣象站以來最高記錄。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氣象部門統計到6月28日,臺北市月均氣溫已達29.1度;30日天氣依然炎熱,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本月月均溫將突破29度,打破2011年6月臺北市月均氣溫的29.0度;再此前,臺北市6月均溫最高紀錄是在1996年的28.9度。
  • 青島今夏有26天最高溫超過30℃55年來排第4
    總結今年夏天的天氣情況,可以用熱和雨兩個字來表示。據市氣象臺專家介紹,今年夏天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高了1.2℃,而超過30℃高溫日數55年來排第4。雨天方面,今年6~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464.1毫米,比常年多59.9毫米,比去年多184.3毫米。
  • 為什麼立秋還這麼熱?原來全球平均溫度創了新高!
    截至8月17日,過去12天的時間裡,高溫天氣是浙江天氣舞臺絕對的主角,除了颱風天,高溫幾乎天天「打卡」。&nbsp&nbsp&nbsp&nbsp但看看重慶那邊的氣溫,我就平衡了很多。這幾天,重慶創下了42.4℃的當地最高氣溫觀測紀錄,而且,這高溫賴在重慶湖北湖南江西不走了。
  • 香港11月平均氣溫創有記錄以來新高
    中新社香港12月2日電(記者 曾平)香港天文臺12月2日表示,由於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在月內大部分時間較正常弱,今年11月香港天氣遠較正常溫暖,平均最高氣溫為26.4度,是有記錄以來11月份的最高。11月7日立冬後,嚴格意義而言,香港已進入冬季。但記者11月走在香港街頭發現,街上仍有不少行人穿著夏天的短袖,直至踏入12月,才有越來越多的行人開始穿上薄外套。香港天文臺表示,11月的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為23.5度及21.7度,各較其正常值高1.7度及1.9度,兩者皆是有記錄以來11月份的第二高。
  • 香港2019年平均氣溫創1884年以來最高值
    新華社香港1月3日電(記者周文其)香港天文臺3日介紹,2019年香港天氣較為溫暖,全年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分別為24.5攝氏度、27.1攝氏度和22.6攝氏度,三者均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最高。  香港天文臺數據顯示,2019年香港總降水量為2396.2毫米,與正常值2398.5毫米相差不多。
  • 臺灣今夏平均氣溫29.01度 創下68年新高
    中新網9月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今年夏天有多熱?民間氣象公司統計臺灣13個平地站6至8月平均氣溫,顯示今夏全臺均溫為29.01度,創下自1947年以來新高紀錄。不過今年8月受低壓帶所帶來的連續降雨影響,臺北均溫卻是2001年以來最涼的一次,氣象專家感嘆,現今氣候更加難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