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狐狸。
昨天,是第20個「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也美妝博主宇芽在網絡上控訴前男友的家暴行為的同一天。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反應家庭暴力的短片——《我們都不應該討論愛情》,豆瓣評分7.4 。
該片很有趣的一點是有意刪除「奇觀」視覺,關注兩人相愛相處情感變化(相愛、退縮、恐懼、敏感)的細節本身。未展示直觀的暴力,用固拍與手持攝影帶來的沉重、寫實的鏡頭風格,無技巧顯得使畫面表達更有力量。
影片在家暴受害者的角度描述了家暴:她知道他是愛她的,她以為他只是一時生氣控制不住。她以為只點傷害,這在愛情裡不算什麼,她以為自己可以忽略他的暴力。影片隱去了家暴時的場景,第一次,明龍很緊張阿乃,家暴之後陪她去醫院,阿乃也沒放在心上,可以在診室裡向明龍撒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阿乃越來越害怕,害怕自己跟明亮睡在一起。
她很痛苦,想停止這一切,甚至偷偷餵明龍安眠藥以停止家暴,但是阿乃愛他又怕他,把已經塞進明龍嘴裡的安眠藥又都拿出來了。阿乃想反抗,想停止,想逃離,卻因為愛情這兩個字選擇了忽略、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容忍。
家暴沒有停止。到最後,阿乃無法再欺騙自己。她極力挽留朋友們。阿乃最後的逃避與恐懼表示她開始反抗,開始認清現實與愛情,但已經晚了。
在任何親密關係中,實施的暴力和虐待行為,通常只有一個目的——獲得並維持對對方的控制。只要親密關係中的一方試圖控制另一方,就會有某種程度上的虐待行為發生。
家暴有很多種形式,並不僅限於對受害者身體實施的暴力,還有情感暴力,例如辱罵、貶低、冷落、限制自由、恐嚇等,情感暴力的目的是消除你的自我價值感和獨立性,它往往是肉體暴力的前兆。肉體暴力會在你身體上留下傷疤,而情感暴力的影響甚至更深遠,更不可磨滅。
其實暴力的核心是控制與權力,認識一開始就對你有明顯控制欲的男人,可能不是霸道總裁,而且有暴力傾向。人設立的再好,家暴的人,有明顯的[內心無能]特質,任何無能感都容易激怒他們,致使他們向外攻擊,無法正視和允許別人說他任何不對,尤其親近的人。
這類人由於內在的極度弱小造成自戀的病態膨脹,尤其迷戀「權利感」,所以他們會選擇容易心軟或產生虧欠感的女性,給她們洗腦。我們很多人在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裡早已將[貶低]習以為常,甚至「逆來順受」。這也是很多姑娘無法及時意識到傷害並進行及時自我保護的原因之一。
他們身為感情中的「索取者」卻永遠保持「施捨者」的姿態,他的一點付出就是值得你千恩萬謝的,再多付出也是因為你欠他的。就算知道打人是錯的,但是他覺得自己沒錯。
健康的關係一定是在[平等]的基礎上,被貶低從來不是一件小事。即使親密關係中,更需要有自我保護的框架和底線,很多事是不能忍受和退讓的。
很多人問為什么女性一而再再而三地忍受不及時反抗,因為她們相信感情,不會輕易把人想得那麼壞,尤其是伴侶。我們知道每個人都軟肋都是最脆弱的地方,而這個地方恰恰是感情,這意味著把「自我」毫無保留的交付或者與另一個人共享。
家暴者有了一套可怕的精神和思想操控手段。他們可以一步步讓你落入他愛的人設和陷阱,控制你的經濟來源,然後是潛移默化的打壓和貶低,破壞你精神和人格的獨立性,斬斷你和外界的交流,人會慢慢喪失理性思考的能力。
當自我內部崩潰的時候,外界的部分質疑和污衊(目前也存在)更會壓垮受害者的心理防線。在感情中的「賭徒心理」很危險。在任何關係裡,一定不要退讓的是自己自尊獨立的人格,不要接受任何形式的貶低和傷害。不原諒不是錯。
尤其一般的女生不要抱有「治癒」「感化」的幻想,可能有人真的能夠做到讓人「棄惡從善」,但那不是你,就算是專業心理諮詢師治癒人格障礙都是很困難的,原有的相處模式一定會把你帶入家暴的輪迴。我自身在無法保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也不會接觸這類患者。
無論如何女性是有反抗家暴的能力的,無關體力的強勢與弱勢,核心是擺脫思想控制,不要被洗腦,或者意識到後能夠走出精神控制。面對家暴,沉默和忍耐不會讓暴力停止,遮掩暴力更可能成為暴力的幫兇。愛情於家暴,只是如墨滴入水,停留片刻,化在水中,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