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是第16個中國航海日。近年來,作為海洋大國的中國,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正譜寫著新時代向海圖強的生動篇章。
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海洋覆蓋著地球約70%的面積,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而言,海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如何依託海洋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保護海洋造福於子孫後代?如何圍繞海洋開展廣泛深入的交流合作?中國一直在努力給出自己的答案。
開發海洋資源,讓海洋成為寶藏之海。海興則國強民富。近年來,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不斷拓展藍色經濟空間,蛟龍號、海龍號、潛龍號等一批依託於海洋的高科技層出不窮,海工裝備、海洋生物、海上風電等產業方興未艾,截至201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海洋經濟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撐,且在未來依然有巨大潛力可挖。可見,一汪湛藍海水,蘊藏著經濟發展的密碼,事關著向海圖強的大計。
守護海洋生態,讓海洋成為永生之海。海洋是富饒的,但海洋也是脆弱的。海洋在慷慨給予的同時,也需要悉心的呵護與照料。如果對海洋過度地開發,如果從海洋過度地汲取,脆弱的海洋生態就可能被破壞,人與海的故事就可能沒有未來。我國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對海洋資源有序開發利用,加強海洋環境汙染防治,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陸續開展沿海防護林、濱海溼地修復、紅樹林保護、岸線整治修復、海島保護、海灣綜合整治等工作,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取得積極成效。通過不懈努力,將海洋變為永生之海,不僅造福於當下,更將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湛藍。
加強海洋合作,讓海洋成為和平之海。海洋孕育了生命,促進了發展,更聯通著世界。以海洋為橋,以海洋為媒,加強海洋對話,共享海洋資源,共同發展海洋經濟,不僅有利於破解當前全球在開發海洋資源上各自為政的困境,更將推動人類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事實上,我國一直以來正是這樣做的,從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護航和人道主義行動,到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到全面參與聯合國框架內海洋治理機制和相關規則制定與實施,落實海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正以負責任的大國擔當,為將海洋變為和平之海、希望之海而不懈努力。
海洋是寶貴的資源。經略藍色國土,守護蔚藍深海,與各國做合作共贏的「藍色夥伴」,向海圖強的中國必將從廣闊海洋不斷收穫幸福和希望,也必將讓浩瀚無際的藍色海洋更好地造福於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