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每日熱點 精選精闢觀點
1、如何拯救困在「算法」裡的孩子?應該讓用戶有「關閉算法」的選擇權
「原本把手機留給孩子是想方便聯繫、開闊孩子視野,沒想到她沉迷於刷短視頻。」「連續滑動幾個視頻全與遊戲相關,不想看都不行。」……這是來自許多家長的困擾,更是青少年們目前所面臨的難題:當他們埋頭在自己喜歡的信息上不亦樂乎的時候,殊不知,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了被困在「算法」裡的孩子。
點評:讓孩子走出「算法困境」已成為當下社會的重大課題,需要社會各界合力破解。網際網路平臺應設置「關閉算法推薦」的選項,給用戶自主選擇觀看內容的權利。相關政府部門應儘快完善管理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對網際網路平臺進行精準監管。針對負面信息的惡意傳播,應形成懲罰機制,嚴厲打擊相關責任人,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而對青少年來說,提升網絡素養是網際網路時代的重要一課。(半月談評論員 張婉禕 | 半月談網)
2、護佑「城市之肺」健康生長「樹木醫生」大有作為
北京有一群「樹木醫生」,通過「健康診斷」提早掌握樹木健康和生存情況,量身定製「治療方案」,防止倒伏樹木、枯枝脫落等影響城市運行,維護樹木的環保生態和景觀功能。
點評:近年來,各地樹倒傷人的消息著實不少。北京打造樹木醫生隊伍的做法,對其他地方具有積極的示範價值。期待樹木醫生堅持「把安全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排查挺在事故前面」的理念,在「治未病」上多下功夫,關口前移、由點及面,「臨床」與科研兼重,探索與實踐同行,高質量地開展風險預警工作,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前瞻性、建設性建議,當好安全推手,助力防患未然。(威利 | 北京青年報)
3、以教育信息化為名牟利須嚴查
針對國務院「網際網路+督查」平臺上,有一些學生家長反映當地部分學校以「智慧課堂」「教育信息化」等名義,向家長推薦平板電腦,並以「上課要用」「布置作業」等理由變相強制學生購買等問題,近期有媒體記者跟隨國務院第六督查組前往這些地方進行調查。
點評:在線學習、教育信息化不能簡單成為教育工具的信息化。明明口頭或者書面就可以布置作業,卻非要在班級群組或者專用的App、數字設備上布置,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是對教育信息化最淺薄的理解。而以教育信息化為名,行斂財、牟取私利之實,更應當嚴查。(李一陵 | 光明日報)
整理: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胡俊圖片: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莫偉濃來源:光明日報、北京青年報、半月談網(原文有刪節)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胡俊聯繫我們:lilunbu@gz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