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動動發財的手指點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小編碼字不易,喜歡的話關注分享一下哦!
文/李鵬森
早在人類科技起步之初,人類對地球的了解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甚至連地球到底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直到近代,我們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才發現原來所謂的天圓地方,實際上是錯的。
我們不但知道地球是宇宙中無數行星中的一顆,而且還知道地球實際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在繞著太陽旋轉的同時,自身也在高速運轉。
物體的重量越大,從空中落下來的速度就越快,要使其懸在空中就越困難。沒有什麼東西能在地球之上違背這個規律,但是有趣的是,地球本身似乎也違背這個規律。地球就像一個巖石行星,雖然重達60萬億億噸,但它仍能懸浮在宇宙中,永遠不掉下來,這到底是為什麼?
你們會發現,即使地球要下沉,但根本找不到方向啊,此時我們聯想到日常生活經驗,發現所謂的下沉,其實就是物體受重力作用,不斷接近引力源的過程,所以如果非要為地球找到下沉的方向,最恰當的方式就是向太陽下沉。
眾所周知,地球並非一成不變,它一直繞著太陽轉,其運動速度大約為每秒30公裡。並且,地球運行的原動力來源於形成初期的原行星盤,從那以後,地球就一直在慣性的作用下運行。一方地球的運動是地球遠離太陽,另一方地球則被太陽的引力所牽引,因此地球的軌道就變成了繞太陽的軌道。
若要簡單地說,地球繞過太陽向外產生的離心力和向內的太陽引力是相等的。
究竟如何定義宇宙中的上下
實際上我們對宇宙的定義方法很簡單,找出地球的北極,很多人一看就明白,指南針的 N指向北極,所以北極就是上,結論似乎對,但方法不對,因為地磁的北極是 S,那麼 N就指向北極,所以北極另有判斷方式,伸出右手,四個手指指向地球自轉方向,然後拇指方向就是北極!
由於人類大多生活在北半球,科學最早也是在北半球發展,因此,我們通常把北極畫得朝上,這是習慣!
但是宇宙沒有絕對的方向,也就不存在所謂的上下之分。在宇宙中,天體分布很廣,沒有絕對參照系,因此天體的方位都是相對的。人們可能認為地球處於太陽的「下面」,或者反過來,也可能認為太陽處於地球的「下面」。
由於重力的作用,我們在地球上能感覺到方向的變化。地面上的所有物體都會受到重力的作用,這個方向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下方」。因為地球是一個球體,所以在地球的不同地方,「下」並不一致,而是全部指向地心。
剛才我們所說的下面,只是約定俗成、習慣上的下面,但對地球而言,它的下面是質心,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站在地球上,腳下就是下面,因此,對地球而言,整個球體表面都高於地球內部!
在17世紀,物理學界出現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名字叫牛頓。牛頓曾被蘋果砸中頭部,因此受到極大的啟發,經過不斷的探索和驗證,牛頓終於提出了引力定律。根據這個法則,宇宙中任何兩個質量物體都會互相吸引,質量越大,它們所受到的引力就越大。
按照萬有引力定律,離恆星越遠的行星所受到的引力越小,它所獲得的作用力也就越小,因此公轉的速度就越慢,外層行星不僅受其母星的引力作用,而且還受到另一種神秘的引力作用,即暗物質的引力作用,這也可以解釋其他一些難以解釋的宇宙現象,例如宇宙加速膨脹的加速力,就是由暗物質所提供的暗能量所致,宇宙中沒有任何物質能提供如此巨大的加速作用力。
黑暗物質(Dark matter)是一種理論上認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的不可見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成分,但它並不屬於任何已知的物質,這些物質構成了可見物體。在大量的天文觀測中所發現的與牛頓萬有引力相違背的現象,在暗物質存在的假設下,可以很好地解釋。通過天體的運動,牛頓萬有引力現象,引力透鏡效應,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微波背景輻射等觀測資料,可以看出暗物質在星系、星團和宇宙中大量存在,其質量遠遠大於宇宙中所有可見天體質量的總和。將微波背景輻射在宇宙中的各向異性觀測與標準宇宙模型(Λ CDM模型)結合起來,可以確定暗物質在宇宙中佔總質量的85%、總質量的26.8%。
科學家們發現,暗物質並不是科學家們憑空想像出來的物質,它們存在的證據,比如宇宙加速膨脹的加速動力來自暗能量,而其他恆星系統的外層行星的公轉速度卻與內層行星相同,這顯然違反了萬有引力定律,所以科學家們懷疑是暗能量在起作用,使恆星的外層行星受到與內層行星相同的力,因為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所以科學家們現在還不清楚它的真正面貌,以及它存在於宇宙的什麼地方,儘管人類目前還沒有找到暗物質和暗能量,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人類找到了暗物質,那將徹底改變我們的世界觀、宇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