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開「生命之母」究竟為何物(圖)

2020-12-06 搜狐網

科學家在海底尋找生命起源的線索

真核生物

古菌、細菌還是真核生物?

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從人類到細菌,從藍鈴花到藍鯨———都源自同一種實體,一種30億年或40億年前漂浮在「原始湯」周圍的原胞。這種實體是什麼樣子呢?它又是如何生活,以及生活在哪裡呢?科學家正一步步為我們解開這些謎團。

這種實體被稱為「露卡(LUCA)」,也就是「第一個基本的共同祖先」之意,它沒有留下任何已知的化石,也沒有其他物理線索可揭示其身份。

然而,探究所有生命共同祖先的研究最終還是復甦。研究人員正通過比較所有生命體的基因,畫出所有生命共同祖先的「肖像」。他們的研究結果頗具爭議,而且也對人們以往形成的有關原始生命的一些最基本想像構成了挑戰。

最早的生命實體「露卡」是細菌、古菌,還是真核生物?

據《新科學家》報導,最早的生命實體應該是一種自我複製能力的分子,據認為可能出現在大約43億年前。它或許是逐漸進化成多種原生細胞的。那麼「露卡」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最早揭示「露卡」排列的科學家是伊利諾斯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卡爾·渥斯。20世紀60年代末,渥斯發明了一種通過比較在核糖體中發現的RNA小節序列來測量物種間關係的方法。假設基因突變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增長,兩種物種的排序越是完全不同,它們分離的時間就越久。

渥斯就此進行了長達十多年的研究,並對生物學家們有關生命的分類進行了重新定義,這將對探索「露卡」的努力產生重要影響。以前,生命形式在最基本的水平被分成兩個生物類群: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包括所有的動植物、真菌類和單細胞細菌(如酵母)。原核生物的特點是缺乏一個核細胞膜以及沒有組織成染色體的脫氧核糖核酸。

渥斯發現在原核生物中實際上有第三種類型生物:古菌。儘管古菌與細菌在許多方面相似,但缺乏定義的肽脂糖,並且只具有幾個真核細胞的特性。自此後,科學家採用一種新的分類系統,將生物分為三個域:古菌、細菌和真核生物。然而,渥斯的早期成果沒有對一個重要問題做出解答:這三個域是以何種順序進化而來?換句話說,「露卡」是細菌,還是古菌,或是真核生物?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對核糖體RNA所進行的進一步比較表明,細菌是最古老的域。儘管隨後對其它基因的分析產生一些不一致的結果,但上述說法一直是佔主要地位。

法國巴黎大學的一個教授認為「露卡」就是真核生物。

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這一觀點。法國巴黎大學的派屈克·福特勒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主要反對者。他認為,這種基因分析方法本身存在一個重大缺陷:沒有將不同域的突變的不同速度考慮進去。所以,細菌等一些進化速度更快的直系後代看上去比實際要「老成」。細菌通常被認為比真核細胞更原始,因為它們更簡單。但福特勒教授指出,儘管真核生物更複雜,它們也充斥著原始結構。例如,真核生物染色體包括成串線狀DNA,這需要一種稱為端粒的分子來保護其末梢在複製過程中不受損壞。細菌染色體是環狀,所以不需要端粒來保護。

真核生物基因還包括基因內區。細菌缺乏基因內區,因此它們確實不需要剪接體。與真核生物相比,細菌圓滑,在製造蛋白質方面效率更高。它們可以在幾秒鐘內就啟動蛋白質合成道路上的第一步。而同樣的生物進程真核生物需要半個小時。福特勒教授認為,細菌或許最近進化得比較多,事實上,「露卡」就是真核生物。

一種揭示「露卡」身份的不同方法來自於20世紀90年代完成的首批基因組排序計劃。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列出所有生命形式共同的基因。但令人吃驚的是,「生命樹」所有的基因數量結果卻相當少。例如,最新一項研究對100個物種進行了比較,結果只發現60個基因是普遍存在的。這種分析揭示的僅僅是哪些基因是原始的,而與這些基因「落戶」的物種沒有關係。由此科學家們意識到,基因可能在不同的物種間進行轉移。

基因平行轉移是比較基因組序列得到的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這顯然與達爾文進化論相衝突,因為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在生命的進化樹系統中,遺傳物質只能是一代代垂直地進行傳遞(即基因垂直轉移)。基因平行轉移似乎在早期進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有生命物種就是具有不同進化歷史基因的嵌合體。

最早的生物是超耐溫菌,「露卡」是否屬於嗜熱生物。

我們能從「露卡」可能的生存環境中得到線索嗎?一些根據比較基因所繪製的系譜表明,最早的生物是超耐溫菌(生活在80攝氏度以上的有機物)。這說明「露卡」也是這樣的生物,或許生活在深海的地熱口附近。地熱所蘊涵的礦物質向當時缺乏氧氣的地球提供能源。

該理論的缺點是,處於溫度極高環境的生命需要特殊的酶才能保護其RNA 和DNA 免受損傷。在進化能令其逐漸靠近高溫地區的特殊酶之前,更為簡單的生命形式最初更有可能來自於溫度適宜的環境。而且最新研究也進一步削弱了超耐溫菌是第一個出現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的說法。科學家於2000年所進行的研究表明,旋轉酶直到三個域分裂後才進化而來,這種能增強DNA抗熱損傷的酶只在超耐溫菌中存在。

對「露卡」是嗜熱生物理論的一個更為直接的挑戰來自於法國巴黎皮埃爾·居裡大學兩位進化生物學家塞林納·布羅切和赫爾夫·菲利普的最新研究。他們指出,以前對核糖體RNA的研究存在缺陷,因為它包括快速進化的基因物質,而這些物質更有可能已失去有用的歷史信息。相反,兩位進化生物學家將注意力集中在核糖體RNA進化速度更慢的部分。2002年,他們公開的進化樹顯示,最古老的生物是一種只生活在溫度適宜地區的稱為浮黴狀菌目的另一細菌類群。這些生物在胞壁上沒有肽聚糖,染色體上包著細胞膜。

也有一些科學家對「露卡」是否真正存在產生懷疑。

伊利諾斯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卡爾·渥斯最近開始對「露卡」是否真正存在產生懷疑。他認為,所有生命最後的共同祖先不是單個有機體,而是不同的基因平行轉移的原胞群落。渥斯表示,最早的膜結合細胞可能非常簡單,由幾個基本成分構成,這些成分均能獨立發揮作用。基因平行轉移是當時生命進化的主要動力,而不是達爾文進化論提出的垂直遺傳。隨著細胞變得越來越複雜,最初隨意獲得的單個成分就不能如此輕易地進行結合。此時(渥斯稱之為達爾文極限),基因組開始取決於遺傳,具有不同特徵的直系後代開始出現。  

(責任編輯:buyi)

相關焦點

  • 解惑:生命之母究竟是什麼樣的生物?(組圖)
    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從人類到細菌,從藍鈴花到藍鯨———都源自同一種實體,一種30億年或40億年前漂浮在「原始湯」周圍的原胞。這種實體是什麼樣子呢?它又是如何生活,以及生活在哪裡呢?科學家正一步步為我們解開這些謎團。
  • 生命的起源,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生命的起源,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如何產生的?說到生命的起源,大家對此應該都十分的好奇,因為總是想知道孫敏到底是來源於哪裡,那麼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今天就讓美一起來看一看吧。說道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一個未揭開的迷題,就和地球起源一樣。因此總是能勾起人們的好奇心,隨著時間推移科學家很難揭開其中的奧秘,只能根據現有的證據來進行推測它的起源說法。科學家認為,在地球誕生初期,隕石轟炸地球,給地球帶來的豐富的水資源。
  • 工人草坪挖出千年太歲 揭秘太歲究竟為何物
    關於張宏傑挖到的「太歲」,蘭大生命科學院對此曾表示無法給出結論。而杜宗輝老先生測量了張宏傑挖到的「太歲」,長度為35公分,寬為24公分。從「太歲」的大小形態看,他認為,這個「太歲」的年齡應當已有千年,是個「千歲」。
  • 火星上是否曾經存在生命?謎底或被揭開
    隨著2020「火星年」的到來,來自全球3個國家的太空飛行器即將奔赴火星,火星遠古生命之謎或有望被揭開。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作為地球的近鄰,火星在過去40億年間,曾經有一個適合生命孕育的時期,儘管科學家對於火星在過去40億年間的歷史知之甚少,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太陽系形成之後,火星和地球在其早期歷史上,都具備孕育生命的潛在條件,但是為何我們仍然無法在火星上找到這些證據,這是困擾科學家的一個謎題。
  • 超質量黑洞來源之謎被揭開,日本科學家:它是宇宙中的瘋狂吞噬者
    超質量黑洞來源之謎被揭開,日本科學家:它是宇宙中的瘋狂吞噬者在宇宙中,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黑洞類型一共有三種,第一種是原初黑洞,它們誕生於宇宙初期,跟宇宙大爆炸初期暴漲的超高物質密度有關;第二種是超大質量黑洞,它的形成科學家們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
  • 量子力學被證明,為何人生就毫無意義?這背後究竟有什麼秘密?
    文/仗劍走天涯量子力學被證明,為何人生就毫無意義?這背後究竟有什麼秘密?科學探索之路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圖,就算如今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非常高級了,但是對於科學的闡述和了解,依然還是停留在最淺薄的層次,所以人類的未來任重而道遠。當今世界上最讓科學家們感到非常無力的一個領域,可能就要收到量子領域了,甚至有科學家們認為量子力學如果被證明,可能人類的一生就好意義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為何科學家到現在還相信地外生命的存在?
    受益於上世紀美國和前蘇聯的「太空競賽」,航天領域的探索不斷有好的消息傳來,特別是上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成功派遣太空人登陸到月球之上,此後又對月球進行了多次載人登陸,並且為我們揭開了很多月球的奧秘,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也開始轉入到尋找宜居星球和地外生命身上。
  • 科學家揭開蛇怪蜥蜴水上飛秘密(圖)
    科學家揭開蛇怪蜥蜴水上飛秘密(圖)美國的科學家終於揭開了這個秘密。這一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國家科學研究院進展雜誌》上。  絕妙「輕功」:  在水上如履平地  蛇怪蜥蜴(basilisklizard)絕對是蜥蜴中的大明星,因為它可以在水面上疾走如飛。無論是平靜的湖面還是流動的小溪,它都如履平地。
  • 火星可能真的存在生命,好奇號用8年的時間揭開了火星的3個秘密
    為了解答這個謎題,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於2011年11月發射升空,它的使命正是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在經過長達5.63億公裡的漫長路途之後,好奇號於2012年8月順利在火星表面的「伊奧利亞沼」著陸,從此展開了它的火星探索之旅。
  • 火星可能真的存在生命,好奇號用8年的時間揭開了火星的3個秘密
    這就意味著,遠古的火星可能真的存在生命,而考慮到生命的頑強和堅韌,我們甚至不能排除現在的火星上依然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為了解答這個謎題,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於2011年11月發射升空,它的使命正是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在經過長達5.63億公裡的漫長路途之後,好奇號於2012年8月順利在火星表面的「伊奧利亞沼」著陸,從此展開了它的火星探索之旅。
  • 中國基因晶片之母——記市勞模、科學家李瑤(組圖)
    她曾用半年時間主持創建了國內首個基因晶片技術平臺,被譽為「中國基因晶片之母」,其創造的相關成果為上海引資2.5億元,創國內自主智慧財產權作價之最。  用國際同行的話說,在中國女科學家手中誕生的基因晶片,用「中國速度」跨進了世界科學前沿。  那一夜她失眠了  40年前的四川大巴山裡,李瑤還是一個教師家庭的小女孩。
  • 宇宙大爆炸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我們首先要理解宇宙大爆炸究竟為何物。「宇宙大爆炸是時間的一個瞬間,而不是空間中的一個點。」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肖恩·卡羅指出。你想像中的宇宙大爆炸也許是這樣一副情景:一個極小、極緻密的點忽然爆炸,不斷向虛無中擴張。現在你可以把這種想像從腦海中抹去了。卡羅指出,首先,大爆炸發生時的宇宙不一定很小。
  • 奧特曼為何可以復活?沒啥是奧特之母救不活的,如果有就加個奧王
    昭和時期的奧特曼,並不會像現在的新生代一樣,受到重傷的話奧特曼就會和人間體分離,昭和奧受到重傷就真的會死,就好比如初代和早田,艾斯、泰羅和佐菲等,他們都是死過一次的奧特曼了,但最終都被復活了,他們為何總能復活呢?
  • 生命萬物究竟是怎樣開始的?
    ,不僅是歷世歷代的哲學家、科學家們所探索的問題,也是每一個人所探索的問題,甚至是每一個開始有意識和理解力的孩子開始思考的問題。因為生命的價值是由生命的本源賦予的,倘若尋不到生命的本源,就不曉得生命存在的價值究竟是什麼,根本不曉得怎樣經營生命才是值得的,才是被生命本源所認可的。雖然我們常自認為:我只要活成什麼樣子,這輩子就值了。然而我們所認為的價值,果真是生命本源所賦予、所認可的價值嗎?
  • 我國科學家揭開「生命信息載體」第二級密碼
    我國科學家揭開「生命信息載體」第二級密碼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5 10:51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記者 吳晶晶)61年前,科學家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揭開了遺傳信息如何傳遞這個「生命之謎」。
  • 土衛六的大氣層發現奇怪東西,科學家:這裡將成為第二顆生命星球
    為何說發現了環狀碳氫分子,就意味著土衛六上很可能存在生命呢?這是因為,這個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氫原子組成的,而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這兩種原子都是構成生命的部分之一,特別是它們組成環狀碳氫分子後,具有極強的化學反應性。這代表,只要碰到其他物質,環狀碳氫分子就會與它們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很多新的化合物也會由此產生。
  • 金字塔究竟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東西?科學家揭開千年金字塔之謎
    世界上存在著很多未解之謎,埃及的金字塔建築就是其中之一。至今人類也不能理解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人是如何不藉助大型的起重機等機器,就將金字塔身的每一塊平均重量都達到了2.5噸的磚送到130多米的高度的呢?
  • 《生命之種》生動有趣的科學課
    日日夜夜,愚昧無知者抑或是滿腹經綸者,盡皆耽於造人之樂。然而無人知曉,傳宗接代一事何以發生。生命之所以神秘也許是因為其出現以及成型過程中肉眼不可見,為此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也許是因為被交配過程中快感所支配,對身體的認知滿是困惑。因此在解開生命之謎的過程中充滿了對性、懷孕、身體、宗教信仰的陳述。
  • 土衛六的大氣層發現奇怪東西,科學家:這裡將成為第二顆生命星球
    為何說發現了環狀碳氫分子,就意味著土衛六上很可能存在生命呢?這是因為,這個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氫原子組成的,而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這兩種原子都是構成生命的部分之一,特別是它們組成環狀碳氫分子後,具有極強的化學反應性。
  • 宇宙內部構造極似人體神經構造,科學家:宇宙或是一個獨立生命體
    宇宙多元論認為我們所處於在空間內不止一個宇宙,還同時存在多個平行宇宙,平行宇宙指的是從原本母宇宙分離出來的子宇宙。母宇宙與子宇宙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平行,正常情況下,兩者不會相交也不會重合。雖然兩者是相互獨立的,但是母宇宙內發生的事情也有可能會在子宇宙中上演,它們在事件的發展方面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些許不同,科學家稱之為多元宇宙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