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牛頓等人都未解決,直到愛因斯坦才發現「藍」天的奧秘

2020-09-03 不正經業餘讀書愛好者

還記得曾好奇地問過天空為什麼總是深邃的藍色嗎?對這個問題從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到達文西、牛頓、瑞利都沒有一個最終答案,直到大牛愛因斯坦出馬才找到了一個科學的解釋。

達文西的光影理論

萊昂納多·迪·皮耶羅·達·文西,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更是一位瘋狂的科學家。充滿好奇的達文西,在他留下的多大700多頁日記中,寫滿他對科學的各種研究和猜想,其中就有關於「天空為何是藍色的」這一問題的答案。

達文西自畫像

達文西為了在繪畫中取得更好的成績,畫出前所未有的藝術作品,他對光線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達文西創建了前所未有的光影理論,在此研究當中,他不經意間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問題,那就是天空為什麼總是呈深邃的藍色。起初達文西,認為天空的藍色亦是由光影造成,但在隨後觀察中發現,天空的藍色並不會因為時間地點的不同而發生改變。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達文西不惜爬上了高山去驗證天空的藍色是否會因為地理位置的高低不同而發生改變。

達文西日記中的繪圖

很可惜,直到最終達文西都沒有得到一個科學的答案,也許是限於條件,在達文西看來,天空的藍色一定是光影的原因造成的。不過達文西的研究已經得到了一個初步的結果的,雖說不上有多高正確性,達文西基於他的繪畫經驗以及實際的觀察,認為太陽光在照向地球的過程中,受到物體的阻擋,使得原本是白色的光線照在天空中形成了藍色。

牛頓的色散實驗

作為一個狂熱的鍊金術士,牛頓是十分合格的,因此也造就了牛頓一身無所不通的學識,在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光學等等學科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尤其是在物理學、光學和天文學上的成就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牛頓頭像

牛頓在可謂是光學第一人,他寫就的《光學》一書是現代光學的開山鼻祖。《光學》全名為《光學或光的反射、折射、彎曲與顏色的論述》,不但在書中闡述論證了光的色散理論,,還解析了視覺的成因以及眼睛的作用機制,同時驗證的光不但可以分解,還可以合成等等光學及相關理論。當然,少不了對於光的反射、折射的研究分析,並寫就了相關的光學定律。

我們都知道牛頓曾經用一個著名實驗來證明光的是不同組成,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留下一下小孔,讓太陽光能夠穿透過來,在光線經過的位置上放置一塊三稜鏡,使得光穿過三稜鏡散射在牆上,當陽光穿過小孔和三稜鏡照在牆上時,牛頓得到了7種明顯不同顏色的光留在牆面上。

三稜鏡的光散射

在對光學進行研究的過程種,牛頓亦是對天空呈藍色的奇怪現象進行研究。在牛頓對光進行分解及合成之後,牛頓完成了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牛頓認為天空中存在一層類似玻璃的透明物體,它們會與玻璃一樣對光的照射發生散射作用,並且它僅是反射太陽光中藍色光,因此所看到的天空總是呈藍色,而不是其他的顏色。

愛因斯坦的「熵增」原理

在愛因斯坦對天空為何是藍色這個問題進行研究時,丁達爾和瑞利分別進行的研究和解答。19世紀70年代,丁達爾提出了空氣中微顆粒對於太陽光的散射造成了天空呈藍色的解答,但是其答案並不完美;在19世紀末,瑞利發現空氣中氫原子和氧原子都是會對於太陽光進行散射,並且都是藍光,因此他認為天空呈藍色的主因事空氣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散射造成的,但它瑞利的結論受到了很多的質疑,因為瑞利是以理想空氣來作為對象的,自然界的中空氣與理想空氣存在很大的差異。

1879年的愛因斯坦

在1910年,愛因斯坦在丁達爾和瑞利等人在原有的傳統光學理論上對於藍色天空的認知之上,並且進一步採用該剛剛興起的熱力學理論中的「熵」來對天空中藍色進行研究分析。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熵增原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從有序走向混沌的趨勢,但是它還有固定的概率發生熵的高低漲落,也就是說世間萬事萬物都按照一定的概率會在特定的階段趨向於有序,事物的有序和無序混沌在分布上呈現一種特定的概率規律。愛因斯坦在此基礎上,對於空氣進行精心的計算,發現空氣也是有高低漲落的,即便是不含有任何雜質最為純淨的空氣,此種漲落會對太陽光形成散射,同時空氣本身的密度變化也是會造成對太陽光的散射,並且太陽光中的藍色光是最容易被這兩種模式所散射的,因此天空是呈藍色的。

陽光在空氣中散射的簡易圖

簡單地來說,愛因斯坦的理論認為,空氣在「熵」上的高低漲落以及密度變化會使得空氣對於太陽光的散射,且散射的主要是藍光,因此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空天呈藍光。從結果上來說,愛因斯坦的理論與瑞利的理論在空氣是理想的不含雜質的純淨氣體上而言是一致的,但是愛因斯坦卻拓展到任意空氣密度。愛因斯坦不但可以解釋天空為何是藍色的,同時還能解釋純淨的水、純淨的玻璃為何呈現藍色的。

結語

白巖松曾在節目中強調說「對於50歲的來說,有兩個挑戰:第一個挑戰是你自己,你是不是還對很多事情好奇,你的人生觀是如何的。第二個就是好奇。」可是,很多人從5歲開始就不再好奇了,不再理會天空為何會是藍色的。

相關焦點

  • 像牛頓、達文西、特斯拉、愛因斯坦科學巨匠中國歷史為什麼沒有呢
    其實,中國人的智商並不比外國人差,許多具有華裔血統的科學家都取得了引領世界科學的偉大成就,獲得過諾貝爾科學方面獎項的就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琨等科學家,他們的成就雖然不一定能與愛因斯坦等比肩,但他們的研究與發現同樣是世界科學皇冠上的明珠。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向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 牛頓、愛因斯坦等人晚年究竟發現了什麼?
    因此,「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直到現在都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子中。甚至有很多人說,一些科學家到了最後都會轉去研究神學,而不是科學。這可能說明了,神學才是世界最本源的學問。我們知道,牛頓是力學體系的建立者,現基礎所有的科學理論都是在牛頓的科學體系內誕生。可以說,牛頓所提出的科學理論在推動著目前科學界的發展。既然牛頓是一個如此厲害的科學家,那他為什麼要在最後去研究神學呢?
  • 身為畫家的達文西,他對人類有啥貢獻?愛因斯坦都對其稱讚不已
    很難以想像,愛因斯坦竟然會對一個人有非常高的評價:「如果把他的研究成果統統放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時候,人類的科技發展至少會之前30~50年!」是不是現在大家都很好奇?究竟是誰能夠得到愛因斯坦如此之高的評價?其實說出來這個答案可能很多人都不會相信,因為被稱讚的這個人是達文西!
  • 愛因斯坦是如何解決牛頓疑問的?
    可以說,正是克卜勒三大定律的發現,引發了物體間存在萬有引力的猜想,而且牛頓直接由克卜勒三大定律推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任何物體之間都有相互吸引的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萬有引力的發現,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萬有引力定律出現後,人們才正式把研究天體的運動建立在力學理論的基礎上,從而創立了天體力學。
  • 愛因斯坦是如何解決牛頓疑問的?
    可以說,正是克卜勒三大定律的發現,引發了物體間存在萬有引力的猜想,而且牛頓直接由克卜勒三大定律推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任何物體之間都有相互吸引的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萬有引力的發現,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萬有引力定律出現後,人們才正式把研究天體的運動建立在力學理論的基礎上,從而創立了天體力學。
  • 為世界所公認的三大天才之達文西
    ,他們分別是達文西,牛頓跟尼古拉特拉斯。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只有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曾經說過,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學之中,同時達文西的實踐工作方法為後來的哥白尼,伽利略,愛因斯坦,牛頓等人的發明創造開闢了新的道路。
  • 牛頓、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投身於宗教?他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先說說牛頓以及他所處的時代,再來說愛因斯坦。 關於「牛頓」的謠言 牛頓出身於17世紀初的英國。我們知道,英國屬於西歐,在西歐還有許多其他的國家,比如:法國,德國(當時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如果我們再往前去追溯,我們就會發現,這片土地是原來的西羅馬帝國。
  • 達文西僅是畫家?他給人類的貢獻數不勝數,連愛因斯坦都稱讚不已
    愛因斯坦曾經對一位人物進行評價時說到,如果把他的研究成果統統放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話,那麼人類的科技發展將會提起至少30~50年左右。到底是哪位大人物受到了愛因斯坦如此高度的讚揚呢?說出答案可能大家都不相信,他就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畫家達文西。
  • 愛因斯坦和牛頓都在晚年研究神學?這是真正的答案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古人夢寐以求的東西都是人類實現的,古人夢寐以求的東西我們也都是成功實現的,今天的人類文明已經在5000年內發展到高峰狀態。這個腳印代表了現代人類文明的頂峰,不接受反駁這樣輝煌的成就,離不開人類的努力和創造,更重要的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偉大的科學家的指引。在過去的500年裡,無數偉大的科學家誕生了,其中牛頓和愛因斯坦是兩個重要的代表。
  • 愛因斯坦和牛頓,誰對科學界的貢獻更勝一籌?都有什麼?
    答案不會統一,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人都想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我也不例外,但我會盡力客觀公正地敘說我的看法,希望能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同。一,從對人類貢獻時間長短和日常需要上的比較首先兩人都很偉大,他們對人類科學的貢獻相差無幾。單從科學水平和思想上,愛因斯坦當然比牛頓要高得多,儘管有很多人不接受他的相對論。
  • 英國天才是牛頓,德國是愛因斯坦,中國改變世界的天才是誰呢?
    這些天才中,我們最熟悉的天才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了,這兩位讓人類的發展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英國的牛頓是人類物理學的奠基者,牛頓提出的幾個牛頓定律到現在都是物理學的基礎。
  • 愛因斯坦到底比牛頓偉大在哪些方面?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和牛頓都是物理學的大咖級別人物,從時間上看牛頓在先愛因斯坦在後,但是從名氣上來看,似乎愛因斯坦更佔據上風,那麼愛因斯坦究竟比牛頓再哪些方面技高一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你要明白當我說愛因斯坦比牛頓更偉大,其實並不是否認牛頓做出的學術成果,相反小編認為牛頓也是人類智慧的代表,所以要比較出兩者誰更偉大其實很難,不過好在兩者所研究的對象範圍大致相似,因此才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牛頓研究的對象是啥?
  • 達文西60歲才有男女之情,諾貝爾痛恨數學家
    我們從小的時候就學過世界名人的故事,像達文西、貝多芬、諾貝爾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們的故事我們也都各有了解,但是你知道這些名人們有哪些都是單身的麼?現在給你盤點一下史上十大單身名人!1、諾貝爾。諾貝爾去世之前將自己所有的遺產都存在銀行,每年將這筆存款的利息作為獎金,獎給那些在各自領域裡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所有人都為能得到諾貝爾獎為榮。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諾貝爾獎沒有設數學獎。當初諾貝爾自己的愛人被一個數學家搶走了,後來諾貝爾從此單身一人,所以諾貝爾痛恨數學家。所以人們都說就因為這樣,數學被排除在諾貝爾獎之外。2、達文西。
  • 愛因斯坦牛頓幾乎每個人都認識,但為何很少人聽說過特斯拉?
    不要說特斯拉了,人類歷史上有哪一位科學家的知名度能與愛因斯坦和牛頓相匹敵?拿任何科學家與愛因斯坦牛頓兩位大神相比,都是不公平的,甚至說是沒有意義的! 愛因斯坦和牛頓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應該沒有疑問吧,而第三我更傾向於麥克斯韋,而特斯拉呢?能排第幾呢?前二十能進去嗎?前五十呢?
  • 暗物質與科學發展的愛恨糾纏,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兩條路
    在今天,當我們研究星系,宇宙,光線彎曲等問題時,會發現問題:引力和物質的量不相符,觀測到的物質不足以產生這樣大的引力,似乎總有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在影響著外面對宇宙的觀測。所以科學家推測存在某種未知的新物質(暗物質),其與我們看得見的普通物質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這樣之前發現的問題才得到合理的解釋。
  • 牛頓毫無頭緒,愛因斯坦一語道破天機!
    1655年的某天,一個年輕人正坐在樹下,一切都那麼突然,他看到一顆蘋果從上面落下。隨著蘋果落下,艾薩克·牛頓重新描繪了我們的宇宙圖景。在他那個時代裡一次大膽的猜想中,牛頓聲稱將蘋果拉向地面的力,與使月球繞著地球公轉的力,實際上是同一種力。
  • 世界十大著名光棍:牛頓等這些大牛為何終身未娶?一輩子無兒無女
    牛頓牛頓幼年時期體弱多病,性格靦腆,自幼沉默寡言;牛頓是三一神學院畢業的,很多人都說牛頓晚年才開始研究神學,這是不對的,牛頓一生都在研究神學,畢生「只與上帝相處」,並且「不懼怕人類」,沒有朋友,也沒有女人。
  • 愛因斯坦與牛頓是真的晚年才開始宗教信仰?
    很多文章上說大多數著名的科學家晚年都有了宗教信仰,比如愛因斯坦與牛頓。這話只有一半正確。牛頓是位貨真價實的基督教徒,但愛因斯坦沒有宗教信仰,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猶太人,而且當年拒絕了以色列總統職位的邀請,如果愛因斯坦要信教的話,也只會信仰猶太教,而不是基督教,愛因斯坦生前就多次說過,他不信人格化的神,更不會信某個特地的人格化的神。
  • 牛頓VS愛因斯坦,兒時是「學霸」還是「學渣」重要嗎?
    可惜的是,牛頓後半生痴迷鍊金術,並把大部分時間用於鍊金,他一生發表的有關科學的著作只佔他所有著作的百分之十六。 牛頓是偉大的,他告訴人們:從樹上掉下來的果子、海邊的潮汐、地球和月亮,一切都井然有序,都符合我發現的這幾個定律。
  • 愛因斯坦晚年研究神學,世間真的有「神」嗎?牛頓也曾給出解釋!
    愛因斯坦晚年研究神學,世間真的有「神」嗎?牛頓也曾給出解釋!在我國古代,人類由於對很多事物不夠了解,無法合理解釋,於是便有了「神學」。他們認為那些人類沒有辦法解釋的事情都是由神創造的。隨著科學的發展,很多事情上都有了科學的解釋,然而到目前為止仍然有很多的國家,是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認為世界上真的有神存在。愛因斯坦和牛頓作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最為著名的兩個科學家。他們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傑出的貢獻,牛頓創造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三大定律,打開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他的萬有引力定律更是為以後的科學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直到現在他的很多理論都在航天事業中有所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