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靠近太陽的銀河系中發現95個「冷世界」

2020-09-05 我的追憶似流水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一群公民科學家在太陽附近發現了95個「冷世界」,這些天體比行星大得多,但比恆星輕得多,被稱為褐矮星

這項研究計劃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可以在arXiv.org網站「預印本伺服器」指出,這些「以前未被認可的太陽子恆星鄰居」是由一個名為「後院世界:行星9」的公民科學家項目發現的。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國家科學基金會NOIRLab的亞倫·梅斯納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涼爽的世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對太陽系以外行星的形成和大氣層有了新的認識。」。「這組酷炫的褐矮星也讓我們能夠準確估計出在太陽附近星際空間漫遊的自由漂浮世界的數量。」

這一發現是利用基特峰國家天文臺(KPNO)的尼古拉斯·U·梅亞爾4米望遠鏡和塞羅·託洛洛美洲天文臺(CTIO)的Víctor M·布蘭科4米望遠鏡的存檔數據得出的。

一些「新發現的世界」是有史以來最酷的發現之一。聲明還說,其中一些火山的溫度可能接近地球上的溫度,而且「足夠涼爽,足以容納水雲」。

到目前為止,後院世界的研究人員(全世界大約有10萬人)已經在太陽附近發現了大約1500個寒冷的星球。這項新發現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冷的發現之一,這些棕矮星的溫度由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提供。

根據美國航天局的說法,棕矮星是「木星等氣態巨行星與小質量恆星之間缺失的一環」,它們是木星大小的失敗恆星,但與太陽不同,它們沒有任何內部能量,不會發出可見光,這使得它們在過去很難找到。

第一顆褐矮星於1995年被發現。



研究人員指出,褐矮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冷,在「眨眼」之前逐漸消失,因此這些天體的發現是一項重要的發現。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合著者傑基·法赫蒂(Jackie Faherty)在聲明中補充說:「這篇論文證明,太陽附近地區仍然是未知領域,公民科學家是優秀的天文製圖師。」。「將最冷的褐矮星映射到最低質量,使我們對低質量恆星形成過程有了重要的了解,同時也為木星類似物大氣的詳細研究提供了目標清單。」

雖然褐矮星很難找到,但研究人員近年來已經發現了不少關於它們的信息。

2018年8月,一個巨大的發光的「流氓」行星質量物體被發現,科學家們不僅驚訝於它的大小,而且它沒有環繞恆星運行。

2020年1月,一個「吸血鬼」白矮星被發現「吮吸」了一個褐矮星的生命。


相關焦點

  • 銀河系中存在多少個「太陽」?
    銀河系裡的叫太陽的天體只有一個,它是最靠近地球的恆星,它不斷給地球提供光和熱。而如果要說銀河系中有多少個像太陽這樣的天體,那就有多達千億個。天文學家把能夠通過核聚變反應(剛開始是氫核聚變)長期向外輸出能量的天體稱之為恆星,在太陽系中,只有太陽是恆星。與大部分非恆星天體(比如行星、小行星、彗星)相比,恆星的質量要大得多。要知道,如果把太陽系中除了太陽之外的所有天體加起來,它們的總質量也只有太陽的0.15%。
  • 地球速度比想像中更快,更靠近銀河系的黑洞
    然而,日本國家天文臺最新觀測結果表明(在第一本VERA天體測量目錄中強調),我們的星球距離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距離比之前認為的要近2000光年。而且,就如同在的太陽系中,離太陽近的行星比離太陽遠的行星運動得更快,地球和太陽現在的運動速度比我們知道的要快4英裡/秒(7公裡/秒)。
  • 奇聞:在太陽附近發現100個酷世界,褐矮星為什麼是紅色的呢?
    小的白色球體代表白矮星(類似太陽的恆星的殘留物),而棕/橙色前景物體是新發現的棕矮星伴星。這個淡淡的棕色矮星以前一直被人們忽略,直到被科學家發現為止,因為它正好位於銀河系的平面內。天文學家和一組從事數據搜集工作的志願者參與了觀察世界:第9號行星,這是一項科學項目,已經在太陽附近發現了大約100個這樣的行星,這些物體比行星重,但比恆星輕,這就是所謂的棕矮星。在夏威夷毛努阿卡的WM凱克天文臺的幫助下,研究小組發現其中一些新發現的最適宜溫度的行星,其中一些接近地球的溫度,足以容納水。
  • 銀河系430萬太陽質量黑洞,如何束縛1.5萬億太陽質量的銀河系?
    430萬個太陽質量,佔銀河系普通物質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三不到,卻能束縛住銀河系近2000億顆恆星,其實這不只是中心黑洞的功勞,銀河系中心周圍的恆星分布密度遠大於邊緣,銀河系核球的質量佔了銀河系質量的5%,還有銀河系中大量暗物質也起了作用。
  • 回顧10個關於空間的事實,比如太陽只是銀河系眾多恆星中的一個
    在宇宙中,充滿了無數未知且神秘的東西。宇宙大約起源於140億年前的那次大爆炸,它是一個無限的空間,包含了無數個天體,毫無誇張地講,夜空中星星的數量甚至比地球上沙子的數量還多。從古到今,人類對繁星點點的夜空都充滿了好奇感。
  • 銀河系中到底有多少顆「太陽」?
    而太陽則是銀河系中非常普通的一顆恆星,我們在看銀河系圖片的時候,都會被它那無比龐大的身姿、密密麻麻的光點、中心區域非常明亮的特徵所震撼,同時也會深刻體會到太陽系、地球在整個銀河系中的渺小。那麼,廣袤的銀河系中究竟有多少個「太陽」呢?其實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銀河系的圖像,大多是利用電腦製作的合成圖像。
  • 地球圍著太陽公轉,太陽圍著銀河系旋轉,那銀河系圍著什麼旋轉?
    每年我們都會經歷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之所以出現這種變化是因為我們的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太陽是太陽系中最龐大的天體,它的質量佔據太陽系總質量的99.8%,巨大的質量讓太陽產生了強大的引力,從而不斷吸引附近的行星圍繞它旋轉,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太陽系,可以說太陽是地球的母星,地球無時無刻都在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
  • 發現22.5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銀河系中心的才431萬倍
    發現22.5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才431萬倍!黑洞內部發生的事情仍然停留在黑洞內部,從外部無法看到,當然也看不到。但是黑洞「影響範圍」(星系最深處的區域,黑洞的引力是主導力量)內發生的事情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極大興趣,可以幫助確定黑洞質量及其對星系鄰居的影響。
  • 銀河系有數千億恆星,為啥太陽還是個「單身狗」?緣分可遇不可求
    而銀河系又是個規模龐大的恆星聚集地,這裡有著數千億顆恆星,都和我們的太陽類似,另外還有數量更多的行星,矮行星、小行星等天體,那麼在太陽運行的過程中,會不會和其他恆星迎頭相撞?可以發現銀河系的旋轉是整體性的,也就是說整個銀河系的所有結構的運行有整體趨同性,在旋轉運行的時刻,每一條旋臂都會整體跟著旋轉,每一顆恆星也都跟著旋臂的運行趨勢而運行,那麼這樣一來,恆星與恆星的間距變化就不大了,因為大家都在隨著銀河系的總體運行趨勢而運行。
  • 水星與太陽的距離已經達到極限了嗎?銀河系中還有更近的距離
    引言:縱觀太陽系中所有行星的位置分布,最靠近太陽的星球地表溫度高得十分可怕,最遠離太陽的行星也低得十分可怕。但是水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並不是銀河系的極限,銀河系中還有比這更近的距離。我們都聽說過「距離產生美」的說法,這條隱形的法則在人際交往中時常奏效。不僅如此,這條法則在宇宙中也同樣適用,這充分表現在宇宙天體之間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即使太陽的引力再大,它也無法將消除與所有行星的距離。就連靠太陽最新的水星也有4600萬公裡的距離,這也讓它變成一顆名副其實的「火焰星球」。
  • 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圍著銀河系轉,銀河系在圍著什麼轉?宇宙呢
    由於四大基本力的作用,宇宙中從宏觀到微觀的物質基本都在運動著。而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天體,基本都處於引力控制之下作著自轉和公轉式的運動,完全可以說根本沒有絕對靜止的天體。在具有公轉模式運行的天體系統中,通常都是質量較小的天體在圍繞著質量較大的天體運行。
  • 科學家:銀河系恆星不停靠近,行星災難
    眾所周知,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就位於銀河系之中 ,而銀河系卻不過是宇宙中數以億計的星系之一,它們就像是宇宙空間中一座座保持一定距離的大大小小的島嶼。簡單來說,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在宇宙中並不罕見,而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也同樣普遍的存在於各大星系之中,比如,同在太陽系之中的火星便是一顆類地行星。
  • 新的銀河系地圖表明,地球更靠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根據銀河系的新地圖,太陽系的位置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位置。它不僅更接近銀河系中心,還更接近中心的超大質量的黑洞Sgr A *, 它的軌道處在一個更快旋轉速度的軌道上。沒什麼可擔心的。我們實際上並沒有接近Sgr A *,也沒有被吞噬的危險。相反,我們的銀河系地圖已經過調整,可以更準確地確定我們一直在的位置。
  • 地球跟隨太陽在銀河系公轉時會經過銀河系中心嗎?
    但時間越久會越無序,最終的軌跡如下圖所示:但這僅僅是特殊的三體運動中才會出現,現實中也非常難找奧這樣的三體星系,即使半人馬座α三星系也是一對近似雙星再加另一顆恆星,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成是一對雙星運動!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圍繞銀河系旋轉,那銀河系圍繞什麼旋轉?
    在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天體,這些天體不是靜止的,而是在高速運轉的,就比如我們生活的地球,每秒運行的速度為29.8公裡,換成時速是10.7萬公裡,也就是說地球一個小時就飛行了10.7萬公裡,這是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平均速度,地球在圍繞太陽旋轉的同時,太陽系也在圍繞銀河系在旋轉,那麼太陽系的運行速度是多呢
  • 銀河系裡面到底有多少個「太陽」?
    「太陽」在人類文化中的含義就是「1.5億公裡外那顆黃矮星」,因此狹義上的太陽只有一個,那就是天空中那個發光發熱的「大火球」不過在天文學家眼裡太陽在宇宙中卻沒有一點「特殊性」可言,因為僅僅在直徑96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裡就有近一萬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都是由多則上萬億少則幾十億顆恆星組成的就,這些恆星從本質上來說和我們的「太陽」沒有任何區別,因此廣義上來說整個宇宙絕大部分天體都是太陽。
  • 研究發現:生物滅絕周期為2700萬年,和太陽在銀河系位置有關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地球上生物的滅絕事件會不會跟太陽系在銀河系中不同的位置有關?畢竟太陽系繞著銀河系一圈需要2.5億年的時間,轉到不同的地方會面臨不同的環境,這會不會影響地球生物呢?下面先說下銀河系。
  • 流氓行星:搜尋銀河系中最神秘的世界
    但是,也有一些「無形」的行星,從我們的視線中隱藏起來,它們通過宇宙漂浮,拋棄。這些黑暗,寂寞的世界沒有恆星進入軌道,也沒有陽光可以照耀,也沒有輻射的溫暖。它們是「無賴」行星-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一顆新行星 ,大小與地球大致相同。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那銀河系繞著什麼轉?
    由於宇宙中存在萬有引力,因此各種天體都會圍繞它中心的母天體旋轉,地球的母天體就是太陽,因此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常識。,太陽系也在圍繞著它的中心旋轉,這個中心就是銀河系的中心,簡稱銀心,為什麼太陽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呢?
  • 太陽圍繞著銀河系公轉,那麼銀河系是圍繞什麼來進行公轉的?
    ,太陽圍繞銀河系公轉,如果這些天體不遵循這個法則,那麼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走向毀滅的道路。 在我們所熟悉的宇宙面貌中,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太陽又圍繞銀河系轉,那麼銀河系會圍繞著誰旋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