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構造與造山運動

2021-01-21 世紀風雲潮

亞洲與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則是整個地球地殼巨變的根本見證。這裡可以看到系列山脈、有規則可循的各種斷裂帶。這是很多不同時期的造山運動與滄海桑田事件的結果!


亞洲構造地形區

——歷次造山運動的結果。前一次應當是在3600年前(公元前16世紀-埃及十災),再前一次大約在公元前31世紀-埃及三天黑暗事件,尼羅河更換了方位,地中海是豎著的,也就是希臘神話:亞洲與非洲爭奪歐洲地球事件,歐洲來到亞洲的背上。在顓頊帝與共工爭戰時期-東非大裂谷最後成形——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淮南子》。

聖經預言與希臘神話——古代與未來地球方位圖

這是中世紀以聖經預言為本出現的T-0地圖。也就是聖經預言的新的地球方位圖。耶路撒冷成為世界的中心,當然撒迦利亞書14章中預言到耶路撒冷將有新江河出現於世,並且是東西方向,東入東海,西入西海。
但聖經預言要重新揀選耶路撒冷,所以這個地圖地點是有問題,但方位卻是歪打正著,未來確實是南方變東方。
古代世界其實也曾經出現過這個地球方位,這是希臘神話:歐羅巴中記載了,也就是亞洲、非洲爭奪歐洲的神話,結果歐羅巴來到宙斯變成的牛背上,也就是歐洲從非洲的背上來到亞洲的背上——如今的世界方位圖。過去是非洲養育了歐洲,他們中間隔著地中海,並且地中海是豎著的,這與希羅多德《歷史》一書中記載的泥羅河夏至後泛濫100天地理現象相關,這也是左東右西後天周易八卦圖表示的地理方位。因為只有地球這樣運轉才會出現泥羅河在太陽引力作用下-地球近日點形成泥羅河泛濫100天現象。而左東右西的八卦方位圖恰好成為現實記錄。

這幅古地圖不知來源何處,是從網絡上見到的,這與亞洲大公牛相關,當然也與希臘神話歐羅巴相關,《淮南子》記載-顓頊與共工爭戰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文地理事件相關。
從非洲之角朝向右邊,我們未來可以見證大亞洲時代,這個方位中東海將成陸地。神仙傳中的東海變鬧市預言屆時也可以做個見證了。
因為《白陽卷》中預言到未來:日出南落北方。其實也就是上面的地圖方位。
聖經預言到古實人的地有江河分開,這將發生未來的亞洲,因為古實人後裔在華夏建立了商朝。這與中國東部的郯廬斷裂帶相關!主要是其地殼下的封閉水庫。

2020年太平洋形成了拉尼娜氣候模式,那麼後面的幾年南方乾旱就必定是主要情況,這與2010年西南特大乾旱相似,必定更加嚴重,因為這一次是土星木星的會合影響力。諸世紀也預言了這一個乾旱事件,乾旱與地震是連體姐妹,所在亞洲內陸地震也就是未來報導的重要方面,相關地域的人應當有所預備。


202  南方大旱與亞洲內陸地震

  火星 水星與月亮交會 

  南方將乾旱缺水 

  亞細亞內陸地震來臨 

  科林特埃弗索斯苦難追隨

最後一行是預言亞洲信徒的苦難,這是與以色列國相關的,當然美國推行印太戰略,中國真正的危機必定來臨,這其實就天災人禍一齊爆發了。乾旱饑荒與火災是連體嬰兒,所以我們可以參照唐末、宋末與明末的氣候與戰爭歷史。


亞洲構造地形區


根據地形構造基礎和地貌特點的差異,亞洲可以劃分為4個地形組合區。

大平原和臺地為主的北部區

主要包括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哈薩克丘陵和土蘭平原。其構造基礎主要為古陸塊和古生代以後伴隨造山運動所形成的較穩定的年輕陸塊。因久經侵蝕堆積,且上升幅度較小,所以高度不大,主要是大平原、低高原及丘陵地貌。

古老臺地為主的南部區

主要包括南部三大半島的阿拉伯臺地、德幹高原、中南半島高原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印度河—恆河平原。其構造基礎為古陸塊及其邊緣的新褶曲山帶的前淵地帶。主要是高原及衝積平原,高度也比較小。


山脈和高原為主的中部區

介於前述兩地形區之間。主要包括安納託利亞高原、亞美尼亞火山高原、伊朗高原、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其構造基礎主要為喜馬拉雅運動所形成的新褶皺山地和山間高原盆地,少數為上升幅度較大的古老高原。本區成陸最新,上升幅度大,所以多具有高大險峻的阿爾卑斯型地貌,火山地震活動頻繁。


北東向山脈和平原為主的東部區

主要包括走向北東的三條隆起帶山地和三條沉降帶。其構造基礎主要為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褶皺帶。由於久經外力侵蝕和堆積作用,上升幅度不大,所以多低山丘陵,海拔高度不大。最外緣的島弧山帶則具有新褶曲山地的特點。




相關焦點

  • 隕星撞擊事件與全球性造山運動和板塊構造誕生關係的思考
    原標題:隕星撞擊事件與全球性造山運動和板塊構造誕生關係的思考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大科學的新時代,東方人綜合思維的優勢,在21世紀將可以大放異彩。新近我們在2014年第4期《前沿科學》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論隕擊事件與全球性造山運動和板塊構造誕生的關係——大地構造動力學的重要新進展》的論文,把天、地、生等表面上看來互不相關的種種現象,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合理地解析了若干大地構造動力學問題。   1996年,筆者在獻給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的專著《大陸層控構造導論》中,發揮了東方人綜合思維的優勢,創立了大陸層控構造學說。
  • ​肖素紅水墨作品----造山運動
    1985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系1990年結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專業199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獲碩士學位2011年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              造山 運 動  (局 部)12
  • 寧鎮山脈成「形」記:2億年前 棲霞山發生「造山運動」
    李宏 攝李四光和南京有著不解之緣,他曾在著作中將南京棲霞山的一次造山運動命名為「南象運動」,最終寧鎮山脈才「成形」。多年來,這個「謎」是很多地質專家找尋的目標。昨天,記者從棲霞山景區了解到,近日,地質專家、高級工程師項長興在棲霞山附近找到了象山砂巖底部礫巖層與棲霞灰巖地層的不整合接觸關係,即著名的「南象運動」證據。
  • 夏利品質「造山運動」贏取市場成功
    大自然的力量總是令人驚嘆,就比如我們都知道的距今3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不僅造就了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還成就了世界最高峰——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不得不說,造山運動是一種偉大的力量。
  • 樹蛙揭喜馬拉雅造山史:板塊碰撞時間在3500萬年前
    樹蛙  李洋  新聞背景  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撞擊事件被認為是目前地球上最大和最積極的造山運動。  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撞擊模式存在不同假說  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撞擊事件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目前地球上最大和最積極的造山運動,多少年來地理學家們均在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這次構造事件直接導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全球氣候和環境的變化。因此,準確界定兩大陸的碰撞時間和模式,無疑對研究高原隆升、全球氣候和環境的變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地球歷史上的構造「運動會」
    中元古代初(1800-1700Ma)伸展構造熱事件及其地質標誌,是華北在元古代末期羅迪尼亞超大陸(1000Ma)恢復再造最基本的構造依據之一。  晉寧運動(Jinning movement)  「晉寧運動」是發生於距今約8億年左右的一次強烈的區域性造山運動。
  • 「燕山運動」新定義重塑東亞大陸構造演化史
    日前,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董樹文對「燕山運動」的定義進行了重新釐定。有關專家認為,這項研究重塑了東亞大陸構造演化歷史,重新釐定了燕山運動的定義,是我國近年來中新生代構造演化研究的新成果,深化了對東亞大陸動力學過程的認識。
  • 文化|鎮巴文化的造山運動
    說到底,如何推進鎮巴文化的造山運動,以此來吻合縣情民情和人文發展的深度和廣度?   作家和作品是一個時代精神風貌的再現。著書立說當成為這個多元化時代神聖而偉大的職業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該縣提出的一本書,不是指文化大縣一年一度就一本書而已,特指精品工程。
  • 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李四光(3)
    這就標誌著大陸上層的構造和下層的構造,甚至還可以說大陸上層上部的構造和它下層的構造,一般是不相符合的。   從這種主要的構造體系局限於地殼上層的這些事實,我們可以總結出地殼運動的一個特點,就是地殼運動,無論是在大陸方面或大洋方面,主要是水平的或近於水平的運動。垂直運動,是派生的。
  • Science Advances:全球聯動的板塊構造何時啟動?——來自短周期...
    萬博等-SA:全球聯動的板塊構造何時啟動?——來自短周期密集臺陣的證據摘要:依據地質模型預測,部署高密度地震臺站,準確定位華北克拉通鄂爾多斯陸塊下方18億年前的造山結構。該結構在全球背景下,指示3條俯衝帶即可匯聚(可能是)地球最古老超級大陸的主體。
  • 奇妙的造山運動,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此山非彼山(涉及資本遊戲機密)
    公司上市之後,上市公司通常會聯合相關主力對股票會開展造山運動......    開展造山運動是必須的且一定會的(只是何時造山就不一定了),因為股票只有通過造山,上市公司才有機會融到更多的資金。也就是說股票在一定時間之內,上市公司一定會聯合主力造山的,然後在山頂將手中的部分籌碼變現賣給散戶,以達到真正融得更多資金的目的。
  • 地球上造山運動長達幾千萬年,月球上只需1分鐘,山比地球上還高
    地球上有很多的山脈,它們形成的時間都長達幾百上幾千萬年,比如喜馬拉雅山,在6000多萬年前,它所在的地方還是一片汪洋大海,之後由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衝突擠壓作用,這一帶的海洋開始隆起,形成了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如今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6千米以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達到了8844.43米,然而這都是6000多萬年中相關地球板塊造山運動的結果
  • Science Advances:全球聯動的板塊構造何時啟動? ——來自短周期密集臺陣的證據
    板塊構造一個顯著特徵是各板塊之間的相互聯動,表現為任何一處的運動並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在其他地區有相應的運動來平衡(圖1)。問題在於基於某地區最古老的「證據」往往忽略了板塊構造的聯動作用,比如木星冰衛星「歐羅巴」即使局部地區存在冰殼「俯衝」也不能代表該冰衛星存在板塊構造作用(Kattenhorn et al., 2014)。
  • 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李四光(1)
    這是原始造山運動的論點。事實上,地球在地質時代的歷史證明,強烈的造山運動,不是連續不斷發生的,而是在某些時代表現得特別強烈。如果真是因為地球冷卻而縮小體積,以致在地殼上發生褶皺、斷裂等等,那麼這樣發生的褶皺和斷裂,就應該是亂雜無章,但事實不是這樣。還有更重要的一條,就是地球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由於這些元素不斷蛻變所產生的熱量,不僅可以抵消它失去的熱,而有可能比失去的熱更多。
  • 雲南地區地質構造運動強烈是造成地震多發的最基本原因
    雲南地區地質構造運動強烈是造成地震多發的最基本原因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6 14:27 來源: 中國政府網所以在這樣一個漫長造山運動過程當中,必然會伴隨有大量的地震發生。雲南地區正處在青藏高原的東南緣,這個地區的地質構造運動是很強烈的,這也是造成雲南地區地震多發的最基本的原因。    從整個中國大陸來看,中國大陸受來自兩個方面大的板塊運動的影響,一個是來自東面的太平洋板塊對於歐亞板塊向下俯衝的作用。再一個是來自南面印度板塊向北的碰撞擠壓。
  • 堪比三山五嶽的河南老君山,億年前的大陸造山運動讓它舉世無雙
    老君山,本名景室山,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東南三公裡處,老君山是秦嶺餘脈八百裡伏牛山的主峰,海拔高達2200餘米,被道教尊稱為太上老君的李耳(即老子)曾在此山修煉,唐太宗因此將景室山改名為老君山。「老子不知何處去,青牛一踏影斑斕。」
  • 延邊地區二疊系構造地層學研究
    然而,無可否認,在研究構造活動區帶及受構造運動影響的地層中,沿用正常地層的方法已不完全適用,必須輔以或主要採用構造地層學的方法,才能正確恢復和建立地層層序,同時構造地層學己日益成為造山帶和構造活動區帶研究的基礎之一,因此,發展和完善構造地層學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 我所研究生順利完成法意西阿爾卑斯造山帶野外地質實習
    2019年6月19-30日,我所師生14人與法國奧爾良大學M.Faure教授和Y.Chen教授在法意西阿爾卑斯造山帶開展聯合野外地質實習。左右滑動,領略阿爾卑斯山的魅力橫貫歐洲南部的阿爾卑斯山系是世界上最為經典的造山帶之一,不僅以旖旎的風光聞名全球,更是許多地質學基本概念的誕生地,被譽為孕育地質學的「搖籃」,是令人嚮往的研究生野外地質教學和實習基地。
  • 地球上的山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現代沒有新形成的大型山脈?
    為什麼地球到了現代幾乎沒有大型的造山運動?還是我們沒發現?現代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地殼的受力作用,幅度大、範圍廣,這種受力作用,使地球板塊產生位移,相鄰板塊間隨之產生了強烈的擠壓碰撞,常引起地勢高低的巨大變化,同時隨著巖層的強烈變形,也有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形成複雜的褶皺和斷裂構造,在地貌上表現為高大的山系、鏈狀島弧和伴生的深海溝。可見,造山運動的源動力,基本上是來自地殼運動,從形態上看,既包括山體的形成,同樣也包括山體的改變或消失。
  • 堪比三山五嶽的河南老君山,19億年前的大陸造山運動讓它舉世無雙
    一座山有四季,十裡有不同的日子。君山北麓依然冰封,沂水的太陽花絢爛。這是老君山最生動的畫像。老君山山頂有一座金殿,專門陳列道教造像。這裡可以舉行一些宗教活動,遊客絡繹不絕。老君山有一條蜿蜒的道路。走路的時候要注意。雖然這裡的山不是很高,但是走上山去很累。攀登老君山時,儘量少帶重物、水和乾糧。在老君山,通常有很多遊客來這裡是為了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