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存在氣態行星,但為什麼沒有氣態衛星?

2020-12-04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要想知道為什麼氣態行星的衛星不是氣態的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了解衛星形成的過程。地球的衛星月球是我們最熟悉的衛星,那麼就讓我們首先來了解月球形成的過程。

目前關於月球形成最可信的理論是大碰撞假說,即在45億年前一個處於胚胎狀態的原行星 「忒伊亞」與地球發生了巨大的碰撞,巨大的能量使地球部分融化,忒伊亞的鐵核沉入了地球的地核,同時兩者的地幔互相混合。其中地球和忒伊亞的一部分地幔被拋擲進入環繞地球的軌道,這些物質逐漸冷卻,聚合成一個穩定而堅硬的天體,成為了狼人的繆斯。

但是,大碰撞假說只適用於那些具有固體結構的行星或原行星,而太陽系中只有被稱為類地行星的四顆行星符合這個條件。其它四顆氣態行星的結構如同巨大的氣球一般,它們的衛星無法用這種理論解釋。

圖解:土星的密度非常微小,如果有那麼大的一盆水,土星就會漂浮在水上。(照片:納扎普勒-卡拉特西)

環繞氣態行星的衛星數量超過一百個,奇怪的是這些衛星都由堅硬的巖石構成。那麼這些環繞氣態行星的衛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那?它們又為什麼不是氣態的呢?

氣態行星的形成

在太陽系初期,內太陽系區域由於過於溫暖,以至於易揮發的分子難以聚集,所以那裡形成的類地行星只能由高熔點的物質形成,這些物質在宇宙中很稀少,所以類地行星都比較小。

而氣態行星所處的區域比較寒冷,足以使易揮發的冰狀化合物保持固態,這為氣態行星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幫助它們更輕易地獲得更多的質量。最終它們的引力變得足夠強,甚至能夠捕獲太陽耀斑發出的氫氣和氦氣。

而且這些物質不是像肥皂泡一樣緩慢的聚集,它們會迅速地掉入行星,巨大的動能會逐漸提升行星的整體角動量。隨著質量持續不斷地增加,行星就像滑冰者一樣旋轉得越來越快。

圖解:滑冰者的轉動慣量

木星上的一天只有10個地球時,這表明它在進行快速的旋轉。巨大的角速度使氣體之間產生了巨大的摩擦力。摩擦力與木星的重力壓縮共同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和熱能,正是這些能量使氣態行星得以保持。如果氣態天體沒有足夠的質量或沒有在高速旋轉,天體不能產生足夠的熱量,就會導致物質快速冷卻變成固態。這也就是為什麼沒有氣態衛星的原因。

當然除了經歷一場災難性的碰撞,也存在一個更簡單的方式使得行星擁有一個巖石衛星。行星也可以通過引力捕獲另一個天體成為自己的衛星。例如火星:它的衛星可能就是在經過小行星帶時靠重力引誘的小行星。木星至少有33個衛星的公轉方向與行星的自轉方向相反,這意味著它們很可能是木星通過引力俘獲的小行星。

木星的南半球

木星其餘衛星的形成原理與太陽周圍行星的形成原理相似,這些衛星大小和組成的變化與行星大小和組成的變化大致相同。形成行星後剩餘的碎片構成了一個環繞行星的圓盤,這些碎片相互吸積從而產生了衛星。

圖解:木星是我們太陽系最大的行星

宇宙中的每個天體都存在氣體逃逸現象,但是氣體逃逸的速率與行星體積大小是成反比的。如果天體想要有自己的大氣層,就必須達到一個最低的體積閾限。然而這些衛星都沒有到達這個要求,無法維持自己的大氣層,就更不可能維持整個衛星的氣體狀態了。這些聚合成衛星的氣體只能逐漸冷卻,凝聚成堅硬的固體。

木星衛星

圖解:歐羅巴(Europa)是太陽系第六大的衛星。

木星的衛星歐羅巴上厚厚的冰層清楚地顯示出太空中的小天體是如何冷卻的。科學家預測歐羅巴是與木星同時形成的,因為歐羅巴的冰殼與形成內核的冰是相同的。但是,天文學家預測,在歐羅巴冰殼下面其實是一個海洋,它的面積是地球海洋的兩倍。這個海洋是歐羅巴受木星的引力拉伸產生的結果。所以哪怕歐羅巴的體積達到條件,木星的引力也會使其無法保持大氣層。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Akash Peshin- scienceabc

BigThink

Mb-Soft.com

Space.co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太陽系中,類地行星在內側,氣態行星在外側?
    在我們太陽系內,類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而氣態行星則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大家是否發現,巖石結構的類地行星主要分布在太陽系內側,而氣態行星則位於遠離太陽的外側。太陽系八大行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律呢?對於這一個問題,有科學家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在研究中,科學家提出了一個類似「分水嶺」的模型,即在我們太陽系內,存在一個「大鴻溝」。
  • 太陽系中那些氣態行星你知道哪些?
    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天體系統,包括8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和
  • 太陽系黑歷史:曾擁有五顆氣態行星
    太陽系氣態行星:太陽系內八大行星中,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顆是氣態行星。
  • 太陽系曾經有第五顆氣態行星
    視頻:如果太陽系其他行星在月球的位置,時長2分47秒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曾經存在一顆巨型氣態行星,由於這顆行星與海王星發生了碰撞太陽系誕生不久時仍然處於混亂的時代,大質量天體相互間發生碰撞如果將時間倒回40億年,太陽系剛剛誕生不久,仍然處於混亂的時代,大質量天體相互間發生碰撞。當時太陽系中存在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天王星,但是科學家發現可能還存在第五顆氣態行星。
  • 太陽系黑歷史 曾經擁有第五顆氣態行星
  • 氣態行星表面存在小行星撞擊痕跡嗎?
    由於宇宙中存在著眾多質量、體積不對等的天體,因此,常常會出現引力吸引的情況。而這種情況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被吸引的星球成為了大引力星球系統的一部分,就如恆星系統裡面的行星以及行星系統裡面的衛星。另一種是被吸引的星球會狠狠地撞在產生引力的星球上,這也是目前宇宙中較為常見的現象。根據天文學家長期對太陽系內行星進行研究,發現每一顆行星都曾遭受過小行星的撞擊。
  • 氣態行星沒有被「太陽風」吹散的原因是什麼?
    有的小夥伴們不禁要問了,如此高的速度,為什麼沒有太陽系內那些氣態星球吹散呢?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氣態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這裡還是由一片廣袤的星雲物質充斥的區域,這些星雲有很大的可能是由上一任大質量恆星,在生命末期經過超新星爆發所釋放的物質所組成。
  • 太陽系行星排列為啥是巖質行星在內氣態行星在外?不只是因為密度
    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排列有一種現象,就是巖質行星(類地行星)都排列在內側,而氣態行星(類木行星)都排列在外側,比如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巖質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氣態行星,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排列呢?
  • 太陽系「教父」氣態巨行星木星
    沿著內太陽系向外,穿過小行星帶,木星映入眼帘。木星距離太陽7.8億公裡,它是太陽系唯一一顆氣態巨行星。它表面斑駁的花紋是肆虐的風暴經過木星雲層時形成的。 誕生之初年輕的木星就開始橫衝直撞,這顆氣態巨行星開始了穿越太陽系的毀滅之旅,它改寫了太陽系各大行星的命運,改變了地球上的生命歷程。
  • 科學家將揭開氣態行星的秘密,這些低密度行星為什麼沒有被吹散?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有許多氣態行星的密度非常低,這類行星然主要是由氣體聚集而成但是較輕的質量卻不受恆星的影響,甚至還能在行星外圍形成一圈由物質圍繞的星環,對於這類氣態行星為什麼沒有被恆星吹散的原因並不清楚,科學家把這類像膨化物一樣的行星命名為「超級棉花糖行星
  • 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為何木星一顆氣態行星,而它質量卻最大?
    們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已經存在了300多萬年了。在這個漫長的時間裡,我們人類不停的進化。進化出了其他動物所沒有的高級智慧。然後我們人類用這個高級智慧,在不停的探索和研究身邊的一切,當然也研究自己。所以說是從內到外,都是有很多的研究的。可是雖然對這些東西有很多的研究,但是還是會有非常多的讓我們人類難以理解的事物。
  • 科學網—美科學家稱太陽系或曾擁有第五顆氣態行星
    科學家認為人類所在的太陽系可能一度存在除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外的第5顆氣態行星。尼斯沃尼認為第5顆氣態行星因無法逃脫木星的引力最後被拋離太陽系。 北京時間9月26日消息,美國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太陽系可能一度擁有5顆氣態行星。第5顆氣態行星最後被「逐出」太陽系,成為「孤兒」。此項新研究由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研究學院的大衛-尼斯沃尼進行,利用不同的電腦模擬描繪40億年前的太陽系面貌。
  • 宇宙中的氣態行星最終會變成固態行星嗎?
    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在這八大行星中有四顆行星是固態行星,還有四顆行星是氣態行星。這四顆固態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而四顆氣態行星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果冥王星沒有被除名的話,那麼它也是一顆固態行星。
  • 行星為何有氣態與巖質之分?氣態行星上真的都是氣體嗎?
    行星是宇宙間廣泛存在著的一種天體,在太陽系中,有著圍繞太陽運行的八大行星,而在有著1000億顆以上上的銀河系之中,行星的數量多到不可計數。行星的數量雖然眾多,但並非所有的行星都是類似的,事實上每一顆行星都是其獨有的特點,而從行星分類上劃分,我們可以將所有行星劃分為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就是一顆巖質行星,地球表面由堅硬的地殼所覆蓋,正是因為地球是一顆巖質行星,所以才具備了生命繁衍的基礎。而在太陽系之中,除了地球以外,巖質行星還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 同樣都是行星,為何地球是「固態行星」,木星是「氣態行星」?
    同樣都是行星,為何地球是「固態行星」,木星是「氣態行星」?我們知道宇宙當中的星球主要分為恆星和行星,其中像太陽一樣自身能夠發光放熱,釋放出能量的就是恆星;而圍繞著太陽旋轉,包括地球在內,自身不能發光放熱的星球,就是行星。
  • 既然太陽系的行星有衛星,那麼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有沒有衛星?
    確實太陽系內除了離太陽較近的水星、金星兩顆行星外,其他六大行星都有自己的衛星。地球有一顆、火星有兩顆、越外圍的行星衛星越多(不準確說法)。太陽系作為一個恆星系在宇宙中甚至是銀河系中都是很普通的存在,太陽系的形成現在按照主流的觀點是起源於原始星雲。這也應該是大部分恆星的形成方法。因此來推斷太陽系並沒有什麼特殊,所以其他恆星系也可能會存在衛星。據媒體報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已經發現了系外衛星存在的證據,這也可能是我們尋找地外生命的一個方向。
  • 木星為什麼是一顆氣態行星?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體積超過地球的一千倍。
  • 氣態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嗎?科學家給出的猜想,讓人刮目相看
    ,發現了太陽系有巖質行星,還有氣態行星,木星和土星就是氣態行星,那麼這些氣態行星上面可能存在生命嗎?對於地球這樣的巖質行星來說,有龐大的巖質表面,有厚厚的大氣層,而像木星這樣的氣態行星,星球完全被濃厚的大氣層包圍,大氣層的環境就是整個生態環境,很多科學家認為,這樣的氣態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一個沒有固態表面的行星,生命很難演化出來,不過隨著人類對宇宙的不斷了解,對宇宙和地球之外生命的認知不斷提高,有的科學家提出了氣態行星也可能會誕生特殊的生命,科學家認為這種生命可能是一種巨大的懸浮生物
  • 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上面絕對沒有生命嗎?可能會有「水母」存在
    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上面絕對沒有生命嗎?可能會有「水母」存在我們人類所賴以生存的這個美麗的地球,在這個宇宙中已經存在了四十六億年了。而在這個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顆很渺小的行星而已。大小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但是地球上面有生命的存在,讓這個地球在這個宇宙中,顯得不是那麼的平庸。
  • 氣態行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嗎?科學家給出的猜想,讓人刮目相看
    氣態行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嗎?氣態行星沒有固定的表面,有非常濃厚的大氣層,密度也是比較大的,對於像地球一樣的巖質行星來說,有龐大的巖質表面,有一定的大氣層,像木星這樣的氣態行星,你沒有辦法感受到腳踏實地的感覺,星球完全被厚厚的大氣層包圍,大氣層的環境就是整個生態環境,科學家認為這樣的氣態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是非常低的,一個沒有固態表面的行星,生命很難演化而來,不過隨著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對宇宙外星生命也是有了很多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