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的最後,我們終於來到了世界藝術文化之都法國巴黎。
塞納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將巴黎分為了兩個部分,塞納河南邊的部分就是「左岸」,而塞納河北邊的部分則是指「右岸」。
左岸與右岸風格有很大不同,左岸感性,是自由靈魂的代名詞,右岸理性,充滿繁華奢侈的真實。
巴黎知名景點也可以以此地理條件作為區分。
右岸小皇宮美術館-馬德萊娜教堂-橘園美術館-凱旋門左岸奧賽美術館-聖禮拜堂-艾菲爾鐵塔-蒙帕納斯夜景
(一)塞納河綠色車廂看點:河邊淘書有樂趣在塞納河左岸,攤河的兩岸一字排開有許多小書攤,這些書攤也是巴黎和塞納河的標誌之一,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裡的小書攤大都是做成兩米見長,深黑色或墨綠色的大鐵箱,用極簡單的方法固定在河兩岸的護欄上,只要打開箱子稍加整理,就成了一排排的書架。
最開始這裡只不過是巴黎市民用來交易舊書報、雜誌、郵票、明信片等一類印刷品的地攤,每當周日,巴黎商場關門歇業,沿著塞納河漫步就成了當地文人極好的選擇。
因為一個個深綠色的木箱在河岸邊延申,像一列整裝待發的火車,也就得此雅號「綠色車廂」。
按照法國政府規定,每四個車廂,必須有三個是出售圖書,另外一個可以出售旅行紀念品,因此這裡的經營還算規範,很多學生、老師、甚至文化名人也會光顧。
如果你有一雙慧眼,甚至可以在此淘到名作珍藏版。
(二)奧賽美術館看點:印象派與三臺大鐘奧賽美術館坐落在塞納河河畔,前身是一個火車站,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改造為美術館。
美術館裡最有標誌性的就是3臺大鐘,一臺室內的黃金鐘,高掛在中央展廳東側,非常精美。
東西兩側的大鐘,是懸掛在外牆上,鏤空的部分,可以看到室外。
西側的大鐘前是美術館的咖啡廳,東側是一條走廊。
想拍個人剪影的,東側更好一點。
而且東側大鐘鏤空處可以看到蒙馬特高地和聖心堂。
我一開始沒有發現東側的,在咖啡廳拍了幾張,略尷尬。
奧賽美術館體量非常大,和羅浮宮、蓬皮杜合稱為巴黎三大美術館。
奧賽的主要展出繪畫作品,就是印象派。
之前在世界各地欣賞印象派,都是這家三四幅,那家七八幅。
在奧賽可不一樣,之前聽說過的如雷貫耳的那些藝術家,展出在這裡的作品都是按系列的,大量的莫奈、梵谷、雷諾瓦的作品。
你會發現,之前在美術課本上看到的作品,這裡都有。
梵谷的《自畫像》、《隆河的星夜》、《奧維爾教堂》,雷諾瓦的《煎餅磨坊的舞會》、《鄉村之舞城市之舞》,竇加《謝幕》、《舞蹈之家》,莫奈《藍睡蓮》和馬奈《草地上的午餐》,還有米勒《拾穗》和羅丹《地獄門》,都陳列在奧賽美術館。
所以在這裡沒有鎮館之寶一說,隨便拿出來的,都是珍品。
參觀之前可以了解下印象派的特徵。
我歸納一下,印象派是現代藝術發端,它與傳統藝術一脈相承,印象派並未放棄傳統繪畫所遵循的模仿寫實的基本點。
不同之處在於,傳統繪畫只注意了對象的明暗變化,要求逼真;印象派卻研究了光在物體上造成的豐富的色彩效果,加入了主觀感受和寫意效果。
用中國繪畫做比較,可以理解為工筆畫vs寫意畫,都是不脫離物象的表達。
參觀建議: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一免費,人會比較多。
奧塞美術館站廳部分共有三層,依年代展示,越上層躍近代。
參觀時可以由上至下,先上最高層五樓,那裡展出1870年以後的印象主義,也是最精華的一區,看完後再慢慢一層層逛下來。
最後在一層紀念品店挑選自己喜歡的帶回家。
如果逛累了,美術館裡有一家咖啡廳,一家餐廳。
2層的餐廳是之前的會議廳,非常華麗。
(三)橘園美術館看點:莫奈睡蓮位於杜樂麗花園裡的橘園美術館,一共有兩層,第一層只有兩個展廳,用來展示莫奈的作品。
這兩個展廳太過美太有名,以至於很多人只參觀一層就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兩個展廳都是橢圓形,每個展廳放置了三幅莫奈長方形畫作。
隨著牆壁的弧度,莫奈的睡蓮世界在潔白的空間內向觀眾打開。
這裡是印象派的聖殿,六幅作品是20世紀上半葉畫壇最大型的組畫之一。
近百米長的路線展開的是一幅睡蓮、柳枝、樹影、雲影交映的水景,就像莫奈自己說的那樣,「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沒有地平線,也沒有堤岸,猶如沒有盡頭的幻影」。
橘園對莫奈組畫的藝術呈現,極為別致,讓人難忘。
參觀建議位於B1的禮品店與咖啡廳,有非常出色紀念品
(四)小皇宮美術館看點:免費人少庭院美小皇宮美術館是朋友力薦的,她只說了兩個理由,就把我打動了:人少,免票~!
欣賞藝術品需要平心靜氣,如果人太多,的確會影響欣賞時候的觀感。
小皇宮美術館雖然人少,但在巴黎藝術節的分量一點也不輕。
這裡典藏巴黎市政府的藝術品及文物,是自1870年起巴黎市政府開始在有系統的文化政策下開始收集的,所以這裡擁有豐富的19世紀藝術品。
小皇宮的入口非常華麗,建築師設計的那扇皇宮正面的金色鐵藝大門,深受新藝術的影響,是法國鐵飾藝術的傑作之一。
一層兩側穹形走廊展示的是雕塑作品,從漂亮的鐵藝樓梯走到地下展廳,展覽類別更拓展到家具、名媛珠寶、宗教用品、繪畫等等。
我被這樣一副油畫作品吸引,果實、蝴蝶的觸角、露水每一樣都栩栩如生。
特別要推薦的,是小皇宮的庭院。
這裡也是小皇宮咖啡廳所在,庭院中花草、池塘、噴泉、小道精美別致,美侖美奐,難怪成為很多網紅小姐姐們的打卡聖地。
參觀建議適合拍攝人像的位置:連接1層和2層的鐵藝樓梯;花園咖啡廳
在小皇宮旁邊,我們還路過了知名的米其林三星餐廳:LepavillonLedoyen。
下此來巴黎,要來試試~
(五)聖禮拜堂看點:美輪美奐的彩繪玻璃聖禮拜堂坐落在西岱島上,緊挨著巴黎聖母院。
當我看到聖禮拜堂的照片後,就毫不猶豫把它加入了行程中。
法國是哥德式教堂的起源地,聖禮拜堂就是一幢典型的哥德式建築。
聖禮拜堂分為兩層,下層比較低矮,入口左側有一副十三世紀的壁畫「天神報喜」,這是巴黎最古老的壁畫。
扁圓形拱頂被連接側牆肩柱體的鏤空橫向支撐體承接。
從狹窄的石階進入二層,就是超級震撼的彩色玻璃區域。
細長的大廳中間沒有一根柱子,四面虔誠頌揚耶穌受難的雕塑與彩繪玻璃窗,使禮拜堂沉浸於光影與色彩之中。
每扇大窗戶的尺寸都相當大,平均高13米,寬6米左右。
共計15面彩繪玻璃窗繪製出1113幕講述人類歷史的場景,從創世紀一直到耶穌復活。
在這裡,一定要用廣角頭,才能拍出現場身臨其境的感覺。
(六)瑪德萊娜教堂看點:在巴黎遇見「希臘神殿」巴黎教堂很多,為什麼一定要去看看瑪德蓮娜教堂呢?教堂坐落在巴黎協和廣場皇家路的北端,從很遠的地方就能一眼望見。
從塞納河往教堂方向走,周圍的氛圍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奢侈品、世界頂級大牌的廣告多了起來,路人的著裝也越發華麗。
人們今天到希臘去其實看不到完整的古希臘建築,那裡只剩下古遺蹟的廢墟,而在巴黎,在瑪德萊娜,卻能看到完整版的古希臘建築。
52根高達20米的潔白科林斯圓柱支撐起山門,山門上雕刻的是《最後的審判》。
教堂內部的建築與裝飾也有獨到之處,與哥德式教堂四周圍繞著絢麗的彩繪玻璃窗不同,這座新古典主義希臘式建築充滿莊嚴、肅穆的氣氛。
唯一的光源來自於三個小圓頂的自然光線。
教堂內有很多雕塑,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中央祭壇後方的聖母升天像。
這一尊由19世紀義大利著名雕刻家夏樂馬羅切提創作,表現了聖母在一群小天使的簇擁中徐徐升入天堂的場景。
惟妙惟肖的雕刻技藝,讓冰冷的大理石獲得了生命。
(七)凱旋門看點:人生必打卡地標到巴黎沒有去凱旋門,就如同到北京沒有去過長城一樣。
凱旋門的位置距離塞納河兩岸集中的景點區域稍遠,但好在地鐵有一站。
從地下鑽出來,就能看到這座高達50米的建築。
攤開巴黎地圖,不難發現,這一地區是以凱旋門所在的圓形廣場為中心,向四方輻射出12條道路,每條道路都有將近40-80米寬,最有名的一條就是香榭麗舍大道。
在凱旋門的正下方,可以體驗到它的宏偉,步行攀爬273級的螺旋形石梯,可以抵達凱旋門最上層的大平臺,欣賞360度巴黎全景。
(八)艾菲爾鐵塔看點:人生必打卡地標艾菲爾鐵塔最初的建立是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勝利100周年,拍攝鐵塔最好的地方不在鐵塔下方,而是在戰神廣場的遠端。
在這裡,總停著幾輛豪華跑車,我們開始以為會有人利用跑車設置騙局,但很多人都和這臺車合影,也沒發生任何意外。
最讓我驚奇的是,我朋友一年前到這裡拍的照片,也有這臺車~!
看來車主是巴黎鐵塔景觀的常客。
(九)蒙帕納斯大廈看巴黎夜景,有幾個選擇,免費的可以選擇聖心堂、老佛爺奧斯陸旗艦店頂層露臺,收費的有鐵塔、凱旋門頂層平臺和蒙帕納斯大廈。
蒙帕納斯大廈在巴黎的天際線中與周圍格格不入,但這裡是巴黎看夜景最好的地方之一。
登上電梯直接上56樓,可以在室內欣賞巴黎落日與亮燈的艾菲爾鐵塔。
在巴黎看夜景體驗比日本好太多,歐洲客人都比較佛系,不會霸著玻璃窗倆小時不動。
每逢整點,可以看到鐵塔閃燈,想像一下無數大閃閃從鐵塔頂流下,現場是超級華麗。
閃燈持續大約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