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藝術家:「改道」塞納河 與古監獄對話

2021-01-07 人民網

人民網巴黎3月30日電(記者 龔鳴)1910年初,巴黎遭遇連續多月的雨雪侵襲,塞納河水水位猛增至8米之高,超出警戒線6米。巴黎全城癱瘓,位於塞納河中心的西岱島也未倖免於難。在與巴黎聖母院隔街相望的巴黎古監獄內,至今還保留著這場大洪水留下的印記:憲兵廳的一根圓柱上還標記著當年的洪水水位,高達3米有餘。

這個春天,塞納河水再次進入巴黎古監獄,但卻是以藝術的形態,不再是野性狂暴的災難。在法國藝術家斯特凡·蒂代(Stéphane Thidet)的設計下,塞納河水成為了人類可以控制、操縱和引導的自然力量,既有奔放的野性,也有恬靜的溫柔。

從塞納河上的兌換橋邊看去,一個架在空中的木質通道連接起了塞納河與毗鄰的古監獄。一頭深入河水,一頭探入古監獄,塞納河水在水泵的作用下,從通道穿過窗戶古監獄。另一側,一條高達八米的小型瀑布從古監獄的雙子塔中間噴薄而出,落入水池,匯入塞納河。源於塞納,歸於塞納,河水就這樣完成了一次有去有回的旅程。

而從古監獄內部來看,這些河水似乎是完成了一場小小的冒險旅行。從塞納河抽取的河水穿過古監獄廚房,從高架的河道裝置落入憲兵廳中九曲十八彎的「小河道」。河水從一道迅疾奔騰的「瀑布」轉瞬成為一條靜水緩流的「小溪」,繞著憲兵廳內的哥德式圓柱迂迴而行。在幽深陰暗的廳內,「瀑布」下落的譁譁聲不絕於耳,在燈光的照射下,靜靜流淌的「小溪」在圓柱和牆面上映出了點點閃爍的星光,令人沉醉。結束這段舒緩的旅程,河水再次在動力裝置的作用下上至高處,進入衛兵廳高懸於頭頂的通道,最終破窗而出匯入涓涓塞納河,好似歷險的孩子回到母親的懷抱。

在這場名為「改道」的作品展中,木結構、金屬槽構成了河流通道,而水泵則是水流上下的動力。看起來像是一個技術工程,實則蘊含著剛與柔、動與靜的悖論之思。在法國國家古蹟中心邀請蒂代設計展覽時,蒂代選擇了位於塞納河邊的巴黎古監獄。一是因其地理位置,二是古監獄的歷史。這個被稱為「革命監獄」的古老建築為何會得到藝術家的青睞?

蒂代本人表示,「古監獄的關鍵詞是囚禁和隔絕,將外界的河水引入孤立的內部,希望創造出內部與外部越過宮牆進行對話的效果。」蒂代希望觀眾在參觀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水是充滿力量的,也是溫順脆弱的。蒂代本人十分喜愛以自然元素作為創作對象,如樹木、水甚至狼群等,常常以出其不意的創意給人帶來驚喜和衝擊。蒂代還說,本次作品凝聚了很多法國匠人的心血,如工程師、木匠、3D設計師等,也是法國工藝技術的體現。

法國藝術評論家勒貝卡·拉馬什-瓦代爾(Rebecca Lamarche-Vadel)認為,「這一作品將看似矛盾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巴黎古監獄象徵著封閉、壓抑、一成不變,而塞納河水則代表著日夜不息的流動與徵服。斯特凡·蒂代的設計,讓人看到了兩個不同主題的對比和碰撞,塞納河也因此展現出了詩意、溫順的一面。」

法國國家古蹟中心主席菲利普·貝拉瓦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將塞納河水引入古監獄,是對人與水的關係的全新詮釋,通過光線與聲音的交疊,我們將看到塞納河在生活中呈現的另一種面貌。」該中心介紹,古監獄的歷史在很多巴黎人中都很陌生,這次展覽突出了它與周邊環境的密切關係,也讓人思考塞納河對於巴黎城市建設、歷史沿革、社會生活的重要性。據悉,展覽從3月30日起對公眾開放,將持續至8月31日,期間還會組織講座、家庭參觀、夜場參觀等活動。 

相關焦點

  • 塞納河測試水翼船(1)
    新華社照片,外代,2019年9月17日(外代一線)(3)塞納河測試水翼船9月16日,在法國巴黎,一款水翼電動船在塞納河上行駛。有關方面16日在法國巴黎塞納河上測試一款水翼電動船。它外形接近小轎車車身,船底水翼讓船體可以在河面上懸空而行。路透社報導,這款水翼電動船由法國企業「海洋泡沫」開發,目前尚在測試階段。企業創始人之一阿蘭·泰博說,船身水翼設計不僅能夠減少河水對船身阻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還可減少噪音。
  • 遊記:塞納河左岸右岸路線
    旅程的最後,我們終於來到了世界藝術文化之都法國巴黎。塞納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將巴黎分為了兩個部分,塞納河南邊的部分就是「左岸」,而塞納河北邊的部分則是指「右岸」。左岸與右岸風格有很大不同,左岸感性,是自由靈魂的代名詞,右岸理性,充滿繁華奢侈的真實。巴黎知名景點也可以以此地理條件作為區分。
  • 新民晚報數字報-持續降雨 塞納河水位不斷升高
    由於連日降雨,法國多地洪水泛濫,特別是流經巴黎的法國第二大河塞納河水位不斷上漲。
  • 中西藝術家後裔談傳承:傳統與融合密不可分
    嘉賓合影在10月9日下午,「經典與傳承——中外藝術名家後裔對話」在北京展覽館舉辦。我想在今天我們來看當年他所建立起來的美術教育體系,仍然在今天起著非常大的作用,這一點是他和他在巴黎、法國,包括對法國印象派的學習的時期密不可分。」
  • 切蛋魚咬蛋蛋侵入巴黎塞納河 專門吞食睪丸(圖片)
    切蛋魚咬蛋蛋侵入巴黎塞納河,專門吞食睪丸。切蛋魚,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喜歡咬人蛋蛋的魚,為食人魚的一種。近日,有人發現切蛋魚侵入巴黎塞納河,它們特別喜歡跟隨男性遊泳者,趁其不備突然咬他們的睪丸,有時甚至整個吞食下去,這種專門吞食睪丸引了法國男性的恐慌。
  • 塞納河上「飛起來的船」
    法國初創公司SeaBubbles正準備在塞納河上推出一種全新的交通工具——「會飛的水上計程車」,這或許能夠改變巴黎目前的交通狀況。公司表示,很快將把這種交通工具帶到矽谷灣區,預計將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便捷。
  • 法國巴黎到底有多好玩?四五天只能逛個大概,去了就不想回來
    法國最大的都市莫過於巴黎了,去法國旅遊再怎麼行程擁擠,巴黎也是一定不可能漏的那一個,莊嚴神聖的凱旋門,梧桐盛開的香榭麗舍大街,享譽世界的博物館羅浮宮,地標性建築艾菲爾鐵塔,美麗的塞納河,這都只是巴黎展現出來的冰山一角。
  • 法國巴黎著名景點介紹
    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崙時代。目前,羅浮宮是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這裡的鎮館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蒙娜麗莎》和《勝利女神》。
  • 感覺黃河經常改道,那麼長江為什麼不改道呢?
    在封建王朝時,黃河經常改道,每次改道都會對沿岸百姓造成數以萬計的損失,以及人口傷亡。同樣都是河流,為什麼黃河就經常改道,而長江卻不容易改道呢? 黃河為什麼容易改道,在歷史上,黃河曾多次發生過改道事件。其實,長江遇到的問題和黃河一樣,也是上遊落差較大,河水流速快,而下遊地勢平坦,河水流速慢,那長江為什麼沒有經常改道呢?
  • 黃河改道探討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歷史上有過多次改道,給中下遊特別是下遊造成了嚴重災害。建國後,下遊河道經過多次治理,河道基本上固定,災害減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在渤海灣。因為黃河入海攜帶大量泥沙,每年都有新生陸地形成。
  • 再解「黃河改道」
    黃河1855年(清朝鹹豐五年)改道後,黃河和南山之間一眼望穿,這也就是今天濟南中心城區南北方向城建空間只有12公裡的原因。清初學者胡渭在《禹貢錐指》中提出黃河有「五大徙」,算上1855年銅瓦廂決口改道,共「六大徙」。
  • 貴族女性肖像畫優雅迷人,服飾精美—法國油畫大師古斯塔夫·雅凱
    法國近代油畫家古斯塔夫·讓·雅凱,19世紀法國著名畫家,為古典主義大師威廉·布格羅最出色的學生之一!其實他的畫作還借鑑了很多大師的繪畫技法,所以他的畫技在有生之年,以及在他死後,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不過,他的繪畫不僅於此,他還涉足軍事領域,並且自己也是一位熱血青年,曾在德法戰爭期間,加入過塞納河下遊的遊擊隊。所以他軍事題材方面的作品,也為他獲得了很多榮譽!《身著騎馬裝的女孩》,聽說他的畫室裡收藏了很多古代的盔甲和兵器,在他去世後,他收藏的三百多件18世紀服裝,還有盔甲、兵器等,在畫廊進行了拍賣!
  • 法國藝術家Vincent Bardou五彩繽紛的丙烯作品
    Vincent Bardou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法國藝術家,其作品曾在全國各地的獎項和展覽中展出。他將繪畫視為一種欣賞自我的方式,利用藝術創作的靈性來創作受城市文化和塗鴉啟發的繪畫。他在比喻和抽象風格之間跳舞,編織流行文化參考和鮮豔的色彩,以達到獨特的風格。
  • 到法國旅遊,最不可錯過的7個景點,你都去了嗎?
    不知道你印象中的法國,還是不是如以前那麼好?那個曾經聞名世界的浪漫的法國城市,最近幾年因為管理不嚴,巴黎的髒亂差給許多旅人蒙上了一層負面的印象。甚至對這個曾經心神嚮往的國度,望而卻步。但是,拋開這些因素來看法國,普羅旺斯的薰衣草、聞名世界的博物館,風格獨特的古典建築,歷史與現代的交織,傳統與時尚的輝映,法國依然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如果你即將遊歷歐洲,那麼法國是你不可錯過的一個旅行國家。
  • 法國巴黎不得不去的六大景點,這個被寫到書中,這個最有歷史意義
    法國一直是以浪漫著稱,而其首都巴黎更是眾多時尚人士嚮往的時尚之都。巴黎聖母院 建於1163年到1250年,直到1345年才全部建成。是一座哥德式建築,在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這裡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 最美跑道|深圳大沙河沿岸風貌,漫遊14公裡「塞納河」
    >行人都恨不得繞道而過但近年來隨著大沙河的水質逐漸改善河流景觀也被重新規劃改造如今大沙河再也不是曾經那條被人「嫌棄」的汙水河流了華麗轉身成為深圳最美的「城市項鍊」變成了深圳「四帶六廊」 中重要的生態走廊隨手定格每一幀畫面都會讓你想起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那幅名作
  • 法國疫情期間,在法國北部諾曼第,發現100年來第一隻灰狼
    據《電訊報》4月20日報導,一隻狼被認為是100年來,第一次在法國北部的諾曼第被發現。這張照片據說是在法國海峽沿岸附近夜間拍攝的。歐洲灰狼在1930年代被獵殺滅絕後,於1990年代從義大利重新進入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