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帽子」 讓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
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體現得非常鮮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要「改革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機制,優化歸國留學人員和外籍人才服務。把面向市場需求和弘揚人文精神結合起來,善聚善用各類人才」。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快速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今要突破自身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創新來驅動,而創新則需要人才來支撐。
「建設『雙一流』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人的關懷。」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青年學者和青年學生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生力軍,「要用愛心、耐心和恆心,來鼓勵和支持年輕人的成長成才」。
為青年學者提供成長成才的平臺
近年來,中國高校青年教師佔比不斷提高,但也存在人才梯隊銜接不暢、青年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樊麗明分析,一方面,改革開放之初的那一代教師陸續進入退休期;另一方面,研究型大學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科研任務越來越重,需要補充大批教師和研究人員。如何更好地吸引青年教師,讓他們更好地成長成才,成為她非常關心的問題。
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要的事情來抓,讓山東大學嘗到了甜頭。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山東大學引進人才數量連續兩年翻番。目前納入學校傑出人才體系的共有780多人,佔教師總人數的19%左右,其中有國家級省級稱號的人才為392人,約佔教師總人數的10%。
為青年人才搭建適合個人的平臺,是山東大學人事人才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樊麗明介紹,學校把學術水平、發展潛力和學術影響力等作為重要評價依據,使不同學科、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才都可以得到與其發展相匹配的支持培養,同時在遴選程序、支持保障、管理考核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優化。
打破「唯帽子」論,把青年科研人員分成三個梯度來培養,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上升空間。他們的學術水平則完全交由專家來評價,「鼓勵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對思想特別活躍、頗具創造力的年輕人,學校鼓勵青年教師自己組建團隊,專門設立了面向青年人才的交叉研究基金,「鼓勵校內外組團,鼓勵醫工結合、醫理結合、理工結合、文理醫結合等,讓他們碰撞迸發出思想的火花」。
研究固廢加工綠色材料的青年教師王文龍在該校新的機制和平臺上快速成長。樊麗明多次帶隊專門到王文龍的實驗室和合作企業調研,了解到這項研究可以將固廢加工成高速公路建築材料,該校服務山東辦公室立即為其牽線搭橋,一方面幫助成立研究院鼓勵研發,另一方面幫助聯繫當地企業用戶找銷路。校地企三方合作,既服務了地方,個人也得到快速成長,又帶出了研究團隊,「這是我們倡導的科研方式」。
「打破身份界限、不論資歷深厚,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成為團隊帶頭人。」樊麗明說,學校有30多歲就成為首席科學家的年輕人,「鼓勵強者、能上能下,只要科研能力強,就可以帶更多的博士生和碩士生」。為了解決年輕學者的後顧之憂,該校加強青年教師的生活條件保障,妥善為青年教師安置住房、解決子女入學等問題。
目前,山東大學在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建立了8個海外人才工作站,每年在海外進行多場招聘會。每年10月舉行的齊魯青年論壇,會吸引許多海外優秀學子前來應聘。
「為天下儲人才」
大學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年輕一代大學生的人生目標、價值觀更加多元,接受新思想、新知識、新事物的渠道更加廣泛,如何因材施教、真正以學生為本、挖掘出每一名學生的優勢和潛能,成為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問題。
為國育賢,是寫在山東大學校史館門匾上的四個大字,也融入在這裡每一名師生的血脈之中。每一名學子在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會收到學校一份特殊的禮物——1901年頒布的《山東省城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其中寫道:「公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儲人才,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來堂肄業,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
學校倡導「讓志願服務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新生入校後,人人都爭做自願者。學校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到社區、到偏遠山區、到基層一線做志願服務,培養學生的利他主義精神,與大學的思政課相結合,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以「勞動」培養道德,讓學生知行合一,自覺自愿為社會、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為了更好地激勵年輕學子,學校推出「榜樣的力量」評選活動,評選學生中的「品德之星」「學習之星」。樊麗明親自為這些優秀學生頒獎,通過各種方式在校內進行宣傳,「要讓學生們把這些身邊的榜樣當成明星來追逐、來學習,而不是去追娛樂明星」。
學校還為有創業意願的學生搭建更大的舞臺。樊麗明說,要讓學生們學用結合、知行合一,學校為他們創造平臺和機會,讓他們能夠在實踐中實現個人價值。」學校建立了15個創新平臺,設立創業基金,學生可以跨學科組團隊,通過競爭獲取學校的專項經費支持。「配備指導教師、提供實驗室和場地,幫助提供項目,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在這樣的機制下,山東大學的學生在國內外數學建模大賽、大學生挑戰杯大賽、機器人大賽等一系列賽事中,成績在國內高校中均名列前茅。
「我們專門拿出研究生指標,鼓勵大家跨學院、跨學科繼續深造。」樊麗明說,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幫助他們發現新的興趣,同時也有利於促進教師研究團隊的交叉成長。
學校為學生提供寬鬆的學術氛圍,但是學術底線絕不能突破。樊麗明說,山東大學歷來學風嚴謹,從本科生到研究生都有嚴格的論文審核標準, 我們發現有學術不端的現象,絕不姑息,「近年來,學校發生過學術不端的事件,我們採取的最嚴厲的懲戒是取消博士學位」。
樊麗明說:「無論對青年教師還是對青年學生,我們都是用愛心、用耐心、用恆心培養。用愛心,培養他們成長成才;用耐心,是遵循人才成長規律,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拔苗助長;用恆心,對待年輕人要著眼長遠,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中國青年網記者 胡春豔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