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瞬 雨
今年的網際網路大會,除照例的高峰論壇以外,三個分別被冠名為「焦點」、「沸點」及「支點」的分論壇也吸引了我的注意。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支點,除了我們熟悉的北京和深圳,杭州的崛起已經與前兩者共同形成了一個漂亮的大三角架構。有人形容這個大三角是三足鼎立。這樣的表述並非不夠貼切,但很容易讓人產生對立競爭的錯覺。在我看來,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進程中,這個網際網路大三角更是一個合作與共進的架構。
三角形區域架構典型的分工是:文化的、資本的和經濟的。作為中國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北京的網際網路地位具有很強的政治和文化性。從門戶到搜索,從國家部委、職能機構的公開網站到大大小小的行業網站,北京充分地發揮了它在網際網路上的政治性和文化影響力。
而深圳呢?得天獨厚的經濟特區地位和旨在服務於高科技企業投融資需求和資金渠道的創業板,這使得深圳在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中充當了不可或缺的資本創新和引導角色。
就像美國的IT產業布局不可能只有矽谷和紐約,中國網際網路大三角中的後起之秀——杭州,因為淘寶的崛起而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版圖上承擔著獨一無二的經濟責任。
在美國,除了矽谷和紐約,西雅圖也因為擁有微軟和亞馬遜而在美國的IT大三角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西雅圖的成功,經濟學界認為它得益於實現了競爭性發展當中最不可能實現的「不可能三角」(包括資源稟賦、市場效率和競爭強度),但在我看來,這種分析既抽象又脫離現實。西雅圖首先不是一個資源城市,沒有用戶群或顧客豐富的市場,至於競爭強度,無論從哪個行業來講,西雅圖都不夠激烈。
西雅圖在IT產業上的成功,我想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微軟和亞馬遜這兩個對世界IT產業形成了深刻影響的知名企業。微軟用作業系統拉近了所有人與電腦的距離,亞馬遜則在電子商務創新之初,從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條路來。
與之類似的,淘寶除了將電子商務帶給了千家萬戶、開闢了中國獨具特色的電子商務模式以外,還由此創造出一個嶄新的名詞:網商。從這個角度來看,杭州無疑更像是中國的「西雅圖」。
西雅圖因為它的美麗和舒適,幾次被評為「全美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我想這也是西雅圖在美國能夠被稱為「科技人才的寶地」、「高科技人士的夢工場」的根本原因。
因為生活成本的不斷攀升和就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個曾經的事業天堂正在一步步接近人才流失的尷尬境地。人才未來向哪裡去?有調查表明他們的遷移目標是「宜居城市」。
除了傳統產業以外,北京畢竟還有網際網路帶來的新興機會,上海、廣州就沒有這麼好的轉機了。與西雅圖類似,西湖接天的碧蓮、錢塘湧動的春潮、雷峰夕照、平湖秋月……杭州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所以相信它也會是人才最樂意遷移的目標城市。
高端人才的吸引和培養、關鍵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投融資環境的改善,這些本來應該只是政府需要用心的事情。而杭州卻在馬雲及其阿里團隊的帶領下,從一個單純的宜居城市轉變成了中國網際網路大三角中舉足輕重的一角,這可以算是政府與企業合作獲取非凡成功的典範。就這一點來說,值得眾多希望快速發展的中國城市學習和借鑑。
博主簡介:體驗城市技術總裁,美信合伙人、技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