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數學史上最簡單的未解之謎,陶哲軒給出了幾十年來最重要的證明

2020-12-01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ID:AI_era),來源:quantamagazine,編輯:大明、小芹,36氪經授權發布。

任取一個正整數,如果是偶數,將其除以2。如果是奇數,將其乘以3再加1,然後重複這個過程,最後結果都是1。

這個問題就是著名的「克拉茨猜想」。它幾乎可以說是數學史上未解問題中表達形式最簡單的一個,也因此成為數學這棵參天大樹上最誘人的那顆果實。

不少資深數學家警告稱,這個問題簡直有毒,堪稱魅惑十足的「海妖之歌」:你走進來就再也出不去,再也無力做出其他任何有意義的成果。密西根大學數學家、克拉茨猜想問題專家Jeffrey Lagarias表示:「這是一個危險的問題,很多人為其如痴如醉,但目前看真的不可能解決。」

但不信邪的人總是有的。陶哲軒就是其中之一,他已經取得了迄今為止在克拉茨猜想問題上走的最遠的成果。

9月8日,陶哲軒在個人博客上貼出了一份證明,表明了至少對絕大部分自然數,克拉茨猜想都是正確的。儘管這份證明算不上是完整證明,但已經算是在這個堪稱「有毒」的問題上取得的重大進展。

「我沒指望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但目前取得的進展已經超出了我的預期。」陶哲軒說。

克拉茨猜想:最簡單的「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克拉茨猜想據稱是上世紀30年代由德國數學家LotharCollatz提出的。但其具體出處不詳,已知的,從西拉古斯大學大學傳到貝爾實驗室,再到芝加哥大學。因早期有眾多的傳播者,所以在傳播過程中,克拉茨猜想收穫了許多名字:3n+1猜想、奇偶歸一猜想、烏拉姆(Ulam)問題、角谷猜想等。

其表述形式之簡單讓它聽起來像是聚會上的一個遊戲。對於任何一個正整數,如果是奇數,則將其乘以3並加1。如果是偶數,則將其除以2。不斷重複這個過程,最後會發生什麼?

直覺上看,你可能會覺得最開始的數字不同會影響最終得到的結果。也許某些數字為開端,最後的結果是1,而以另外一些數字為開端,則會趨於無窮大。

但是克拉茨預測並非如此。他推測,如果最開始的數是正整數,重複這個過程的次數足夠多,則無論最開始的數是多少,最終結果都將是1。這之後,1成為初始數,會陷入循環:1、4、2 、1、4,2,1……

多年以來,許多人都對克拉茲猜想的表述之簡單(該猜想又被稱為著名的「 3x +1問題」)而對這個問題深深著迷。目前,數學家們測試了五百億個數,結果克拉茨猜想全部是正確的。

「這個問題看上去沒有任何理解門檻,你只要知道『乘以3』和『除以2』,就可以完全理解。數學家馬克·錢伯蘭(Marc Chamberland)說,誘人之處正在於此。Chamberland曾經自製了一段關於該問題的YouTube熱門視頻,稱這個問題為「最簡單的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以下是一個克拉茨猜想驗證網頁,大家可以自己試試。

https://www.dcode.fr/collatz-conjecture

雖然克拉茨猜想的表述和理解都非常簡單,但嚴格證明卻非常困難。

上世紀70年代,數學家證明,幾乎所有的克拉茨數列,即重複克拉茨猜想的計算過程中得到的數列,最後得到的數字都將小於第一個數字,顯然這是個不完全證明。但也有證據表明,幾乎所有克拉茨數列的最終值都在向1靠近。

從1994年以來,一直到陶哲軒今年取得新進展之前,Ivan Korec保持著對這個問題證明的最佳記錄,數列的最終值在逐步變小。但距離問題的核心仍然有很大距離。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數學家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克拉茨猜想證明問題完全超出了當前的理解範圍,因此最好將精力花在其他問題上,因為再繼續下去也是徒勞。

南卡羅來納大學的喬舒亞·庫珀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克拉茨猜想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難題,以至於數學家傾向於在每次討論前都加上一個警告,以免浪費時間對它進行研究。」

意外的提示:陶哲軒從匿名網友留言獲啟發

早在40年前,Lagarias就對這個猜想深感興趣,當時他還是一個學生。幾十年來,他一直充當克拉茨猜想問題非官方信息收集人。他整理了與該問題相關的論文庫,並於2010年以《極限挑戰:3x+1問題》為題將其中一些論文成集出版。

Lagarias說:「現在,在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多了解之後,我仍然覺得它是不可能解決的。」

陶哲軒通常不會在「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上浪費時間。2006年,他獲得了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菲爾茲獎」,被廣泛認為是年輕一代中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習慣於解決問題,而不是追逐夢想。

陶哲軒曾說:「數學家這個頭銜實際上對職業生涯是有害的。它可能導致一個人沉迷於一些重量級問題,這些問題超出了任何人的能力,會浪費很多時間。」

但陶哲軒也不是完全不碰這些問題。每年,他都會選擇一個尚未解決的著名問題中嘗試一兩天。多年來,他為解決克拉茨猜想問題作了幾次嘗試,但都沒有成功。

今年8月,一位匿名讀者在他的個人博客上發表了評論,建議他嘗試去解決「幾乎所有」數字的克拉茨猜想,而不是嘗試完全解決。

陶哲軒說:「我沒有回覆,但這條留言確實讓我再次考慮了這個問題。」

他意識到,Collatz猜想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一種方程式的形式,即偏微分方程,他正是這個領域取得了職業生涯中一些最重要的成果。

輸入和輸出:來自偏微分方程的啟示

偏微分方程可以用於模擬宇宙中許多最基本的物理過程,例如流體的演化或重力在時空中的波動。它們發生在系統的未來位置(例如將石頭扔進池塘後五秒鐘的狀態)取決於兩個或多個因素(例如水的粘度和速度)的影響的情況下。看上去,複雜的偏微分方程似乎與克拉茨猜想這樣的簡單算術問題無關。

但陶哲軒意識到,二者之間有相似之處。使用偏微分方程,也可以插入一些值,獲取其他值,再重複這一過程。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了解系統的未來狀態。對於任何給定的偏微分方程,數學家都想知道,某些初始值最終會導致無窮大的輸出值,還是會產生有限值,而不管以什麼值作為開頭。

在陶哲軒看來,偏微分方程和克拉茨猜想具有相同的風格。因此,他認為研究偏微分方程的思路也可以應用於克拉茨猜想的證明。

一種特別有用的技術涉及一種統計方法,可以用於研究少量初始值(例如,池塘中水的少量初始配置)的長期行為,並以此出發推斷所有可能初始設置下的長期行為。

如果引申到克拉茨猜想上,可以理解為從大量數字樣本開始,目標是研究在應用克拉茨流程時這些數字的行為。如果樣本中接近100%的數字最終恰好等於1或非常接近1,您可能會得出結論,幾乎所有數字的行為方式都是相同的。

但是要使結論正確,必須非常仔細地構建樣本。就像在總統選舉中構建選民樣本一樣。為了從民調中準確地推斷出整個人口的投票意願,需要以正確比例對共和黨人、民主黨人,以男女同等的權重對樣本進行加權。

數字具有自己的「人口統計學」特徵。比如存在奇偶性、是3的倍數,或者數字之間通過其他微妙的方式體現彼此的不同。構造數字樣本時,可以將其加權為包含某些種類、但不包含其他種類的數字。選擇的權重質量越好,就越能得出關於整體數字的結論。

小心探尋數字加權,陶哲軒給出克拉茨猜想最強證明

陶哲軒所面臨的挑戰遠比弄清楚如何用合適的權重創建一個初始數字樣本要困難得多。在Collatz過程的每一個步驟中,處理的數字都在變化。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樣本中幾乎所有的數字都變小了。

另一個可能不那麼明顯的變化是,這些數字可能會開始聚集在一起。例如,你可以從一個均勻的分布開始,比如從1到100萬的數字。但是經過五次Collatz迭代之後,這些數字很可能集中在數軸上的幾個小區間內。換句話說,你可能一開始有一個很好的樣本,但是五步之後,它就完全扭曲了。

陶哲軒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通常情況下,人們會認為迭代後的分布與最初的分布完全不同。」

陶哲軒的關鍵見解是找出如何在整個Collatz過程中選擇一個很大程度上保持原有權重的數字樣本。

例如,陶哲軒的初始樣本加權後不包含3的倍數,因為Collatz過程很快就排除了3的倍數。陶哲軒提出的其他一些權重更複雜。他把初始樣本的權重取為除以3後餘數為1的數字,而不是除以3後餘數為2的數字。

結果是,即使在Collatz過程繼續進行時,陶哲軒的初始樣本仍然保持其特性。

「他找到了進一步推進這個過程的方法,這樣經過一些步驟之後,你仍然知道發生了什麼,」Soundararajan說。「當我第一次看到這篇論文時,我非常激動,認為它非常引人注目。」

陶哲軒使用這種加權技術證明了,幾乎所有的Collatz初始值(99%甚至更多)最終都達到一個非常接近1的值。這使他能夠得出99%的初始值大於1千萬億的克拉茨數列,最終結果小於200的結論。

可以說,這是該猜想歷史上最強的證明結果。

Lagarias說:「這是我們對這個問題的了解取得的一大進步。這肯定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好的結果。」

陶哲軒的方法幾乎肯定不能完全證明克拉茨猜想。原因是他的初始樣本在過程的每一步之後仍然有一點偏斜。只要樣本中仍然包含許多與1相距甚遠的不同值,則偏差就很小。但隨著Collatz過程仍在繼續,樣本中的數字趨近於1,小的偏差效應越來越明顯——類比來說,民意調查中當樣本容量很大時,一個輕微的誤算影響不大;但當樣本量很小時,就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要完全證明這個猜想,很可能需要另一種方法。因此,陶哲軒的工作既是勝利,也是對為克拉茨猜想著迷的數學家的一種警告:就在你以為自己可能已經把問題逼到了絕路的時候,它卻溜走了。

陶哲軒說:「你可以儘可能接近克拉茨猜想,但要完全證明,目前仍然遙不可及。」

參考連結: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mathematician-terence-tao-and-the-collatz-conjecture-20191211/

陶哲軒博客:https://terrytao.wordpress.com/2019/09/10/almost-all-collatz-orbits-attain-almost-bounded-values/

論文:https://arxiv.org/abs/1909.03562

相關焦點

  • 數學史上最簡單的未解之謎,陶哲軒給出了幾十年來最重要的證明
    它幾乎可以說是數學史上未解問題中表達形式最簡單的一個,也因此成為數學這棵參天大樹上最誘人的那顆果實。不少資深數學家警告稱,這個問題簡直有毒,堪稱魅惑十足的「海妖之歌」:你走進來就再也出不去,再也無力做出其他任何有意義的成果。密西根大學數學家、克拉茨猜想問題專家Jeffrey Lagarias表示:「這是一個危險的問題,很多人為其如痴如醉,但目前看真的不可能解決。」
  • 陶哲軒「他的證明比我強」,這個天才青年解決了最簡單的數學難題
    這一用有理數逼近無理數的問題,對於丟番圖逼近領域的數學家來說,幾乎可以說是最基礎、最關鍵的問題之一。改進張益唐最佳結果張益唐一舉成名,是因為「孿生素數猜想」。猜想聽起來很簡單:證明存在無窮多對間隔為「有限」的質數。
  • 陶哲軒「他的證明比我強」,這個天才青年解決了最簡單的數學難題
    這一用有理數逼近無理數的問題,對於丟番圖逼近領域的數學家來說,幾乎可以說是最基礎、最關鍵的問題之一。改進張益唐最佳結果張益唐一舉成名,是因為「孿生素數猜想」。猜想聽起來很簡單:證明存在無窮多對間隔為「有限」的質數。
  • 89歲數學家阿蒂亞給出「簡單全新」的黎曼猜想證明?
    據早先海德堡獎獲得者論壇的官方消息,麥可·阿蒂亞稱自己會給出一個「簡單」且「全新」的證明方法,同時他還透露自己的證明是基於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1936)、希策布魯赫(Hirzebruch,1954)和狄拉克(Dirac,1928)的研究成果。
  • 2020| 回顧2019年十大數學突破
    以下是對今年最重要的排名以及背後的思想。1黎曼假設的研究進展黎曼假設通常被認為是當前數學中最大的未解決的問題。自 1859 年提出以來,它一直涉及素數的性質,並與許多其他數學分支相連。今年的研究人員一些與黎曼假設直接相關的東西。他們的證明既有洞察力,可以解決大問題,又引人入勝。相關閱讀:黎曼猜想又有新進展!?盧昌海這樣評...
  • 數學中最著名未解難題之一!「黎曼猜想」證明尚待檢驗
    參考消息網9月26日報導英媒稱,儘管有人聲稱可以證明,但「黎曼猜想」可能仍未被解決。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9月24日報導,數學中最著名的未解難題之一可能仍未被解決。報導稱,「黎曼猜想」有時被稱為素數之謎,是關於素數分布問題的猜想。素數又稱質數,是不能被除1和其自身外的其他正整數整除的數。如果這一猜想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數學家們將看到所有這些素數的分布情況,這將是該領域具有深遠影響的一個突破。
  • 51年被發現9次,陶哲軒證明的公式成了重複造輪子?並沒這麼簡單
    陶哲軒在收到物理學家們郵件發來的成果之後,被這個簡單整齊的公式震撼了,還給出了三個證明。後來就有了那篇四人聯合發表的論文。交叉領域的新發現,又有陶神加持,一石激起千層浪。成果發表後,先後在英文和中文網絡社區引發了熱議。
  • 世界未解之謎最神秘的地方
    這些石球大小不等,大的直徑有幾十米,最小的直徑與彈珠的大小相當,製作技藝精湛,堪稱一絕。智利復活節島智利的復活節島是由荷蘭航海家雅可布·洛加文於1722年4月5日首先發現,當天正值基督教的復活節,故得名復活節島。復活節島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們或臥於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邊。其中有幾十尊豎立在海邊的人工平臺上,單獨一個或成群結隊,面對大海,昂首遠視。
  • 學術翻車,數學天才陶哲軒與物理學家合力證明了一個已存在的公式
    最近,數學天才陶哲軒可以說鬧了一次不小的烏龍!2019年8月,三位物理學家 Peter B.Denton、Stephen J. Parke 和張西寧在研究中微子的時候發現了這個數學等式。
  • 陶哲軒:被數學照亮的精靈
    俄國數學天才佩雷爾曼是非學院派,深居簡出,過著隱士般的生活,是陶哲軒非常敬佩的一位同行。2006年,陶哲軒在預印本網站貼出了長達42頁、題目為《從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看佩雷爾曼對龐加萊猜想的證明》的論文。他完全從數學本身出發,用了兩個月時間,綜合評述了4組同時攻克此題的論證,並得出結論:「至少佩雷爾曼給出了龐加萊猜想的完整證明。」
  • 史上最難的奧數題
    這條題目出自1988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簡稱IMO)的第6題,是公認的史上最精彩、也是最困難的其中一道競賽題目。題目如下:1 傳奇的第6題這題目究竟有多困難呢?
  • 網友問:當前數學領域,都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數學上的「未解之謎」,有很多很多!比如一些重要的猜想。一、黎曼猜想這個可以說是數學中最重要的猜想之一,黎曼猜想研究的是素數分布問題,而素數是一切數字的基礎,假如人類掌握了素數分布的規律,那麼能輕鬆解決很多知名的數學難題。
  • 「宇宙中最耀眼的腦袋」——天才數學家陶哲軒--中國數字科技館
    父親陶象國和母親梁蕙蘭均畢業於香港大學,陶象國曾經是一名兒科醫生,梁蕙蘭是物理和數學專業的高材生,曾做過中學數學教師。1972 年,夫婦倆從香港移民到了澳大利亞。陶哲軒很早就顯露出數學上的巨大天分,被譽為「數學界的莫扎特」。
  • 史上最難奧數題
    這條題目出自1988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簡稱IMO)的第6題,是公認的史上最精彩、也是最困難的其中一道競賽題目。題目如下:設正整數a, b滿足ab+1可以整除a2+b2,證明 (a2+b2)/(ab+1) 是某個整數的平方。
  • 史上最離奇的屠牛事件:外星人的基因實驗?53年來仍是未解之謎
    正常來說,一頭牛的死亡根本不會引人注意,但此事之所以讓農場主們震驚,是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此之前的幾十年間,各地約有上萬頭牛及其它牲畜慘遭不幸,而它們的死亡方式更是令人詫異。這便是美國史上最為離奇的,發生於16年前的「屠牛事件」。其實,「屠牛事件」最早出現於1967年,但當時死亡的是一匹馬,隨後幾十年裡,各地農場不斷有牲畜離奇死亡的事件發生。
  • 史上5大未解之謎,為何沒有答案?專家:真相解開或令人無法接受
    人的一生之中有太多太多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有些已經被人類給出了答案,有些卻至今未有答案。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史上5大未解之謎,為何至今沒有答案。專家則是對此做出了解釋,真相解開或許令人無法接受,所以人們沒有針對這未解之謎給出答案。 第一個未解之謎,宇宙是否有盡頭。
  • 陶哲軒自述考砸經歷:智商高達230的數學天才,卻因沒複習險些掛科
    陶哲軒是誰?在數學界,這個名字已經不需要再做任何過多的介紹。他 12 歲奪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21 歲博士畢業,24 歲成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幼年的陶哲軒便已展現出過人的天賦,兩歲時,他就可以教五歲的孩子拼寫和數字相加。三歲半時,父母嘗試將他送進私立學校,但任課教師發現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個天賦異稟的孩子。最後,陶哲軒和其他孩子一樣,五歲開始上學。在他家鄉的報紙上,曾經刊出頭條文章《七歲孩子上中學》。
  • 盤點網際網路歷史上5大未解之謎
    圖片來源:Igor Stevanovic/Getty Images/iStockphotoNEXTMIND提到網際網路歷史上的未解之謎,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比特幣,誠然,似乎沒人知道誰創造了比特幣,但史上還有比這種加密貨幣更神秘的事。
  • 未解之謎:關於21世紀的,9個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未解之謎
    雖然現在的科技水平很高,曾經很多困擾人們的謎團,都已經得到了完美的答案,不過,即使這樣還是有一些未解之謎是真實存在的,例如,2014年的馬航MH370失蹤之謎,以及2013年的藍可兒離奇死亡事件,這些謎團至今依然存在,也讓人們經常討論,當然,除了之外,在21世紀還有一些不可思議的未解之謎,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未解之謎:關於21世紀的,9個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未解之謎
  • 黎曼猜想——數學中最大的未解之謎
    講座簡介  2018年,82歲的英國阿蒂亞爵士聲稱證明了黎曼猜想。為什麼它有資格被稱為數學中最大的未解之謎?  主講人簡介  韓正之,上海交通大學電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科生教學督導組長上海市教育評估院項目首席專家。原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著有《通向完美的橋梁——數學方法談》、《微分包含控制系統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