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9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北京召開記者會,宣告該組織與卡夫食品(Kraft)較勁10個月來的勝利果實:卡夫承諾在華不使用轉基因原料。
卡夫為什麼妥協
卡夫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在中國有多家獨資或合資企業,其旗下品牌除「樂之」外,還有「奧利奧」「麥斯威爾」「果珍」等。
2005年2月,綠色和平發現卡夫公司旗下的樂之三明治餅乾產品含有轉基因大豆成分,便一直與卡夫公司進行對話,要求對方就使用轉基因原料作出回應。
但是,在2005年2月24日的信中,卡夫公司並未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
由於國際消費者聯會將2005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重點定為轉基因食品,因此綠色和平「咬住青山不放鬆」,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前夕宣布:卡夫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樂之三明治餅乾證實含有轉基因成分。
不久,包括北京新世界、華普,重慶重百等商場、超市緊急將其產品全部撤架。上海華聯吉買盛超市也加上了一個個醒目的圓形非轉基因食品標識。
綠色和平認為,在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還有爭議的時候,部分轉基因食品已經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端上了飯桌,嚴重傷害了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在這種背景下,綠色和平推出食品安全與農業項目,要求相關部門停止釋放轉基因植物到環境當中,同時提倡發展生態農業與有機農業,保護農業遺傳資源,推動農業走可持續道路。
2004年12月,綠色和平委託國際知名的益普索(中國)市場研究諮詢有限公司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受訪者中有57%明確表示不選擇轉基因食品,願意嘗試轉基因食品的僅佔16%。
但是,當時卡夫食品還沒有意識到綠色和平的「厲害」。
2005年11月,綠色和平在北京和廣州同時發布《避免轉基因食品指南2005》,列舉了承諾在中國不使用轉基因原料的63個食品企業的107個食品品牌,其中既包括了可口可樂和達能等國際食品公司,也包括了康師傅、旺旺等國內知名食品企業。
據悉,這是卡夫公司繼可口可樂、達能等公司之後承諾在華不使用轉基因原料。
綠色和平的「黑名單」
在表揚卡夫食品「知錯就改」的同時,綠色和平也批評了其他公司的「執迷不悟」。
食品安全與農業項目負責人馬天傑在12月19日的記者會上強調,目前在中國仍有部分跨國食品公司在轉基因原料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雀巢公司和聯合利華公司都在歐洲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卻沒有在中國做出同樣的表態。」
馬天傑表示,「這是對中國消費者權利的漠視。綠色和平會一直跟基因食品鬥爭下去。」
根據記者了解,在2005一年,綠色和平至少已經向七家知名跨國公司發難。其罪狀包括毀壞原始森林、使用或出售轉基因食品、造成有機化學物汙染等。
被列入綠色和平「黑名單」的跨國公司包括:金光集團APP紙業公司、卡夫食品(Kraft)、金寶湯(Campell)食品、惠普(HP)、家樂福(Carrefour)、雀巢(Nestle),百威(Budweiser)、香港中華電力(CLP)。
在上述黑名單中,惠普可謂是一個「態度強硬」的對手。
綠色和平電子毒物項目組的趙陽先生說,儘管綠色和平和惠普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對話,並且在歐洲、亞洲、美洲開展了一系列的行動,但是「這家公司仍然沒有在停止使用有毒物質上作出全面負責的承諾。」
為什麼是跨國公司
不管是在食品安全方面,還是在森林保護、防止電子毒物方面,跨國公司並不是唯一的「違規者」。但是,綠色和平為什麼只揪住跨國公司來興師問罪?
綠色和平項目總監盧思騁先生解釋,該組織總與跨國公司「過不去」,主要是出於一種環保戰略考慮。
盧思騁說,跨國公司產品在全球佔有率方面有絕對的優勢。「就像卡夫公司,它是全球第二大的食品公司,影響非常大。」
盧思騁解釋,一個知名品牌的行為往往也更為引人矚目。「它通常是某個行業的領頭養,它的環保行為能起到一個示範作用,從而帶動整體行業的進步。」
最後,盧思騁還強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需要一定成本的。跨國公司的經濟實力雄厚,各種資源豐富,相對來說比國內企業更有能力承擔環保成本。
確實如此。在綠色和平的備忘錄中,也有不少跨國公司等上了光榮榜,包括IBM,DELL和宏基 (Acer),可口可樂(Coca-Cola),達能(Danone)和康師傅(Master Kong)。這些公司得到肯定的理由是:將環境保護作為企業發展原則之一,做「社會好公民」;遵守中國法律;知錯就改,響應消費者要求,保護消費者利益。
綠色和平能夠做到「獎懲分明」,來自於自身的獨立性。據了解,為保持獨立立場,綠色和平從不接受政府、財團或政治團體的資助。其媒體主任周女士自豪地說:「我們的工作全賴熱心市民和獨立基金會的捐助。現在,我們在香港已有超過40,000個捐助者及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