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自貢觀鳥協會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四十八年前的今天,由美國環保主義倡導者Denis Hayes和參議員Gaylord Nelson共同發起,並不斷擴大影響力,終使其成為如今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民間環保節日。
我國開始慶祝這個節日,則已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事情,距今不到三十年。而自貢市觀鳥協會,作為川南小城自貢市的第一家、亦是目前唯一的一家民間公益保育機構在民政局註冊成立,則僅僅是三年多之前的事情了。就在我們為一年一度的地球日活動做準備(這裡也順便提前透露一下,今年安排的宣傳活動地點是自貢市蜀光中學)的時候,一則新聞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當初因為《最強大腦》中的「微觀辨水」而一炮走紅、被人稱為「水哥」的王昱珩,竟然在今年2月,帶著女兒一起,在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登上了綠色和平(Greenpeace)的「彩虹勇士(Rainbow Warrior)」號三桅機帆船,作為一名綠色和平志願者,去往了南極。而在上一個周二,綠色和平更是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發出了如下消息:
眾所周知,由公眾知名人物來發起環保倡議,往往會得到更多民眾的關注與支持,譬如姚明當年「拯救鯊魚」的公益廣告,再如李冰冰「保護大象」、伊能靜「不穿皮草」。然而,如果這位公眾人物的自身行為,恰恰與他所倡導的理念有所衝突甚至相違背,又將是怎樣的一種社會效應呢?
「水哥」王昱珩畢業於清華美院,熱愛設計的他不僅喜歡DIY打造自己的住所,還引入了不少「動物夥伴」,那這些動物都是誰呢?我們讀到了這樣一篇「百家號」上的文章(複製連結https://dwz.mn/eJXA訪問),以下圖片均摘自此文。
緋紅金剛鸚鵡(Ara macao,俗稱「五彩金剛」)、棕樹鳳頭鸚鵡(Probosciger aterrimus,俗稱「黑葵」)均為CITES附錄1,籠子裡的白腹鸚哥(Pionites leucogaster,俗稱「金凱」),被列入CITES附錄2內,且為IUCN紅色名錄中的瀕危(EN)物種,深受棲息地喪失和寵物貿易之害。
和孟加拉豹貓在一起「划拳」的是藍帽鸚鵡(Northiella haematogaster,俗稱「黃翼亞馬遜」),不怎麼看電視,但據說這也是「水哥」帶上節目的那隻鸚鵡,雖在CITES附錄2內,但被IUCN界定為無危(LC)物種,想必「水哥」選擇帶它而非其他的寵物上節目,也是有所考慮吧。
馬達加斯加蛛網龜(Pyxis arachnoides)為CITES附錄1,印度星龜(Geochelone elegans)、亞達伯拉象龜(Aldabrachelys gigantea)均為CITES附錄2。
硨磲科所有種(Tridacnidae spp.)均為CITES附錄2。
但凡關注野生動物保護的人,想必都知道,上個月30日,深圳中院對「深圳鸚鵡」案作出終審宣判,判處當事人王鵬有期徒刑兩年。關於這個判決結果,限於篇幅,本文不做討論。但我們想說的是,國家在發展,法制在完善,這一個又一個的判例,正是在啟發我們,去思考,去真正地保護動物,真正地拯救環境,從而實現真正的綠水青山。
那麼,作為一家國際性的環保公益組織,綠色和平在選擇他們的「南極大使」之前,是否有所考慮呢?
無獨有偶,在去年《與時間賽跑》(複製連結http://zgbird.lingw.net/article-6908074-1.html訪問)一文中提到的某微博大V,再一次「不出意料」地站在了對立面,還稱「水哥」為「王哥」,似乎存在私交?也許,這便是所謂的「圈子」吧,圈子能夠讓大家互相幫助,卻也能互相包庇。
而如果一個圈子,發展到永遠讓諸如深圳王鵬這樣的「圈外小卒」去犧牲,而「圈中大佬」們則繼續逍遙法外,那麼,我們付出如此努力去了解、關注和保護,作為「海歸派」毅然回到家鄉來倡導環保、學習經驗、汲取教訓,到頭來,請問又有什麼意義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