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羊,無峰駝,美洲駝

2021-01-10 騰訊網

羊駝(拉丁學名:Vicugna pacos,英文名:alpaca)為偶蹄目、駱駝科的動物,體重55-65千克,頭體長度1200-2250毫米。外形有點像綿羊,一般棲息於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餘只或數十隻,由1隻健壯的雄駝率領。以高山棘刺植物為食。發情季節爭奪配偶十分激烈,每群中僅容1隻成年雄駝存在。雌性羊駝妊娠期11.5個月,每胎1仔。春夏兩季皆能繁殖。

羊駝性情溫馴,伶俐而通人性,除野生種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馴良種,被印第安人廣泛地用作馱役工具,適於圈養,是南美洲重要的畜類之一。羊駝的毛比羊毛長,光亮而富有彈性,可製成高級的毛織物。世界現有約300萬隻左右,約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魯及智利的高原上,其餘分布於澳洲的維多利亞州以及新南威爾斯州。

羊駝體重55-65千克,頭部和身體的長度範圍在1200-2250毫米,尾長150-250毫米,肩高900-1300毫米。擁有修長的身材和頸部。頭小,耳朵大而尖。毛皮外套均勻或多色。據「羊駝業主和育種者協會」統計,羊駝的行色多達22種,從白色到黑色和棕色。成年男性的上下門齒和犬齒發展成鬥齒或尖牙,可達3釐米長。雌性的這些牙齒發展不亞於雄性。除牙齒形態的差異,羊駝的兩性異形不明顯。

羊駝頭似駱駝,鼻梁隆起,兩耳豎立,脖頸細長,沒有駝峰。羊駝的毛纖維長而捲曲,毛長可以達到20-40釐米,細度可以達到15-20微米,並且具有光澤,可以形成很大的卷,在羊駝身體兩側呈現波浪形披覆,輕柔而富有彈性。羊駝的尾部特徵明顯(尾巴比駝羊長),駝羊尾部多數看不到尾巴。羊駝體型較大,大概是駝羊的兩倍。成年公羊駝肩高90-100釐米,體長200釐米。公羊駝的體重可以達到75千克,母羊駝的體重可以達到65千克。

羊駝,這個名字會使人想到它的長相,既有某些和駱駝相似的地方,也有某些和綿羊相仿的特點。的確,羊駝有點像駱駝,例如它的頸較長,蹄子是肉質的,走路的姿態也類同,胃裡也有水囊,可以數日不飲水。根據這些特點,當地又稱它「美洲駝」。但仔細觀察,它的外形和構造與駱駝又有很大的差別;如身體較小,背上無肉峰,四肢很細,腳的前端有彎曲而尖銳的蹄。臉細長,耳尖長,眼睛很大,非常清秀。尾巴短,毛細長。從這些特點看,它又有點像綿羊了。特別是它的足趾,比駱駝要分開得多,這是為了適應於在巖石上行走和涉水遊泳。羊駝一般比駱馬高些,多為1米左右。毛色有白色,駝色和兩者相混的。毛有的長達60—80釐米,柔軟細緻如絲,並有光澤和彈性,比羊皮直,可織毛織品。

羊駝原產於亞馬遜河上遊海拔3000米-6500米的安第斯山脈的秘魯中部,曾廣泛分布於南美大陸。從熱帶海岸到高寒山地,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羊駝。特別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無處藏身的野外條件培育了羊駝極強的適應性能與耐粗飼性能,一般生活在-18℃到22℃的氣溫環境中,棲息於海拔4000米的高原,以高山棘刺植物為食。對於高海拔和乾旱沙漠地區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兼備了犛牛和駱駝的優勢。在溫帶、亞熱帶海洋性溼潤氣候的環境中也能很好地生長發育,並能提高生產水平。在高海拔牧區的劣質草場和沙礫、荒漠灌木草場,羊駝比綿羊能更好地保護草原的生態環境,在低海拔牧區,羊駝是桔杆利用率最高的家畜。

羊駝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典型的動物,主要分布於秘魯、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等地。除野生種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馴良種,主要引進和分布於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

羊駝的性情很溫順,膽子小,如果人去餵它,羊駝一定要等人走開後才去吃,即使是很熟悉它的主人也是如此。但是,它有時也發脾氣,知道什麼是痛苦。例如它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能像駱駝那樣從鼻中噴出分泌物和糞便來,或向別的動物臉上吐唾沫,以此來發洩它的胸中之怨;當它感到痛苦時,又能像駱駝一樣叫出悲慘的聲音。羊駝的聽覺很敏銳,這是為了靠它來發現敵情,及早地決定逃跑去向。

羊駝以群體生活為主,在安第斯山的山林中經常能看到200頭以上的羊駝生活在一起。它有高度的警覺性,在吃草時,總要派一隻或數隻擔任警衛,而且它還能預知天氣變化,每次遇到暴風雨來臨,「警衛員」就會攜帶全群向安全的地方轉移。

羊駝最早起源地在北美洲,原產於南美國家秘魯、玻利維亞、智利,祖先為原始蹄類動物。是原駝和小羊駝的雜交的後代,被人工馴養超過6000年。它們是安地斯文明的整體的一部分,也是其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體現,羊駝被用於提供食物、燃料、衣物和運輸畜力。在西班牙佔領印加後,許多羊駝、大羊駝和印第安人一樣死亡了。但在不合適人類居住條件的阿爾蒂普拉諾高原(Altiplano),這個物種倖存了下來。

如今這些動物數量超過了三百萬,但在南美洲境外,這個數量是非常小的(約4萬)。2002年5月,中國首次從澳大利亞引進23隻羊駝,此後進行純種繁育,擴大種群,填補了中國羊駝養殖業的空白。羊駝非常聰明,是高度群居的動物,容易飼養和照看。羊駝的外表看起來是很有趣的。它們主要通過身體擺姿勢和一個柔和的哼唱聲音進行交流。

羊駝原是安第斯地區家養的駱駝科動物,包括大羊駝和小羊駝兩種。小羊駝生活在高緯度地區,不能負擔託運。其毛質優良,是莫切毛織物的重要原料,也是山地間重要貿易物品。大羊駝最初是一種高原動物,後來在秘魯北部海岸繁殖。它是當地唯一馱重的動物,經常用於高地和海岸間的貿易以及從高山到亞馬遜河流域的旅途中。還作為祭品或死後的貢品,經常被供奉在莫切重要人物的人物葬禮中。

在南美它們的原產地已經不存在野生的羊駝了,在秘魯人們提到「羊駝」,除了想到高級運動衫之外,很少有人了解更多。當下羊駝已經在北美確立了他們的地位,更多的人知道了這種高品質的產毛動物,並且一直關注有關羊駝的問題。

南美駝馬屬的歷史追溯到兩千年前。現代理論認為羊駝是小羊駝在六七千年前被馴養後的後代。羊駝的飼養和管理水平在印加帝國時代11、12世紀是達到一個高峰。在這個時期,羊駝和大羊駝的飼養都是由貴族組成的一個特別的國家機構來管理。羊駝是當時最有價值的家畜,集中選育它們可以生產出更多品種的好羊毛,並且保持品種的傳續。羊駝也被用於食用,同時在他們信仰中扮演守護神的角色。16世紀西班牙徵服者的到來產生兩個結果。第一是歐洲的家畜以及在秘魯的採礦業的發展。使得羊駝不再具有印加帝國時期的基礎地位。羊駝的數量下降;並且掙扎在貧困中的安第斯山脈放牧人,他們掌握的放牧經驗也逐漸消失了。直到20世紀20年代羊駝纖維才又一次復甦。到80年代羊駝產業成為秘魯成為戰略經濟資源。秘魯的羊駝數量佔世界總量的85%,成為一個值得保護的自然經濟資源。

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只有很少的羊駝,這些都在動物園或是私人的寵物。

上帝賦予了南美印加人為了提高羊駝纖維質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在印加部落中,稀有的小羊駝毛是為皇室準備的,而羊駝則是為皇室或高級官員專用。普通老百姓則只能用大羊駝毛皮做衣服,然而大羊駝毛本身也有跟羊駝毛一樣細柔,但是羌毛的大量存在使得它不能夠大規模的生產。大羊駝最初用來作運輸工具,皮毛、肉、皮革均可用來製成衣物。在南美羊駝也可食用,但不能做運輸工具,今天在印加人看來,飼養羊駝更在意的是羊駝毛纖維的密度,而縮小它的直徑,並且進可能的保證羊駝毛的牢度。西班牙殖民者不僅徵服了一切,而且破壞了數年來印加人辛勤換來的高質量的羊駝。早在西班牙侵略之前,羊駝和大羊駝的數量達到數百萬計。短短的100年裡,西班牙將數量減少了90%,取而代之的是羊、牛和馬匹。飼養計劃一直持續了後來的數百年,但都沒能達到印加人那時的數量,印加人將羊駝列入他們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1969年的秘魯軍事政變也使羊駝養殖計劃受到重創,有錢的莊園所擁有的羊駝一律被新政府充公,而新的政府對如何運作這項業務一無所知。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羊駝的數量已經跌到2500,000。如今政治環境已經改善,秘魯的飼養主又可以背起包袱闖天下了,但是大多數的牧場不能夠有效控制羊駝的飼養,而且很少有關於血統的記錄。

五百年來,在秘魯給羊駝剪毛都必須舉行一種神聖而獨特的儀式。首先,當地的印第安人手握彩色的麻繩,圍成人牆,追趕在成千上萬的羊駝後面,最終將它們趕到用金屬欄杆圍成的圈裡。圈中央是一座石制祭臺。祭師選出一對羊駝,把它們的耳朵割下,將其鮮血塗抹於臉頰,並喝下血酒,咀嚼古柯葉,通過這種儀式來祈求羊駝世代繁衍生息。禮畢後才開始剪羊毛,傳說印加人要保留剪下的第一綹羊毛。在秘魯的潘帕卡雷拉地區剪羊毛活動從安第斯冬至一直持續到六月。

羊駝毛以其質量與色澤獨一無二的特點而聞名於世。其韌性為綿羊毛的兩倍,無毛脂,雜質少,淨絨率達90%。用羊駝毛製成的時裝,輕盈柔軟,穿著舒適,垂感好,不起皺,不變型,深受歐美、日本消費者的青睞。羊駝的皮毛可作為羊毛的更高檔替代品。在20~21世紀之交,羊駝毛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走俏。

每隻羊駝一年可產絨毛3~5千克,一年剪毛1次。絨毛售價每千克64~256美元。種羊駝每頭身價高達3萬美元。國際市場對羊駝毛的需求量增加。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羊駝毛消費國,其進口數額已超過傳統的歐洲市場,並付出最高的買價;韓國、香港也是大消費市場。故許多養殖者看好羊駝的發展前景。

但羊駝貨緊缺,主要是原產地限制出口。秘魯有羊駝300多萬隻,佔全世界總數的70%~80%,但限制出口。智利每年只允許出口300隻。而澳大利亞、美國等少數產地每年只能投放少量供應國際市場。其次是羊駝繁衍較慢,每年母羊只產一隻羊羔,且胎胚移植技術未獲成功。據預測,羊駝毛及種羊供不應求的狀況將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中國農業專家赴澳大利亞實地考察後認為,羊駝也能適應中國的自然環境。

羊駝是一種毛肉兼用型的草食動物,具有獨特的經濟價值。它的生產性能主要表現在毛、肉、皮、乳這些方面,其中以羊駝毛的經濟價值最高。羊駝毛具有很好的保熱和耐磨損性能,它的保熱性能比美利奴羊毛高30%,耐磨損性能是美利奴羊毛的4倍。羊駝毛具有22種天然色,並且染色時不會失去原有的光澤,適合於毛紡或者精紡加工。每隻羊駝每年一般剪毛1次,成年羊駝平均剪毛量可以達到3千克。另外,羊駝肉、羊駝皮、羊駝乳也都有很好的利用價值。

相關焦點

  • "草泥馬"原是"美洲駝" 與駝羊駝馬原駝是表親(圖)
    羊駝、駝羊與駝馬、原駝四種動物則是表親,它們長相相近,甚至可以互相雜交並產下能繁育的後代,大多數人統稱它們為「美洲駝」。它們與馬最不同的地方可從蹄甲處區分:馬屬於奇蹄目動物,四蹄不分瓣,而羊駝的腳是分瓣的,屬於偶蹄目;而且羊駝的腳掌寬大,蹄甲很小。
  • 羊駝和駝羊的區別
    羊駝的特徵:偶蹄目駱駝科無峰駝別名美洲駝、無峰駝。體型頗似高大的綿羊;頸長而粗;頭較小,耳直立;體背平直,尾部翹起,四肢細長;被毛長達60~80釐米,呈純白,淺灰、棕黃、黑褐,純黑等22不同色型;雄性略大於雌性。產於南美的秘魯和智利的高原山區。 當今羊駝大國秘魯已立法禁止羊駝的出口,因此智利、玻利維亞進而成為南美洲羊駝出口的主要國家。
  • 羊駝究竟是羊還是駝 小雞寶寶考考你今天答案是什麼
    2020年11月6日,支付寶的小雞寶寶考考你的問題是關於我們和地球的,問題是「羊駝,究竟是羊還是駝?」這個問題還是很有意思的,那麼羊駝是羊還是駝呢?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答案。
  • 「神獸」羊駝,究竟是羊還是駝?
    另一支,則從北美南下,到達了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南美洲駝類的祖先——無峰駝。 ., 2019) 南美洲的無峰駝其實只有四種:原駝(Guanaco)、駱馬(Vicuna)、美洲駝(Llama)以及我們熟悉的羊駝(Alpaca)。這四種駝裡,原駝和駱馬是野生物種,美洲駝和羊駝則是馴化物種(請大家牢記這四個名字,因為後邊會反覆出現,非常容易記混)。
  • 羊駝、駝羊、駱馬和原駝,誰是真正的草泥馬?
    羊駝、駝羊、駱馬和原駝,這來自南美的四大「表親」,單從外觀看簡直是傻傻不清楚。那麼問題就來了,究竟誰是傳說中的神獸「草泥馬」呢?羊駝和駝羊是不同的兩個物種,都是已經馴化了的。從分類上說,他們都屬於駱駝科,但是在這個科類下的屬類不同。
  • 羊駝、駝羊、駱馬和原駝,誰是真正的草泥馬?傻傻分不清~
    羊駝、駝羊、駱馬和原駝,這來自南美的四大「表親」,單從外觀看簡直是傻傻不清楚。1.駝羊的體型大於羊駝將近兩倍之多2.駝羊的耳朵像香蕉一樣,有一些彎曲3.成年駝羊高度可達1.8米,體重可達200公斤體型較小的駱馬是群居動物。駱馬毛三年才能修剪一次,再加上其野生的屬性,所以駱馬毛稀少而且昂貴。
  • 美洲駝納米抗體有望「叫板」新冠病毒
    12月22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發表研究稱,他們從一隻名為Cormac的美洲駝身上分離出了一組有望對抗新冠病毒的微型抗體(或稱納米抗體Brody領導的研究,初步表明美洲駝的納米抗體中至少有一種稱為NIH-CoVnb-112的納米抗體可抓住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預防感染。此外,納米抗體在霧化吸入後仍有效果。納米抗體是由駱駝科動物免疫系統自然產生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抗體,其平均重量約為大多數人類抗體的1/10。
  • Science:美洲駝納米抗體有望成為對抗新冠病毒的強大武器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從美洲駝(llama)身上提取小型的但極其強大的SARS-CoV-2抗體片段的新方法,這種抗體片段可以被製成可吸入的治療劑,具有預防和治療COVID-19的潛力。
  • 羊駝究竟是羊還是駝?不知道的趕緊點進來!
    羊駝究竟是羊還是駝?不知道的趕緊點進來!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8月30日、11月6日答案是什麼呢?
  • 阿拉善右旗:「駝」起小康夢
    阿拉善右旗依託資源稟賦,將發展駝產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通過劃定駱駝保護區、出臺各種政策補貼、確定養駝大戶,引導農牧民實行專業化集中飼養、成立一批專業合作社,引進駝產品精深加工項目,扶持農牧民向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探索走出了一條以駱駝產業發展引領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 ​匠人心 駝奶夢—兩位新疆姑娘的駝奶故事
    駱駝就這樣喝著雪山融水,吃著沙拐棗、駝絨藤等珍惜草藥,才能孕育珍貴的——駝奶!  因為新鮮駝奶保鮮時效有限,於是,市面上新鮮駝奶的銷售渠道90%局限在奶源地,長途運輸和銷售是條行不通的路,只有奶粉是駝奶最好的保存、銷售和運輸方式。
  • 11.6小雞寶寶喊你來答題啦 羊駝究竟是羊還是駝?
    11.6小雞寶寶喊你來答題啦 羊駝究竟是羊還是駝?時間:2020-11-06 00:40   來源:倉鼠手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1.6小雞寶寶喊你來答題啦 羊駝究竟是羊還是駝?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8月30日、11月6日答案是什麼呢?
  • 國產駝奶和杜拜駝奶的區別是什麼?源西域告訴你
    駱駝種類不同 , 產出的駝奶其實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杜拜駝奶來自於單峰駝 , 而國產駝奶來自於雙峰駝 .下面由源西域駝奶部來給大家解析這其間的不同 。單峰駝產於熱帶荒漠地區,雙峰駝則產於溫帶和亞寒帶荒漠地區,有人根據這種地理分布的不同,把單峰駝稱為南方種,雙峰駝稱為北方種。
  • 玻利維亞森林火災致兩百萬動物死亡 美洲駝、食蟻獸等均「遇難」
    玻利維亞多名環境專家25日說,包括美洲虎、美洲獅在內的超過兩百萬隻動物在今年5月至8月的林火中死亡。調查受災情況的多名生物學家說,美洲駝、食蟻獸、蜥蜴、獾、貘等動物在火災中「遇難」。來源:北京晚報 據新華社流程編輯:TF017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萬駝園」:沙漠中的脫貧「綠洲」
    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依託吉木乃縣天然牧場優質資源,將產業與扶貧、旅遊相結合,打造世界一流的駱駝養殖「萬駝園」,同時吸納勞動力務工,每年向當地貧困戶分紅,為吉木乃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良好的基礎。  據工作人員冉茂飛介紹,「萬駝園」產業區目前有近6000畝草場,產業區項目分為近期10萬畝灌溉草場和遠期30萬畝天然草場建設。  據了解,「萬駝園」產業區在帶動牧民增收的同時,還收穫了生態效益。吉木乃縣政協黨組書記楊紹彬說:「『萬駝園』產業區建在半荒漠化地帶,三面是沙漠,飼草基地的建設阻止了三面沙漠相連。駱駝、沙漠、草場都將是未來的旅遊發展項目。」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阿右旗:讓農牧民依「駝」致富
    張明紅告訴記者,現在產奶的母駝有27峰,每天大約能擠48公斤駝奶,在冬天的時候一天可以擠70公斤駝奶,所產的鮮駝奶賣給阿右旗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年下來收益非常可觀。今年53歲的張明紅,在2005年響應「退牧還草」政策,賣掉了自己的牲畜,和妻子轉行從事服務業,但由於缺乏經驗,一家的收入依舊很低。
  • 駝型線蟲是什麼?怎樣防治?
    而在這個原則之下,我們可以開始選擇使用的藥物,不過這也是治療駝型線蟲最困難的步驟。因為治療效果好的藥物取得不易,而容易取得的藥物治療效果卻不太好,像是有機磷類藥物、mebendazole(甲苯咪唑)、praziquantel(吡喹酮),這些好取得的藥物,都曾經被報導過對駝型線蟲感染有效,但也有很多的情況下是完全沒有幫助的。
  • 獵奇|關於駝奶的七個問題
    駝奶在越來越多的廣告、店鋪中出現,似乎要一躍成為新的網紅產品。關於駝奶的宣傳是真是假?先放結論:駝奶是一個不錯的優質蛋白質及鈣來源。在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上,和牛奶各有優勢。檢測發現駝奶中胰島素含量的確有52單位/升 (不同批次、產地的駝奶的營養成分會有細微差異)。駝奶中的脂肪顆粒能保護胰島素,避免其在消化道中被過早分解而不能順利進入到血液中,發揮作用。動物實驗發現,駝奶可以預防糖尿病帶來的腎臟損傷,對於部分血脂指標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聚能量,再起航,王牌駝新品發布會圓滿成功
    2021年1月6日,王牌駝新品發布會暨品牌戰略啟動大會,在中央電視臺梅地亞中心隆重舉行。此次大會,王牌駝共發布了倍舒眠、安穩唐、樂暢享、腦心寶、乳鐵蛋白、骨養元6款新品配方駝奶粉,這是王牌駝身體力行、敢為人先的重要舉措,也是王牌駝不斷追求卓越、不斷推動高質量、高水平的駝奶市場良性發展關鍵行動,更是不負期待,以更優質的產品服務國民健康的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