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對於一個現代國家來說,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條件之一,尤其是進入資訊時代以來,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實力都離不開科技的加成。在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中,最重要的方面要數核心科技的掌握了。核心技術並不是一朝一夕加大投入就可以換來的,它往往來自長期的積累。儘管二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政治格局,但德國、日本這樣的國家依舊是工業強國。
你知道,在當世界中,最頂尖的核心科技都掌握在哪些國家手裡嗎?是二戰之後經濟飛速發展的日本,還是工業底蘊深厚的德國,亦或者是現在世界的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美國?中國作為一個在改革開放之後飛速發展的大國,有沒有拿得出手的核心科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是半導體材料。在這個領域的最頂尖技術基本上是被日本和美國的企業所霸佔的,包括我國晶片產業所亟需的光刻機,美國和日本的企業都是嚴格限制了出口的。目前世界上蝕刻設備精度最高的公司是日立,在製造晶片所需要的半導體設備生產廠商中,全球前十美日兩國就佔了九個。
其次是頂尖的精密儀器製造,這基本上也是被美國、日本和德國壟斷的產業。舉個例子,目前全球最高端的電子顯微鏡基本上都是由日立公司製造,而在高精度的醫療設備方面,像是重粒子癌放療設備、質子束放療加速器等等基本都是來自於日本和德國,這些設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代表了未來醫療的發展方向。
除了精密儀器,這幾個國家在重工業方面也不容小覷。在世界前十工程機械製造商中,大多是來自於美國和日本的廠商,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卡特彼勒、日立等。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汽車發動機,主要也是日本和德國企業的天下。
由此看來,中國要在短時間內超越美國、日本、德國等老牌工業強國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不過,中國同樣也在一些高精尖的技術上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超級計算機和航天工業了。在2019年公布的世界超級計算機榜單中,第三、第四名都來自中國。
中國的航天工業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目前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全面投入使用,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或地區。而且在火箭的發射和回收方面,我國也做到了機動性和穩定性的領先水平,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一個國家想要真正成為工業強國,在科研、教育上都要進行長期、大量的投入。我國在近代就曾因為技術水平的落後而遭受列強的侵略和瓜分,「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讓新中國在成立之後一直致力於科技的發展,並在短短數十年內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現在的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很多方面和發達國家都有一定差距,不過在中國人民年復一年的奮鬥中,這些差距正在逐漸被縮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科技水平會更上一層樓,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