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中秋前後,地球、太陽和月球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太陽和月球的引力為合力,易形成大潮;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加之河道由東向西,不斷變窄抬高;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形成湧潮;中秋前後杭州灣常吹東南風或偏東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也助長了潮勢。
(2)把握觀賞的時機;選擇觀賞的位置。
2010年中秋時,地球距離月球約為40萬公裡,上海市民看到的中秋月是近18年來最小的。當中秋月最圓時,又恰逢24節氣中的「秋分」,即「秋分」和望月發生在同一天。
(1)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角速度平均約為( )
A.12°/天 B.13°/天
C.15°/天 D.1°/天
(2)2010年中秋時,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速度應比平均公轉速度( )
A.慢一些 B.快一些
C.一樣快 D.不能判斷
(3)2010年中秋節當天,上海( )
A.白晝長度大於夜晚
B.正午太陽高度最大
C.太陽從正東方升起
D.日月基本同升同落
【答案】(1)B(2)A(3)C
【解析】
本題考查月球和地球運動。
第(1)題,月球公轉的周期約為27天7小時,故可計算月球公轉的角速度。
第(2)題,月地平均距離約38萬公裡,故2010年中秋時,為月球距離地球的遠日點附近,故公轉速度較慢。
第(3)題,材料反映2010年中秋為秋分日,故全球晝夜平分,上海晝夜等長;上海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時為夏至日;錯誤;滿月時,日月為此起彼落;故選C項。
下圖為北半球中緯度某地,半個月內清晨6點出現的月相示意圖。
(1)當月球出現在天際最高位置甲處時,其月相是
A.滿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2)當月球出現在天際的乙位置時,有可能發生的現象是
A.日食、大潮 B.日食、小潮
C.月食、大潮 D.月食、小潮
【答案】(1)D (2)A
【考點】考查月球環境。
【名師點晴】主組題主要考查月相變化。學生如果了解月相規律,這道題也是較容易的。
滿月以前:
新月(農曆初一日,即朔日):黃經差0度;
娥眉月(一般為農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黃經差0度—90度;
上弦月(農曆初八左右):黃經差90度;
漸盈凸月(農曆初九——農曆十四左右):黃經差90度—180度;
滿月(農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黃經差180度;
月相滿月以後:
漸虧凸月(農曆十六——農曆二十三左右):黃經差180度—270度;
下弦月(農曆二十三左右):黃經差270度;
殘月(農曆二十四左右——月末):黃經差270度—360度;
農曆月最後一天稱為晦日,即不見月亮;黃經差為360度。
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日食一般多發生在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