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阿根廷安全國秘(左)、安全部長(中)在介紹阿中警方聯合打擊華人黑幫「貔貅」的行動時表示「非常滿意」。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華人黑幫曾讓不少海外華人深受其害,有的破財消災,有的家破人亡。華人黑幫在一些國家的猖獗,不僅極大地傷害華人社群的利益,更被西方貼上「華人內鬥」「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黑幫」的標籤,影響到華人社會的整體形象。隨著中國警務走出國門或相關國家形勢變化,今年可以說是國際社會打擊華人黑幫出手最重的一年。6月,中國特派警員和阿根廷聯邦警察夜襲21處地點,合力搗毀阿最大的華人黑幫組織「貔貅」,並逮捕40名犯罪嫌疑人。7月,義大利普拉託市華人區被意警方突查,據稱此舉意在打擊涉嫌劫掠守法華商的華人組織「義大利白鹿聯合會」。接二連三的打擊行動讓華人黑幫這一群體再次進入公眾視線:打擊華人黑幫的行動勢在必行,在分析黑幫產生的複雜原因後,更要知難而進。
華人黑幫的惡行:殺人、綁架、販毒、開妓院
今年4月某日早晨,阿根廷華商林建武像往常一樣走進自己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南部基爾梅斯區開設的超市。該區有不少華人開設的超市,店面一般都不太大,算不上很高檔,以出售食品和生活快消品為主。但這一天,當林建武打開店鋪大門時,發現門裡塞著一張紙條,上寫:「拿五萬美元,不然殺你全家!聯繫電話……某某。」林建武很快意識到是怎麼回事,他後來對《環球時報》記者描述說:「這是黑幫在敲詐勒索。在阿根廷,華人超市店主幾乎都遇到過。」他報警後,黑幫沒有來找他的麻煩。
林建武口中的「黑幫」在阿根廷盡人皆知。如果在這個南美國家的華人聚居區走上一圈,就會發現許多商鋪的門口都貼著一張貼紙,上面寫著「月亮」「貔貅」「鑫」等看上去很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字。但實際上,這些都是華人黑幫的名字,不同的貼紙標明了他們劃分的「勢力範圍」:貼上哪個黑幫名字的貼紙,店家就要向哪家「進貢會費」。
與電影中看到的義大利「黑手黨」不同,阿根廷的華人黑幫作惡對象基本是自己的同胞。祖籍福建、在阿根廷打拼20多年的林建武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些黑幫盯著華人超市,不論是誰開的,等下班或是深更半夜,給我們的超市裡塞恐嚇紙條,一般寫的都是『拿五萬美元來,不然要你死、燒你店』之類的話。收到這種紙條,你就得趕緊和他們聯繫、交錢,否則他們就會上門來,要麼噴催淚瓦斯,要麼直接開槍殺人或放火燒店。最近,還有拿槍專門打人腿和腳的。可是這麼多錢,很多商戶根本拿不出來。」按照他的說法,華商如果想少被敲詐,就得「入會」,一般先交3000到5000美元的「會費」,然後每月還得再交一筆『保護費』。林建武說:「交了這些錢後,如果你的店鋪附近有其他華人開店競爭,他們會幫你出頭處理,去威脅那些店。不過有時候你加入了這家『會』,其他家會不高興,還會來找你尋事。」據一些華商反映,這些年,華人社區就有人死在黑幫手裡,有的是不給保護費被直接打死,有的是後來捲入黑幫的糾紛中被滅口。
除了阿根廷,美國、南非、安哥拉、日本等許多國家都存在或曾經存在華人黑幫或類似的華人組織,以至於一度使部分西方人形成「華人等於黑幫」的刻板認識。陳環(化名)是一位在南非生活了多年的華人,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南非的華人黑幫會僱黑人,讓他們拿著武器到中國人開的店鋪,直接把店主綁走,然後打電話通知其家人拿贖金到指定的地方贖人,贖金最多要到幾百萬南非蘭特(1南非蘭特約合0.5元人民幣)。陳環說:「整個綁架過程都是黑人出面,但背後指使的是華人,只有華人自己才知道哪家華商有錢。我本人也被他們威脅過好幾次。」
「綁架、勒索、製毒、販毒、走私、偷渡、偽造法律文書,他們什麼都幹。」陳環對這些人深惡痛絕。南非的華人黑幫常在隱蔽的家庭作坊生產毒品,有海洛因也有冰毒,不僅在當地市場上賣,還在唐人街上賣。陳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南非對毒品的管控很嚴格,但由於南非沒有死刑,毒品生意利潤空間巨大,還是有華人鋌而走險。華人黑幫甚至還在南非開設妓院,蛇頭把國內年輕的女孩誘騙出來從事色情服務,不少女孩身染性病,病太重就趕回國,不排除有患上愛滋病的可能。」
部分海外華人的生存之「道」:紅、白、灰、黑
在一些歐洲國家,還有另一種類型的「華人黑幫」。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法律社會科學系教授佩德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一種華人幫派是有組織犯罪團夥。這些團夥主要危害的是自己的同胞——那些做小生意、開店、開餐館、做進出口買賣的華人。但也有另一種團夥,西班牙媒體就稱其為『華人黑幫』,他們幹的都是比較高水平的經濟犯罪活動,一般涉及腐敗、洗錢、走私等,參與者既有華人也有當地人,往往和一些權貴的腐敗行為有關。」
「與其叫『黑幫』,不如說『灰道』。」一位旅居西班牙多年的華人這樣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據他講:「絕大多數華人本本分分,靠勤勞致富。但華人內也有自稱為『社團』的組織,一般來說,相對比較封閉,存在偷漏稅、用黑工等經濟違法行為,但他們和西方所說的『黑社會』『黑手黨』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實質上更像一種『灰色』存在。所以,當地華人很討厭西班牙媒體上有關『黑幫』的說法。」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西班牙華人說,部分華人在海外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一種是「紅道」,即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靠近中國以獲取資源;另一種是「白道」,就是努力與當地政府打交道,積攢當地社會資源。但這兩種道路的門檻都很高,所以以「灰色生意」為主業的「灰道」就成為部分華人最常見的生存路徑。雖然也有一些華人靠以違法犯罪為主業的「黑道」發財,但更多華人對他們嗤之以鼻,恨之入骨。
談起一些西班牙華商的「灰道」,這位華人說: 「灰色生意,也就是西班牙人所說的『地下經濟』,就像中國的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卻是香噴噴的。據我所知,海外華商在初出國門時大多都會在『灰道』上混生存,只不過很多沒有被抓住而已。有些移民在國內也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只是憑著膽子大、能吃苦和敢冒險的本能就出來闖世界,他們通過這種灰色生意賺得第一桶金後,有的會轉向合法經營,有的習慣成自然,比如習慣性地做假帳,千方百計地逃稅偷稅,用現金交易避免監察,賺到錢後經非法途徑匯回國等。」
國外一些地方政府對這些「灰道」的態度十分曖昧:時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時而組織突擊行動大規模「掃黑」。一些華人抱怨稱,突擊「掃黑」往往發生在其國內經濟形勢欠佳的時候。2012年,西班牙警方突然發起「皇帝行動」,在馬德裡、巴塞隆納、巴斯克大區等地同時動手,衝進當地華商的家中、倉庫中搜查,有名的「高平案」就發生在這時候。當時,一度被視為「華人精英」的青田人高平被西班牙警方稱為「黑幫首領」,並被指控洗錢、偷稅漏稅、組織偷渡等多項罪名。
長期關注國際犯罪議題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國際安全系教授胡安·貝利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儘管偷稅、洗錢等「灰色生意」本身未必稱得上是黑幫行為,但其背後往往有更為複雜的組織架構,會涉及金融犯罪、人口拐賣等更嚴重的犯罪,甚至本土的權力機構也會因貪腐和權錢交易牽涉其中。因此,這些不正當經濟行為常會為有組織犯罪提供資金來源。
打破華人群體的封閉性,有助於消除黑幫團夥
從150年前第一批華人以苦力的形式移居海外,並設立堂口等組織自保後,華人黑幫的影響就從未消失過。過去一二十年成規模的華人黑幫大多與偷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耀輝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2000年前後,是中國偷渡現象比較猖獗的一個時期。而記者對比發現,這恰恰和近年來阿根廷等國華人黑幫興起的時間十分吻合。王耀輝說:「由於社會發展程度和移民政策差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移民也有一定區別。在北美,華人以留學生和知識分子為主。歐洲有較多的來自浙江等沿海省份的小企業家,偷渡現象也相對較多。在非洲,華人移民大多不是去淘金就是去打工,中東和拉美也同樣以勞務輸出為主。」
在地域性和勞務性移民較多的國家,華人群體的封閉性通常也更明顯,且深受同鄉和宗族勢力的影響。在其內部,甚至還常存在一套嚴格的「規矩」,比如某個區域只能開一家華人店鋪等。華商彼此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同鄉、同行常是「冤家」,彼此間有時恨不能剷除對方。阿根廷華商協會會長羅超西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黑社會全世界都可能會有,只要有合適的土壤就會產生,但華人社會的封閉性無疑是促使黑幫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以阿根廷這個南美國家為例,有部分華人不會講當地語言,與當地社會聯繫少,基本以個體開店為主,頂多只是華人之間內部走動。在這種與外部社會相對隔絕的情況下,特別是與當地司法隔絕,黑道就很容易在華人社會內部蔓延。
這位旅居海外多年的僑領表示,除一些曾在國內身負刑事案件的人到海外後重操舊業外,有些華商在複雜的華人內部矛盾中嗅到「商機」,把自己的店鋪作為「據點」,私藏軍火武器,在「調解矛盾」的名義下行違法犯罪之實。「其中不少人都有點背景,甚至還是僑團組織的領導,即所謂的黑白兩道通吃。最多時,阿根廷曾同時有8個大型黑幫組織。」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阿根廷僑領也向《環球時報》記者證實:「個別僑領各自為政,以家族勢力說話。」
胡安·貝利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本質上,海外華人幫派爭奪的核心還是地盤、權力和財產,與其他有組織犯罪沒有本質不同。」他認為,華人黑幫過去很難打掉,常死灰復燃。據記者了解,在阿根廷警方剿滅最大華人黑幫組織「貔貅」後沒兩天,該國羅薩裡奧市的數家華人店主又接到黑幫勒索電話。談到黑幫陰雲難散的原因,他表示:「大多數國家的公檢法部門缺乏了解華人內部犯罪的專業人士,再加上語言障礙和情報人員難以滲透進幫派內部,打擊工作往往十分困難。」此外,大多數受害華人不願報警,「一是怕遭到報復,二是因為許多國家的刑事調查程序緩慢、效率缺乏且收費昂貴,難以真的為受害者追回經濟損失」,最重要的是,許多華人受害者本身是偷渡客,沒有合法身份,也無法證明自己的財產、收入和繳稅情況,報警反而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麻煩。
在南非的陳環認同阿根廷學者的這種說法,他苦笑著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畢竟是華人圈自己的事兒,華人自己不敢或不願報警,當地警方當然樂得不管。」但這種情況有所改變。打擊華人黑幫也引起一些國家的重視。阿根廷安全部長帕特裡夏談到6月打擊華人黑幫組織「貔貅」的行動時稱,此舉將給在阿中國商戶和所有公民帶來更多安定。為解決黑幫「屢打屢現」的難題,中國公安部正在加強和各國警方的合作。胡安·貝利克說:「中國向海外派遣工作組將有助於對華人黑幫組織的打擊,但這需要當地警方的配合,而且將是個長期的過程。」據了解,目前中國公安部已向31個國家、36個駐外使(領)館派駐了62名警務聯絡官,任期2到4年。《環球時報》記者在中國駐外使領館網站上看到,中國駐阿根廷使館警務聯絡組今年8月會見阿根廷安全部有組織犯罪偵查副國秘,並舉行月度聯席會議。中國警務聯絡組通報近期在阿華僑華人被侵害案件,並希望阿安全執法部門進一步採取措施保護旅阿華僑華人的合法權益。遠在地球另一側,中國駐南非大使館也經常在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舉行座談,就保護在當地生活、經商的僑胞人身和財產安全進行交流。
阿根廷學者胡安·貝利克樂觀地表示:「很多二代華人移民的生活已不再局限於華人小圈子。他們不再像父輩那樣習慣於一周7天、每天16個小時辛苦工作,而是更清楚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和當地的社會也更接近、更融入。他們或許會在未來動搖黑幫生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