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華人仍面臨種族主義威脅 生存安全不容忽視

2020-11-27 環球網

印度尼西亞是全球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華人在總人口中只佔極少數。在三十多年的禁錮之後,目前印尼華人已經逐漸擺脫了來自政府和主流社會的歧視,但是仍然面臨著種族主義的威脅。

近期在印尼西加裡曼丹省的山口洋市發生了一起種族爭議事件,當地馬來族民眾數次發起針對華人華裔的示威活動,甚至引發了幾起暴徒使用燃燒彈襲擊加油站、惡意縱火燒車的惡性案件,凸顯印尼華人的生存安全不容忽視。

據印尼《星洲日報》報導,事件的起因是山口洋市華人市長黃少凡發表了不當言論。山口洋市號稱千寺之城,人口中62%是華人,另外兩大族群是馬來族和達雅族。今年5月28日,大約20名馬來族民眾突然走上山口洋街頭,針對黃少華發表激烈言論,還試圖推倒位於山口洋市內一個路口的龍雕像。在被警方阻止後,示威者向龍雕像投擲石塊以示抗議。此後,山口洋市接連發生了數起針對華人的惡性案件。

這次事件目前已隨著黃少凡向當地王室對他的言論進行解釋和道歉而逐漸緩和。在山口洋,自龍雕像於2008年開始修建以來,印尼穆斯林組織捍衛伊斯蘭陣線曾多次組織民眾反對修建工作,要求政府將其拆除,還曾召集示威者試圖自行破壞該雕像。今年6月,該組織召集民眾在100米長的橫幅上簽名,並向市議會請願拆除龍雕像。但隨後,當地華人和達雅族民眾聯合開展了在超過3公裡長的橫幅上簽名的活動,並且也向市議院請願,要求保留雕像。

對此,印尼主流媒體一直沒有進行大規模報導。但《星洲日報》6日發表文章稱,修建龍雕像只是山口洋市發展旅遊業的一個舉措。文章引用黃少凡的話說,該市為了發展旅遊業正在大力推廣文化旅遊特色,其中不僅有華族文化,也有達雅族的文化和馬來族的伊斯蘭教文化。

另一家華文媒體《千島日報》則撰文表示,這起種族爭議事件表面是針對華人市長黃少凡,其實還是一起針對印尼華人的種族歧視事件。文章稱,印尼華人應該小心行事,不能看到華人當上市長就突出華族的文化,要照顧其他族群的心態;要與其他族群搞好關係,共同建設和諧社會;要自愛、自製、自愛、自省,注意言行檢點,凡事要忍讓;遇事要冷靜。

印尼《國際日報》也發表文章表示,山口洋華人要有寬大胸懷、忍讓精神,儘可能退一步讓人,千萬不可蠻橫處事,搞對立打擊,一定要和平協商,一切以和為貴,不可以造成種族或宗教衝突。(記者李曉渝)

相關焦點

  • 印尼華人為什麼比印尼當地人富裕?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首倡之地的印度尼西亞,也是海外華僑華人最多的地區。早在唐代,廣東、福建沿海地區就有人下南洋到印度尼西亞謀生,而清朝末期更是迎來下南洋高峰。據悉,印尼華人已有2000萬左右。
  • 印尼「華人」問題的歷史足跡
    冷戰時期,兩極競爭導致印尼與中國關係的重大變化。事實上,印尼的「華人」問題始終是印尼看待「中國」的關鍵因素。這不僅在改革開放之前如此,在當前中國崛起及「中國夢」散播之際,華人社會影響力隨之重振,更值得密切注意。  中華、中國、華人  一切可從「中華」、「中國」、「華人」三個身份概念在印尼的命運說起。
  • 淺談印尼華人的經商思維
    根據筆者本人的觀察和實踐,我總結出來一些印尼華人的經商思維。 首先,受到群體性的影響,很多印尼華人從小就沒有想過以後自己會去打工,「工字不出頭」這個思想是根深蒂固的。與其說是印尼華人的思想,不如說是從潮州、福清那邊帶過來了,從母國帶來的觀念,在海外可以傳承一代又一代。
  • 印度尼西亞華僑華人概況
    印度尼西亞華僑華人概況   目前印尼華僑華人總數有近1000萬,約佔印尼總人口的5%,其中90%以上已加入印尼籍,是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國家。
  • 分析:鍾萬學選舉成敗 是印尼華人突破從政藩籬指標
    印尼選舉官在雅加達特區首長選舉投票結束後,開始計票。    (雅加達綜合訊)此次雅加達特區首長選舉,是現任首長鍾萬學首次「獨挑大梁」競選。這不但攸關鍾萬學政途能否更上一層樓,也是測試印尼華人能否突破從政藩籬的重要指標。
  • 印尼蘇門答臘漸成華人企業新天地 當地政府重視
    中新社雅加達8月26日電 題:印尼蘇門答臘漸成華人企業新天地  中新社記者 李洋  從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乘坐飛機約半小時,中新社記者於當地時間25日抵達位於蘇門答臘島南部的港口城市楠榜。記者發現,華人企業正在蘇門答臘這塊肥沃的島嶼上漸具規模。
  • 攝影師航拍北極熊生存狀況 棲息地消退面臨威脅
    儘管有著很好的偽裝能力,但對它們生存和狩獵至關重要的棲息地卻正面臨著威脅。Florian說:「我的照片揭露了努勒維特地區北極熊的夏季棲息地狀況,通過照片可以看到,北極熊在薄的、破碎的浮冰之間跳來跳去,而這些浮冰卻正迅速地退化消融。」
  • 你好,請問印尼普通人現在對待華人什麼態度_澎湃新聞-ThePaper
    王勇輝 2019-05-26 印尼普通民眾性情比較溫和,大都彬彬有禮,至少表現出來的是這樣。
  • 這種動物,面臨巨大生存威脅!
    巴西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潘塔納爾溼地近6%的面積,大約8500平方公裡的土地,在今年1月至7月發生的火災中被燒毀,許多生活在這裡的瀕危野生動物受到嚴重威脅。據了解,這種鸚鵡在黑市上的價格曾高達1萬美元(約合6.9萬元人民幣),因此一度被大量捕捉以至瀕臨滅絕,而持續燃燒的大火令包括紫藍金剛鸚鵡在內的本地動物面臨更大的生存威脅
  • 印尼騷亂二十年:華人地位提升 種族標籤依舊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4日報導,雖然已經過去了20年,但印尼華人仍然對發生在1998年的那場騷亂歷歷在目。這20年中,當地政府撤銷了對華人的很多禁令,華人的地位得到提升。不過,仍然有部分政客和印尼當地人會隨時拿種族問題大做文章。隨著中國和印尼關係日漸密切,印尼華人的角色也愈發重要起來。
  • 報告稱瑞士近四成直翅目昆蟲面臨生存威脅
    報告稱瑞士近四成直翅目昆蟲面臨生存威脅 2008年01月18日 11:25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瑞士環境部日前發表報告說,受人類活動的影響,瑞士近四成直翅目昆蟲面臨生存威脅
  • 澳州媒體稱華人黑幫威脅大洋洲諸國安全
    而分布在這些島國的華人黑幫也正迅速壯大,正對該地區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新聞參贊馮鐵告訴記者,得知這樣的消息後使館非常重視,正在核實有關報導的相關內容。中國駐巴布亞紐幾內亞使館表示,對於華人從事犯罪活動,不排除是一些媒體在誇大其詞,有故意渲染的成分。
  • 印尼華人又有怎樣的歷史?
    與此同時,印尼還是華人華僑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估算,目前為止在印度尼西亞居住的華人華僑總數有近1000萬之巨,佔據了印尼總人口的5%。不過,這其中大部分都不再擁有中國國籍,其中90%以上的人已經加入了印尼籍。
  • 千瘡百孔的政治正確背後:從古典種族主義到文化種族主義的世界
    「種族」一詞早就有了,而「種族主義」概念是納粹上臺後開始流行的。本尼迪克特在書中主要說清楚了種族與種族主義的區別,指出種族概念除了用於描繪外貌特徵,沒有任何社會、文化和心理的意義,所以社會科學不研究種族,但研究種族主義。她強調種族主義是現代迷信,用來為政治權力和集團利益服務。「種族主義是一種教條,它認為一個族群被自然詛咒,置於遺傳性的劣等地位,而另一個被賦予遺傳性的優越地位。
  • 印尼強硬派煽動反華遭痛批:想用種族問題分裂國家
    【環球時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斌】印尼強硬派穆斯林日前因發表反印尼華裔和中資言論而遭到批評。據新加坡《海峽時報》14日報導,保守派團體保衛印尼伊斯蘭教士理事會運動主席納西爾12日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聲稱,他已經計劃好展開新的「社會運動」以消除經濟不平等現象,打擊對象對準印尼華人和來自中國的外資。納西爾說,佔印尼人口少數的華人卻掌握巨額財富是個問題。
  • 特寫:印尼華人百家姓拜祖敬宗「大團圓」(組圖)
    中新網雅加達4月30日電 題:印尼華人百家姓拜祖敬宗「大團圓」  中新網記者 林永傳  30日的印尼雅加達,一個風和日麗的大好日子。近1500名華人華僑匯聚唐人街旁的太陽城,參加印尼華人百家姓拜祖敬宗盛典。  各個姓氏的旗幟首先入場,安插在典禮臺旁。臺上,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巨大影像和印尼華人各姓氏祖先的牌位。
  • 海水上漲印尼首都雅加達面臨滅頂之災(圖)
    核心提示:全球變暖導致海水上漲,嚴重危及印尼的生存,1.7萬多座島嶼中有2000座可能將葬身海底,按現在海水上漲的速度,2035年雅加達國際機場將成一片汪洋;2080年包括首都雅加達在內的印尼3個最大城市將被淹沒。上周巨浪就衝破護牆,衝毀了雅加達通往機場的主要公路。
  • 科學家:地球百萬物種瀕臨滅絕,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面臨生存威脅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各種動物、植物、微生物處於動態平衡,如果生態系統中任何一種成分發生哪怕微小的變化都會造成巨大的威脅。不久前,聯合國發布了一份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地球上有100萬種動植物瀕臨滅絕,而處於食物鏈頂層的人類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這份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報告由來自全球知名大學的七位科學家聯合完成,研究內容則由來自50多個國家的150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比以往研究更具有參考價值。報告顯示,在南極洲,第二大帝企鵝群已經連續三年沒有繁殖後代,這導致帝企鵝數量崩塌式的下跌。
  • 華人在印尼創辦大學:溝通心靈才會沒有隔閡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華人在印尼創辦大學:溝通心靈才會沒有隔閡  中新社記者 張冬冬  「彼此溝通,讓印尼的這一代和下一代人開始真正了解華族和華人文化,心靈才會沒有隔閡。」一個簡單的信念,讓旅居香港的美籍華人陳炳煌15年從不間歇地在印尼協助救濟棄嬰、收容孤兒,並興建學校供他們讀書。
  • 印度尼西亞的華人發展史,一部華人既被利用又被限制的血淚史
    它地處赤道熱帶地區,常年高溫多雨,使得這裡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卻不利於現代工農業的發展;這裡地處板塊交接處,火山地震頻繁,形成了肥沃的火山灰土壤,但頻繁的板塊活動也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穩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