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騷亂二十年:華人地位提升 種族標籤依舊

2021-01-09 觀察者網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4日報導,雖然已經過去了20年,但印尼華人仍然對發生在1998年的那場騷亂歷歷在目。這20年中,當地政府撤銷了對華人的很多禁令,華人的地位得到提升。不過,仍然有部分政客和印尼當地人會隨時拿種族問題大做文章。隨著中國和印尼關係日漸密切,印尼華人的角色也愈發重要起來。

20年前的5月21日,印尼總統蘇哈託宣布辭職,結束30多年的獨裁統治。在這之前,示威者在首都雅加達舉行連續多星期的示威,更一度演變成騷亂,多家印尼華人的商店被搶掠,據報造成1000多人死亡,近百名婦女被強暴。

這20年,印尼政府撤消了許多蘇哈託時代針對華人的禁令。華人再次可以公開慶祝農曆新年、也可以使用中文名字和參政。

但即便如此,多數印尼人與華人在種族問題上的爭議從未消失。

1998年5月21日,經過多個星期的示威後,印尼總統蘇哈託辭去職務,結束30多年的統治。

報導稱,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去年調查發現,大部份受訪的印尼人仍然認為華人掌握著當地經濟,接近一半受訪者說他們「無法與印尼華人交朋友」。

專家指出,種族問題在政治上仍然是印尼社會上一大分歧。

不過,也有印尼華人說,在他們眼中,「印尼人」和「華人」兩個名稱,其實可以共存,沒有衝突。

20年前的記憶

1998年5月12日,約6000名學生和教職員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的特裡薩克蒂大學(Trisakti University)靜坐,要求總統蘇哈託下臺。在場的軍人和警察突然向在場的人開火,造成四名學生死亡。

1998年雅加達騷亂期間,多家華人開設的商店被搶掠。

當時,印尼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長放緩,貨幣大幅貶值,令物價飛漲。槍擊事件發生前,示威者已經多星期在街上遊行,要求政府改善經濟。這些遊行慢慢演變成反政府示威,再變成騷亂,目標是被視為掌控印尼經濟的華人社區。

印尼華人陳姝伶當時二十多歲,是塔魯瑪迦大學(Tarumanagara University)的本科生 ,上學的地方毗鄰特裡薩克蒂大學。

因為騷亂,她已經多天沒去學校,待在家裡。據她描述,槍擊傍晚,有一群示威者聚集在她家門外嘗試強行打開閘門。

陳姝伶和當地許多華人一樣,安裝了四至五米高的堅固閘門,示威者進不去她的家。陳姝伶記得示威者擾攘了數小時,直至太陽下山。「有人開始向我們家投擲石塊,我爸爸跑進我的房間,跟我說:我們要走了。」

離開了家,才是麻煩的開始。

陳姝伶當時所在社區主要的居民都是土生印尼人,她們家是區裡少數的華人。「到了街上,我記得有一群年青男子向我們投擲雜物,也推撞我們。「

幸好過了不久,有一些當地印尼居民幫助他們驅散襲擊者,又為他們召來社區領袖和伊斯蘭地區教長,護送他們回家。

另一位印尼華人優素福當時是社區組織「母親之聲」(Voice of Concerned Mothers)的成員。

特裡薩克蒂大學的槍擊事件後第二天,她與「母親之聲」的另一位成員到學校察看,發現到處都是打破的玻璃窗和血。「我們當時仍然未完全掌握髮生了甚麼事,我們感到十分困惑,同時十分憤怒。」

優素福之後出席了四名被殺學生的喪禮。當時局勢仍然十分緊張,她說當時還有傳言指印尼政府部署了狙擊手,會向出席喪禮的人開槍,但優素福堅持出席。「我們當時不知道我們是否安全,我們也完全沒有安全感。」

騷亂在同一天晚上最嚴重的時候,優素福在雅加達的住所。

她記得,那晚從家裡的窗往外看,見到有人在距離住所不遠的超級市場縱火,許多華裔鄰居都十分害怕,都躲到優素福家裡去,「街上完全沒有警察、也沒有軍人。「

過了數天,局勢稍為緩和下來後,優素福才帶同家人到峇裡島暫避。

解禁華人文化

騷亂結束後,印尼街道滿目瘡痍。

蘇哈託最終在多方壓力下辭職,副總統哈比比宣誓就任總統。

印尼政府、民間和聯合國人權辦事處都分別對騷亂展開調查並發現,最少有85名婦女在騷亂期間被強暴。

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研究員維納尼塔(Monika Winarnita)和墨爾本大學研究員塞蒂亞萬(Ken Setiawan)的研究顯示,印尼政府調查委員會認為軍隊和政府高層多名成員應對騷亂期間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負責。

納尼塔接受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委員會建議印尼政府成立臨時人權法庭處理這些指控,但至今當地法庭仍未展開聆訊。

另一方面,印尼政府也逐漸撤銷蘇哈託執政時針對華人文化的多條禁令,容許華人在公開場合說中文,也從2004年開始將農曆新年列為印尼全國假期。

哈比比在1998年9月籤署法案,禁止政客在公開場合使用「pribumi」(印尼語,解作「土生印尼人」)。

《雅加達環球報》專欄作家翁淨勝解釋道,多數華人認為這個詞語帶有冒犯之意,因為蘇哈託掌權時代經常用這個詞語暗指華人是「新來的人」。

澳洲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印尼中心研究員珀迪(Jemma Purdey)認為,印尼華人的地位在1998年後已經得到很大提升,而且至今再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排華事件。

她補充道,近年在印尼發生襲擊的起因主要都是宗教問題,如較早時在第二大城市泗水的連環炸彈襲擊,針對的是非伊斯蘭教徒,而不是華人。

印尼東爪哇省首府泗水市警察局總部5月14日發生襲擊事件,造成2名平民和4名警察受傷,4名襲擊者均在襲擊中身亡,「伊斯蘭國」宣布負責。

「政客隨時可以喚起種族議題」

但印尼人與當地華人至今還沒有擺脫種族的標籤,在印尼人和華人通婚的家庭中,種族歧視和彼此之間的隔閡陰影仍然籠罩。

優素福嫁給當地一名爪哇男子多年,但夫家親戚因為種族關係,沒有完全接受她。每次優素福回自己娘家的時候,母親也會跟她說:"不要跟那些pribumi混在一起。"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去年進行全國調查,在印尼各地訪問了1620名居民,發現接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印尼華人對當地經濟有「過多的影響力」,更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當地華人政治領袖「感到不安」。

翁淨勝指種族身份認同在印尼至今仍然是引人關注的議題,尤其在政治層面上,政客經常渲染種族差異。

此前,雅加達第一位華人首長鍾萬學在2017年競選連任,但被對手巴斯維丹(Anies Baswedan)擊敗。

雅加達前首長鍾萬學去年前褻瀆《可蘭經》,被法庭裁定褻瀆宗教罪名成立,判囚兩年。

巴斯維丹發表就職演說時,用「pribumi」描述土生印尼人,說他們現在終於可以「當家作主」。

《雅加達郵報》批評指,巴斯維丹違反哈比比在1998年籤署禁止使用「pribumi」的命令。

翁淨勝說,政客都知道印尼社會存在種族歧視,「他們隨時都可以喚起這個議題」,為自己營造支持。

珀迪認為,印尼人對當地華人的負面印象大都是政客營造出來的。

她舉例說,1998年騷亂的前夕,印尼受通貨膨漲影響,各類日常用品的價格暴漲。印尼政府當時就暗示,有人在囤積居奇,令當地人將物價上漲歸咎於以售賣日常用品為主業的印尼華人商家。

她還指出,受前總統蘇哈託的政權影響,一般印尼人對當地華人的印象已經根深蒂固,改變這些刻板成見,是一項長時間的工作。

維納尼塔指出,印尼華人都希望政府承認他們是當地眾多少數民族之一。

「但政府官員和官方話語都向華人轉達著一個訊號:只有土生的印尼人才是真正的印尼人,不管華人有多少世代與印尼人通婚、不管華人有多融入印尼的文化,他們都不會是這個國家的一部份。」

「印尼華人在印中間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來,中國與印尼的關係日漸密切。

中國在2015年中標為印尼建設首條高速鐵路,該條鐵路連接雅加達和西爪哇省城市萬隆。

中國總理今年5月訪問印尼期間,與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見面,宣布要推動兩國關係發展。

珀迪認為,印尼華人應主動參加社會事務,打破隔膜,而中印兩國的關係發展,為當地華人參與公共事務帶來契機。

「在這方面來說,印尼華人協助印尼政府與中國打交道可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兩國間的經貿關係。」

優素福年輕的時候,差點要離開印尼這個她視為家的地方。

印尼共產黨在1965年發動政變,最終失敗,卻讓蘇哈託奪得權力。

他隨即清算許多被視為支持印尼共產黨的人,造成最少50萬人死亡,華人也是目標之一。

苦於眼前的迫害,優素福的母親因受不了印尼政府對華人苛刻的對待,決意移民美國,也為優素福五名兄弟姐妹逐一申請美國居留權,移居當地,但優素福說,她決定留在印尼。

這個決定令母親十分傷心,但優素福對印尼這個地方太有歸屬感,不想離開。「我有一個強烈的感覺:我屬於印尼這個地方,我要留在這裡。」

印尼華人陳姝伶現在是當地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研究員。

她認為自己是比較「幸運」的一群,因為自己能接觸有關中國與印尼的資料,協助兩國改善關係。

陳姝伶認為自己既是華人,又是印尼人,兩種身份沒有衝突。

「北京奧運在2008年開幕時,我身為華人有一種驕傲的感覺。但那會削弱我印尼人的身份嗎?會影響我的愛國心嗎?我認為是不會的」,她說。

相關焦點

  • 印尼「華人」問題的歷史足跡
    華人的貢獻不只在爭取印尼獨立中,在1930年反抗荷蘭政府的政治運動裡,主張反殖民主義的華人亦扮有重要角色。彼時當地華人分為三派:第一派傾向對祖國的認同,認為自己永遠是中國人,必須效忠祖國;第二派傾向支持殖民政府,選擇合作,接受殖民教育;第三派則支持印尼的民族運動,認為自己是具有種族身分的印尼社會的一分子。  華人政治與思想的複雜性導致了土著對華人的看法不一。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經過上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雖然明面上的種族歧視言行不多了,但實際上少數族裔在就業、求職等方面依舊面臨著各種「隱形歧視」。失業、貧窮、曾感染新冠病毒……弗洛伊德生前的種種遭遇可以說是美國弱勢群體的真實寫照。在美國華商總會顧問蔡文耀看來,種族歧視現象在美國由來已久,弗洛伊德之死如同一個引子,引爆了疫情下的多重社會矛盾。
  • 印尼南蘇拉威西省各種族及宗教人士共慶華人春節
    印尼南蘇拉威西省各種族及宗教人士共慶華人春節
  • 分析:鍾萬學選舉成敗 是印尼華人突破從政藩籬指標
    他對媒體說,強硬派穆斯林擔心鍾萬學成功連任將設下「危險先例」,導致當地冒出更多「鍾萬學」,甚至出現非穆斯林擔任印尼總統的局面。這是因為印尼是世俗主義國家,憲法沒有限制總統參選人的種族身份,因此印尼理論上有可能出現華人總統。    由於印尼政府的一些政策及歷史陰影,印尼華人數十年來一直難以進入公共領域,華人從政也是寥寥可數。
  • 華人在印尼創辦大學:溝通心靈才會沒有隔閡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華人在印尼創辦大學:溝通心靈才會沒有隔閡  中新社記者 張冬冬  「彼此溝通,讓印尼的這一代和下一代人開始真正了解華族和華人文化,心靈才會沒有隔閡。」一個簡單的信念,讓旅居香港的美籍華人陳炳煌15年從不間歇地在印尼協助救濟棄嬰、收容孤兒,並興建學校供他們讀書。
  • 印尼華人仍面臨種族主義威脅 生存安全不容忽視
    印度尼西亞是全球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華人在總人口中只佔極少數。在三十多年的禁錮之後,目前印尼華人已經逐漸擺脫了來自政府和主流社會的歧視,但是仍然面臨著種族主義的威脅。近期在印尼西加裡曼丹省的山口洋市發生了一起種族爭議事件,當地馬來族民眾數次發起針對華人華裔的示威活動,甚至引發了幾起暴徒使用燃燒彈襲擊加油站、惡意縱火燒車的惡性案件,凸顯印尼華人的生存安全不容忽視。據印尼《星洲日報》報導,事件的起因是山口洋市華人市長黃少凡發表了不當言論。山口洋市號稱千寺之城,人口中62%是華人,另外兩大族群是馬來族和達雅族。
  • 印尼種族宗教矛盾升溫跡象令華人擔憂,中國投資增勢未受影響
    來源: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2017年1月28日,印尼雅加達,當地華人在寺廟燒香祈福。
  • 印度尼西亞的華人發展史,一部華人既被利用又被限制的血淚史
    進入荷蘭殖民時期以後,華人參與的行業更加多元,然而其經濟地位還與荷蘭建立的殖民制度密切相關。在此制度背景之下,荷蘭人是該社會中的第一等級,華人則為第二等級,原住民的社會地位最低。
  • 印尼強硬派煽動反華遭痛批:想用種族問題分裂國家
    【環球時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斌】印尼強硬派穆斯林日前因發表反印尼華裔和中資言論而遭到批評。據新加坡《海峽時報》14日報導,保守派團體保衛印尼伊斯蘭教士理事會運動主席納西爾12日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聲稱,他已經計劃好展開新的「社會運動」以消除經濟不平等現象,打擊對象對準印尼華人和來自中國的外資。納西爾說,佔印尼人口少數的華人卻掌握巨額財富是個問題。
  • 美國鄙視鏈,黑人華人地位誰高?
    在高喊自由民主的種族大熔爐裡,黑白兩派一直存在難以調和的世紀矛盾。都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那麼華人呢?華人在美國同樣是不怎麼受待見的尷尬地位。如果被壓在膝下的不是黑人,是中國人。事情會怎樣發展?美國的鄙視鏈中,華人又到底處於什麼位置?一、為什麼對黑人有天生的敵意?
  • 印尼華人為什麼比印尼當地人富裕?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首倡之地的印度尼西亞,也是海外華僑華人最多的地區。早在唐代,廣東、福建沿海地區就有人下南洋到印度尼西亞謀生,而清朝末期更是迎來下南洋高峰。據悉,印尼華人已有2000萬左右。
  • 印尼華人又有怎樣的歷史?
    與此同時,印尼還是華人華僑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估算,目前為止在印度尼西亞居住的華人華僑總數有近1000萬之巨,佔據了印尼總人口的5%。不過,這其中大部分都不再擁有中國國籍,其中90%以上的人已經加入了印尼籍。
  • ...報】為什麼華人不在乎「政治正確」:華人的種族觀念與族群認同
    但支持川普的很多人卻認為恰恰相反,華人群體是美國民主黨、自由派和左翼勢力長期以來偏袒其他少數族裔的政治正確性在種族意義上的犧牲品。在我看來,這場爭論產生了一個意外的延伸效應,就是對華人族群整體的種族觀念的注意。廣義而言,這也是一個在有關中國民族主義、國族認同和海外華人問題上長期被忽略的話題。
  • 講座|謝侃侃:戰前印尼和馬來亞共產主義運動的比較研究
    首先馬克思主義強調平等,但為什麼在印尼和馬來亞的革命實踐中,這些共產主義組織卻很難打破種族的界限?印尼共產主義組織的創立者是歐洲人,而該組織早期的成員中幾乎沒有華人。與之相比,馬共是一個幾乎全華人的組織。如果馬克思主義是突破種族界限的,那麼為什麼在實際的革命實踐中,兩個如此接近的地理空間裡的共產黨成員會有如此大的區別?
  • 你好,請問印尼普通人現在對待華人什麼態度_澎湃新聞-ThePaper
    王勇輝 2019-05-26 印尼普通民眾性情比較溫和,大都彬彬有禮,至少表現出來的是這樣。
  • 華人該不該原諒蘇哈託:執政32年屠殺50萬華人
    相反,如果不是蘇哈託貪汙無度,印尼經濟就不會在1998年的金融風暴中一蹶不振。他的統治就像是黑社會和黑手黨,破壞了印尼的國會、法律和政治制度,讓軍隊和警察變成他的私人工具,而人民只是他的屠殺對象。他的家族掠奪的財富,其實正是印尼人多年來失去的。」以華人的鮮血為道具蘇哈託鐵腕統治32年,也給華人留下了無數傷痛。
  • 印尼國會通過撤銷種族歧視法令
    新華網雅加達10月29日電(記者趙金川)印度尼西亞國會全體會議28日通過了有關撤銷種族歧視的法令,表明印尼在促進民族和解與保護公民平等權利方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印尼總統蘇西洛對撤銷種族歧視法令獲得通過表示祝賀。他說,該法令將加強民族團結。印尼是多元民族,不能因為部族、宗教、種族和其他區別而分割開來。
  • 淺談印尼華人的經商思維
    根據筆者本人的觀察和實踐,我總結出來一些印尼華人的經商思維。 首先,受到群體性的影響,很多印尼華人從小就沒有想過以後自己會去打工,「工字不出頭」這個思想是根深蒂固的。與其說是印尼華人的思想,不如說是從潮州、福清那邊帶過來了,從母國帶來的觀念,在海外可以傳承一代又一代。
  • 特寫:印尼華人百家姓拜祖敬宗「大團圓」(組圖)
    中新網雅加達4月30日電 題:印尼華人百家姓拜祖敬宗「大團圓」  中新網記者 林永傳  30日的印尼雅加達,一個風和日麗的大好日子。近1500名華人華僑匯聚唐人街旁的太陽城,參加印尼華人百家姓拜祖敬宗盛典。  各個姓氏的旗幟首先入場,安插在典禮臺旁。臺上,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巨大影像和印尼華人各姓氏祖先的牌位。
  • 新加坡華人超過400萬,為何地位不如印度人高?
    但是在這個國家有一個奇怪現象,明明當地華人超過400萬,而新加坡總人口不到600萬,為什麼華人的社會地位還不如印度人呢? 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中,其實多少都會存在因為不同的種族,造成社會地位而不同,而隨著人類的思想進步,消除因種族而造成的社會地位差異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