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紀元AI峰會前瞻:成像技術距離下一次顛覆還有多遠?

2020-12-07 鎂客網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行業用到了攝像頭,像直播、監控等等,而在當下,因為某些物理原因,普通攝像頭已經不能夠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

不論是成像技術,亦或是三維感知,其實都屬於深度感知的範疇。雖然目前市場對於深度感知技術的需求呈井噴狀態,但是能夠提供成熟產品和方案的公司卻屈指可數,造成這一現象的核心原因就是技術門檻過高。

從三維感知的角度來看,AI人工智慧主要分為感知和認知兩個層面。

針對感知層而言,有一個裡程碑事件是深度傳感器的普及。2009年,微軟Kinect 誕生是當時的一個大事件,是人工智慧感知傳感器中的革命性的裡程碑,從此以後大家終於可以很方便和低成本地獲取3D信息了;另外,計算機視覺長期存在兩大難題:圖像理解和三維重建。

一直以來,求解3D都是人們的夢想,最初它需要拍兩張或多張照片,費很大的勁兒來重建。但今天有了sensor,人們直接可以測量3D,它一下就開啟了今天和未來的很多應用。

但是,Kinect V2是基於連續波間相法的ToF(Time-of-Flight)深度相機,它存在不能抗陽光,不能遠距離工作的缺陷。而另一種獲取三維數據的方式是通過機械掃描式雷射雷達,但它同樣存在無法解決的缺陷:產能受限成本高、數據稀疏空間解析度低,限制了它們的應用範圍。

深度感知現有的三種解決方案

現階段常見的深度感知解決方案,主要依靠深度攝像頭,在獲取平面圖像之外,還可以獲取圖像中的深度信息,比如說三維的位置以及尺寸等信息,這也就讓計算機獲得了環境和對象的三維立體數據。

從技術角度來細分的話,深度感知攝像頭目前有如下三種解決方案:

結構光: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深度感知方案,基本原理是由結構光投射器向被測物體表面投射可控制的光點、光條或光面結構,並由圖像傳感器獲得圖像,通過系統幾何關係,利用三角原理計算得到物體的三維坐標。上文中提到的Kinect 1代就是使用的這項技術。

雙目視覺:只需安裝兩個攝像頭,利用雙目立體視覺成像原理,通過兩個攝像機來提取包括三維位置在內的信息進行深度感知。因為沒有涉及光學系統,所以雙目視覺解決方案的成本較低,但是該項技術對於硬體設備的要求又相對較高。

ToF: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技術的縮寫,基本原理是傳感器發出經調製的近紅外光,遇物體後反射,傳感器通過計算光線發射和反射時間差或相位差,來換算被拍攝景物的距離,以產生深度信息,此外再結合傳統的相機拍攝,就能將物體的三維輪廓以不同顏色代表不同距離的地形圖方式呈現出來。ToF是受環境影響最小的技術,不過由於其解析度不高,所以並不適用於高精度需求的應用場景。

三維感知技術對於AI的革命性推動及應用

目前全球範圍內感知深度的ToF傳感器有很多種,其中以光珀智能科技的ToF傳感器最具代表性。

杭州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珀」)主要專注於全球新一代ToF傳感器技術的研發。光珀在基於PCT的專利保護下提出原理創新,使得他們的ToF傳感器和傳統的ToF深度相機(基於連續波間相法)相比,其遠距離及抗陽光的特性更類似傳統意義上的雷射雷達。同時也解決了機械掃描式雷射雷達產能受限成本高、數據稀疏空間解析度低的兩大缺陷。

光珀智能CEO白雲峰介紹說:「目前,我們已經推出了『光珀第一代ToF傳感器晶片』,並由此構建了三個固態面陣雷射雷達技術平臺,分別滿足不同距離下(近、中、遠)、強陽光下(100Klux)、大場景(70⁰)、高精度(<1%)、高空間解析度(0.06⁰H)等三維感知需求。這三個技術平臺可以服務於智能安防、機器人的導航與避障、無人駕駛的環境感知。特別是在無人駕駛領域,光珀的傳感器滿足了量產無人車對雷射雷達低成本、高空間解析度的兩大需要。

「光珀正和科研院校聯手創建大場景下的稠密三維數據集。而我們相信,這樣的數據集會對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有著革命性的推動作用。」

深度感知領域還能有哪些突破?

現階段的深度感知技術還處於前期,雖然在硬體性能和算法程序上已經有所突破,但是依然面臨諸多限制,這也導致了很多應用場景還處於商業化探索階段。那麼,對於深度感知領域,還能有哪些突破?

如果你想得到答案,就一定不要錯過鎂客網7月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3E「硬紀元」AI+產業應用創新峰會」,峰會期間將會有眾多人工智慧、深度感知領域的大咖,分享他們的最新見解與洞察。所以,你還在猶豫什麼,趕緊點擊連結報名參加吧!

最後,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乾貨在等你!

相關焦點

  • 對話圖靈獎得主:AI的革命還有多遠?
    看看新聞Knews綜合2020-07-09 23:11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正式拉開了大幕,受疫情影響,今年大會搬到雲端舉行,突破面對面的地域限制,更讓這屆大會科技範、未來感十足。我們現在的人工智慧是處於一個怎樣的發展階段?距離AI的下一次革命還有多遠?
  • 埃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離成功的距離還有多遠?
    而且這次又是60顆衛星成功發射,距離組網目標又近了一步。從幾個緯度來分折一下「星鏈計劃」顛覆5G、取代6G的可能性及實現目標的距離有多遠。首先,從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背景來看:其類型雖為民營企業,、但有著強大和深厚的政府背景,執行的是美國政府太空探索、空間通信的戰略任務,體現的是國家意志。
  • 我們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
    但遺憾的是,這種顯示方式只是一種視覺欺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還相去甚遠,那我們現在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呢?舞臺上的「初音」是真正全息投影麼?「初音」演唱會上的這種虛擬顯示方式專業名稱叫做「佩伯爾幻像」,它巧妙利用了光學錯覺,燈光照射在真實表演者身上,透過玻璃映射在舞臺上的特定區域就形成了上圖中的虛擬影像,這就是它的成像過程,其實並不複雜,只是一種視覺欺騙。
  • 聚焦黑科技 我們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
    但遺憾的是,這種顯示方式只是一種視覺欺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還相去甚遠,那我們現在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呢?舞臺上的「初音」是真正全息投影麼?「初音」演唱會上的這種虛擬顯示方式專業名稱叫做「佩伯爾幻像」,它巧妙利用了光學錯覺,燈光照射在真實表演者身上,透過玻璃映射在舞臺上的特定區域就形成了上圖中的虛擬影像,這就是它的成像過程,其實並不複雜,只是一種視覺欺騙。
  • 聚焦黑科技,我們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
    但遺憾的是,這種顯示方式只是一種視覺欺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還相去甚遠,那我們現在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呢?■舞臺上的「初音」是真正全息投影嗎?佩伯爾幻像是一種巧妙的光學錯覺技術■什麼是全息投影技術?全息投影技術也稱虛擬成像技術,1947年由英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提出。
  • 2017自動駕駛技術關鍵動態,這50家車企和新技術公司如何引領顛覆...
    ,如果顛覆發生在人類的衣、食、住、行中,那麼這個顛覆就一定是了不起的。我們將這些分散的內容整合到特輯的各個專題中,既有新創公司技術的路線,還有車企和供應商的進展和未來技術動向。讓你第一時間知曉趨勢,了解行業動態,把握自動駕駛未來。
  • 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駕駛,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駕駛,距離我們又還有多遠?何為智能駕駛,智能駕駛的核心又是什麼?或許,在大多數消費者的印象中,智能駕駛還停留在ACC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以及主動變道等功能層級上。然而,現階段的智能駕駛功能只能算是高級別「輔助駕駛」,與理想的「智能」程度還有不小距離。那麼,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駕駛到底是什麼?什麼才是智能駕駛絕對的核心呢?
  • 跟老師「隔空」討論作業,全息技術顛覆教育離我們還有多遠?
    虛擬實境技術(VR)是指由計算機模擬生成具有實時動態的三維立體逼真虛擬世界,通過佩戴相關設備讓使用者與虛擬環境產生互動。目前VR技術相對成熟,在遊戲領域有比較廣泛的應用和開發,關於VR遊戲發展可查看矽谷洞察之前的文章:收購Beat Game,Facebook離「VR遊戲社交王國」夢還有多遠?而VR技術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所創造的場景都是虛擬的,與現實世界沒有聯繫。
  • AI時代需要怎樣的成像技術?安科迪與陣列成像何以變革數碼時代
    增加攝像機數量,帶來的是安裝和維護成本的升高;用AI算法改善目前在技術層面仍無法完全得到保障。而「治本」的方法就是從源頭下手,從成像上進行改善。那麼,什麼樣的成像技術才能突破現在成像的局限,成為第三代的成像技術?答案是陣列成像技術。列陣成像技術何以被稱為革命性的新一代成像技術?
  • 空中懸浮成像技術一旦成熟,平板顯示產業會被顛覆嗎?
    二是Optical-Based AR,例如頭戴式光學成像的Meta和HoloLens,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為光學透視式和視頻透視式兩種,該AR技術可以帶來更好的體驗,同時解放雙手,是國內外眾多AR硬體廠商研究關注的重點。
  • 看懂手機拍照的背景虛化:雙攝3D成像再加上AI?
    數位技術發展這麼多年了,如今還有AI加持,靠物理不成,能不能靠算力來模擬單反的這種虛化效果呢?這其實就是如今手機攝影模擬背景虛化的基礎。它們都屬於距離檢測技術,甚至能夠對整個場景做3D建模,根據拍攝場景中,不同物體的深度(depth)不就能知道畫面裡哪個物體在前,哪個物體在後,並應用虛化效果了嗎?
  • 百度智能雲發布AI質能公式,人類距離AI核爆還有多遠
    2019年8月29日,「ABC SUMMIT 2019百度雲智峰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一、AI雲智能領先者百度百度2019年雲智能峰會上發布的產品、技術,與AI的工業應用令人矚目。但是,百度的AI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早在李彥宏的學生時代,就對改變未來的AI充滿了興趣。在創立百度,百度業務走上正規之後。百度開始在AI上巨額投入。
  • 雲從科技:人臉識別技術照進產業場景的距離有多遠|AI TALK
    在 2050 大會上,機器之心發起了一場以《AI 技術公司的活法和前景是什麼》為主題的論壇,雲從科技、體素科技、深瞐科技、聲智科技、一知智能和 Udacity 分別談了談 AI 技術如何才能「落地為安」。以下為第一支演講視頻——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溫浩《人臉識別技術照進產業場景的距離有多遠》:要點速覽:為什麼選擇人臉識別?
  • 那裡距離地心還有多遠?
    那裡距離地心還有多遠?深度這麼大的瑪麗亞海溝與地球的地心又有多遠呢?地殼之後還有著地幔,地幔又分為上地幔—中地幔—下地幔,每個地幔的厚度不等地核離馬裡亞海溝有著將近六千多公裡的距離,這也就是為何馬裡亞海溝只佔地球0.173%的原因。
  • 中方航天技術發展迅速,與美方距離還有多遠?中方老院士道出答案
    01中方航天技術發展迅速,與美方距離還有多遠?要知道航天技術的研發是極為考驗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顯然中方在此方面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所以在此領域當中獲得了許多的成就。而美軍在運載火箭的研發上面優勢也是極為明顯,該國家更是直接表示,在沒有美軍的努力下,其他國家想要實現探月計劃幾乎不可能,而中方憑藉自己的努力不僅成功的進入到了月球的暗面,後續更是帶回了月壤進行研究,這樣的進步速度令美軍震驚。
  • 三維立體成像技術是什麼及其工作原理
    所謂的三維成像在我們通俗的理解中是一個客觀的世界是三維的,客觀世界的三維圖像通過某種技術把它記錄下來然後處理、壓縮再傳輸出去,顯示出來,最終在人的大腦中再現客觀世界的圖像,這個過程就是三維成像技術的全過程。    2010年世界盃會運用到三維成像技術。人們在觀看比賽時,犯規行為均可以被客觀、準確的判斷出來。
  • 全球手機銷量排名,華為距離第一還有多遠?
    作為最強大的國產品牌,華為在全球市場已經超越了蘋果,那麼距離超越三星成為第一還有多遠呢?從數據中看出,2018Q3華為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為14%,排名第二,高於蘋果兩個百分點,可是和三星19%的市場份額還有一定差距。
  • 奇瑞星途展示多款全新技術:透明A柱、空氣成像等
    近日,第三屆汽車電子高峰論壇在安徽蕪湖舉辦,作為當地的汽車品牌,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汽車展示多款全新技術。未來,這些技術都將應用於星途旗下的產品  此次峰會上亮相的諸多技術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智能座艙中的關鍵零部件。
  • 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距離產生美。距離產生情。距離是不是衡量你們之間所經歷的一切有多遠嗎?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內涵就不一樣了。比如說大地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那?表面的距離肯定有人知道,內心的距離那?。人與人之間在一起,實際的距離看都能看出來,可是心裡的距離誰知道那?也許有人說他知道,萬一說錯了那?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把錯的那個距離當做對的距離去看待了。說白了。就是自己心裡感覺咱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那就真的有多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人一生都是生活在比你我各自各方面的距離有多遠。
  • AI賦能醫療,距離真正應用還有多遠?
    本次活動從前沿技術、產品以及商業化落地等多個角度出發,旨在為智能醫療行業內的玩家們提供新的思考。圖 | 中國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華博士張華博士提到,該技術融合了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目前該技術應用在癌症早期篩查的產品已經研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