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刊財經 胡振明
在過往許多IPO公司案例中,一人或夫妻共同控制抑或是近親共同控制公司的情況比較多,然而對於全球平板探測器行業領先企業的上海奕瑞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奕瑞光電子」)而言,其卻沒有控股股東。招股書披露的曹紅光、TieerGu、ChengbinQiu、楊偉振4位共同實際控制人之間,並沒有任何血緣、近親等一般被認為很親密的關係。同時,奕瑞光電子的發起人和主要股東還是清一色的投資企業,既有4位共同實控人名下的投資企業,也出現了帶有「紅杉」、「創業投資」等字眼的投資企業。此外,董事會成員中也不乏創投企業派駐的代表。
剛剛披露招股書的奕瑞光電子「別具一格」的股東、實控人情況本已非常引人注意了,而更值得讓人關注的是,其招股書所披露的報告期(2015年至2017年)內營業收入並不能獲得相關財務數據的支持,與此同時,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成本和存貨中所出現的差異,也進一步證實了公司營收方面的數據是存在一定疑點的。
營業收入有虛增嫌疑
招股書披露,奕瑞光電子主營業務為數位化X線探測器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產品可以廣泛應用於醫療診斷、工業無損檢測、安防檢查等領域。在報告期內,公司有較大一部分收入是來自國外銷售收入,國內銷售收入只佔到了當期營業收入的52.01%、48.53%和60.47%。在深入分析各年度涉及營業收入相關的財務數據之後,《紅周刊》記者發現,奕瑞光電子報告期內各年度都有較大一部分營業收入得不到相關財務數據的支持。
以2017年的數據為例,奕瑞光電子當年取得了35573.99萬元的營業收入(見表1),考慮到國外收入一般不計算增值稅,而60.47%國內收入部分是需要計算17%的增值稅銷項稅額,由此推算出,2017年的含稅營業收入高達39230.96萬元。
從財務匹配角度分析,39230.96萬元的含稅收入對應著相當規模的現金流或者應收帳款等經營性債權的增加,使得兩部分有一個比較合理的配比關係。根據招股書,2017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30363.25萬元,這基本是奕瑞光電子全年營業收入收到的現金,不過,考慮到現金流量表基於收付實現制編制,所以,這些現金流量還可能包括了一些前後年度的營業現金流。比如,2017年年末預收款項641.58萬元就比上年年末新增了222.93萬元,這些新增預收款項只是預先收到的現金,而非本年度所實現的營業收入帶來的現金,需要從「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之中扣除。由此在剔除新增預收款項影響後,2017年營業收入所帶來的現金流量為30140.32萬元。
然而,在對比含稅營業收入與相關現金流量可發現,奕瑞光電子仍有9090.64萬元的含稅營業收入並未收到現金,理論上這將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為新增經營性債權,即有相應的應收帳款和應收票據新增。
事實上,奕瑞光電子2017年年末的應收帳款有7899.42萬元(另外還有壞帳準備717.04萬元)和應收票據1520.90萬元,幾項合計金額10137.36萬元與上年年末相同項目的合計對比,僅新增了2459.28萬元。很顯然該數值與理論上應該新增9090.64萬元債權明顯不同,即有6631.36萬元的含稅營業收入並沒有獲得現金流量和新增經營性債權的數據支持。
2016年經營情況與2017年出現類似的問題。在考慮國內銷售收入的增值稅銷項稅額之後,奕瑞光電子當年含稅營業收入為27690.05萬元,同時,19801.53萬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在對衝預收款項增加的137.58萬元之後,與營收相關現金流入了19663.95萬元,在兩者進行勾稽處理後,理論上將有8026.10萬元未收現的營收需要體現等同金額的應收帳款等經營性債權新增。可實際上,當年公司應收帳款(含壞帳準備)與應收票據合計7678.08萬元,比上年相同項目的金額合計僅增加了2904.31萬元。這意味著,2016年還存在5121.79萬元的含稅營業收入沒有獲得現金流量及應收帳款等經營性債權數據的支持。
「若隱若現」的存貨
招股書披露,奕瑞光電子的產品主要分為「有線系列」、「無線系列」、「乳腺系列」、「放療系列」和「工業系列」幾類,在其存貨之中除了原材料之外主要部分就是庫存商品和半成品,這些存貨的周轉及其增減變化均跟營業收入聯繫緊密。前文提到,公司報告期內存在有數千萬元的含稅營業收入得不到相關財務數據的支持,實際上,這種差異在公司存貨的增減變化與產銷情況中得到了再次印證。
2017年,「有線系列」的產量3900臺比銷量多了75臺(見表2),這意味著已生產但未銷售出去的這些產品要計入存貨(庫存商品)之中等下一年合適的時候再銷售,進而使得庫存商品出現了相應的增加。那麼,這部分商品按多少價值計入存貨呢?
根據招股書,2017年「有線系列」產品的單價是每臺5.36萬元,毛利率為47.33%,由此推算,「有線系列」產品在這年的單位成本大概是2.82萬元/臺,那麼,未銷售出去的75臺「有線系列」產品將使得庫存商品增加了211.73萬元。
同樣的邏輯,2017年「無線系列」產品的產量1737臺比銷量少6臺,也就是說,除了本年生產並銷售的產品之外,還有6臺是從往年庫存中拿出來的,庫存商品理論上會出現相應的減少。「無線系列」產品在2017年的單價是每臺6.01萬元,毛利率53.82%,由此可推知其單位成本大概是每臺2.78萬元。即庫存商品減少的這6臺「無線系列」產品價值達到了16.65萬元。
用同樣的方法從產銷角度測算,可知2017年「乳腺系列」、「放療系列」和「工業系列」的庫存商品的增減情況分別是-9.72萬元、0元和8.55萬元。綜合上述五種系列產品的庫存增減情況,從產銷角度看,2017年奕瑞光電子的庫存商品應該新增193.92萬元才對。
可奇怪的是,招股書顯示2017年存貨之中有1145.45萬元的庫存商品和506.98萬元的發出商品,合計比上年增加了839.25萬元,遠遠多於產銷角度測算的結果,相差645.33萬元,差額已經相當於同期庫存商品金額的一半了。
2016年同樣如此。根據各系列產品的產銷情況測算,這年庫存商品合計減少210.69萬元才對,但是,招股書披露的庫存商品703.72萬元和發出商品109.46萬元合計比上年減少409.03萬元,可見,其與產銷情況也存在198.34萬元的差距。
報告期內,連續兩年的產銷情況與招股書披露的庫存變化間都出現了金額比較大的差異,這意味著,奕瑞光電子的產銷與存貨兩者之間至少有一方面的財務數據是存在問題的。而考慮到產銷、庫存與營業收入的緊密關係,若這兩項數據都有問題,則大幅增長的營業收入數據還值得相信嗎?
材料成本或不「靠譜」
進一步數據分析,可以看到奕瑞光電子的主營業務成本數據上也出現值得注意的問題。例如,2017年主營業務成本之中直接材料為14110.07萬元(見表3),這跟原材料採購總額18514.37萬元(根據「向前五名原材料供貨商採購額11954.73萬元及其佔當期原材料採購總額的比例64.57%測算出來)相比,前者要少4404.30萬元。這意味著,除了結轉到當期直接材料成本之外,2017年的原材料採購總額之中還有4404.30萬元是需要計入存貨的,體現在原材料、庫存商品或半成品中的材料成本新增上。
在奕瑞光電子2017年年末的存貨之中,其原材料1220.56萬元和周轉材料55.95萬元的合計比上年年末相同項目的合計金額多出470.29萬元。除此之外,3173.28萬元庫存商品、發出商品、半成品和在產品的合計也比上年年末相同項目的合計要多出1413.70萬元。以奕瑞光電子主營業務成本中直接材料佔比為85.60%的數值為基準,可推算出上述四項產品存貨1413.70萬元新增中應當包含直接材料金額為1210.13萬元。即進一步推算出, 2017年存貨之中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合計應當增加了1680.42萬元(470.29萬元+1210.13萬元)。
奇怪的是,2017年存貨中原材料和材料成本真實金額1680.42萬元卻要遠遠小於原材料採購總額與直接材料成本之間存在的4404.30萬元差額數據,這意味著,原材料採購與成本之間還存在2723.88萬元的數據差異並沒有獲得合理的解釋。
同樣,進一步分析2016年存貨數據。當年奕瑞光電子向前五名原材料供貨商採購了7099.25萬元,佔原材料採購總額的61.70%,由此推算出公司原材料採購總額達到11506.08萬元。同時,招股書也顯示,當年的主營成本之中直接材料為10141.13萬元,比原材料採購總額要少1364.95萬元,這意味著公司當年的存貨將有相當金額的增加。
可實際上,2016年年末的存貨之中,庫存商品、發出商品、半成品和在產品合計為1759.58萬元,比上年年末相同項目合計金額減少了446.80萬元,若按直接材料佔主營成本的比例83.01%計算,則減少的這部分存貨之中包含了370.89萬元的材料成本。此外,存貨之中原材料773萬元要比上年增加了133.91萬元。綜合起來,各項存貨之中的原材料及材料成本增減金額合計數的最終結果不但沒有出現新增,相反還減少了236.98萬元,與前述理論上應該出現1364.95萬元存貨新增相比,兩者之間數據差拉大到了1601.93萬元。
僅由2016年和2017年數據分析,就已經發現直接材料成本與採購、存貨之間一共出現了數千萬元的差異,如此的結果不禁讓人質疑該公司的材料成本並不那麼「靠譜」。
含稅採購無合理數據支持
奕瑞光電子需要採購PCBA、結構件等定製化的原材料和閃爍體、包材等標準化的原材料,根據其向前五名原材料供貨商採購金額及佔當期原材料採購總額的比例(見表4)可測算出,報告期原材料採購總額達到8189.07萬元、11506.08萬元和18514.37萬元。不過,與營業收入類似的是,公司同樣也存在較大金額的一部分原材料採購得不到相關財務數據的支持。
以2017年為例,在當年原材料採購總額18514.37萬元的基礎上,考慮17%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影響後,可推算出這一年原材料的含稅採購總額達21661.82萬元。理論上,在現金流量表及資產負債表之中會有相等規模的現金流出量及應付帳款等經營性債務與含稅採購總額相對應。
合併現金流量表中,2017年「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有11512.95萬元,然而這還不全是本年度採購的現金流出量,因為預付款項比上年增加了436.98萬元,在剔除了這部分金額的影響後,與當年採購相關的現金流出了11075.97萬元。以之與含稅採購總額對比,理論上應有10585.84萬元的未支付現金的含稅採購需要形成相應金額的經營性債務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之中。
實際上,在2017年合併資產負債表顯示,奕瑞光電子2017年有應付帳款6680.59萬元以及應付票據1363.01萬元,合計金額僅比上年年末新增了4162.62萬元,遠遠少於理論上的10585.84萬元新增負債,兩者之間相差了6423.23萬元,即有6423.23萬元原材料含稅採購既沒有支付現金,也沒有形成應付的經營性債務。
奕瑞光電子在2016年同樣存在4874.11萬元的原材料含稅採購總額得不到現金流量和應付款項數據的支持。其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6217.92萬元在考慮預付款項減少的310.60萬元的影響之後,與本年度採購相關的現金流量為6528.52萬元;同時,應付帳款和應付票據合計比上年增加2059.48萬元。綜合起來,相關現金流量及新增的應付帳款等經營性債務理論上合計為8993.06萬元。
可實際上,根據「向前五名原材料供貨商採購額」7099.25萬元及其佔當期原材料採購總額的比例61.70%,再考慮17%增值稅影響之後,2016年原材料含稅採購總額卻達到了13462.11萬元,遠遠高於現金流量與經營性債務新增金額的合計數。
即使是我們考慮到報告期內奕瑞光電子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增加金額,可其與「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對比所產生的應付帳款等債務數量仍相對較少,對上述測算出來的差異金額並不會帶來明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