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吳凡)訊,於去年6月份首發上會審議被否後,上海奕瑞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奕瑞光」)並未灰心,6個月後,公司又與海通證券籤訂了「上市輔導協議」。
3月4日,奕瑞光在當地證監局披露了輔導工作總結報告,意味著公司已經順利完成上市前期的輔導工作,這一次,科創板成了公司擬上市的板塊。
3月5日,《科創板日報》記者嘗試聯繫奕瑞光,但電話無人接聽。另外,若以公司2019年12月份的股權轉讓價格計算,其估值約為17.8億元。
尚無可比上市公司
《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奕瑞光是一家數位化X線探測器生產商,主要從事數位化 X 線探測器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產品主要應用於醫療診斷、工業無損檢測、安防檢查等領域。
但從公司2018年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於醫療領域,2015年至2018年1至6月,醫療系列產品合計貢獻的收入佔比分別為98.87%、97.74%、97.97%以及97.16%。
而由於公司的下遊客戶主要為X線影像設備整機廠商,前述設備又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早期診斷及篩查的設備,因此,在此次疫情中,奕瑞光也攜帶產品參與抗疫,據了解,「雷神山」醫院的部分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DR)的核心部件就來自於奕瑞光。
此外,就公司所處市場看,上述招股書顯示,目前,全球平板探測器生產廠家不到20家,其中,通過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並達成穩定量產的不到10家,而奕瑞光則表示,其自成立後成功研製出國產非晶矽平板探測器,打破國外廠商對非晶矽平板探測器的技術壟斷,完成了產業鏈由發達國家向中國大陸的轉移。
但公司業績以及毛利率曾在2018年產生波動,引發外界關注。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奕瑞光2018年扣非後淨利潤出現下降,並且公司普放無線系列產品在2018年1至6月的毛利率為36.13%,較2017年大幅下滑了17.69%。
針對上述情況,發審委曾要求公司說明,各種產品毛利率變動的原因及合理性;報告期內主要產品單價持續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2018年扣非後淨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
不過奕瑞光此後未出現業績「滑鐵盧」。 2017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3.56億元、4.39億元和5.46億元,歸母淨利潤則分別為7202.93萬元、7825.98萬元和9640.08萬元。
此外,由於國內目前尚未出現奕瑞光的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因此若奕瑞光後續成功登陸科創板,其或將成為國內數位化 X 線探測器第一股。
股權轉讓價格差異曾被質疑
2012年至去年12月,奕瑞光共發生過8次股權轉讓,截至輔導工作總結報告披露,公司內部共有15家機構股東,無自然人持股,且公司無控股股東,共同實際控制人為顧鐵、曹紅光、邱承彬和楊偉振。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在這些機構股東中,不乏一些知名VC。
紅杉資本和北極光創投是奕瑞光的A輪投資方,該筆融資發生於2012年10月。天眼查顯示,前述融資金額為5300萬人民幣;此後在2014年,奕瑞光再次獲得紅杉資本和北極光創投的融資,同年10月,專注於生命科學和醫療技術細分領域的辰德春華亦通過股權轉讓成為亦奕瑞光的股東。
截至上述報告披露日,天津紅杉和北京紅杉分別持股11.59%、8.10%;蘇州北極光持股8.20%;辰德春華持股比例為3%。
但需要注意得是,奕瑞光曾因股權轉讓價格出現較大的差異,而被證監會發審委予以問詢。
奕瑞光2018年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6 年12月1日,深圳鼎成與上海慨聞籤訂《股權轉讓協議》,協議約定深圳鼎成將 185.54 萬元出資額(佔註冊資本3.41%)轉讓給新股東上海慨聞,轉讓金額為 20.25萬元。前述股權轉讓於2017年5月16日辦理了工商變更。
在上述工商變更辦理完的三天後,奕原禾銳分別與上海辰岱、蘇州辰知德籤訂《股權轉讓協議》,但股權轉讓的價格與上海慨聞入股時的價格出現了明顯的差異:
奕原禾銳將 274.76 萬元出資額(佔註冊資本5.06%)轉讓給新股東上海辰岱,轉讓金額為 6066.67 萬元;奕原禾銳將 105.68 萬元出資額(佔註冊資本 1.94%)轉讓給新股東蘇州辰知德,轉讓金額為 2333.33 萬元。
對此,發審委彼時要求公司說明,同時間、同批次入股但入股價格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
而除了上述情況外,奕瑞光於2015年實施的兩次股權激勵的價格亦出現了較大差異,對此發審委也要求公司解釋前述價格差異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
來源:科創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