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黃依婷
編輯丨馬詩晴
說到X線探測器,大家一定不陌生。它是一種特殊的「照相機」,能照出人體、物體內部情況,在健康檢查、安檢、工業檢測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雖然下遊應用廣泛,但這個賽道由於技術門檻高,具備自研能力的「實力派」選手並不多。全球範圍內能叫得上名的,也僅有萬睿視、泰雷茲、佳能等不過10家廠商,它們大部分都是有著幾十年歷史的老店。
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發展,幾家國內廠商終得以躋身這個賽道,為國產替代帶來希望。康眾醫療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它在全球醫療及寵物醫療市場佔據了3%的份額,位列全球第九,國內第二。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它始終活躍在一線,供應了大量移動探測設備,助力病情檢測。
與大部分停留在集成階段的同行相比,康眾醫療自研技術先進。但不可避免地,人們會將它與另一家廠商,亦是國內老大——奕瑞光電子作比較。無論是資金、團隊還是產品規模,康眾醫療都略顯遜色,甚至與其在傳統醫療市場的交鋒中疑似「節節敗退」。好在康眾醫療往高端醫療、工業等領域的轉型,已初見成效,規模甚至超過前者。
那麼,在X線探測器市場,康眾醫療成長性幾何?與奕瑞光電子相比,優勢幾何?
X線探測器稀缺標的
自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X線探測器已發展了100多年。如今,這個賽道已相當成熟,增速趨於穩定:
2018年,以X射線為主的全球醫學影像市場規模為268.8億美元。根據HIS Markit預測,至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324.3億美元,5年年均複合增速約3.8%。
和半導體市場類似,中國市場由於起步晚,在最近十幾年內奮起直追,發展步伐略快於全球。當前,我國醫療影像市場規模13.44億美元,僅佔全球市場的5%,預計未來5年複合增速達6.2%。然而,在很多高端領域,我國仍存在技術空白,市場處於起步之際,增速明顯:
例如,在放療、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等應用場景中,動態X線平板的讀出速率和解析度必須非常高。但大多數廠商技術不成熟,連萬睿視、Rayence等頭部廠商亦在積極探索更先進技術。整個市場還處於早期階段,缺口大、規模增速明顯。根據預測,至2023 年,我國醫療和寵物醫療動態平板探測器出貨量將達到5417臺,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6.6%。
也就是說,百億美元規模的全球X線探測器市場,呈現出「總體穩定增長,局部快速發展」的格局。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到行業參與者的時候,卻會發現,全球數位化X線探測器生產廠家不到20家,其中,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並達成穩定量產的不到10家。究其原因,還是高技術門檻導致。
以目前平板探測器的主流技術路徑——非晶矽TFT/PD為例,我們可以看出為何它能將大部分廠商「拒之門外」:
非晶矽TFT-PD由TFT和PD兩個非晶矽器件組成,其中PD可捕獲可見光光子並轉換為電信號,TFT則將PD轉化的電信號在特定的時間片段傳出,並作積分、放大、模數轉換等處理。由於成像速度快、穩定性高、環境適應性好,非晶矽TFT-PD被主流廠商普及應用。
儘管這兩種器件最終委託給上遊廠商生產,但要達到探測器對器件的高敏感度要求,探測器設計人員必須對器件的材料和性能有深刻理解,並在生產工藝方面有成熟經驗,方能設計出可運行的產品。另一方面,具備TFT-PD生產能力的上遊廠家原本就不多,各家工藝和技術也不相同。這要求平板廠商與上遊共同調試工藝,才能提高良率。
這些經驗背後,是廠商日積月累調試設備、迭代產品才能得出的「獨門秘訣」。如康眾醫療、奕瑞光電子的核心技術人員團隊,平均都有20年以上從業經驗。這種「時間門檻」,對於新成立公司而言,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所作為。
此外,閃爍體對廠商經驗也要求頗高。閃爍體是將X光轉換為可見光的重要部件,它的核心工藝——碘化銫蒸鍍技術雖然不難掌握,但要達到「精湛」的水準,卻極大地考察廠商工藝能力。絕大部分國內廠商只能通過外購碘化銫屏以繞過技術障礙。
TFT-PD和閃爍體兩大技術門檻,阻攔了大批企業,讓他們只能局限於「集成商」的身份,做一些外購零部件,再組裝成品的簡單工作。而身處賽道內的康眾醫療,則有著「獨門秘訣」:
除擁有對TFT-PD的設計技術,康眾醫療還直接掌握了製造技術,並將其授權給下遊廠商,輔助生產;在閃爍體方面,公司蒸鍍能力已從每爐每次一片提升至每爐每次多片,並保持高良率水平。這種高超工藝,體現為公司有能力在所有產品上使用高性能碘化銫作為閃爍體。相比之下,其他廠商受制於低良率,往往只在高端產品上使用碘化銫材料。
有先進技術支持,康眾醫療這幾年業績成長亮眼:2017至2019年,公司營收從1.98億元增長至2.35億元,增長率18.7%;淨利潤從2159萬增長至4818萬元,增長率123%。以3%的市佔率,康眾醫療位列全球第九、全國第二。
作為第二個上報科創板的X線探測器企業,康眾醫療常常與第一家上報科創板的同行,也是國內老大——奕瑞光電子正面交鋒。與行業第一相比,康眾醫療實力幾何?
疑被行業老大「擠佔」市場
康眾醫療與奕瑞光電子的首次交鋒,就在傳統普放系列產品陣地。
普放系列產品主要被用於固定或移動式影像系統,在健康檢查、ICU、急診科等場景有廣泛應用。在新冠疫情中,移動X線探測器是核酸試劑盒以外,另一高效而快捷的病情檢測手段,在雷神山醫院在內的疫區前線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康眾醫療的第一大產品線,普放系列產品佔據了其營收總額的62.1%,貢獻了公司業績半壁江山。然而,從規模上看,該系列產品近年來表現卻不如人意:
2017至2019年,公司普放醫療系列產品營收從1.5億逐年下滑至1.4億,毛利率也從38.8%下滑至38.2%。營收和利潤雙降,似乎表明該產品市場空間正受到「擠佔」。
與康眾醫療普放系列產品業績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奕瑞光電子該系列產品收入規模的大幅上升。其普放無線產品,營收從2017年的1.1億飛速增長至2019年的2.8億,增長率高達155%。
這兩年,奕瑞光電子不懈地迭代產品,其推出的第三代無線產品Mars1417V3 和Mars1717V3,得到了強烈的市場反應,成為其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除了吸引柯尼卡、上海聯影和東軟醫療等老牌客戶持續合作,奕瑞光電子還開拓了DRGEM、富士等新客戶,在全球建立起強大的品牌效應。
無可諱言,與奕瑞光電子2019年5億以上的營收規模、將近160人的研發團隊規模相比,康眾醫療2.3億營收、44人研發團隊略顯遜色。在產能方面,公司年產6006臺平板探測器的規模也僅達到前者的一半水平。
品牌及資金、研發等規模上的劣勢,讓康眾醫療在普放系列產品競爭中,不敵對手奕瑞光電子。面對對手的強勢「擠佔」,康眾醫療又該何去何從?
拓展高端醫療與工業領域
在傳統普放系列產品陣地「失之東隅」,康眾醫療卻在轉型高端醫療及工業過程中「收之桑榆」。
近年來,康眾醫療拓展高端醫療市場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方面,在靜態傳感器領域,公司積極開發了乳腺探測器。乳腺探測器對解析度、輻射劑量等性能指標有著更高要求,其商業化本身也證明了公司強勁技術實力。
2018 年以來,康眾醫療優化了乳腺產品生產工藝,提高了產品良率,獲得很好的市場反應。三年內,其乳腺產品收入從602萬增長至1325萬,擴了一倍不止。2019年,其規模甚至超過奕瑞光電子。
另一方面,在快速發展的動態X線平板領域,康眾醫療進步更為明顯。2017至2019年,其營收從393萬飛速增至1015萬,增長了158%。公司正在研發的10多種研發項目中,有3個重點項目與動態成像技術相關。
如果說百億美元級醫療市場對X線探測器而言是一片相對平靜的汪洋,那麼其另一應用領域——工業市場同樣廣闊,它發展不久,仍是待開發的藍海。
2019年,全球無損檢測設備的市場規模為167.2億美元。而根據Yole 2018年的統計數據,全球X線探測器應用於工業領域的份額僅佔9%。到2024年,這一數字將擴大至約11%。動力電池、半導體封測等熱門市場,都是X線探測器用武之地。
當前,康眾醫療工業探測器正處於大規模增長階段。公司推出的柔性屏幕探測器,由於具備成像解析度高、環境適應性好等優勢,在無損探傷、安檢排爆等場景有強勁需求。2019年,公司工業探測器銷售規模6210萬,三年複合增速。按這一規模估算,在工業藍海市場,康眾醫療已拔得頭籌,贏得巨大成長空間。
X線探測器是一個相對「高冷」的賽道,沒有「獨門秘訣」,就沒有「參賽資格」。康眾醫療以出色的技術實力,成為這個領域優秀的中國選手。然而,受制於規模與品牌劣勢,康眾醫療傳統產品市場被對手一再搶佔。好在公司儘早向高端醫療與工業領域拓展,已取得明顯成效,亦為未來謀得更大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