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玩畫眉鳥中毒深,都知道畫眉鳥有「起」和「落」性的時候,所謂「起」就是上性的意思,所謂「落」就是落性。那麼怎麼樣才知道自己的畫眉鳥是上大性了呢
這個問題對有經驗的玩家來說很容易辨別,但是對新手來說如果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就很容易把畫眉鳥的「假性」和「真性」這兩個概念攪混。從而將一隻本來可以成戰將的好鳥白白浪費了
那麼下面我就結合平時畫眉鳥溜放過程中所遇到的幾個問題在這和廣大鳥友一起交流和探討一下。
一、「假性」。
「假性」就是說畫眉有點性,有想打的欲望,拔絲也能較幾嘴,滾幾下,但往往由於「性」不足,輸家多。具體表現為:
1.照面搭嘴。
這種現象就是兩鳥相照時鳥在中槓搭嘴不願下槓或不下槓、不上門,證明鳥沒鬥性,不想打。
2.一騰一躍。
「性」發的不透、不旺時,它的跳躍往往是在後籠一騰一躍跳的高高,或者在前籠一彈、一滕、一落「三步跳」,即在籠底騰起,再彈在邊絲上,又落在中槓,很不平穩。
3.張嘴虛晃。
照面時鳥不上門在中槓張一下嘴或是將頭和身體朝前一晃,說明此鳥畏懼,此時不能放打,若打,對方雀衝進來就跑。
4.扇翅尖叫。
打開籠衣,一見鳥就扇翅尖叫,即使上門,也是翅膀扇的高高的,聲音叫的尖尖的,劈絲斷斷續續,這種情況絕不能抽絲,打也定輸。
5.叼草吃食。
兩雀放地排照時,鬥雀(指的是嫩底鳥)如果是一會兒叼草,一會兒劈籠,一會兒吃食,說明此鳥膽怯,開籠放打,即使勉強接嘴,也是必敗無疑。在溜放過程中如果大家細心觀察,不斷分析,仔細對比應該還能發現很多的「假性」症狀。
二、「真性」。
鬥雀若發出了「真性」,那麼就可以毫不猶豫的拿雀打硬仗了,此時不打,更待何時,特別是打彩頭,鬥雀性火的起與落顯的尤為重要,真正的打家是不會拿一隻性不透的雀子去送錢,那麼什麼樣的鬥雀才看得出是「真性」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1.口腔發紅。
鬥雀上性時,叫的特別旺特別透,可以看見上下頜之間的血絲,紅到喉管,這個時候拔絲,會有一拼。
2.腳骭、爪子透紅。
性火旺的畫眉鳥可以看見腳骭上的血筋,牛筋腳晶黃透徹,此時開打,輸也無憾了。
3.嘴色變黃。
性不旺時,鬥雀的嘴色暗淡無光,如果餵好了,養發了,甲色變黃變紅,這時只要鳥上門,不尖叫,不扇翅,都可以放鬥。
4.上門不退。
兩鳥靠籠照面時,只要是猛劈籠,猛拱籠,火氣十足(也有打過山的雀劈籠如此,要加以分別),對方鳥上絲,跟著上絲,眼睛直盯著對方,全然不顧外界的幹擾,這又是放打的最佳時機。
5.眼球鼓出,瞳孔收縮,眼沙變濃。
大家可以在以後的溜鳥當中進行對比,在「性」不夠大時,鬥雀的眼球是有點內凹的,瞳孔圓大,眼沙淺淡,當「性」大時,眼球就會明顯的鼓出來,特別有神,特別兇惡,瞳孔收的很小,像聚光一樣,眼沙是又深又濃,眼水是又透又亮,這是鬥雀上真性的又一特徵,若此時開戰,必有一拼。
6.眼皮變青、變黑,眼堂變大,眼肉變厚。
如果不是現成買的鬥雀,而是從生頭養起,大家可以看到眼皮、眼堂、眼肉的演變,生頭時,眼皮較薄,眼堂不開,眼肉較少,隨著鳥性的變化,它的眼皮、眼堂、眼肉隨之也發生了變動,由原來的眼皮薄、眼堂小、眼肉少而變的眼皮厚、眼堂開、眼肉多,只要是眼皮變厚、變青,白絨毛變少,眼肉明顯,也是上「真性」表現。
其他還有較多的特徵,只要細心觀察,大家也可以發現很多的變化,只要掌握了鳥性,那麼在以後的打鬥中就可以掌握主動,畫眉的打鬥就是鬥的性火,望新手們在今後的實戰中切記。
以下無論是新人還是老手,都需要知道從鳥屎可以看出鳥的身體健康要訣
畫眉鳥每天清晨的「第一拉」,顏色發綠,數量相對多,相對稀水,籠底最不容易清洗的就是「第一拉. 第一拉大,鳥發,第一拉小,鳥落!起性的鳥的糞便成型,成細條狀,邊上略帶白色,比較幹,不稀;鳥吃了合胃口的食,鳥的糞便很成型,不粗,也不細。如果糞便粗就證明鳥兒吸收的不好,只是從腸胃上過了一下;如果糞便太細太稀或成粘稠狀也不行,證明葷料偏高,鳥的腸胃受不了。只要糞便成條狀,不幹不稀,就能說明鳥的腸胃是健康的沉著穩重的畫眉拉的糞便相對集中;性急好鬥的畫眉拉的糞便緊靠籠門;剛剛進籠的山毛很隨「便」;見鳥就「方便」的畫眉膽小;自食其「便」的畫眉「躁」;「便」在食杯的畫眉「痴」;(鬥鳥見鳥不「便」;) 鬥時先便定先「輸」。畫眉落性時便「粗」;畫眉起性時便「細」;營養過剩時便「白」;腸胃不好時便「水」;唱鳥「便」如絲線(形容鳥旺);粗食風吹散(指糞便鬆散);精食錘不爛(指糞便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