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眉鳥母鳥,如何訓練公鳥

2021-01-08 第一農經花鳥

畫眉鳥馴養陪母的方式,大多數鳥友還是比較少用的,但如果要陪母,肯定不是拿生頭母鳥去陪,而是熟母鳥。一般而言,好的母鳥,應當要具備陪打、陪新鳥等一系列特點,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好的母鳥比鬥鳥還要難尋。好的母鳥是經得住時間的打熬的,一些差的母鳥只能夠打個五到十分鐘,就出現了「窩不住」的場面,開始「嘎嘎嘎」直叫。

畫眉鳥

一般出現這一種情況的,都是母鳥籠齡還沒有到的情況,你就安排它去好年齡大的母鳥去陪打,這鳥籠性不足,初來乍到,就被打怕了。兩广部分鳥友,喜好用兩母鬥鳥的形式,訓練公鳥體型。但是母鳥並非是越多越好,如果有了解的鳥友會發現,母鳥多了,反而會使得公鳥出現火候遲遲不到那個點上的情況。故而最好的建議還是一對鳥或者是單公飼養的方法最好。

畫眉鳥

像是嫩底的母鳥,這一種母鳥很會挑逗新鳥,翹尾巴扇翅膀發電報,一隻公鳥如果完全正路,從新鳥下山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大叫是完全沒有問題。像是這一種母鳥,最好是選擇原毛母鳥,或者在山上換了一次毛但是還沒有做母親的齊毛母鳥。這樣的母鳥養起來容易叫,對於陪新的公鳥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籠裡換了兩次毛,效果就會更加的明顯。

畫眉鳥

不過嫩底的鳥亦是有利有弊,容易出現站杯、玩草、挑料等壞毛病,甚至還會出現窩不住公鳥,出現公鳥打母鳥的情況,有一些母鳥還會被嚇得戴帽或者是落水聲不斷的情況。而如果是老母鳥,出現公鳥打母,老母鳥還會繼續的扇翅膀發電報,窩住公鳥,使得公鳥回到穩定的狀態。

畫眉鳥

而老母鳥則是容易死跟一隻鳥,不像是嫩底的母鳥,是哪一隻鳥旺就跟哪一個,柴鳥的時候,甚至還會幫助自家的伴侶對敵別的公鳥,有的還會在公鳥處於下風的時候扇翅膀鼓舞,鳥友們常常說的好母鳥難找,說的其實就是這一種母鳥。實話說,好的母鳥比公鳥要難養,好的公鳥哪怕沒有母陪,這三個月到半年也基本上可以起性了,但是母鳥想要起性卻很難,基本上要褪毛或者是兩褪毛才可以用,如果想要真正用得舒心,還是要換了三四次的時候。

相關焦點

  • 飼養公畫眉鳥一定需要有一隻母畫眉鳥來陪嗎?
    在畫眉鳥的飼養方法中,有一種方法叫做陪母,其實很好理解,陪母的意思就是幫雄性畫眉鳥和一隻雌性畫眉鳥配對,但是平時母鳥與公鳥不得同籠而居,而是分籠飼養並且母鳥與公鳥的籠子需要靠的很近。那麼我們今天便來看看飼養畫眉鳥的公鳥是否一定要有隻母鳥來陪呢?
  • 在哪些情況下可以讓家裡養的兩隻畫眉鳥見面呢?
    養過畫眉鳥的鳥友應該知道,如果家裡只有兩隻畫眉鳥的時候是不能讓它們見面的,如果讓它們見面的話會對兩隻畫眉鳥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因此很多畫眉鳥飼養者常常都會把它們的籠子分開放置,距離一般也會離得很遠,那麼大家猜猜有哪些情況可以把家裡的兩隻畫眉鳥放在一處呢?
  • 如何區分一隻畫眉鳥做「唱」還是做「打」苗?
    養過畫眉鳥的飼養者都應該知道,畫眉鳥分為「打」鳥和「唱」鳥,打鳥無非就是對打,就跟我們人類打擂臺一樣,當然畫眉對打也延伸出了各種玩法,有興趣的讀者倒是可以了解一番。而「唱」鳥則是聽聲,訓練它們的唱功,還是拿我們舉個例子吧,就跟我們唱戲似的,要想唱的好,其一有天賦,其二,要苦練。
  • 【鳥友匯】熟母陪生公,熟公陪生母
    因此各地才誕生了這麼多相鳥大師、玩鳥大師和鬥鳥大師。兩廣港澳的玩家,卻智慧性的運用了自然規律,就是學會用母性。歷史的怨恨基因,同樣也在畫眉鳥身上遺傳下來。否則恨從何來?其實陪母同樣地要講究技巧,兩廣港澳的老玩家,都知道生熟公母互相錯開的方法。意思就是,熟母陪生公,熟公陪生母。
  • 一雙好畫眉鳥鬥鳥的腳
    從比賽可看到,一雙粗壯有力的鬥鳥腳如何發揮作用,那箍頭的時間有多長,有多緊。因他腳爪粗壯,好似「老虎鉗」,精彩的動作,「攻頭、補尾」...綜上所述,就如何來發現、挑選、馴養一雙好鬥鳥的腳,就此提供幾點方法:1.發現: 有經常山上捕鳥的鳥友只有細心一點留意就很容易發現好的鳥腳。抓鳥是第一手資料。如:我們在山上引山鳥叫時就可略知這隻鳥好壞,鳥的腳,彈跳如何?怎麼發現呢?很簡單就觀看鳥在山上跳動,當山鳥跳動時,樹枝樹葉搖動很大的,他的腳力大彈跳好。這鳥也很有個性,注意它很快就會衝來。
  • 「畫眉不開口,神仙難下手」,畫眉鳥不叫,該怎麼分辨公母?
    都說「畫眉不開口,神仙難下手」,畫眉鳥不叫,那麼我們該怎麼分辨公母?畫眉鳥市場「套路多」,鳥販子不一定坑你,但是不會透露這些消息。如果是捉鳥人,他們一般是這麼分辨公母的,例如說上山捉鳥,如果手裡的這一隻是公鳥,你能夠聽到山上叫的是母聲,那手上這一隻就是公的。而如果手上抓的這一隻畫眉鳥還沒有放在籠子裡,山上的公鳥一直在叫,那麼手上這一隻基本就是母鳥,可以撒手放開了。
  • 畫眉鳥不開口,如何分辨「公和母」?
    畫眉鳥不開口,如何分辨「公和母」?第一,從畫眉鳥的整體上面看,雄性畫眉鳥雙眼有神,動作敏捷,羽毛的顏色濃厚而鮮明,體型健壯,好鬥擅長鳴叫,具有雄性的感覺,雌性畫眉鳥則反之。第五,看畫眉鳥的嘴巴,雄性畫眉鳥的嘴巴通常都比較短比較肥,顏色也比較深一些。雌性畫眉鳥則是反之,它們的嘴巴細瘦,顏色也比較淡。
  • 畫眉鳥鬥鳥怎麼培養?
    畫眉鳥鬥鳥如何培養?鬥鳥被人們稱之為「籠中將軍」,在眾多的觀賞鳥當中,畫眉鳥的打鬥當屬一絕,不過畫眉鳥在搏鬥這一塊的本事,大多數經過後天的訓練,以及養鳥人的打鬥訓練下逐漸成長起來的。而畫眉鳥的打鬥訓練,是每一位養鬥鳥的朋友,必定會經歷的一個過程,如果貿然讓沒有經過訓練的夜鳥對戰鬥鳥,雖然有可能打贏,但是對籠鳥的馴養是不利的。
  • 畫眉鳥叫聲當中,有什麼奧秘?(雀王篇)
    虎月的時候,畫眉鳥剛剛經過一個冬季的修養,這個時候它們的身體達到了最佳的狀態,這個時候的畫眉鳥聲音,多數是呈現這三種狀態:第一種,畫眉鳥的聲音屬於性格強悍的,這一種畫眉鳥多數佔領的領地面積較廣,聲音聽上去,也是霸氣非常,具有壓迫威脅的其實,且有心高氣傲氣吞天下的感覺,令人聽上去就覺得心潮澎湃。
  • 如何訓練鸚鵡開口,了解這6點訓練知識,灰鸚鵡開口說話並不難
    哈嘍,大家好,我是被鸚鵡耽誤的廚子,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適合新手飼養的五種鸚鵡,很多鳥友飼養鸚鵡是想讓鸚鵡開口說話,看著別人家的鸚鵡特別厲害,等買回來自己飼養,教一兩年都不會說話,首先要明白並不是所有的鸚鵡都能說話,其次強行讓鸚鵡學會說話,從小用錄音機強行學會,鸚鵡可能學會,但是沒有靈魂的
  • 畫眉鳥鬥輸後落性,如何快速恢復?
    畫眉鳥作為家居養鳥的一種,養鳥的朋友喜歡把他們作為唱鳥,觀賞鳥和打鳥。而鬥鳥和唱鳥在打輸和唱輸之後,都會萎靡不振,甚至是落性。不過畫眉鳥起性和落性本就常見,哪怕是落性了,再培養起性就是了。不過,畫眉鳥鬥輸後落性,如何快速恢復呢?
  • 如何飼養一隻能鳴善鬥又可愛的畫眉鳥
    畫眉鳥畫眉鳥在養鳥人士的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的。畫眉,其身價高低,在於鳴唱。由於畫眉鳴唱婉轉,羽毛豔麗,尤其是「比唱」,更為人們喜歡。畫眉鳥很多的畫眉鳥均是由廣漠無涯的天地,轉入一隻狹小的竹籠裡,要想使它生活愉快,僅給予它喜歡的食物,並置放在安靜的場所還是不夠的,最須兼顧的是鳥的保健問題
  • 老漢一輩子養鳥被尊為「鳥把式」,最後一次鬥鳥失敗鳥毀人亡
    其中有公有母,公的叫聲婉轉嘹亮,個頭大的留下來,母的鳥叫聲咕咕單一,沒有價值,放歸山上。老李沿著山路,來到溝底,這裡主要是一人多高的酒盅粗的板慄樹,黑松樹,米辣子樹等樹叢,濃密的樹枝中不時傳來畫眉的叫聲。老李呼吸著帶有綠草綠葉的芳香氣息,腳踏布滿松枝樹葉的腐殖土壤,耳邊伴隨潺潺的流水聲和鳥鳴聲,他欣然一笑,自言自語的說,好地方哇。
  • 鳥爸鳥媽如何繁育小鳥?農村專業養鳥人暗中觀察1年發現:超有愛
    然而在河北滄州農村,卻有這麼一位專業養鳥人,雖然他養殖鸚鵡的時間不太長,但通過一年的暗中觀察,掌握了鸚鵡如何相親相愛,鳥爸、鳥媽和小鳥如何「遞食」,如何繁育下一代。這位專業養鳥人向筆者講述這些發現時感嘆:「鳥兒的世界真的好有愛。」今年40歲的劉鳳森是滄州市運河區肖莊子村農民。筆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給一屋子的鸚鵡餵食。
  • 畫眉鳥落性後,日後多遛才是解決之道
    畫眉鳥落性之後,多數表現為精神不振,厭唱怕鬥,嚴重的還有怕人怕鳥的行為,故而需要及時的為其治療處理,不過根據畫眉鳥不同落性的原因,處理的方法也應當不同。像是嫩底的畫眉鳥,復性一般都會快一些,老底的畫眉鳥復性則會慢一些。畫眉鳥落性,日後多遛才是解決之道。
  • 不是所有的畫眉鳥都適合做鬥鳥,鳥性重要,養功更重要!
    在一些地區畫眉鳥做「打」的很多,因此一些擅打的畫眉鳥也被懂行的分為三六九等,當然越能打的「將軍」越好,價值也越高,當然還有一些鳥友們用自己養的畫眉鳥去打,然後輸了就以為是鳥不好,其實不然,的確有的畫眉鳥不擅長做「打」,但是大家想想一隻頓頓有肉的畫眉鳥和一隻頓頓吃素的畫眉鳥開打,誰更佔優勢呢?
  • 區分畫眉鳥「打」鳥和「唱」鳥的小知識
    之前也發過如何區別畫眉鳥是做「打」還是做「唱」,不過畫眉鳥的飼養知識量確實很大,因此我也只能把想到的寫出來,還望大家見諒,遺漏的後續還會不間斷補充,今天便為大家補充一下畫眉鳥做「打」和做「唱」的區分之法。
  • 畫眉鳥當中的「三黃鳥」是什麼鳥?適合做唱還是做打?
    一般而言,嘴巴黃和腿腳黃的畫眉鳥,從觀賞上看,還是比較漂亮的,用來作為唱鳥培養,極具觀賞價值。畫眉鳥畫眉鳥當中的「三黃鳥」不算稀少,三黃鳥的外表靚,在唱鳥之中屬於品相極好的,但對於畫眉鳥的外貌喜好,本來就是仁者見仁
  • 冬季烏鶇不愛叫,可能是母鳥,掌握3個變化特點,輕鬆分辨所養的烏鶇...
    ,否則可考慮為母鳥。現在的季節,公鳥嘴的顏色應該是處於「淺黑色」、「黑黃相間」和「黃顏色」這三個階段(視頭窩、二窩鳥而有所不同,越早鳥嘴的顏色越鮮豔)。此時的雌鳥烏鶇,鳥嘴顏色雖然也在變淺,但不如公鳥那麼明顯。這階段,從視覺上看,雌鳥嘴要比公鳥黑,也就是與前期相反,此時鳥嘴越黑越可能為母鳥。
  • 那可能是母鳥,把握3個變化特點輕鬆辯公母
    此時的烏鶇,單純從體型和羽毛上來看,和成年鳥已經基本無異了。根據以上烏鶇羽毛的變化特點,可以總結出辨別烏鶇公鳥的方法:冬季換羽後,公烏鶇的羽毛應該是全身純黑色,否則可考慮為母鳥。與換羽前相比,公鳥最大的變化是腹部和背部的羽毛,由黑白相間(或棕白、黑灰相間)的花色羽毛,換為純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