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對劉姥姥真夠意思,答應她的事,會盡心盡力去辦
陳能雄/文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得到賈母的眷顧,王熙鳳等人對她的態度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賈母平時喜歡和孫兒孫女們一起玩,如今來了一個鄉下的老太太,年歲比她還大,正想找個這樣的人聊聊家常,聽聽鄉間趣事。賈母帶著劉姥姥們進大觀園遊玩,劉姥姥能言會道,她誇大觀園比圖畫上的園林還要美麗許多,要是能有人照著園子畫一幅圖,讓她帶回農村去就好了。
這可能只是劉姥姥的客套話,畢竟莊稼人每日下地幹活,只圖一家溫飽,不會有那麼高雅的愛好。劉姥姥求畫,只不過是想多一些炫耀的談資。可是,賈母並沒把這當玩笑話,她立刻吩咐孫女賈惜春為劉姥姥畫一幅《大觀園圖》。在場的人包括賈惜春可能都以為老太太是一時開心,隨口應承,過幾天就會把畫畫的事情丟在一邊了。你費盡心思給劉姥姥畫一幅園林圖,還不如多贈她幾兩銀子來的實惠。事後,大家才知道賈母是認真的,她特意囑咐賈惜春要以《行樂圖》的模式去畫。
說來賈母也太把劉姥姥當回事了,就算她一時口快答應了她,隨便叫賈惜春畫一幅應付一下就可以。可是賈母偏要賈惜春認真仔細去畫,把大觀園各處的景觀都畫下來,除了要畫園林樓臺之外,還要把遊園的人物畫進去。賈惜春原本只會畫幾筆寫意的山水花鳥,如今這幅行樂圖的樓臺人物要採用工筆畫法,更加費力費神。只是賈母交代的事,她不好回駁。
這樣一幅行樂圖,對於職業畫家來說都是一件大工程,何況是年紀尚輕的賈惜春呢?為此,賈惜春向海棠詩社告了假,她在構圖和畫法方面還有些不懂,她要一邊學一邊畫。薛寶釵博聞廣識,對繪畫的理論知識很熟悉,她教賈惜春如何起稿、構圖、選紙、選筆、製作顏料。薛寶釵還列了一個紙筆顏料的清單,送到當家人王熙鳳那裡,讓她採購繪畫材料,這是老太太吩咐的事情,王熙鳳怎敢不照辦。
以前,賈惜春揮毫潑墨,只是業餘愛好,小打小鬧,如今要正兒八經地畫一幅工筆園林圖,確實挺難為她的。賈惜春先要構思整幅圖畫的布局,如何在適合的位置安插美人,她幾易其稿,賈寶玉經常要把畫稿帶到外邊去請教工筆畫家。薛寶釵、林黛玉、賈探春等姑娘也經常到暖香塢去看賈惜春畫畫,順便提些建議。
賈母已經把這個繪畫的任務交代下去了,很多人以為賈母只是一時興頭,她也上了年紀,不會把畫畫這件事記在心中的。事實並非如此,賈母時常催著賈惜春抓緊時間畫畫。冬日裡大雪紛飛,寒風刺骨,賈母帶著林黛玉等姑娘到暖香塢去玩,她走進房中還沒坐下來,就叫惜春把圖畫拿出來,就像一個性急的小孩子。賈母會這麼看重畫畫這件事,我想她是要早點兌現之前的承諾,還有就是她有童心,想儘快看到《大觀園行樂圖》,她想在圖畫中看到自己與賈寶玉、林黛玉等人遊賞大觀園的情景,這是多麼有紀念意義的事情啊!
這不,賈母此次之行,又為賈惜春額外增加了一個負擔。賈母看到賈寶玉和薛寶琴手捧梅花,站在雪坡上,美人和雪景相映成趣,賈母想起了房中的《豔雪圖》。第二天,賈母又親自囑咐賈惜春不要偷懶,儘快把行樂圖畫好,她想在年底之前就拿到圖畫,還要惜春把薛寶琴、梅花畫進去。
一個尊貴榮顯的老太太,每天要為賈府大大小小的事操心,卻時時記掛著曾答應過劉姥姥的事,確實挺讓人感到溫馨的。只是這可愁了賈惜春,這期間王夫人令人抄檢大觀園,賈惜春心神不寧,平時為她磨墨理紙的貼身丫鬟入畫也離開了暖香塢,她難以專心作畫。
在高鶚續書部分的第八十二回中,賈惜春還在繼續畫這幅圖,賈探春、史湘雲對畫作的濃淡枯溼提出了一些意見,說這裡太稀疏了,那裡又太濃密了,看來賈惜春還得改稿潤色,後期還要在畫上題跋作詩。賈惜春一個豪門千金,別看她為人冷漠,她一生中有幾年時間是為一個鄉下老太活著的。
賈母這麼富貴的一個人,何須去奉承一個鄉下老太婆,她厚待劉姥姥,不摻雜任何金錢利益。在賈巧姐的判詞裡有句話:「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王熙鳳第一次見劉姥姥,並沒有把她瞧在眼裡,送她二十兩銀子,隨意給打發了。而劉姥姥對這份恩情銘記在心,她帶了許多家裡新鮮的瓜果蔬菜去感謝賈府。劉姥姥此行收穫頗豐,得到了許多銀兩服飾,她上一次來榮國府僅僅是解決家裡的吃飯問題,這次卻讓她家裡「脫貧奔小康」。
劉姥姥能得到這麼多的賞賜,主要是和賈母的關愛有關。王熙鳳、王夫人等人見老太太開心,都紛紛贈送禮物給劉姥姥。真正「濟劉氏」的人是賈母,她憐貧惜老是真心實意的,並非逢場作戲。我們就從賈母那麼看重《大觀園圖》,就知道她對一個貧苦婆子也是一諾千金。
我們不知道《大觀園行樂圖》到底有沒有畫成,最終有沒有送到劉姥姥的手中,但不管怎樣,賈母是盡心盡力去辦好這件事。也許,劉姥姥在田間地頭勞作時,早已忘記當年求畫之事,賈母卻時時記在心中,賈惜春則日日埋頭作畫。後來,劉姥姥義救巧姐,報答了這份恩情。《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感人至深,而賈母對劉姥姥的情誼同樣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