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姥姥大智慧,《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入衡蕪苑為何一言不發!

2020-12-06 無敵通史

劉姥姥是一個精明的,她到了大觀園之後,時時刻刻念著"阿彌陀佛」,發出贊語。

如進大觀園以後,誇賈府裡的景致"比那畫兒還要強上十倍」,誇賈府「禮出大家",誇賈母的正房"配上大箱大櫃,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誇瀟湘館「滿屋裡的東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麼」,讓她越看越捨不得離了這裡,比「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誇惜春「這麼個好模樣,還有這個能幹,別是神仙託生的罷」,可是,劉姥姥進蘅蕪苑後卻一言不發,這是為什麼?

一,賈母的態度。

劉姥姥進榮國府,陪賈母遊大觀園,本身就是一種小人物看稀奇的內涵,自然處處感到驚奇,但是她也知道,這一切都要看主人的態度。

賈母是賈府之首,眾人都以賈母馬首是瞻。劉姥姥雖然是個野人,卻生來的有些見識,況且年紀老了,世情上經歷過的,自然會察言觀色,看賈母臉色行事。

賈母帶領劉姥姥遊大觀園,自然有炫耀的成分,劉姥姥自然會誇獎一番,到了瀟湘館,賈母因為瀟湘館的窗紗舊了,不應景,便要王夫人立馬換窗紗,還提供了最好的軟煙羅,劉姥姥自然看出瀟湘館是賈母用心關注的。可是,蘅蕪苑呢?

進了蘅蕪院之後,賈母見了薛寶釵的擺設,一句"這孩子太老實了",便給薛寶釵的蘅蕪院定了性,更何況後來又搖頭對蘅蕪苑進行否定:

雖然他省事,倘或來一個親戚看著不像。二則年輕的姑娘們房裡這樣素淨也忌諱。我們這些老婆子越發該住馬圈去了。

賈母的態度擺在那兒,劉姥姥自然是不敢讚美蘅蕪苑的。不要說劉姥姥,就是王熙鳳等人也是不敢逆了賈母態度。至於批評,劉姥姥做為一個外人,不但沒有這個膽子,更是沒有這個資格。所以保持沉默才是最好的選擇。

二,劉姥姥本人的審美觀。

劉姥姥是一個愛熱鬧的,頭上戴了一圈色彩鮮豔的菊花仍能收放自如,又是一個能言會道的伶俐人,她對蘅蕪苑的「雪洞一般」過於素淨的擺設恐怕也不太認同。

特別是劉姥姥七十多歲了,心理上更是渴望生機盎然,熱鬧活潑,就如同年紀越大,越是衣著鮮豔,渴望年輕,忌諱過於沉寂的東西,而年輕人卻穿衣老暗的,彰顯成熟的衣服一樣。劉姥姥內心不認同,又有賈母打前陣,自然不會誇獎蘅蕪苑。

而且,薛寶釵作為賈府的客人,院子裡如此肅靜,確實如賈母所言,如果是客人見了,會以為賈府對客人不太關照,讓人對賈府的待客之道猜疑,影響賈府的名聲。

另外,劉姥姥是人精,自然懂得眉高眼低,她可以從賈母的態度中品味出賈母對待薛姨媽母女的態度,自然不會誇獎蘅蕪苑,但是,無論出於禮貌,還是身為客人,或者是與王家的關係,劉姥姥都不會批判蘅蕪苑。所以劉姥姥除了沉默,還是沉默。

相關焦點

  • 《紅樓夢》:劉姥姥的「傻」,不過是她生存的「鎧甲」
    劉姥姥不是不知道自己這樣有多難看,但是尊嚴又怎麼與生存的艱難相提並論呢?誰的人生不是跌跌撞撞,誰願意委曲求全呢?《紅樓夢》第40回中,王熙鳳為了討賈母歡心,給劉姥姥滿頭插上花朵,那些紅的、白的、粉的花兒,真的會帶來美感嗎?當然不會,劉姥姥之所以如此還不是為了讓大家高興。
  • 劉姥姥的媳婦查崗,呆頭一句劉姥姥外面有人,害得劉姥姥被揍半死
    劉姥姥的媳婦查崗,呆頭一句劉姥姥外面有人,害得劉姥姥被揍半死
  • 賈母對劉姥姥真夠意思,答應她的事,會盡心盡力去辦
    賈母對劉姥姥真夠意思,答應她的事,會盡心盡力去辦 陳能雄/文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得到賈母的眷顧,王熙鳳等人對她的態度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賈母平時喜歡和孫兒孫女們一起玩,如今來了一個鄉下的老太太,年歲比她還大,正想找個這樣的人聊聊家常,聽聽鄉間趣事。賈母帶著劉姥姥們進大觀園遊玩,劉姥姥能言會道,她誇大觀園比圖畫上的園林還要美麗許多,要是能有人照著園子畫一幅圖,讓她帶回農村去就好了。這可能只是劉姥姥的客套話,畢竟莊稼人每日下地幹活,只圖一家溫飽,不會有那麼高雅的愛好。
  • 賈母帶劉姥姥遊園,前後兩次坐船的深意,你想像不到
    《紅樓夢》第四十回中,賈母帶著二進榮國府的劉姥姥遊覽大觀園,用過早飯之後,又帶著眾人前往藕香榭二度設宴,走了一段水路。坐船的時候,王熙鳳好奇,非要自己撐船。就是撐船這段文字,乍看平平常常,細品則耐人尋味,這似乎就是對王熙鳳一生的隱喻。大觀園建成的時候,配套打造了一些遊船,元妃省親的時候也曾乘坐過。省親之後,遊船就很少有人使用了。
  • 賈母與劉姥姥,誰更有福氣?
    唯一有出頭之日的人,反而是劉姥姥極力的救助的巧姐兒——她嫁給了劉姥姥的外孫子板兒。雖然生活上不是很富有,但安穩。劉姥姥,她寡居多年,只因為女婿王狗兒日子過得艱難,希望她老人家能幫他照看一下兒女——青兒和板兒,於是把劉姥姥接過來家住。劉姥姥是一個有著豐富生活經驗的人。
  • 《紅樓夢》中的「小人物」——劉姥姥有什麼優點?
    但很多人不知道,劉姥姥可不是來榮國府旅遊的,作為一名生活在當時社會最下層的貧苦勞動人民,難以維持生計的劉姥姥只能憑藉遠親的身份到賈府裡打秋風,而取悅貴人丫環們也就成了她為了完成使命所必須要做的事情。在《紅樓夢》中,劉姥姥出場雖少,卻往往舉足輕重。
  • 爆笑校園:呆頭把簡單的連線題做成了迷宮,劉姥姥精神很崩潰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呆頭和他的小夥們之間的搞笑故事,呆頭把簡單的連線題做成了迷宮,劉姥姥精神很崩潰這天晚上,劉姥姥正在批改試卷,可是當他看到呆頭的試卷時,徹底鬱悶了,一道很簡單的題目,劉姥姥反覆推敲呆頭的答案,就是不知道呆頭做的是對還是錯。
  • 劉姥姥:你算哪根蔥!
    劉姥姥:你算哪根蔥!呆頭終於起床了,看著自己的老爸來了句『骨摸擰』,呆爸覺得更生氣了還早上好!這都中午了,雖然是假期也不能這麼賴床啊!呆頭也一臉的無奈,那能怎麼辦,每天太陽曬屁股的時候自己就覺得更舒服了,就不想起了,其實自己也想在太陽曬屁股的時候起來,要不然老爸幫自己想想辦法?呆爸這麼聰明當然有辦法啊,第二天就在呆頭的屁股上裝了個放大鏡,呆頭就這麼醒了..
  • 《紅樓夢》中人往往生一場病就死了,有什麼蹊蹺嗎?是否有秘密?
    《紅樓夢》裡的人身體為什麼這麼嬌弱呢?難道這些人的死,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第一,嬌生慣養,缺乏運動,身體素質差。 賈府裡的主子們,包括晴雯等大丫頭們都是嬌生慣養的。他們一天到晚都是坐著、躺著,很少看見姑娘們踢毽子等遊戲。
  • 聊聊《紅樓夢》中的酒文化,為何說它是千年傳承的寶貴遺產?
    作者:李大奎名著《紅樓夢》大旨談情的同時,酒文化的身影也遍及每個角落,酒類,酒器,酒令,飲酒的名目,酒宴酒儀以及飲酒的注意事項、醉酒的場面和飲酒的寓意等等隨處可見,寫得意趣昂然而又深邃豐富。可以說,一部紅樓夢,酒香飄萬裡。可謂一筆千年傳承的寶貴遺產。
  • 《紅樓夢》蘊藏取之不盡的人生智慧
    這次讀,讀出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聰明如王熙鳳,美麗如林黛玉,寵愛有加如賈寶玉,在時代的變遷中難逃悲慘的命運。再次閱讀《紅樓夢》緣於蔣勳說紅樓夢,原來紅樓夢裡裡面的內容無所不包,可以看到古典建築的理念,家庭禮儀,四時八節的風俗;可以看到人物的穿衣打扮,描眉畫眼,請客送禮、唱戲演劇;可以看到飲食、醫藥、養生、婚喪嫁娶;可以看到社會矛盾的加劇和統治階層的墮落……不同的年齡段讀《紅樓夢》都能讀出不一樣的感受,也能獲得不一樣的智慧。
  • 《紅樓夢》薛寶釵是鬼!青面瘟神夜叉海鬼!
    《紅樓夢》薛寶釵是鬼!青面瘟神夜叉海鬼!  《紅樓夢》第一回,癩頭和尚對跛足道人說:「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宮中,將這【蠢物(通靈寶玉,與賈寶玉同時下世)】交割清楚。待這一幹風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雖已有一半落塵】,然猶未全集」。
  • 讀《紅樓夢》就是讀人生:解析12個經典人物,收穫12種智慧成長哲學
    有位作家說,她很幸運自己從年少五六年級就接觸並進入到了《紅樓夢》的世界。毛主席說,紅樓夢起碼要讀五遍。 這一次,《讀者》特邀閆紅老師聯合打造最有價值的12節女性成長智慧課,來破解女性工作生活12大困局,打通名著《紅樓夢》與你真實生活的橋梁。 讀紅樓就是讀人生。工作家庭兩座大山同時壓著現在的中國女性。
  • 夏薇:《紅樓夢》飲食中的隱喻
    《紅樓夢》[7]文本所表現的重要主題之一就是「忽喇喇似大廈傾」。「傾」即失衡。各方面平衡的喪失,最終導致賈府這個大家族的傾頹和瓦解。大的方面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人事等,小的方面涵蓋飲食、服飾、居所等。
  • 「咕咚姥姥」陳蕾:隔代教育有秘訣
    很多人知道「咕咚姥姥」,是通過她在博客上分享的美食,但不知道她還是一位對家庭教育充滿智慧的姥姥。「咕咚姥姥」名叫陳蕾,自稱是一位「五〇後姥姥」,因外孫小名叫「咕咚」,所以她將博客取名為「咕咚姥姥」。2010年外孫出生,讓孩子吃得好成了她和老伴的首要任務。
  • 看見雛葉蘭,就想起天堂的姥姥
    黃昏的太陽裡,姥姥幫我扶苗掩土。雖然我百般地呵護它,根上的泥土早已讓我握熱,乾枯了一層,小蘭花的葉子也焉了些,腦袋軟軟地耷拉下來。我站在一旁擔心地看著她,姥姥說給她澆些水,過兩天就好了。第二天,她還是了無生氣,甚至葉子也苦了幾枚。就很後悔了,她在鄰家的院子裡和她的夥伴在一起,月夜看星,白日沐陽,無憂無慮的該是多快活,哪裡能受這多苦楚。
  • 紅樓夢裡的兩大壽星是誰?一個活到83,一個85仍健在
    《紅樓夢》演繹了四大家族的興衰史,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寶黛的愛情更讓無數人為之流淚嘆息。但是,紅樓裡面的人物卻大都沒有長壽。眾多的年輕女子,有的生病,有的被惡意傷害,紛紛在大好青春年華棄世而去。說到紅樓裡的壽星,其一首數劉姥姥。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叫外婆還是姥姥?事情的起因是有網友爆料說: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不光是《打碗碗花》,同一本教材的第6課《馬鳴加的新書包》也全部用了「姥姥」這一表述。
  • Daily|姥姥、貓、戲劇與夢
    周三聽到小雨講自由書寫進入到「心流」,心裡覺得很羨慕。我對我自己到底是否具有寫作的能力表示懷疑。因為我感覺自己有能力,把一個東西寫好,但我經常感覺自己並不想去寫。後來我感覺到自己是太像把一個東西寫的有體系了。就是一篇文章如果沒有一個主題、目的,或者特別需要記錄,我就並不想寫下來。所以我想也許我要做的,就是像活動身體一般的寫點什麼。
  • 天津一大怪,姥姥帶孩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到底誰更愛孩子?
    不知道別的地區是什麼樣子的,但在天津有一大怪現象,那就是「姥姥帶孩子」。放眼望去,各大小區帶孩子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姥姥,那句打油詩可以說是非常貼切。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首先,對於姥姥們而言,女兒是一輩子的牽掛,是從小寵到大的小公主。都說嫁出去姑娘潑出去的水,正是因為這水潑出去了,才更加牽掛和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