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性恐龍並不只吃素—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近日,《科學報告》發表的一項研究稱,一組大型草食性恐龍可能不像之前所認為的那樣是嚴格的食草動物。該研究顯示,部分草食性恐龍可能在一年中的某些時候以甲殼綱動物為食。

研究人員對大型草食性恐龍的牙齒和頜骨進行分析後表明,它們能夠處理纖維性植物食物。據此,一般假定草食性恐龍為嚴格的食草動物。事實上,對大型鳥臀目恐龍攝食行為的重建主要是基於大型草食性哺乳動物——二者在體型上類似。但是,目前仍缺乏關於鳥臀目恐龍的具體食物選擇信息。

美國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Karen Chin及同事描述了來自猶他州南部凱佩羅維茲組(Kaiparowits Formation)的恐龍糞化石,發現晚白堊世大型恐龍經常食用甲殼綱動物和腐木。這些化石體積較大,所含成分主要為木質,表明原排洩物來自大型草食性恐龍,且這些恐龍具備能夠處理纖維性食物的齒列。

但是,糞化石中同時也散布著類似甲殼綱動物外殼的成分,這表明這些恐龍還食用了藏在腐木中的相當大的甲殼綱動物。根據過去從凱佩羅維茲組中所得的發現,Chin團隊推測這些排洩物可能來自鴨嘴龍。

研究人員認為,多個糞化石中出現甲殼綱動物意味著存在一種規律性的,可能是季節性的攝食策略,它更符合鳥類食性而非大部分大型草食性哺乳動物嚴格的草食食性。作者提出,這些發現對有關大型草食性恐龍食性的過分簡單化解讀發起了挑戰。

相關焦點

  • 恐龍糞化石研究發現——草食性恐龍並不只吃素(圖)
    根據《科學報告》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大型草食性恐龍可能不像之前人們所認為的那樣是嚴格的食草動物。研究顯示,部分草食性恐龍可能在一年中的某些時候以甲殼綱動物為食。  此前,研究人員對大型草食性恐龍的牙齒和頜骨進行分析後表明,它們能夠處理纖維性植物食物。據此,一般假定草食性恐龍為嚴格的食草動物。
  • 美猶他州發現三角龍新物種 系草食性恐龍
    三角龍新型物種假想圖三角龍新型物種假想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7月18日報導,美國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小組17日發布消息稱,發現了一種新品種三角龍的化石,三角龍在恐龍迷中的人氣一直都很高,而此次發現的草食性三角龍長得卻與眾不同,擁有巨大的鼻子和牛角一般彎曲的長角。
  • 西藏昌都發現恐龍足跡群—新聞—科學網
    考察隊在巖壁上考察恐龍足跡 馬門溪龍類復原圖 12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市發現了多處蜥腳類恐龍足跡點。此次發現增加了昌都地區的恐龍足跡數量,豐富了當地恐龍足跡類型,並擴大了西南地區的恐龍的分布範圍。
  • 分析草食性恐龍糞便化石後發現其還會食用甲殼類動物
    據外媒報導,近日古生物學家對約7500萬年前的草食性恐龍糞便化石分析後發現,這些草食性恐龍並不一定是嚴以律己的「素食主義者」。來自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的古生物學家Karen Chin在恐龍糞便化石中發現了甲殼類動物的遺骸。
  • 智利龍,吃素獸腳類恐龍
    在智利龍發現之前,人們知道的侏羅紀獸腳類恐龍要麼是異特龍、蠻龍這樣的大型食肉恐龍,要麼就是嗜鳥龍、秀頜龍這樣的小型食肉恐龍,而無一例外,這些恐龍都傳承了它們三疊紀祖先的老本行——吃肉。而中小型植食恐龍的生態位,則由恐龍中的另一個分支——鳥腳類恐龍所佔據。而智利龍無疑在是在侏羅紀扮演了搶這些鳥腳類恐龍「飯碗」的角色。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新聞—科學網
    (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研究論文《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發表於《自然》雜誌。 「這一新發現或表明我們發現了中生代已知最小的恐龍,其大小比蜂鳥還小,眼齒鳥的尺寸和形態向我們展現了一類新的身體結構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態學,並命名了一新屬新種。」論文第一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他表示,琥珀給了人們機會來了解恐龍時代的小型脊椎動物。
  • 研究恐龍的食譜!科學家是如何知道恐龍吃肉還是吃素的呢?
    「我們如何才能更加深入地知道恐龍究竟吃了什麼?有什麼物質能夠歷經億萬年,至今仍然攜帶很多植物的信息呢?」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妍的演講實錄:一提到恐龍,大家會想到我們非常熟悉的霸王龍。霸王龍是非常兇殘而又致命的恐龍。
  • 三疊紀:恐龍出現之時
    而這第三種動物,就包括我們的主角——恐龍。要知道,恐龍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在可以被定義為恐龍之前,它們的祖先叫做主龍類。三疊紀開始的那次大滅絕,讓地球上超過90%的生物都死亡了。就這樣,由於競爭對手變少,主龍數量上升,並得以分化成各種類型的動物。三疊紀中到晚期,由主龍類演化出來的恐龍出現來,其中包括始盜龍、艾雷拉龍、尼亞薩龍等。
  • 草食性魚類愛吃的草餌分析,感興趣的釣友可以看看
    草食性魚類,或稱素食性魚類,它們吃素不吃葷,只有在食物缺乏時有少數幾種草食性魚類吃葷,如冬春寒冷季節,草魚、鯿魚也吃蚯蚓。草食性魚類愛吃草餌,這是毫無疑義的。 但是,雜食性魚類中,也有些魚類如鯽魚、鯉魚,它們是典型的食性很雜的魚種,動物質餌、植物質餌甚至連一般家禽家畜都不吃的東西,如豬糞、牛糞和有機碎屑,它們都攝食。 在內蒙古大草原的一些池沼裡,由於牛羊糞隨水流入池沼,這些牛羊糞便成了池沼裡魚類的天然餌料。 在那裡釣魚,只要用新鮮的羊糞蛋掛在鉤子上,就是很好的釣餌,什麼魚都能上鉤。
  • 吃葷吃素要分清!恐龍百科圖鑑
    22年前,美國導演史蒂文史匹柏一部《侏羅紀公園》讓滅絕已久的恐龍在銀幕上重獲生命。今天,在期待已久的大片《侏羅紀世界》中,「侏羅紀公園」重新開張,變成了功能完善的恐龍勝地。而觀眾們也終於有機會再體驗一回魔幻的恐龍島。
  • 恐龍滅絕 小行星或「不無辜」—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y5055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恐龍破壞城市有哪些恐龍 全恐龍圖文介紹
    《恐龍破壞城市》是一款以各種真實恐龍為主角的遊戲。玩家們要操縱各種各樣的恐龍去達成目的。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遊戲中的恐龍種類,有興趣的話可一定要玩一下哦。迅猛龍兇狠食肉龍,個頭不大但動作靈活,速度快,初始可用的恐龍。
  • 腕龍:侏羅紀的巨大草食性恐龍
    中文名稱:腕龍體型:超巨型恐龍1.45億年前的晚侏羅紀發現地點:北美洲,美國化石標本:幾幅不完整的骨骼,大部分頭骨缺少腕龍是侏羅紀時代大型的恐龍,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之一,它生活在如今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大河谷和非洲的坦尚尼亞的草原上,吃樹梢上的葉子。
  • 臺媒:日本發現新品種草食性恐龍化石(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新品種恐龍「Koshisaurus Katsuyama」的復原想像圖。(來源:《產經新聞》)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 臺媒稱,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10日表示,7年前在該縣勝山市北谷發現的恐龍化石,已經被認定是新品種的草食性禽龍類恐龍。
  • 恐龍的生活與食性
    恐龍,它們存活於侏羅紀、白堊紀、三疊紀三個地質年代內,大致可分為草食性恐龍、肉食性恐龍和雜食性恐龍三大類。 第一類草食性恐龍大部份生活在靠近水源的森林內,其目的是為便於取水、取食。草食性恐龍中較具代表性的有腕龍、梁龍、雷龍等。
  • 罕見 | 至少6種恐龍化石出土 食草恐龍與食肉恐龍如何分辨?看細節
    在最新發掘的16號化石點,工作人員發現不少恐龍骨骼化石,基本上都完好無損,骨骼的比例也大致相同,初步判斷是一隻大型蜥腳類恐龍。蜥腳類是一種草食性恐龍,脖子和尾巴很長,身長最大的超過30米,是當時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
  • 曾經地球的霸主恐龍(上)
    現在地球上的高等文明物種人類,經過對化石的研究和分析,還原了恐龍的面目。恐龍種類很多,體型和習性也大不相同,食性上可分為肉食性、草食性和其它動物為食。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恐龍時代了解最大型的十種恐龍。一、巨型汝陽龍:化石發現於我國河南省汝陽縣,是目前世界上最粗壯最重的恐龍,比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恐龍阿根廷龍要長出一釐米。
  • 若所有人穿越回恐龍時代,能取代恐龍成為地球的主人嗎?
    根據考古學家的化石分析,恐龍的種類一共分為1000多種,在侏羅紀時期,恐龍的數量也是最多的,雖然目前的化石記錄無法讓我們準確估算出恐龍巔峰時期的準確數量,但是通過藉助其他動物,我們倒是可以分析出個大概值。
  • 說真的,吃素的人是有點作!你的身邊有吃素的人嗎
    吃素的人為啥這麼作?!2018年如果給自己設置一個關鍵詞,星球一定就是「吃素」。But,身邊不少吃素的人,在別人眼裡特別的作?特別的矯情?今天我們悉數吐槽一下,看看他們作到什麼程度!別和吃素的人說理想,讓全人類吃素,解放所有動物是他們的理想,你還好意思說啥?!3. 對吃素的人最低的評價是:你吃素怎麼也不瘦?4. 對吃素的人最高的評價是:哇!你看上去只有18歲~5. 千萬別和吃素的人比養生,他一定會讓你扔掉家裡的燕窩、阿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