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植物奶從去年火到今年,傳統奶企也坐不住了。
衛崗乳業不久前推出「草飼」低溫奶,這名稱容易讓人誤認為是傳統牛奶打響的「植物基」第一槍。但實際上,草飼奶並非青草榨的奶,而是近幾年流行的另一新鮮品類——草飼(grass-fed)食品中的一員。
草飼為何火?消費者更鍾愛「可溯源」 食品
當我們說草飼的時候,一般指的是畜牧業中的牛。
草飼牛,顧名思義就是採取全年自然放養,吃天然牧草的牛。
這樣的牛所產的肉,就是草飼牛肉;所產的奶,就是草飼奶;加工而成的乳製品,就包括草飼奶粉、草飼黃油和草飼奶酪等;深加工食品也可以打上草飼標籤,譬如草飼乳清蛋白粉、草飼冰淇淋等。
草飼牛和普通谷飼牛的區別
2016年,美國最大的健康食品零售商Whole Foods就已將「草飼」視為一個新消費趨勢,並預言「草飼」將成為「有機」之後,下一個備受追捧的健康理念。
草飼乳品是乳品行業中增長最快的部分,美國乳製品行業分析數據顯示,草飼乳品的增速高達30%-50%;從2012年到2017年,草飼牛奶的銷售額增長了3倍多,2017年銷量達200萬加侖,約合740萬公升。
草飼新產品多見於乳製品,其次是肉蛋製品
草飼牛肉市場規模也開始迅速增長。
尼爾森諮詢公司數據顯示,牛肉出口主要國家美國的草飼牛肉(明確帶有草飼標籤),從2012年起呈現年均翻倍的增長,2016年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兩億美元。
草飼黃油市場也在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2014年曾掀起巧克力奶搶購潮的紐西蘭「網紅」奶企Lewis Road和美國大型有機農場品牌Pete and Gerry's都在今年推出了草飼黃油,並已在各大商超上架。
消費者選擇草飼產品,一方面與其營養成分有關。
研究發現,草飼奶中的共軛亞油酸(CLA)的含量高出普通牛奶兩倍多,共軛亞油酸有助於減肥、降低心血管和代謝疾病的風險。此外,草飼奶中的Omega-3、胡蘿蔔素等含量也高過普通牛奶。草飼黃油也因為脂肪含量更高,碳水含量更少,更適合家用烘焙和生酮飲食人群。
草飼奶在共軛亞油酸(CLA)的含量上高於普通牛奶
另一方面,草飼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對「可溯源」食品的追求。
Lewis Road的創始人表示,「新世代消費者想知道產品真正來自何處,是否是可持續,是否符合道德標準,以及是否可認證。」該品牌宣稱奶源來自有機牧場,放牧的奶牛品種經過挑選,產出的牛奶脂肪含量更高,味道和口感更佳,因此深得當地人民喜愛。
前一段時間辛巴直播間售賣假燕窩的事件之所以鬧得沸沸揚揚,是因為消費者對價高質次產品的深惡痛絕。反之,為了吃得安心,人們願意為經過認證的健康食品付出更高的溢價。
譬如,與非有機傳統酸奶相比,你可能要為草飼酸奶額外支付30%到50%或更高的價錢。至於肉類,草飼肉漢堡將比傳統的牛肉漢堡貴20%到25%。美國在線食品商Fresh Direct調查顯示,任何地方的草飼食品溢價都在35%到60%。
首先打入國內市場的草飼產品——嬰兒配方奶粉每罐價格在300-400元之間,是普通配方奶粉價格的兩倍。這些產品無一例外都將產地、奶源地和認證標誌寫得清清楚楚。
某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的產品介紹頁面
「草飼」是什麼?標準尚待建立
草飼產品受捧的同時,關於其是否是「智商稅」的說法也不絕於耳。多出來的營養成分是否值得高價之外,草飼產品無統一標準也是硬傷。
就算是草飼概念更為流行的歐美國家,對草飼認證標準也參差不齊。有的較為嚴格,有的相對寬鬆,但大多會針對草飼率、放牧天數、禁食、擠奶頻率等基礎指標進行要求,以保證草飼製品的質量。
例如,比較寬鬆的美國草飼認證(AGA),只需要60%以上的青草餵養率(其它部分使用飼料餵養),全年放養時間只需要150天以上即可。紐西蘭的AQ標準相對更嚴,要求奶牛全年350天以上自由放養,新鮮牧草在飼料總量中佔比96%。荷蘭放牧協會(Stichting Weidegaan)則要求奶牛一年裡必須至少有120個小時,每天至少6小時在戶外放牧。符合該標準的乳製品會被貼上「Weidemelk」(放牧牛奶)的標籤。
一些國家的草飼標準
150天戶外放牧的草飼牛肉,口感肯定與360天放牧的牛肉口感有別;吃滿365天新鮮牧草的牛奶,想必味道也不同於只吃100多天牧草的牛奶。
國內市場對草飼的標準空白,這留給了一些企業自說自話的空間。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植物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