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10蘭特正面的白犀牛
南非10蘭特背面的南非波爾羊
紐西蘭硬幣上的幾維鳥
南非100蘭特和200蘭特上的非洲水牛與獵豹,硬幣上也是南非獨有的動植物
南非二十蘭特上威武的非洲獅
聖多美普林西比紙幣
尼泊爾紙幣上的「神鳥」
法羅群島紙幣上的螃蟹
阿魯巴紙幣上的紅石斑魚
安哥拉紙幣上的角鹿
生活在紐西蘭野外的幾維鳥
哥斯大黎加紙幣上的海洋動物
□ 唐若水
1
南非:紙幣上的「非洲五霸」
現今的南非紙幣一共有五種面值:10、20、50、100、200蘭特,分別表現了非洲最強大的五種動物,俗稱「非洲五霸」———
10蘭特:白犀牛
20蘭特:非洲象
50蘭特:非洲獅
100蘭特:非洲水牛
200蘭特:獵豹
其實,這「五霸」在世界動物王國中,也是富有代表性的動物,下面說說它們的生態和趣事。
白犀牛:體大威武,形態奇特,是體形最大的犀牛,堪稱「犀牛之王」,也是僅次於象和河馬的第三大陸生哺乳動物。比起黑犀牛來,它體形更大,肩部更強健,而前額較平。由於生存條件的惡化和人類的捕殺,野生白犀牛的數量也逐年減少,目前在非洲大陸也僅有局部地區才能發現白犀牛的蹤跡。
非洲象:被美國瀕危物種法案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是陸地上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成年後體重4噸以上,大的可近10噸,耳朵大且下部尖,不論雌雄都有長而彎的象牙,性情暴躁,會主動攻擊其他動物。
非洲象中還有另一分支非洲森林象,耳朵圓,個體較小,體型和亞洲象更為接近,象牙較直較硬且呈粉紅色,性情也較為溫和。聯合國《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執行機構曾在1989年全面禁止象牙的國際貿易,不料禁令反而刺激了象牙走私,而價格的迅速上漲又助長對非洲象的新一輪捕獵。
據不完全統計,近些年每年平均都有至少2萬頭非洲象被獵殺,由此非洲象已經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受貿易活動威脅的物種之一。故南非在鈔票上印上大象圖案,也等於是向世人敲響警鐘。
非洲獅:廣泛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因為它那洪亮的吼聲和威武的雄姿被人們譽為「獸中之王」。非洲獅儘管是非洲最強大的食肉動物,但由於生存環境惡化的制約,其數量一直在減少,其活動範圍也不斷在縮小。
非洲水牛:也稱非洲野牛,是非洲草原上最常見的食草動物,性情兇猛,是非洲最具攻擊性的猛獸之一。非洲水牛常常集體作戰,組成大方陣以60公裡時速衝向入侵者,即使是獅子,遇到這樣的陣勢,也會嚇得退避三舍。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它一些非洲國家的貨幣上,也出現了非洲水牛。
獵豹:南非最高面值紙幣的主角就是陸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獵豹,它還是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盃的吉祥物(扎庫米),讓南非人最引以為傲。
以上這五種動物之所以被稱為「非洲五霸」,是因為在南非人看來,它們最為兇狠,也最難生擒,即便將其獵殺,兇猛的同類也會對獵人發起致命攻擊。它們的勇猛頑強、寧死不屈正是南非人乃至全體非洲人不畏強暴性格的寫照。
此外,在鈔票上的動物雕像左側還都附有一幅小圖,以遠景方式描繪南非豐饒的野生動物資源和和諧的動物生存環境。從10蘭特開始依次是:母子白犀牛、非洲象的小家庭、飲水的非洲獅子、一對非洲水牛、上樹的非洲獵豹。
10蘭特紙幣的背面還有活潑可愛的南非波爾羊,100蘭特的背面是成群的斑馬在原野上馳騁。
除了紙幣之外,南非還有9種硬幣:5蘭特、2蘭特、1蘭特、50分、20分、10分、5分、2分、1分。其中,5蘭特、2蘭特和1蘭特的分別是:角馬、長角羚、跳羚;5分、2分和1分的分別是:蘭鶴、魚鷹、麻雀,全都是在南非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野生動物(但50分、20分和10分是例外:它們的主題圖案不是動物,而是三種非洲植物)。
如此看來,南非是世界上第一個所有幣值的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都由野生動物(或野生植物)「霸佔」的國家,由此說南非貨幣上擁有一個「動物世界」一點也不誇張。
南非貨幣被野生動物全面「霸佔」,源自上世紀90年代,之前的南非貨幣,主角也是一些著名人物,後來為何有這種「華麗轉身」呢?有分析家認為,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這個剛剛走上政治穩定的國家的國民,對長久以來更迭多變的政治勢力的淡漠,而貨幣設計家將動物引入,正是迎合了民眾的這種微妙心理。
另一方面,作為非洲經濟、科技最發達的國家,南非又比其它非洲國家更具前瞻性地意識到了非洲大陸潛在的生態危機。而由非洲野生動物「完全徹底」地取而代之的南非新錢幣,具有強烈的貼近大自然的綠色屬性,也贏取了「綠色錢幣」之美稱。
紐西蘭公路上讓汽車慢行保護幾維鳥的標誌
2
紐西蘭:
國鳥地位僅比英國女王「略遜一籌」
在1840年之前,紐西蘭市場流通的貨幣主要是英國的硬幣,而沒有自家發行的貨幣。作為大英國協成員國之一的紐西蘭,英國女王至今仍是至高無上的,這在紐西蘭所有現有的貨幣上都可以得到反映:正面無一例外地都永遠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右側面肖像。
有趣的是,長久以來,紐西蘭貨幣上幾維鳥卻一直佔有一席之地。有人戲言,其「地位」之穩固,僅僅只比神聖的英國女王「略遜一籌」。
於是,紐西蘭貨幣多是這個模式:正面是至高無上的英國女王,背面則是在紐西蘭人見人愛的幾維鳥。兩者似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幾維鳥是紐西蘭的國鳥,為紐西蘭所獨有,故往往被紐西蘭人看作是自己民族的象徵。紐西蘭人常常驕傲地自稱「我是一隻幾維鳥」,意思就是「我是一個紐西蘭人」。幾維鳥又譯為鷸鴕,是無翼鳥科3種鳥類的共同名稱,因其尖銳的叫聲「keee-weee」而得名。
鳥類學家認定,幾維鳥系生活在與恐龍同一年代的古老、原始鳥種,至今未被滅絕實屬不易,而正是紐西蘭特殊的生存環境,才使得幾維鳥一直能在此地安居樂業、繁衍後代。
不過,幾維鳥粗看並不吸引人:其羽毛既不像孔雀那麼豔麗,吱吱的尖叫聲也遠不如黃鶯的歌聲那麼美妙。其實幾維鳥是最不像鳥的鳥,脖子粗短又無翅無尾,活像一隻梨子。由於翅膀在進化過程中漸漸功能退化,因此無法展翅飛翔,但雙腿卻粗短有力,善於奔跑,時速可達19公裡,發起脾氣來還常常發生內鬥,能將同伴鳥踢出1.5米外。
幾維鳥還有一「特異功能」:其喙尖而細長,休息時可當作第三條腿來保持身體平衡,形如一個三腳架。幾維鳥的嗅覺功能也堪稱鳥類之最:可以輕而易舉地發現距地面0.2米下的小蟲並捕食之。
少見的一個「幾維鳥缺席」的例外是:10紐西蘭元的背面圖案是大鸚鵡。這是生活在紐西蘭南島上的一種被稱為世界最大鸚鵡的紐西蘭獨有物種,一度還被視為紐西蘭的鳥類寵兒,故也登上了貨幣之神聖殿堂。
事實上,大鸚鵡生性富攻擊性,甚至經常襲擊羊群,那強健的喙可以把羊的皮肉喙穿以啄食美味羊肉,所以當地的紐西蘭牧民稱其為啄羊鸚鵡。而近年來,它更是猶如被惡魔附體,竟然開始攻擊婦女和兒童,被稱為可怕的「食人鸚鵡」。2011年年末,紐西蘭民眾發出了捕殺這種傷天害理的大鸚鵡的呼聲。
3 聖多美普林西比:
翠鳥竟與民族英雄比肩
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位於西非近赤道海岸,發行的一種紙幣其左側最顯眼的是當地特有的一種羽毛色澤異常美麗的翠鳥。這種翠鳥又有一個美麗的名稱「藍胸翡翠」,也是非洲體型最大的翠鳥。
由於這種翠鳥動作敏捷、飛翔輕靈又特善捕魚而被當地漁民視為「大自然之精靈」和保佑出海漁民平安歸來的「守護神」。無怪乎翠鳥竟然與紙幣右側的反對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民族英雄雷-阿馬多爾並列於同一張鈔票的同一面上。據悉,這種大翠鳥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須立即予以保護」的珍稀鳥種名單。
4
尼泊爾:
「神鳥」與「聖山」交相輝映
尼泊爾於2006年9月8日發行的面值50盧比鈔票的背面是尼泊爾國鳥:一對雌雄棕尾虹雉,背景是被譽為「聖山」的阿瑪達布拉姆峰,在山的上方印有「尼泊爾中央銀行金禧2005年」字樣。據悉,棕尾虹雉系雉科虹雉屬的一種,因羽毛閃爍著彩虹般的9種金屬光澤而又名為「九色鳥」,尼泊爾人對這種「神鳥」一直頂禮膜拜。「神鳥」與「聖山」在這張鈔票上交相輝映,可謂美不勝收。
5
法羅群島:
螃蟹張牙舞爪
法羅群島是丹麥的一個自治領地,其發行於2004年底的一種500克朗紙幣上的正面圖案是一隻法羅海灘上張牙舞爪的大螃蟹。據悉,法羅蟹屬世界級的海鮮珍品,生活在200米以下的深水層,最大可重至8公斤,跟來自冰島的海參斑、美國加州的小魷魚、美國阿拉斯加的雪蟹等齊名,其特點是煮熟後呈土黃色,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故在世界海鮮市場上年年都供不應求。為保護資源,官方每年都實施限量捕撈。
法羅群島的紙幣上的螃蟹雕刻採用粗線條的形式,尤其是在蟹鉗部位,線條粗厚深重,用手觸摸有非常強烈的凹凸感,從而將這種大螃蟹孔武有力的特性表現得栩栩如生。
6
愛沙尼亞:
家燕也成國鳥
讓人稍感驚訝的是,在世界北半球絕大多數地區隨處可見的家燕竟然被選為愛沙尼亞的國鳥,繼而在該國500克朗面值的紙幣上莊嚴亮相。性格平和淡定、與世無爭的愛沙尼亞人認為,家燕最喜歡與人類「同居」,是平民百姓最熟悉、最喜歡的益鳥。而這些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平民鳥」正是他們的化身,如同親善大使那樣會帶來寶貴的親和力和凝聚力。
7
哥斯大黎加:
海洋動物集體大亮相
哥斯大黎加東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601099),儘管面積僅5萬餘平方公裡,但海岸線長達1200公裡,也是個典型的離不開海洋的國家。該國2011年版2000科朗紙幣其正面是一名哥斯大黎加政治家的肖像,背面卻是鯊魚、珊瑚、海星、海魚、海龜等該國最重要的幾種海洋動物的集體大亮相。
8
阿魯巴:紅石斑魚唱主角
阿魯巴是個典型的熱帶海洋國家,大多數居民以捕魚為生,盛產的名貴紅石斑魚在該國發行的鈔票上唱主角也順理成章。據悉,紅石斑魚屬鮨科,主要生活在該國的珊瑚礁和沙石較多的淺海地區,其色澤豔麗,肉質鮮美,已遠銷至40多個國家,相關紅石斑魚的捕撈業、加工業、出口業也成了該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9
安哥拉:角鹿呈祥
安哥拉10寬扎紙幣的背面圖案,是一對角鹿。角鹿也稱馴鹿,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複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徵,據悉共有17個亞種之多。實際上角鹿並非安哥拉獨有,而是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歐亞大陸和北美北部。
角鹿雖然被稱作馴鹿,但並非都由人工馴養出來,如北美的馴鹿就是純粹野生的。安哥拉人認為,角鹿和善合群,屬於能帶來吉祥和諧的動物,而且還具有重要經濟價值。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