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兩岸植物生物學專家齊聚杭州探討植物生物學的發展
浙江在線·浙江教育新聞網9月28日訊(通訊員 餘聰)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中國計量大學、浙江省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承辦的「2016海峽兩岸植物生物學青年科學家學術論壇」在中國計量大學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科研院所、高校的200餘位代表參加了學術論壇。
-
《C4植物生物學—荒漠植物生理生態適應性》出版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蘇培璽編著的《C4植物生物學—荒漠植物生理生態適應性》一書出版發行。作者自2005-2014年連續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助,該書是作者長期從事C4植物與C3和C4荒漠植物相互作用研究,並結合國內外研究動態,系統總結凝練的成果,為國內第一本「C4植物生物學」方面學術著作。
-
BMC Biology | 近期研究精選
郵箱:bmcbiologyeditorial@biomedcentral.com。 加速作物生產 來自我們的「環境和可持續性」文章合集的最新補充——Lee Hickey和他的同事們探討了農業生產所面臨的壓力,以及應對這一局面,我們應如何加快植物育種的進程。
-
亮點文章|植物固氮細胞器的合成生物學研究
在共生固氮體系中,固氮細菌以細胞器的面目出現在宿主植物細胞質中,利用微氧和物質能量充足的有利條件,進行較為穩定長久的固氮反應。但是,共生固氮作用的局限性在於宿主專一性,即共生固氮細菌難以在絕大多數經濟作物上完成侵染和固氮作用。因此,固氮合成生物學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是如何突破固氮細菌的宿主專一性,實現主要經濟作物共生或者自主固氮。
-
BMC植物生物學因期刊文章圖片重複使用!
BMC植物生物學的編輯撤回了這篇文章[1],對文章圖片的擔憂。https://bmcplantbi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70-020-02782-w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PaperRSS小編刪除,轉載請註明來源。
-
「2016海峽兩岸植物生物學青年科學家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中國計量大學、浙江省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承辦的「2016海峽兩岸植物生物學青年科學家學術論壇」於2016年9月23日至26日在杭州中國計量大學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科研院所、高校的200餘位代表參加了學術論壇。
-
BMC Biology很高興與您分享我們6月的最新研究、約稿以及期刊的...
BMC Biology很高興與您分享我們6月的最新研究、約稿以及期刊的精彩新聞 本月的研究論文帶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有絲分裂時細胞內膜和微管的行為、細胞對不同濃度過氧化氫的反應以及改進的類器官模型。 三大專題系列的最新內容如下:「進化論」專題中介紹了家犬馴化的基因組學;「神經生物學新技術」專題中介紹了亨廷頓病的一種精細的共培養模型;「膜蛋白質量控制」專題中介紹了與線粒體蛋白分解相關的研究和評論。
-
甘蔗上市甜又脆
本報訊(記者 張涵菓) 冬季來臨,眼下是冬令水果——甘蔗上市的時候。記者走訪獲悉,目前,每斤甘蔗售價2-3元左右,一根甘蔗算下來大約十幾元,與去年同期持平。「老闆,你幫我挑根甜點的甘蔗嘛。」「要得,現在的甘蔗甜得很喲!」
-
研究發現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新機制
7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題為Histone Acetylation Recruits the SWR1 Complex to Regulate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n Arabidopsis
-
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學術年會邀請函
2019年7月5-8日,在江西南昌萬達文華酒店將召開由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主辦,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省植物生理學會承辦的「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第十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年會」。
-
蔣明義——南京農業大學——植物逆境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植物自由...
: 植物逆境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植物自由基生物學、植物細胞信號轉導 聯繫方式 E-Mail: myjiang@njau.edu.cn 電話: 025-******* 郵編:
-
研究植物體內的生物學機制,如同進入一片無邊無際的黑森林
由於植物的生長嚴格受到光照與氣溫的調控,稍有差錯就將引起植物生理上的一系列變化。中央空調系統與密集的太陽燈管供給實驗植物充足的光照與最適的生長溫度,保證植物處於最佳的狀態,也確保了後續的實驗結果真實可靠。劉棠浥經常前往的一間植物房是「楊樹房」。與街邊經常落下「毛毛蟲」的參天高樹不同,楊樹房裡擺滿了的是20釐米高的幼苗。
-
植物先天免疫機制研究指導作物抗病育種
在日前舉行的以「植物先天免疫機制」為主題的第349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有關病原微生物與植物先天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為植物分子生物學的前沿領域之一,進展非常迅速,植物先天免疫製劑為作物抗病育種研究提出了很多值得實踐的新策略和新技術。
-
第四屆京津冀植物分子生物學博士生會議召開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 通訊員 張博 攝影報導)7月2日至3日,第四屆京津冀植物分子生物學博士生會議在我校生命科學學院舉辦。來自中科院微生物所、中科院動物所、中國農業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農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餘位專家學者、師生與會研討。
-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獲得新發現,擬南芥表皮毛時序性發育機理被揭示
美女小倩是一個十分愛好科學的人,對於科學研究方面的新奇知識很感興趣,給大家推出很多科學文章,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中國科學家在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方面,這幾年的進步很大,近期科學家開始進一步的進行基因方面的研究,從而獲得了新的突破,科學家在研究植物發育和生長的過程中,找到了一直新的機制,這個新發現將會給未來植物類的研究,找到一個新的方法和途徑。
-
研究解析蘋果遺傳進化機制
近期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和澳大利亞澳洲大學的研究人員展開合作,在蘋果屬植物多倍體化遺傳與進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論文「Molecular
-
植物免疫研究與抗病蟲綠色防控:進展、機遇與挑戰
, 包括植物免疫受體作用機制、免疫信號轉導、病原效應蛋白和致病機制研究、植物病毒致病機制、免疫與生長平衡機制、抗病蟲基因的分離鑑定、RNAi(RNA interference)介導的植物抗病毒免疫以及利用小RNA幹擾和基因編輯技術創製抗病蟲新種質、病原基因組學和流行規律研究等.
-
新成員BMC Materials開始徵稿啦 | BMC系列邁入材料學
新成員BMC Materials開始徵稿啦 | BMC系列邁入材料學 期刊:BMC Materials 原文連結:https://bmcmaterials.biomedcentral.com? 因此,在2018年12月的材料研究學會秋季會議上,Springer Nature隆重宣布將推出一個新的BMC系列期刊:BMC Materials!目前該刊已於2019年1月22日起正式開始接收投稿啦!
-
BMC Biology 最新內容目錄
Raju Tomer及其同事則展現了利用屬於神經生物學新工具的光片西塔顯微術給大型樣本快速高清成像。 上訴系列及蛋白質質量控制(Protein Quality Control at Membranes)仍在徵稿中!請點擊此處提交稿件。
-
植物生理生化重點實驗室揭示磷穩態調控的分子機制
」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解析了泛素連接酶PRU1在低磷脅迫條件下調控植物磷根冠轉運的分子機制。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在植物的結構和生理上起著重要作用。植物已經進化出響應磷酸鹽(Pi)供應變化的多種機制。通常,植物細胞內的磷濃度維持在毫摩爾水平,而土壤溶液的有效磷濃度極低(一般少於10微摩爾)。因此在許多生態系統中,植物/作物經常遭受低磷脅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