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四級颶風蘿拉登陸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風暴過了半個月後,路易斯安那州的牧場裡,牛馬被突如其來的蚊子大軍攻擊,有300~400頭大牲口被禍害致死。
為什麼颶風過後會出現蚊災,蚊子軍團是被颶風帶來的嗎?這倒不是,蚊子軍團是本土的戰士。只是颶風帶來了洪水,雨水把一整片大地變成蚊子的育嬰所。
路易斯安那州的蚊子部隊,分為2個軍團:洪水蚊子團和死水蚊子團。
洪水蚊子團
首先更正一個認知:大家普遍認為,只有在有水的地方,蚊子才能產卵孵化。水幹了,蚊子卵也就被消滅了。其實不對,有些蚊子卵在乾燥的地方也能存活很久。
世界上有3600種蚊子,共35屬,數量最多的是按蚊、庫蚊、伊蚊3個屬。這3種蚊子,傳播的疾病還有所不同,按蚊傳播瘧疾,庫蚊傳播病毒性腦炎,伊蚊傳播登革熱和寨卡病毒。
按蚊和庫蚊是死水蚊子,雌蚊將卵產在死水潭裡,蚊卵在水裡孵化,如果水幹了,蚊卵就死了。不過,伊蚊就不同了,伊蚊卵能在乾燥地區存活一年。圖片上是伊蚊。
颶風是伊蚊最愛的天氣,颶風帶來洪水,伊蚊的另一個名字就叫做洪水蚊子。
第一批洪水蚊子,是去年埋下的蚊卵。
去年,路易斯安那州的伊蚊在野外的潮溼地帶產卵,每隻雌蚊每次能產200個卵。草場、沼澤、田裡的犁溝,都布下了蚊子卵。這些潮溼的地區在天冷時變乾燥了,蚊卵潛伏在乾燥土地的裂縫裡,不會死亡。蚊子卵熬過了整個冬天和春天,終於等到雨水充沛,溫暖溼熱的夏天。圖片上是伊蚊的蚊卵。
蚊子的繁衍
蚊子的發育是完全變態,分四個時期,卵、幼蟲、蛹和成蟲,蚊子卵必須在水裡才能孵化。洪水淹沒了草場、田地、荒野,乾燥土地裡的伊蚊卵得到水源,2天後就能孵化成幼蟲,變成孑孓。
天熱的話,只要5天孑孓就能蛻皮變成蛹,2天後伊蚊破蛹而出,羽化成成蟲。孑孓和蟲蛹都呆在水裡,變成成蟲後開啟陸地生涯。
並不是所有的蚊子都吸血,雄蚊子吃植物汁液,不吃血。吃血的雌蚊子,也只在產卵之前才吸血。
伊蚊成蟲先交配,雌蚊交配一次就能終生產卵。只有在交配之後,雌蚊才開始吸血。雌蚊的吸血周期跟它的生殖周期一致,吸血後的雌蚊卵巢發育,血液給肚皮裡的寶寶提供營養。吸一次血,產一次卵,然後再來吸一次血,產下一次卵。一隻雌蚊一生能產卵3~7次。產下的蚊卵10天就能羽化成成蟲,繼續禍害牧場裡的牲口。
颶風帶來的洪水浸泡了每一寸土地。洪水棲息地的蚊卵數量,每畝地有0.1~20萬個蚊卵。平日沒有水源的時候,蚊卵不構成威脅。蜻蜓、蜘蛛、青蛙、蝙蝠就能控制蚊子的數量。現在洪水來了,蚊卵成指數級地孵化成蟲。天敵吃不了那麼多蚊子,蚊子軍團突然爆發。
蚊災的危害
颶風支援的不僅僅是洪水蚊子團,洪水泛濫,讓按蚊、庫蚊這些死水蚊子的繁殖地區也大大擴張了。死水蚊子有了更多產卵的地方,能孵化出更多的成蟲。圖片上是死水蚊子。
洪水蚊子加上死水蚊子的雙重爆擊,危害到動物們的安全。牧場的牛馬,森林的鹿,都是受害者。不過,牲口不是被蚊子吸乾血而死的,是被蚊子累死的。牛馬只能依靠搖尾巴,跑跳著活動身體來躲避蚊子。一連幾天得不到休息的牲口,精疲力盡而累死了。
不止是今年的颶風帶來蚊災,美國在2002年、2005年、2017年的颶風過後,牲口都遭受到蚊子軍團的屠殺。
有一個稍微安慰人心的消息是,洪水帶來的第一批蚊子不會傳播使人患病的病毒。你被咬的蚊子包比平時多了很多,但感染疾病的機率沒有增加。
沒有處於登革熱、黃熱病、寨卡病毒的發病高危區,本地的洪水蚊子不會攜帶病原,也就不能傳播感染。以前的颶風過後,蚊災肆虐,因為蚊子傳播而感染疾病的人數並沒有增加。
蚊災不會一直持續,2周的高峰期過後,洪水蚊子團會逐漸減少。再加上持續噴灑滅蚊噴劑開始發揮作用,牧場的蚊子團很快就會消失。動物們只要熬過了這幾天,就沒事了。
洪水退去,土地乾燥,伊蚊卵潛伏在土壤裡,等待著下一年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