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NRAM技術 NRAM原理大揭秘

2021-01-12 電子發燒友
一文讀懂NRAM技術 NRAM原理大揭秘

陳玲麗 發表於 2021-01-12 16:03:39

近日,人工智慧在眾多公共衛生領域的大顯身手不斷吸引著人們的目光。CT影像智能分析系統、智能配送機器人等人工智慧技術及產品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在它們背後,都少不了高性能存儲器的身影。

而隨著「新基建」的不斷升溫,業界對於更高性能存儲器的需求也越發迫切。存儲技術未來會是什麼樣的選擇方向和創新的趨勢呢?

NRAM原理大揭秘

在固態硬碟問世之初,外界對其穩定性曾經有過嚴重的擔憂。經過證明,固態硬碟的穩定性要比我們所想的更高,壽命基本可以達到10年以上。但問題在於,它們所使用的NAND快閃記憶體會產生損耗:在NAND快閃記憶體當中,數據是使用電荷進行保持的,後者會被用來判斷某段內存當中所包含的是0還是1。在使用過程當中,用來固定電子的絕緣層會產生損耗,並最終影響內存值判斷的準確性。

不過現在,一種名為NRAM的新技術或可取代現有的NAND快閃記憶體,為固態硬碟帶來近乎無限的使用壽命。NRAM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它由碳納米管層所製作而成,碳納米管是由催化劑微粒(最常見的是鐵元)生長而來的。

每個NRAM「單元」或電晶體由一個碳納米管網絡組成,其工作原理與其他非揮發性RAM技術相同。相互不接觸的碳納米管呈現高電阻狀態,代表「關閉」或「0」狀態;當碳納米管相互接觸時,它們呈現低電阻狀態,代表「開啟」或「1」狀態。

納米管的耐久度極高,可實現幾乎無限的讀寫循環。它們還具備耐熱、耐寒、抗電磁幹擾和輻射的能力,而這些對於NAND或其他任何存儲介質都是非常危險的。與此同時,它們的數據讀寫速度也非常快,可達到DDR4通道的飽和值。在問世之後,這項技術或許不會對於消費級固態硬碟產生直接、明顯的影響。但對於數據中心和超級計算機來說,它的耐久度的確是個很大的吸引力。

Nantero公司花費了將近20年的時間來研究NRAM,該技術基於排列在交叉點電極之間的薄層中的無規組織的碳納米管的漿料 —— 當施加電壓時,CNT被拉到一起,接觸點數量的增加減少了電極之間的電阻路徑,這種連接是由範德華力在原子級上保持的。為了復位存儲單元,電壓脈衝會引起熱振動來斷開這些連接。

一個相對較新的技術是在可隨意切換的CNT的隨機組織「墊」上增加一層對齊的CNT。這些用於保護開關納米管的下層免於金屬從上方濺射的金屬遷移。

所得的存儲器在低能量下提供了20皮秒的切換速度,以及5ns的實際寫入速度,並具有10^11個周期的耐久性。這證明了基於CNT的NRAM可能優於競爭對手技術(例如ReRAM和相變存儲器),並且在物理幾何尺寸方面具有更好的可擴展性,從而成為替代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的通用存儲器。NRAM比基本上全部新起存儲系統(PCM,MRAM和ReRAM)都更貼近通用性存儲器,在理論上既能夠更換DRAM還可以更換快閃記憶體晶片。

Nantero成立於2001年,其發展之路一直很艱難,儘管如此,它還是有不少長期投資者,包括戴爾、思科、金士頓技術公司、斯倫貝謝以及CFT Capital(這是由中芯國際註冊成立的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最近,該公司增加了Globespan Capital、CRV、Draper Fisher Jurvetson和Stata VenturePartners。

NRAM的「用武之地」

高性能的NRAM在眾多應用領域擁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 可應用於任何系統,NRAM不但是非易失性存儲器,又具有與 DRAM 同等的高速特點; · 可實現instant on(即開即用)功能,降低功耗的同時提高了系統的性能; · 適應於逐漸增長的高溫環境市場需求。 

總結NRAM技術特點:

· 第一讀寫的速度比較快,讀寫耐久性比NOR Flash高於1000倍;

· 其次是高可靠性,一般80度可以存儲數據達到1000年,一般300度時可達10年;

· 第三是低功耗,待機模式的功耗接近於零。

· 還有無限的擴張性,FRAM突破不了100個納米,一般NOR Flash做到十幾個納米,EEPROM做到60多個納米,NRAM做的更小一些,未來的擴展空間比較大。

NRAM不但可以做數據儲存也可以做程序儲存,這一特性對消費類電子市場同樣具備巨大吸引力。而就競爭格局來說,NRAM在高溫操作、數據保持、高速讀寫上都比傳統存儲器更具優勢,未來NRAM有望替換大容量EEPROM (容量低於8Mb)和小容量NOR Flash (容量大於16Mb)。

目前,針對獨立NRAM和嵌入式NRAM的產品開發項目正在進行中。正在尋求獨立NRAM的三個目的:用於DRAM替換,用於NAND快閃記憶體替換以及用於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都無法尋址的應用。在嵌入式存儲器領域,正在進行使用嵌入式NRAM代替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的工作,包括嵌入式快閃記憶體或嵌入式RAM(SRAM或DRAM)。

針對企業儲存、企業伺服器與消費電子等領域,NRAM技術比快快閃記憶體儲更具有顛覆性,更有利於在這領域的產品中實現新一波的創新。預計未來受到影響的應用涵蓋消費性電子領域、行動運算、物聯網(IoT)、企業儲存、國防、航天以及車用電子等行業。

多位計算機存儲器專家以及對此感興趣的觀察家都看好碳納米管在非內存領域的應用。許多應用都是直接相關的,如化學傳感器或RFID中繼器等,但也有幾個應用專用於先進材料,如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電力傳輸與MEMS等。嚴峻的半導體製造要求似乎導致它在其他應用上的優點。而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它也是相當有價值的IP。

2016年富士通和USJC公布,與Nantero企業達成共識受權該企業的NRAM技術性,三方企業自此相互著眼於NRAM運行內存的開發設計與生產製造。

Nantero決定授權這項技術,而非獨自發展,可說是推動NRAM向前進展的關鍵。這讓Fujitsu得以加速使該技術導入製造,隨著這塊市場大餅日益做大,合作夥伴將會更有動機共同分擔產品開發的負擔。作為NRAM的第一代產品,富士通16Mbit的DDR3 SPI接口產品預計將於2021年前後上市。

NRAM的競爭對手

在新型內存方面,NRAM的競爭對手有許多新興技術,它們將在速度、耐用度和容量方面挑戰NAND快閃記憶體。例如,鐵電RAM(FRAM)出貨量相當高;IBM開發了賽道內存;英特爾、IBM和Numonyx都開始生產相變內存;自1990年代以來,磁阻內存(MRAM)一直在開發中;惠普和海力士在開發ReRAM也被稱作憶阻器;英飛凌在開發CBRAM。

NRAM的另外一個競爭對手是3D Xpoint內存,英特爾和美光都推出過相關產品。美光將以QuantX商標銷售3D Xpoint內存(英特爾將以Octane商標銷售),QuantX的對手是NAND快閃記憶體,因為QuantX是一種大容量存儲設備用內存晶片,與DRAM相比,它速度、生產成本低,但速度遠快於NAND。NRAM應當優於3D Xpoint,後者磨損快,寫入速度遠慢於讀取速度。

目前NRAM生產成本約為DRAM一半,隨著存儲密度的提高,生產成本也將下降,這與NAND晶片產業相似,NRAM等替代性技術很有可能達到很高銷量。之後,它會挑戰DRAM,但是在銷量接近DRAM前,NRAM成本無法匹敵DRAM。如果DRAM市場停止增長,NRAM將有很大的機遇,因為其市場有望以比DRAM難以企及的更低價格增長。

BCC Research預計,全球NRAM市場將從2018年到2023年實現62.5%的複合年成長率(CAGR),其中嵌入式系統市場預計將在2018年達到470萬美元,到了2023年將成長至2.176億美元,CAGR高達115.3%。

正如BCC Research 的研究報告中所指出的,有關NRAM技術的消息已經好幾次登上媒體頭條了,儘管毀譽參半,但該報告的作者們預計,這項技術的重大進展將直接挑戰目前根深蒂固的計算機內存技術。

25年來,內存產業一直在等待更好的技術出現。從某方面來說,NRAM更像是一種『遲到總比缺席好』(better late than never)的技術,但這也反映出產業對於變革的渴望。

雖然許多業界專家已經放棄等待CNT內存了,但以全新的眼光,才能真正看到從矽轉變到碳的時刻來臨。相較於其他的內存技術,NRAM的發展路徑十分獨特,傳統的內存技術並沒有像NRAM這樣的發展過程。從矽到碳,意味著必須額外負擔更多,但目前已有幾家公司開始探索CNT內存了,IBM就是其中之一。
編輯:hf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MEMS傳感器(必須收藏)
    【點擊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1
  • 一文讀懂電容傳感器
    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1、一文讀懂MEMS傳感器 2、一文讀懂接近傳感器
  • 一文讀懂磁傳感器(必須收藏)
    【點擊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 1、一文讀懂MEMS傳感器 2
  • 一文讀懂三相電原理及其接法大全!
    打開APP 一文讀懂三相電原理及其接法大全!
  • 一文讀懂霍爾電壓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一文讀懂霍爾電壓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佚名 發表於 2017-12-07 09:57:25       霍爾電壓傳感器相對電磁式電壓互感器而言
  • 一文讀懂毫米波雷達測方位原理及優勢
    打開APP 一文讀懂毫米波雷達測方位原理及優勢 發表於 2018-04-24 14:38:59   汽車毫米波雷達基本原理   毫米波是指波長在1-10mm的電磁波,其帶寬大,解析度高,天線部件尺寸小,能適應惡劣環境。
  • 一文讀懂光刻機的工作原理
    打開APP 一文讀懂光刻機的工作原理 傳感器技術 發表於 2019-11-23 10:45:54 光刻是集成電路最重要的加工工藝
  • 一文讀懂RRU關鍵技術
    一文讀懂RRU關鍵技術 肖冰 發表於 2019-10-09 10:04:19 RRU單元作為無線通信的最後一環、最關鍵設備,猶如空中的一座橋,為用戶的信息交流提供穩定可靠的通道
  • 一文讀懂UHF RFID天線的設計技術
    打開APP 一文讀懂UHF RFID天線的設計技術 發表於 2017-10-05 13:09:09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種利用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以達到目標識別並交換數據的技術。PC機通過RS 232接口遠程控制讀寫器。讀寫器接到命令後,通過天線發送射頻命令實現對標籤的操作,同時接收標籤返回的數據。電子標籤靠其內部天線獲得能量,並由晶片(IC)控制接收、發送數據。
  • 一文讀懂新型冠狀病毒的抗原/抗體檢測試劑
    原標題:一文讀懂新型冠狀病毒的抗原/抗體檢測試劑 2020年1月份以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已批准7家企業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上市。
  • 一文讀懂跨阻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一文讀懂跨阻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21 10:03:00 跨阻放大器(TIA)是光學傳感器(如光電二極體)的前端放大器,用於將傳感器的輸出電流轉換為電壓
  • 技術原理大揭秘,裝修專家讓你2分鐘看懂集成灶
    作為一種集煙機、燃氣灶、蒸箱、烤箱於一身的多功能廚電產品,集成灶所擁有的節省空間、淨煙率高、安全性強等優點已經被消費者所熟知,但其背後的技術原理卻鮮少被人提及。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帶來一篇科普,揭秘集成灶優勢背後的技術進步和人性化設計。
  • 一文讀懂三星Galaxy Note20 Ultra帶火的UWB技術到底是什麼?
    一文讀懂三星Galaxy Note20 Ultra帶火的UWB技術到底是什麼?12:1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作為世界頭部大廠三星每年下半年的重磅旗艦,三星Galaxy Note系列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因為其不僅引領了大屏手機的時尚風潮
  • 一文讀懂TFT-LCD、LTPS和OLED技術
    今天我們來詳細講解一下TFT-LCD、LTPS和OLED技術。一:顯示原理模型ps:顯示單元由控制開關和顯示光源組成。二:LCD顯示技術三:液晶顯示單元結構四:偏光片原理偏光片有個固定的偏光軸。偏光片的作用就是只允許振動方向與偏光軸方向一致的光通過,而振動方向與偏光軸垂直的光被吸收。偏光片就像「百葉窗」,可以控制光線的通過。
  • 【一文讀懂】Micro LED技術原理及市場
    Mikro Mesa目前在LED微晶粒上具有領先的研發技術,傳聞能做到3UM。惠科則建設有A-SI LCD生產線,具有TFT背板等方面的技術資源。二者合作的目的是,利用近可能現成的資源突破「巨量轉移」技術。不過,即便是這種比較深入的項目其對Micro LED的產業時間表預期亦不能樂觀:2018年實現全彩樣品,距離真實商業應用還有多遠依然不好說。
  • 蘭考縣纖維濾布轉盤濾池廠家原理大揭秘
    蘭考縣纖維濾布轉盤濾池廠家原理大揭秘 ,「qdvtuv2」   江蘇麥通環保專業生產纖維濾布轉盤濾池,設計堅固緊湊,使用壽命長,纖維濾布轉盤濾池過濾器效率高,處理量大;多重脫水。歡迎諮詢!
  • 一文讀懂「霍爾傳感器工作原理」
    霍爾器件是一種採用半導體材料製成的磁電轉換器件,霍爾電流傳感器包括開環式和閉環式兩種,高精度的霍爾電流傳感器大多屬於閉環式,閉環式霍爾電流傳感器基於磁平衡式霍爾原理,即閉環原理。
  • 【收藏】一文讀懂汽車電路知識——汽車電路分析方法及原理
    圖例一:北京切諾基(戴姆勒-克萊斯勒)電路原理圖      實際應用時,可視具體電路選擇不同思路,但有一點值得注意:隨著電子控制技術在汽車上的廣泛應用,大多數電氣設備電路同時具有主迴路和控制迴路,讀圖時要兼顧兩迴路。   6、瀏覽全圖,分割各個單元系統   要讀懂汽車電路圖,首先必須掌握組成電路的各個電器元件的基本功能和電器特性。
  • 一文讀懂基因測序技術的前世今生
    從1977年第一代DNA測序技術(Sanger法),發展至今三十多年時間,測序技術已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從第一代到第三代,測序讀長從長到短,再從短到長。雖然就當前形勢看來第二代短讀長測序技術在全球測序市場上仍然佔有著絕對的優勢位置,但第三測序技術也已在這一兩年的時間中快速發展著。根據原理的不同,人們將測序技術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代,sanger測序。
  • 一文帶你讀懂計算機視覺
    本文為 AI 研習社編譯的技術博客一個卷積層利用圖像的2D結構在神經網絡的下一層中生成有用信息。為了避免每次都要在這些大數據集上進行重新訓練,找到一些其他代替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而遷移學習和嵌入embeddings就是這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