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數量翻倍增長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

2020-12-06 人民網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法人單位進入高速增長期,五年來單位數量翻倍;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單位佔比穩步提高;行業變動出現分化,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較快;企業法人佔比持續提高,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一、法人單位數量大幅增加

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事制度改革啟動實施和持續推進,市場活力不斷得到激發,單位數量呈爆發式增長。

2018

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

2178.9

萬個,與

2013

年末相比(

2013

年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增加

1093.2

萬個,增長

100.7%

,年均增長

14.9%

。產業活動單位

[1]

2455.0

萬個,增加

1151.5

萬個,增長

88.3%

,年均增長

13.5%

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佔比穩步提高

2018

年末,從事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數量為

1716.1

萬個,佔全部單位的

78.8%

,比

2013

年末提高了

4.1

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為

21067.7

萬人,佔全部單位從業人員的

55.0%

,比

2013

年末提高了

9.1

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

739.8

萬億元,佔比為

81.0%

,比

2013

年末提高了

7.1

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150.8

萬億元,佔比

51.2%

三、新興行業單位數量較快增長

不同行業增速出現明顯分化。分行業看,

2018

年末單位數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為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佔全部單位的比重分別為

29.8%

15.0%

11.7%

。絕大多數行業單位數量均比

2013

年末有不同幅度的增長,但增速出現明顯分化(見表一)。增速較高的有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建築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分別增長

306.9%

250.6%

179.9%

178.2%

。增速較低的有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衛生和社會工作,分別增長

5.1%

9.2%

。採礦業是單位數量唯一減少的行業,五年間減少了

1.9

萬個,下降了

21.2%

表一 按行業門類分組的法人單位數

法人單位

(

萬個

)

比重

(%)

2013

年增加

(

萬個

)

2013

年增長

(%)

合 計

2178.9

100.0

1093.2

100.7

採礦業

7.0

0.3

-1.9

-21.2

製造業

327.0

15.0

101.8

45.2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11.1

0.5

4.0

57.2

建築業

121.8

5.6

87.1

250.6

批發和零售業

649.9

29.8

368.9

131.2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57.7

2.6

31.5

120.3

住宿和餐飲業

43.1

2.0

23.2

116.1

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92.0

4.2

69.4

306.9

房地產業

74.5

3.4

40.1

116.6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255.1

11.7

163.4

178.2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127.6

5.9

82.0

179.9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4.9

0.7

6.4

75.5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49.7

2.3

30.7

160.8

教育

66.6

3.1

25.2

60.9

衛生和社會工作

27.3

1.3

2.3

9.2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56.7

2.6

33.6

145.8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159.7

7.3

7.7

5.1

註:表中合計數含農、林、牧、漁業和金融業數據。

信息產業高速增長。五年來,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8

年末,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共有法人單位

92.0

萬個,比

2013

年末增加

69.4

萬個,增長

306.9%

;從業人員

1010.7

萬人,增長

87.4%

;資產總計

15.7

萬億元,增長

102.4%

四、企業主體作用進一步增強

企業法人佔比繼續提高。隨著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推進和營商環境的逐步優化,企業數量快速增長,佔比持續提高。

2018

年末,全國共有企業法人單位

1857.0

萬個,比

2013

年末增加

1036.2

萬個,增長

126.2%

,佔全部法人單位的比重從

75.6%

提高到

85.2%

機關事業法人佔比下降較大。

2018

年末,全國共有機關、事業法人

107.5

萬個,比

2013

年末增加

3.8

萬個,增長

3.7%

,佔全部法人單位的比重從

9.6%

下降到

4.9%

。社會團體和其他法人單位數量為

214.4

萬個,比

2013

年末增加

53.3

萬個,增長

33.1%

表二 按機構類型分組的法人單位數

2018

2013

數量

(

萬個

)

比重

(%)

數量

(

萬個

)

比重

(%)

2178.9

100.0

1085.7

100.0

企業法人

1857.0

85.2

820.8

75.6

機關、事業法人

107.5

4.9

103.7

9.6

社會團體和其他法人

214.4

9.8

161.1

14.8

註:因四捨五入原因,存在分項合計與總計不等的情況。

五、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國有企業繼續發揮支柱作用。

2018

年末,全國共有國有控股企業

24.2

萬個,比

2013

年末增加

2.4

萬個,增長

10.9%

。國有控股企業數量僅佔全部企業的

1.3%

,但從業人員佔全部企業的

15.7%

,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私營企業數量快速增長。

2018

年末全國私營企業

1561.4

萬個,比

2013

年末增加

1001.0

萬個,增長

178.6%

,佔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比重由

68.3%

提高到

84.1%

港澳臺商和外資企業穩定發展。

2018

年末,全國共有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11.9

萬個,比

2013

年末增加

2.3

萬個,增長

23.8%

,資產總計增長

82.1%

,全年營業收入增長

26.0%

。外商投資企業

10.3

萬個,比

2013

年末減少

0.3

萬個,下降

2.8%

,但資產總計增長

59.2%

,全年營業收入增長

15.7%

[1]

:產業活動單位是指具備以下條件的單位:(1

)在一個場所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社會經濟活動;(2

)相對獨立組織生產活動或經營活動;(3

)能提供收入、支出等相關資料。產業活動單位包括單產業法人單位和多產業法人單位所屬的產業活動單位。(國家統計局普查中心)

相關焦點

  • 單位數量快速增長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企業註冊日趨便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活力不斷激發,單位數量進一步呈爆發式增長。一、單位數量快速增長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單位數量相對穩定,增長較為平緩;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發展,單位數量迎來快速增長。
  • 2020四川省法人單位數量現狀分析:企業數量成倍增長
    中商情報網訊:四川省法人單位數量五年來翻倍,企業法人井噴式增長,總體呈現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成都經濟區集聚效應更為明顯等特徵。
  • 我國法人單位數量進入快速增長期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化,我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準入門檻進一步放寬,法人單位數量進入快速增長期。與上次普查相比,全國法人單位數量五年間實現翻倍增長,第三產業單位佔比穩步提高,企業佔據主體地位,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 政策推動高性能PI薄膜「國產化」,5G換機需求將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打開APP 政策推動高性能PI薄膜「國產化」,5G換機需求將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李明俊 發表於 2020-11-25 16:54:54
  • 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極大激發創新活力
    近年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帶動創新活力全面提升,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等「全鏈條」全面躍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部署推動了一系列改革,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行動、規劃,實行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合法權益特別是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
  • ...機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激發人才活力動力 匯聚發展勢能動能
    核心速讀:  ◆配套完善100多項制度文件,以品牌整合、統籌聯動、政策銜接、活力激發為抓手,推動雲南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深水區挺進  ◆建成5個「雲南省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基地」、與9家海外機構籤訂「海外引智工作站」協議  ◆以27項服務為重點,打造「一站式」服務保障措施,對引進人才按條件給予工作生活補助
  • ...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消費潛力...
    國家統計局:總體來看,工業企業利潤穩定恢復態勢進一步鞏固,累計利潤實現正增長。同時也要注意到,工業企業應收帳款增速有所上升,現金流壓力加大,不利於企業生產經營的持續恢復。下一步仍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按照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消費潛力,推動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健康發展*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國人民銀行...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談2021年金融熱點問題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金融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 國務院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
    既要降低經濟運行成本、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又要提高居民收入、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任重而道遠。同時,部分勞動者人力資本積累不足、增收困難,部分市場主體等待觀望,部分地區行業收入增長潛在動能不強,部分收入分配政策指向寬泛、聚焦不夠。
  • 習近平時間|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釋放數字經濟潛力
    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指出,中方提出倡議,推動各方分享數位技術抗疫和恢復經濟的經驗,倡導優化數字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釋放數字經濟潛力,為亞太經濟復甦注入新動力。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數位化發展,數字經濟打破地域界限,為開拓國際市場、引進優質資源,推動形成更加開放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動能。
  • 耿馬:激發派駐活力 提升監督質效
    自深化派駐機構改革以來,耿馬縣紀委監委向全縣61個單位派出15個紀檢監察組,實現了派駐監督全覆蓋。去年以來,各派駐紀檢監察組切實發揮派駐「探頭」作用,不斷激發派駐活力,多措並舉對各派駐部門開展精準監督,有效提升派駐監督質效。
  • 涵養人才「活水」激發「三態」活力
    那麼,應如何涵養人才「活水」,煥發人才的活力呢?  要涵養人才源頭「活水」,激發初態活力。「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大至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小至一個地區、一個部門,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乃至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必定有一套科學的人才選拔任用機制體系,有一個人才為先惜才愛才的發展理念,有一個激勵人才幹事創業的廣闊平臺。
  • 激發人才活力動力 匯聚發展勢能動能
    近年來,雲南省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不斷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破除制度藩籬,在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人才各方面創新模式、放權鬆綁,激發了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營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發展生態,為雲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 激發「小」活力 匯聚大能量
    激發「小」活力 匯聚大能量 ——「十三五」期間淮北市發揮 中小企業服務平臺作用促高質量發展 2020-
  • 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需求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4億人民上下一心,全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實現由負轉正,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明年中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中國日報》全英文報導:黃浦法治政府激發市場活力
    近日,《中國日報》China Daily刊發報導:Ministry: Stronger supervision boosts government transparency《加強監管提升政府透明度》,其中提到上海黃浦區「一網通辦」平臺以及智能在線服務系統,一系列法治政府改革舉措極大降低民眾行政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
  • 天然藥物市場迅速崛起 植物提取物需求將不斷增長
    植物提取物市場規模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植物提取物需求量的穩定增長大大刺激了本行業的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權威發布的《植物提取物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6年全球植物提取物銷售額達101.4億美元,2016年達到333.2億美元,年均市場發展速度約為12.63%。
  • 接連三月增長翻倍 磷酸鐵鋰電池裝車火爆
    原標題:接連三月增長翻倍 磷酸鐵鋰電池裝車火爆 關注相關個股   近日,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磷酸鐵鋰電池共計裝車量
  • 噴湧而出的活力哪裡來
    隨著國家政策對文化產業的支持以及經濟轉型升級步伐的加速,文化產業成為資本市場的「新貴」,文化產業投融資的潛在活力被極大激活。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巡視員施俊玲在此次會議上指出:「當前,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的背景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文化產業成為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的重要抓手和動力。
  • 全球傳感器市場不斷增長,哪幾種傳感器在國內的市場規模最大?
    打開APP 全球傳感器市場不斷增長,哪幾種傳感器在國內的市場規模最大?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8-01 10:57:00 隨著經濟環境的持續好轉,市場對傳感器的需求將不斷增多,據高工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幾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