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地形的總體特徵
(1)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第一二級界線:崑崙山一一祁連山一一橫斷山;第二三級界線:大興安嶺一一太行山一一巫山一一雪峰山。各自特徵如下:
第一級階梯: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階梯:1000~2000米,有內蒙古、黃土、雲貴高原,塔裡木、準噶爾、四川盆地。
第三階梯:500米以下,有東北、華北、長江中下遊三大平原以及東南丘陵、遼東、山東丘陵。
大陸架的分布:黃海、渤海全部、東海大部(最寬廣)、南海一部分
(2)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佔2/3)。
(3)山區:山地、丘陵、崎嶇高原統稱山區
(4)山脈縱橫交錯。我國多山,山脈構成地形骨架,成為地形區之間的分界線,其他地形鑲嵌其中。
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
(1)主要山脈的分布:
(2)走向:山脈脈絡延伸方向。
·東西走向: 北:天山—陰山;中:崑崙山—秦嶺;南: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 東:臺灣山脈;中:長白山-武夷山;西: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臺灣山脈主峰玉山(3997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
·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小興安嶺、大別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海拔>6000米,世界最雄偉,主峰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尼邊境,海拔8844.43米。
還有:岡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
附:中華五嶽:東嶽泰山(魯)、西嶽華山(陝)、北嶽恆山(晉)、南嶽衡山(湘)、中嶽嵩山(豫)。中華四大佛教名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
四大高原
a.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特點:世界最高、我國最大(佔全國1/4);多大山脈,相對高度較小;(「遠看是山,近看成川」);多雪山、冰川、大河源頭、多湖泊(為高原湖區)。探究:高原形成原因。
b.內蒙古高原:甘新邊界,祁連山麓-大興安嶺,南到長城。特點: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蕩,是重要牧場(「天蒼蒼、野茫茫」);經度地帶性顯著: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中部多草原。
c.黃土高原:長城-秦嶺,祁連山東端-太行山。特點:世界黃土分布最廣、最深厚區;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
【高原黃土和水土流失成因】
黃土是地質時期強勁的偏北風從北方乾旱地區吹來的(風力沉積作用)。黃土層土質疏鬆,地面植被覆蓋率低,夏季多暴雨,地表受雨水衝刷,水土流失嚴重,形成千溝萬壑。其生態環境脆弱,水旱災害頻繁,農業落後,貧困。但礦產豐富,煤、鐵、有色金屬等儲量豐富。人們利用黃土的直立性和乾燥性的特點,開鑿窯洞。窯洞冬暖夏涼。
d.雲貴高原:雲南東部、貴州大部。特點:地面崎嶇,起伏較大(「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石灰巖廣布,喀斯特地形發育(路南石林);地勢西高東低(西部「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有許多「壩子」(山間小盆地)。
【雲貴高原的喀斯特】
雲貴高原因為石灰巖分布廣泛,本地氣候溼熱,長期受流水的溶蝕,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異的喀斯特地形(雲南的路南石林、廣西桂林山水)。但其地面崎嶇,土壤瘠簿,不利於農耕。只有「壩子」,比較平坦,是當地主要的耕作業區。地面有漏鬥,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質條件複雜,地表水易滲漏,並給修建水庫,工程建設增加了很大難度。
四大盆地
a.塔裡木盆地:南疆,天山-崑崙山。特點:中國最大內陸盆地;有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多綠洲,是新疆主要的農牧業區,天山、崑崙山麓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綠色通道。現在發現儲量較大的內陸油氣田。
b.準噶爾盆地:北疆,阿爾泰山-天山。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沙漠廣布,風蝕作用明顯。
c.柴達木盆地: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西北部,阿爾金山-祁連山-崑崙山。特點:地勢最高盆地,典型的內陸高原荒漠盆地;氣候乾燥,東部多沼澤、鹽湖。礦藏豐富(「聚寶盆」)。
d.四川盆地:四川省東部,青藏高原-大巴山、秦嶺-巫山-雲貴高原。特點:中國最大外流盆地,周圍山嶺、高原環繞(「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內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是岷江的衝積扇平原),有肥沃紫色土,灌溉便利(都江堰),物產富饒。(「紫色盆地」、「天府之國」)。
【四川盆地成因】在地質史上是一個大湖盆,後來由於湖水外洩、下切,形成了三峽。
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三部分。特點:我國最大;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勢坦蕩,中部稍高;黑土廣布、低地多沼澤。
·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黃海之間。特點:我國第二大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典型衝積平原,黃河是其形成的主力軍。
·長江中下遊平原:西起巫山,東到海濱。特點:我國第三大平原,東西呈狹長型;地勢低平,斷續相連,由江漢、鄱陽湖、洞庭湖、長江三角洲組成;河網密布,湖泊眾多,典型的水鄉和"魚米之鄉"。
主要丘陵
與平原交錯分布在第三級階梯上,主要有遼東、山東和東南丘陵。海拔在200~500米,多開闢成梯田、果林,或栽培經濟林木。有泰山、黃山、廬山、桂林山水等風景名勝。
地形對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地勢西高東低:a.利於溼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b.使許多大河東流,溝通東西交通;
c.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地段(階梯交界處),產生巨大水能。
五種基本地形齊全:為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條件。如平原宜發展種植業,高原發展畜牧業的條件良好,山區在發展林業、畜牧業、旅遊業和採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乾旱、半乾旱的平原、高原則適宜發展畜牧業;乾旱、半乾旱區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綠洲區、平原區才可發展種植業。
山區面積廣大(佔2/3):不利於發展種植業,造成耕地資源不足;造成地形崎嶇,交通不便,經濟文化相對落後。但森林、礦產、水力、旅遊資源豐富,在山區宜發展林業,採礦業及旅遊業。
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a.中國地震帶有:
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
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
西南青藏高原和四川、雲南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b.我國火山分布:「死多活少」,內蒙古高原
南部、東北山區、 臺灣、海南島等地。
c.泥石流分布:多產生在西部青藏高原邊緣山區,東部低山丘陵與平原交替處。
1、地形概況
(1)陸上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界線:
第二級階梯——青藏高原邊緣以東和以北,一系列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盆地。海拔lOOO米~2000米。
界線:
第三級階梯——以丘陵和平原為主。海拔500米以下。
海上大陸架的分布:黃海、渤海全部、東海大部(最寬廣)、南海一部分
「沿北緯320緯線我國地形剖面圖」,
圖中數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填在表中相應處:
(2)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如何評價中國的地形特點)參見書本88頁
五種基本地形齊全,山區面積廣大:佔三分之二
不利於發展種植業,在林、牧、礦、旅遊等方面有優勢
2、主要山脈
東西走向:
東北—西南走向:
弧形山脈:
主峰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尼泊爾邊境,海拔8844.43米
西北——東南走向: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南北走向:
具有重要意義的山脈:參見書本90頁
填寫省級行政區的簡稱及山脈名稱
完成下面的空格:
省區界線:山脈: (山西、河北)、 (內蒙古、寧夏)、_________(江西、福建)、_____________(湖南、廣東)、____________(四川、陝西)、_________(重慶、湖北)、___________(甘肅、青海)
流域界線:______________(黃河、長江)、____________(珠江、長江)、岡底斯山(雅魯藏布江、怒江)、_______________(怒江與瀾滄江、長江)
主要山脈兩側的地形
3、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四大盆地的比較
4、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書本89頁)
4、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書本89頁)
5、地震、火山、泥石流
1.地震
a.位於環太平洋和喜馬拉雅兩大地震帶上,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b.我國主要地震帶: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2.火山
a.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
b.白頭山天池,五大連池——休眠火山。
c.臺灣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活火山,
3.泥石流
a.形成條件:坡陡谷深、巖石破碎,松疏碎屑物質多,植被不良,夏季暴雨驟降或冰雪融水匯集。
b.多發生在青藏高原邊緣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