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欽(左)
去年11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習馬會」,馬英九的見面禮「臺灣藍鵲」瓷器成為兩岸關注焦點。其設計者、臺灣陶藝家李國欽因此名聲大噪,原本專注於島內收藏市場的他,近半年來收到很多大陸陶瓷愛好者的諮詢、訂購。由此,他把登陸計劃排上議程,昨日來到廈門探路,考察自貿試驗區環境,條件成熟時讓「臺灣藍鵲」在此安個家。
想在廈門開設個人工作室
李國欽的創作有其鮮明的個人印跡,崇尚自然的他,專注於瓷花藝術,作品多體現花鳥蟲魚,更以臺灣特有物種或特殊自然物種為創作主題,除了「臺灣藍鵲」,「櫻花鉤吻鮭」、「琵鷺之舞」及「臺灣黑熊」都是他的代表作。
李國欽告訴導報記者,他之前來過廈門幾次,但主要是「生態藝術之旅」,還曾在鼓浪嶼拍到紅嘴藍鵲。此次到廈門有別以往,是為瓷器而來,想找點設立個人工作室和展示中心。
「『習馬會』之前,光是臺灣收藏的部分就做不及,因為創作速度跟不上。」李國欽說,像複雜度比較高的作品,他一年才做十幾件。比如「臺灣藍鵲」,扣除前期實地觀察的時間,第一件作品單單製作就要兩三個月。之所以說是「第一件作品」,是因為李國欽共創作了36件「臺灣藍鵲」,「習馬會」上作為伴手禮的是其中之一,也是他最滿意的。這36件作品創作時間有長有短,有了製作第一件的前置作業,釉彩、窯燒等各項數據記錄在案,後面的創作用時就少了,但基本上也要幾個禮拜才能完成。
還想為大陸培養陶瓷人才
「習馬會」之後,李國欽在大陸可謂「一炮而紅」,作品詢問度破表,有大陸的陶瓷愛好者還透過臺商找到他訂購。正因為大陸的需求量大,李國欽也有意識培養助理,提高創作速度的同時,也將這門技藝往下傳承。
這一次來廈門,他重點考察自貿區內的舜弘國際中心,正式踏出登陸設工作室第一步。據舜弘集團CEO易振龍介紹,舜弘國際中心將於今年7月正式運營,屆時會闢出專區設立兩岸藝術交流中心,此番看中李國欽大師在陶瓷方面的藝術造詣,希望他能在此設立展示中心和個人工作室,通過產業界和藝術界的合作,搭建閩臺陶瓷藝術交流融合的橋梁。
李國欽告訴導報記者,在廈門設立工作室,也不排除在此教授大陸學生,但這都是循序漸進的。尤其培養一個陶瓷人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李國欽來說,陶瓷創作已能「土隨意走」,他把泥土當成筆,想要的作品用泥土都可以做出來,此番功力背後是幾十年的練習,「拉坯、上釉、燒窯每個環節都至少要花三年以上」。
李國欽表示,陶瓷起源於中國,兩岸要共同把「中國瓷」發揚光大,在世界陶瓷工藝舞臺上重新發聲,他樂於做這樣傳承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