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家長普遍關注孩子的身高,尤其是男孩子,長相一般,如果有個好身高,看上去高大威猛,也帥氣萬分,將來容易俘獲女孩的心。
現在有條件了,家長們在孩子長高這件事上做足了工作,給孩子吃各種好吃的,希望孩子都能長個大高個。
這些努力也沒有白費,孩子們整體身高都提升了不少。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18-44歲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9.7釐米和158釐米,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1.2釐米和0.8釐米。
但是也有個別的孩子出現了問題,卻沒有引起重視,導致發的時候已經晚了,父母追悔莫及。
14歲男孩1.55米,再也長不高醫生痛斥:一些老話信不得
杭州的張同學(化名)今年14周歲,身高153.1釐米
張同學(化名)今年14周歲,身高153.1釐米,是班裡比較矮的孩子。
媽媽以前感覺不對勁,但是老人說,男孩子發育晚,到十七八還竄一竄,很多孩子初中很矮 ,到高中就成了大個子。
媽媽聽信了老人的話,就把這事放下了,直到孩子14了,還是不見高,越發覺得不對勁,才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市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徐芳給孩子檢查後發現,男孩的骨骺線基本閉合,剩下的生長潛能不足兩釐米!
也就是說孩子只能長到1.55米,以後就沒有再長高的機會了。
一些老話信不得,所謂的「晚長」,醫學上是指青春期發育延遲。但即便父母有「晚長史」,也不代表孩子一定會晩發育。如果孩子早發育了,身高沒長,骨骺線閉合,就沒有再長高的機會了。
孩子已經到了特別要好的年齡,這結果無疑給孩子當頭一擊,媽媽悔不當初。
孩子長不高,不是基因問題,而是父母的疏忽大意
孩子長不高,不一定是基因問題,上面這個孩子預測可以長到1.65米,但是卻只能長到1.55米,這和父母的疏忽不無關係。
我們可能不太清楚,小孩的骨骼上有一種名為「骨骺線」的軟骨組織,是成人所沒有的。女性的骨骺線在15-16歲閉合,男性則在17-18歲閉合,之後,急速的長高也會停止。
「骨骺線」提前閉合的原因一般有三個:營養不均衡、熬夜 、不運動。
現在飲食充足,家長常常給孩子吃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垃圾食品,這些食物如果激素過多,會導致孩子提前發育。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晚上寫作業到很晚,或者喜歡玩手機、電腦,熬夜打遊戲等等,睡眠不足,會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下降。
同樣的,孩子因為學習、玩電子產品,坐著的時間多,運動量減少,骨骼硬度不夠,也會拖身高后腿。
家長總是以為孩子吃得好,肯定長得高,發現孩子身高一般,想當然的認為是晚長,不愛孩子去檢查,錯過了青春期的黃金生長期。
醫生說,如果孩子的身高比同齡人低5釐米以上,就要帶孩子去檢查骨骼問題。
這裡有一份2020年的身高標準表可供參考,14歲男孩的中等身高就要165.9釐米了。
父母做好這些事,孩子長成大高個
有了前車之鑑,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特別注意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平時還要採用科學的方法,讓孩子長成大高個。
一、營養
需要給孩子補充蛋白質和能量,促進骨骼發育,但不是越多越好,要控制食用量。美國營養協會的建議如下,供參考!
魚肉中含有ω-3脂肪酸,能增加髂骨的骨密度,三文魚、小沙丁魚乾都是不錯的食物。牛肉、羊肉、豬瘦肉這些低脂肉類也是不錯的選擇,少吃香腸、培根等燻制類食品。
要補充富含鈣和鎂的食物,鈣元素和鎂元素共同協作,維持肌肉的正常收縮,緩和肌肉興奮與緊張等,對機體至關重要。
深綠色蔬菜、豆製品、牛奶、堅果、帶骨頭的小魚、蝦皮、海產品中富含鈣質。
魚蝦貝類、豆製品、海藻、紫菜中大量存在鎂元素。
由此看出,給孩子合理搭配飲食非常有必要,我們要做一個勤快的父母。
二、睡眠
有調查結果顯示:骨密度高的孩子都在晚上10點前睡覺。生長激素也在夜晚睡覺時分泌最多 。
所以要保證孩子的睡眠,觀察發現,孩子的作業能在10點前寫完,只是孩子的時間沒有安排好,導致作業拖拉完不成。
要提高孩子學習的專注力,上課好好吸收課內知識,做好課堂筆記。回家後先複習回顧 ,再做作業,最後預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保證睡眠質量。
三、運動
日本針對幼兒的研究發現,男孩學習某項運動,女孩有每天運動的習慣,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骼強度。
所以運動非常關鍵,要讓孩子每天養成運動的習慣。如果學習離家較近,可以讓孩子 步行去上學。孩子在學校有體育課,但可能不夠充足,回家後也要做體能訓練。
運動習慣開始比較難,父母帶動一起做,長期堅持下去就好了。
身高關係到孩子的個人形象,對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都有很大影響,和未來的生活、工作、交友也有很大關係,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身高,各方面做好充足準備,讓孩子成為一個大高個。
我是@凝媽悟語,兩個孩子的媽媽,致力於培養陽光積極的孩子,歡迎關注我,育兒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