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精 非洲沙漠中的千歲蘭能活1000年

2020-11-23 驅動之家

非洲南部國家納米比亞以納米布沙漠為主。作為最偏遠和荒涼的地區,納米比亞的人口也僅比蒙古多一點,儘管它看起來沒那麼貧瘠。

納米比亞被稱為「骷髏海岸」,幾乎無人居住,但實際上卻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這裡的一些植物,比如奇異的千歲蘭,與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的東西都不一樣。

在這裡充分展示了物種對大自然的適應能力,好比Peringuey的蟒蛇,就會橫著穿過沙丘,它幾乎沒有接觸到沙子,因為沙子實在太熱了,以至於早期的歐洲探險者給這裡取名為「地獄之門」。

另一種當地的爬行動物,palmato壁虎,在每天早晨被露水浸溼的時候,會舔食自己超大的眼球。事實上,這裡每年只有0.39英寸(9.9毫米)的降雨量,生命幾乎完全依賴骷髏海岸的霧氣生存。

也許最奇怪,最像外星人的生物是一種植物,它看起來像一叢枯草。

千歲蘭的名字來源於它的學名「Welwitschia mirabilis」,儘管有時在地方語中也被稱為「n’tumbo」(「鈍」指的是它粗笨的身材),onyanga(洋蔥),或者南非荷蘭語中的tweeblaarkanniedood(兩片不會死亡的葉子)。

也許它最有趣的綽號是「活化石」,這可能是最合適的名字,因為一株千歲蘭的壽命可以超過1000年。

千歲蘭這個沙漠居民的解剖結構甚至比它的外貌和長壽的習性都要奇怪。除了根和莖外,每一株千歲蘭都有兩片葉子永不脫落,並在其一生中不斷生長。

更加奇特的是,千歲蘭是少數幾種具有性別的植物,雄性和雌性的的不同之處在於是否有圓錐狀的種子莢或是否產生花蜜。

千歲蘭還有一個不太為人知的名字叫「沙漠中的章魚」。它只有兩片葉子,而不是八個觸手,但這兩片葉子經常被骷髏海岸的多風環境所撕碎。此外,由於千歲蘭樹幹短小,葉子就會捲曲成一團,這就像一隻章魚躺在海底一樣。

千歲蘭的莖不是朝上生長的,通常它會長到一米多寬。這種矮矮的形狀有助於植物生長,即使地面溫度達到極端水平,它也能保持根系的涼爽。

此外,「叢生」的葉子在莖和根部周圍會直接保持水分。千歲蘭因其蓬亂的外表才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生存的如此之好。

千歲蘭植物是某種程度上的旅遊景點,它們大多位於沙漠的窪地中,這是因為雨水落在沙漠地區形成的。最大的植物靠近納米比亞的其他景點,這是一個數百萬年前形成的10英裡(16公裡)寬的Messum火山坑。

據報導,哪裡有一些最大型的活千歲蘭,而小型千歲蘭則在Khorixas的前哨附近,Khorixas的旁邊是經過成巖過程轉化為石頭的石化森林。

納米比亞的主要城市溫荷克在它的植物園裡有千歲蘭的樣本,遊客們也會在該國另一個主要城市斯瓦科普蒙德接觸到一些千歲蘭。

相關焦點

  • 要成精!非洲沙漠中的千歲蘭能活1000年
    非洲南部國家納米比亞以納米布沙漠為主。作為最偏遠和荒涼的地區,納米比亞的人口也僅比蒙古多一點,儘管它看起來沒那麼貧瘠。千歲蘭的名字來源於它的學名「Welwitschia mirabilis」,儘管有時在地方語中也被稱為「n’tumbo」(「鈍」指的是它粗笨的身材),onyanga(洋蔥),或者南非荷蘭語中的tweeblaarkanniedood(兩片不會死亡的葉子)。
  • 非洲沙漠中的「大章魚」:哪裡有水它就往哪走,已活1000多年
    然而在遙遠的非洲沙漠中,卻有一種植物,在這裡活了1000多年,甚至2000年,生生不息,被稱為「沙漠裡的活化石」。同時因為它可以到處移動,故而又被稱為「沙漠中的大章魚」,哪裡有水它就去哪裡,今天我們便來說說它的傳奇故事。
  • 納米布沙漠中的「活化石」,壽命長達2000年,拯救過非洲部落
    非洲沙漠有一種植物叫千歲蘭,只生長在近海沙漠,從遠處看,它像一隻在沙漠上爬行的大章魚,風一吹,就散了,扭曲了,它是納米布沙漠中一種獨特的植物,如果你有幸在非洲沙漠探險時遇到千歲蘭,你會發現它總是一團亂麻,在漫長的歲月裡,它經歷了風和太陽,又冷又熱。兩片葉子的一部分已經發黃,被風和沙子撕成一縷縷「流蘇」,但綠葉會不斷從根部冒出來代替枯葉,這種情況會持續幾千年。
  • 非洲西南部,狹長的納米布沙漠,德國當年的殖民地
    說到非洲的沙漠,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約900萬平方公裡的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從大西洋海岸一直延伸到印度洋的紅海。這就給人們造成一種印象:非洲只有在北部才有沙漠。事實上,非洲南部也是有沙漠的。比如在南部非洲的西南部,有一個卡拉哈迪沙漠。卡拉哈迪沙漠橫跨納米比亞東部,波札那西部,南非北部,面積約63萬平方公裡。
  • 存在了三億年的秘密?在非洲沙漠被解開?被掩藏的事實
    在前段時間有兩位地質學家穿越了非洲的納米比亞北部的沙漠,在其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山丘,他們的停留以及研究,讓一個存在了三億年的秘密,在非洲沙漠被解開,在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裡。他們曾在年幼時在北愛爾蘭發現過這種結構的地形,如今卻在納米比亞北部沙漠看到了,他們認定這會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歷史,可能會解開一段被沙漠掩藏的事實。
  • 非洲肺魚:能在沙漠中生存,可以休眠長達4年
    這種動物便是非洲肺魚,很多朋友應該會不理解小編為何要介紹一個魚。可是小編若是說這種魚可以在沙漠中生存,那麼你的興趣是不是就大了呢?不過這種魚類在我國可是絕對看不到的,或許書上有一些記載,但是終歸是親眼所見帶來的震撼更大。而這種魚雖然被稱為是非洲肺魚,但是在南美洲也是可以見到的。所以不管怎麼說,你想看到這種神奇的魚兒一定是要走出國門前去國外才能看到的。
  • 沙漠裡的「活化石」,壽命長達2000年,曾拯救一非洲部落
    ,而且最長的已經有兩千年之久。植物都是要在土壤中生長的,在沙漠中,沙子就是它們的土壤,千歲蘭和其他的沙漠植物一樣,根部都在沙漠裡埋藏著,外面露著葉片。但值得一提的是,千歲蘭是會開花結果的,它的每一顆植株都有上萬粒果實,不過真正能夠在沙漠酷熱環境中存活下來繼續生長的,少之又少。
  • 非洲沙漠中的「大章魚」:哪有水它就往哪走,已存活1000多年
    提到沙漠,相信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印象都是一片荒蕪的黃沙,沙漠是十分缺水的,而世間萬物都需要靠水來滋養,所以說沙漠上是很難見到綠色植物的。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位於非洲沙漠的大章魚,此章魚非彼章魚,而是一種綠色植物,已經生活了上千年,他到底是如何生存的呢?
  • 它生活在沙漠,卻是世界上最長壽的草本植物,壽命高達1000多年
    沙漠,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乾旱、荒涼而又絕望的,在沙漠中很難看到動植物的存在。然而在非洲的西南部有這麼一種植物,它生活在乾旱的沙漠中,卻是世界上最長壽的草本植物,最高壽命高達1000多年,它就是生活在納米比亞納米布沙漠中的百歲蘭,又稱千年蘭。
  • 沙漠裡這種像章魚一樣的植物,一生只長兩片葉子,卻能活1000年
    如果問你能活1000年的植物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會說是仙人掌。眾所周知,仙人掌是我們平常所見的生存能力最強的植物。其實,雪靈谷要告訴你的是,能活1000年的植物不是仙人掌,而是這種植物。在非洲納米比亞和安哥拉邊界的納米布大沙漠中,生長著一種奇異的植物,名叫千歲蘭。顧名思義,這種植物可以在乾旱的沙漠中生活上千年。
  • 南非納馬誇蘭沙漠:野生多肉植物的「王國」,多肉種類超過1000種
    地球誕生於大約距今46億年之前,然後就開始了地球傳奇的演化歷程,最早大約在距今35億年之前,地球上就開始出現了生命,隨著生物從簡單到複雜、低等到高等的進化,最終形成了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目前推測地球上大約有870萬個物種。
  • 沙漠中活了1000年的「大章魚」,靠吸收附近水分生存,可移動
    「本文章已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沙漠中普遍乾旱缺水,也就導致很少有生物沙漠中長久的存活,而卻有這樣的一種生物,被譽為沙漠中的「大章魚」,這種植物只要靠吸收附近水分生存,可以活到1000歲,並且能夠進行移動。
  • 去農博會感受非洲沙漠風情
    展館內有百餘種原產於非洲沙漠的名貴植物 裴春雷/攝城市晚報訊 在長春也能感受沙漠風情?來農博會就行!本屆農博會首次設立沙漠植物館,整個展館都是用沙子鋪地,還從南方引進各種不同品種的沙漠植物,相信觀眾來本屆農博會一定能領略到異域風情。據了解,沙漠植物園佔地2000平方米,展示原產於非洲沙漠的100餘種名貴植物,以及經過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紅豆杉盆栽。
  • 非洲沙漠中住著一種「大章魚」,存活千年之久,遇到風會翩翩起舞
    文/1最近幾年旅遊的熱潮一直高漲,很多人都會利用假期時間外出遊玩,景區的多樣化也讓遊客的選擇更多。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產自非洲的一種「大章魚」,它生活在沙漠之中,由於景色的特殊性,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提起非洲的沙漠,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片荒蕪,漫天黃沙飛舞。
  • 非洲沙漠裡的「大章魚」:何處有水它就往何處去,能活2000年
    ——《逍遙遊》在《逍遙遊》中,有這麼一種神奇的生物。它叫鯤,大到不知道它有多大,並且可以化成鳥,鳥也是大到不知道有多大,而且能夠飛起來,飛起來還特別快,只是鯤這種奇妙的生物只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之中。拋去想像,現實中也有些奇妙的生物存在,就像非洲沙漠裡邊的「大章魚」,它的奇妙之處就在於:何處有水它就往何處去,並且它能夠活2000多年。
  • 「非洲之角」沙漠蝗蟲肆虐,原因或是厄爾尼諾現象使降水異常增加
    ,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非洲之角」地區爆發了十分嚴重的「蝗蟲災害」,肯亞的蝗蟲是近70年來最為嚴重的,索馬利亞地區的蝗蟲也是近25年來最嚴重的,數以千億計的蝗蟲大肆破壞植被和農作物,使得非洲東北部地區受到嚴重的威脅。
  • 塔克拉瑪幹沙漠地表之下竟藏著海洋,水來自哪?中國沙漠中的奇觀
    說起我國新疆地區,不少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無邊無際的大漠,的確事實也是如此,在新疆境內沙漠所佔的面積太大了。今天筆者要帶大家了解的是位於新疆素有死亡之路之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橫亙南疆,這裡的流沙在幾千年的歲月當中埋葬了眾多繁盛一時的綠洲文明。
  • 10張來自谷歌地圖的衛星照片,非洲的沙漠中,出現一個巨型水池
    圖一,弗德裡克,茅利塔尼亞的一個已經廢棄的鐵礦基地,地處西撒哈拉沙漠邊緣。曾經車來車往的繁華之地,現在已經被風沙侵蝕,見證了歲月滄桑。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一處美麗的海灘。從衛星照片上也可以看出,雖然這裡風景如畫,令人嚮往,但是由於海岸線低淺,很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冰島的一處衛星圖像,似乎是一副一氣呵成的中國水墨畫。
  • 非洲沙漠發現「鯨魚」結構,3億年前秘密被揭開,有點難以置信
    非洲是一個地形劃分涇渭分明的大洲,非洲的北部是沙漠。中間是寬闊的高原,中東部是大裂谷,中西部是熱帶雨林。但是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非洲西南部的沿海地帶,竟然也有一個狹長的沙漠地帶,它就是納米比沙漠,最近,科學家們在納米比沙漠上就有了驚人的發現。
  • 非洲地區是否有冬天,哪些非洲國家會下雪,撒哈拉沙漠會下雪嗎?
    印象中酷熱乾旱的非洲實際上非洲的很多地區還沒有炎夏中的重慶、武漢這些火爐城市熱。非洲真正熱的地方也就是撒哈拉沙漠的周邊地區,其他大部分非洲地區溫度還是比較適宜的。從地理結構上看非洲是一個高原大陸,它很多地方的海拔都超過了1500米以上,海拔越高,氣溫自然也就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就要下降0.6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