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臺大功率光熱發電汽輪機研製成功

2020-11-25 四川日報

國內首臺大功率光熱發電汽輪機研製成功

東汽研製的國內首臺大功率太陽能光熱發電汽輪機。周亞飛 攝

    

 24小時發電,投運不造成環境汙染
 本報訊(記者 吳曉彤)6月9日,由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中廣核德令哈5萬千瓦機組完成廠內空負荷試車,順利衝轉至額定轉速,成功進行了110%的超速試驗,各項指標優良,這標誌著國內首臺大功率光熱汽輪機組研製成功,機組交付後將成為國內首臺投運的大功率太陽能光熱發電汽輪機。
  據悉,太陽能光熱汽輪機是太陽能光熱發電的主要動力設備,光熱發電作為太陽能新能源利用的一個重要方向,有別於傳統光伏發電技術,它通過太陽島收集太陽光能光熱,並通過換熱裝置將其轉變為熱能加熱蒸汽,將蒸汽引入汽輪機進行能量轉換做功,從而實現太陽能發電。與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結合熔鹽儲熱技術可以實現24小時發電,具備快速調峰功能,建造、投運過程中不造成環境汙染,同時規模化成本在未來將低於光伏發電,因而優勢明顯。
  然而,光熱發電汽輪機開發難度非常大,有許多技術難題一直制約著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的發展。東汽工業透平技術研發團隊結合有關研製經驗,成功解決了太陽能光熱發電機組高壓轉子、齒輪箱、發電機轉子、中低壓轉子同軸布置的結構難題。同時,通過與國內知名高校合作,對汽輪機重要部件的壽命進行了預測分析並制定了壽命管理方案,為光熱發電汽輪機在服役周期內穩定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能滿足機組每日快速啟停的需求。為將光熱發電汽輪機的經濟性提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東汽還對光熱發電汽輪機的熱力系統和汽缸的進汽方式進行了優化,並開發了軸向排汽低壓缸。
  正是經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積累,東汽從世界各大汽輪機製造商中脫穎而出,以先進的技術優勢中標了國內首臺太陽能光熱商業電站——中廣核德令哈50MW槽式電站項目。德令哈項目的成功研製對東汽進軍太陽能發電領域、搶佔太陽能光熱發電市場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杭汽輪打造國內功率最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汽輪機
    作為我國首批光熱示範項目之一,自2019年9月底進入性能考核期以來,該電站已累計發電達7486.96萬kWh,上網電量6708.71萬kWh,平均發電量達成率達97.06%,其中今年前三月發電量達成率更是連續超過100%,創下全球同類型電站投運後同期最高紀錄。「如此之高的發電效率,這臺汽輪機功不可沒。」
  • 東方汽輪機新一代百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空冷汽輪機獲新突破
    日前,國內權威研究機構完成對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簡稱「東方汽輪機」)自主研製的榆能橫山煤電一體化發電項目1號機性能試驗。結果顯示,機組各項考核指標優於設計值。
  • 助力海南城市垃圾發電廠擴建項目 「德陽造」領跑垃圾發電汽輪機市場
    近日,由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簡稱「東方汽輪機」)研製的海口垃圾發電項目1號汽輪機組已抵達電廠,即將進入現場裝配階段,2號汽輪機組也於11月15日進入總裝階段。項目建成後,將提高海口市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推動海口市成為國際知名的綠色生態城市和擁有一流生態環境的熱帶濱海旅遊宜居城市。
  • 光熱發電:中國下一張「國家名片」?
    ,用斯特林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反射太陽光到集熱塔頂端的集熱器,集熱器中的熱量通過換熱裝置加熱鍋爐產生蒸汽,驅動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組發電。蘭州大成200kW光熱發電示範項目。圖中左側為槽式光熱發電系統,右側為菲涅爾式光熱發電系統。圖片由作者收集,下同中船重工711所研製的1kw碟式太陽能光熱斯特林發電系統。可以看出,它實際上就是在太陽灶上安裝了一個用斯特林發動機驅動的發電機。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原理示意圖。
  • 中小型汽輪機產業轉型升級需求迫切(產業觀察)
    「重大輕小」  汽輪機是一種知識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裝備產品,代表一個國家動力裝備的研製水平,被稱為「機械工業的皇冠」。經過60多年發展,我國汽輪機技術研發製造體系已基本建立並日益完善。我國大容量汽輪機技術一直受到政策和行業專家的關注,屢創新高,發展迅速。
  • 國內首臺最大容量船用汽輪發電機組告捷: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
    國內首臺最大容量船用汽輪發電機組告捷: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 「中船重工」微信公眾號 2018-01-25 20:32
  • 光熱發電技術淺析
    隨著國家的重視與提倡,光熱發電技術正以一種蓬勃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2015年12月30日發布的《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15年本,節能部分)》中,中低溫太陽能工業熱力應用系統技術和染整企業節能集熱技術被列入目錄中。2016年開年,更是各類的光熱展覽、研討會不斷。那麼光熱發電技術是如何利用太陽能發電,又是如何分類呢?下面就圍繞這兩個問題簡要分析一下光熱發電技術。
  • 太陽能光熱發電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鏡面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  採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矽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
  • 東方電氣研製的國內首臺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成功投運
    6月27日21:00,由東方電氣集團研製的國內第一臺超超臨界二次再熱660MW機組—華能安源電廠1號機組,在江西萍鄉市一次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標誌著中國電力設計、製造、安裝和調試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 太陽能光熱發電的主要形式_太陽能光熱發電有哪些特點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什麼原理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採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矽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而且,這種形式的太陽能利用還有一個其他形式的太陽能轉換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即太陽能所燒熱的水可以儲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陽落山後幾個小時仍然能夠帶動汽輪發電。
  • 「重大輕小」現象突出 我國中小型汽輪機產業亟需轉型升級
    汽輪機行業「重大輕小」  汽輪機是一種知識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資金密集型重大裝備產品,代表一個國家動力裝備的研製水平,被稱為「機械工業的皇冠」。經過60多年發展,我國汽輪機技術研發製造體系已基本建立並日益完善。我國大容量汽輪機技術一直受到政策和行業專家的關注和重視,屢創新高,發展迅速。
  • 世界首臺!1000兆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汽輪機扣缸
    4日12日下午15時06分,中電建核電公司承建的大唐東營2x1000兆瓦世界首臺六缸六排汽一號機汽輪發電機組順利扣缸完成,從扣缸到三缸成功就位,歷時29小時。該機組為世界首臺超超臨界,六缸六排汽,單軸,二次中間再熱,超長軸系(軸系全長59.5m,末級葉片高度1146mm),超低背壓(設計背壓2.9kPa),超低煤耗(設計煤耗258.72g/kwh)海水直流冷卻,純凝汽輪機。
  • 相關上市公司太陽能光熱業務
    此外2019年國內共有四個光熱發電項目建成投產,其中,中電建青海共和50MW光熱發電項目採用了杭鍋股份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熔鹽吸熱器系統;魯能海西格爾木50MW光熱發電項目採用的熔鹽-蒸汽發生系統也均由公司完成設計、供貨。
  • 能建技術帖|一文讀懂光熱發電
    光熱發電又叫做太陽能聚熱發電利用大規模陣列式的◆ 平面反光鏡◆ 拋物面反射鏡◆ 碟形太陽光反射鏡將太陽熱能反射到既定的小區域從而收集太陽熱能再通過熱交換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簡單來說光熱發電就是利用太陽光的熱量來發電
  • 一文看懂太陽能光熱發電原理及分類
    目前我國正在研究蓄熱的各種新技術新材料,更有專家提出用陶瓷等價格低廉的固體蓄熱,以達到降低發電成本的效果。   發電系統:用於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發電機有汽輪機、燃氣輪機、低沸點工質汽輪機、斯特林發電機等。這些發電裝置,可根據汽輪機入口熱能的溫度等級及熱量、蒸汽壓力等情況進行選擇。
  • 我國首臺汽輪機高位布置發電機組首次併網一次成功
    12月3日20時36分 ,世界首例、我國首臺汽輪機高位布置發電機組-國家能源集團國華電力錦界電廠5號機組首次併網一次成功,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高位布置結構偏擺參數在正常範圍內,標誌著世界首例汽輪機高位布置發電機組正式進入帶負荷試運階段,為後續投入商業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 國內首臺10MW海上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在東方電氣研製成功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朱雪黎)8月21日,東方電氣集團傳來好消息:這一天,國內首臺10MW海上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研製成功。據介紹,該臺發電機將發往福建,安裝在興化灣風場。「想著我們製造的500多噸重的風力發電機,將在120多米的海上高空,24小時旋轉,全球最大,想想都挺激動的。」不少參與研製的工作人員說。10MW海上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尺寸大,加工製造精度要求高。
  • 光熱發電的前景和弊端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這種技術的關鍵元件是太陽能電池,經過串聯後進行封裝保護可形成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發電裝置。一、光熱發電光熱發電是指將太陽能聚集,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進而驅動汽輪機發電。
  • 「德陽智造」樹立空冷發電領域新標杆
    (記者 伍玲) 記者從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簡稱「東汽」)相關部門獲悉,近期,國內權威研究機構完成榆能橫山煤電一體化發電項目2×1000MW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2號機的性能試驗,結果顯示,機組各項考核指標優於設計值。
  • 國內首臺 重慶造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機組成功交付
    重慶日報消息,記者昨(9)日從江津區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獲悉,由該公司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6兆瓦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發電機組完成機械運轉試驗,機組運行情況良好,達到設計要求,順利出廠交付用戶,這對於推動我國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商業化具有裡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