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額最多將減少32%,對哪些國家影響大

2020-12-04 希財網

文/龍小林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全球的貿易可能會出現大幅減少。根據近日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的貿易額或下降13%—32%,在這種情況下,世界GDP可能會萎縮2.5%—8.8%。若真如世貿組織預測那樣,無論是全球貿易額還是GDP的降幅都將超過2009年。那麼,如果全球貿易額出現大幅下降,哪些國家受影響會比較大呢?

在國際貿易額出現大幅下降之時,受影響較大的肯定是那些對出口依賴高,同時內需又不足的國家。下面這些國家應該都屬於這一類。

1、韓國

韓國的面積比我國浙江省還要小一些,人口也才5000多萬,卻能在GDP總量上排到全球第11位,差點就進入前十,比我國GDP總量最高的廣東省還高。從這點上來看,韓國還是挺厲害的。而韓國經濟上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對外貿易功不可沒。2019年韓國的出口額達到了5400多億美元,佔了其GDP總量的32%左右。

假如今年全球貿易下降32%,而韓國的出口額出現同比例下降,那麼今年韓國的出口額將減少1700多億美元,出口的減少將使韓國的GDP減少10%以上。

2、荷蘭

荷蘭是歐洲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之一,GDP總量在歐洲排第六位。該國有著全球最著名的港口之一——鹿特丹,說明其對外貿易十分發達。2019年荷蘭的出口總額接近5800億美元,佔了其GDP總量的63%左右,幾乎比韓國高了一倍。所以在全球貿易額大降之下,荷蘭今年的經濟恐怕不會太好看。

3、新加坡

新加坡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在全球排在前十。作為一個袖珍國,新加坡發展經濟的資源幾乎什麼都缺,但由於地理位置處在國際交通要道上,在發展對外貿易可謂得天獨厚。而該國的經濟也幾乎完全是靠對外貿易支撐起來的,2019年新加坡的出口總額達到了3900億美元,比它的GDP總量還高了80億美元左右。如果全球貿易額出現大幅下降,新加坡的經濟陷入衰退基本已無懸念。

4、越南

越南是過去一些年全球經濟增長較快的經濟體之一,尤其是在過去兩三年裡,GDP增速比我國還高一些,這都得益於越南在發展外向型經濟上做出的努力。2019年越南的出口總額超過了2600億美元,而其GDP總量不過才2550億美元左右,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甚至比新加坡還高一些。如果全球貿易額大幅下降,越南今年要維持經濟高速增長恐怕就難了。

再來看一下我國的情況。我國2019年的商品貿易總額為31.54萬億元,其中出口總額17.23萬億元;服務貿易總額為5.41萬億元,其中出口1.95萬億元。商品和服務的出口總額合計19.18萬億元,相當於2.77萬億美元左右,僅佔我國GDP總量的19%左右。相比上方的幾個國家來看,我國的出口額佔GDP的比重要低得多。

而我國的另一個優勢就是人口眾多,消費市場龐大,在外需出現下降時,還能通過促進內需來彌補。所以全球貿易額出現大幅下降,對我國會有一定影響,但肯定不會是影響最大的那一個。如果能把內需完全調動起來,完全彌補減少的出口額也並非沒可能。

審核:李閏

鄭重聲明:本文內容為希財網作者版權所有,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本站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否則,本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研究預測世紀末全球人口減少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研究人員模型分析顯示,由於出生率下降,全球人口預計在2064年前後達到97億頂峰,之後逐漸萎縮,到本世紀末將減少至88億人,產生「令人震驚」的社會影響。他們的研究顯示,全球生育率近年來顯著降低,2017年為2.4,到2100年全球生育率預計降到1.7以下。生育率指一定時期內 (通常為一年) 出生活嬰數與同期平均育齡婦女人數之比。通常認為,如果生育率降到2.1以下之後,人口開始減少。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援引數據顯示,20世紀50年代全球生育率為4.7。
  • 經合組織預測今年巴西經濟將萎縮6%
    中新社聖保羅12月1日電 (記者 莫成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經合組織將巴西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從今年9月的負6.5%上調至負6%。據經合組織預測,2021年巴西經濟將增長2.6%,2022年將增長2.2%。
  • 去年全國航班平均延誤14分鐘&二季度全球貨物貿易仍將大幅下滑
    民航局:去年全國航班平均延誤14分鐘民航局官網昨天發布《2019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3.5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6.9%;2019年,全國客運航班平均延誤時間為14分鐘,同比減少1分鐘。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有頒證運輸機場238個。
  • 2017-2100年全球生育率和人口預測,預計中國人口或將減少48%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近日,Lancet刊登了一項預測性分析的結果,基於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2017的數據,使用隊列要素預測法,預測了195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到2100年的人口數量。
  • 全球成員國最多自貿區正式啟動,中國與非洲國家首個自貿協定生效!
    2021年1月1日起,世界上成員國最多的自貿區——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將正式啟動。 據世界銀行和聯合國貿發會議等機構預測,隨著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全面履行,到2035年非洲地區總出口量將增加近29%,其中區域內出口增長逾81%。非洲將作為一個整體加速工業化進程,提升全球競爭力和吸引力,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
  • 鐘山部長出席第六屆世貿組織「中國項目」最不發達國家加入圓桌會
    鐘山表示,今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在北京勝利召開。大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做出了全面部署。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將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繼續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鐘山同與會代表分享了四點看法。
  • 塔吉克斯坦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本報塔什乾電 記者李垂髮報導:世界貿易組織(WTO)10日在日內瓦總部召開非正式理事會,正式批准塔吉克斯坦加入世貿組織。  根據世貿組織規則,塔吉克斯坦立法機構應於2013年6月7日前批准相關協議,這一國內程序完成30天後,塔吉克斯坦將正式成為世貿組織的第159位成員。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世貿組織將迎首位女性...
    世貿組織將迎來首位女性總幹事世界貿易組織總理事會主席戴維·沃克8日宣布,成員經過兩輪磋商後決定,新任總幹事將在兩位女性候選人中產生。這意味著世貿組織將迎來成立25年來首位女性總幹事。總幹事遴選的第三輪也是最後一輪磋商將於10月19日至27日進行。
  • 氣象組織預測今年全球將現異常高溫 但厄爾尼諾出現概率低
    3月2日,據外媒報導,世界氣象組織表示,今年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較低,但由於人為活動所引起的氣候變化,全球多地仍將經歷異常高溫。氣象組織預計,2020年三四月間出現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分別為35%和5%,而六到八月間出現上述現象的概率均為20-25%。
  • 全球貿易低迷不振 2020年機遇挑戰並存
    貿易增長顯著放緩世貿組織報告顯示,與全球貿易現狀和趨勢密切相關的諸多指標在2019年均出現下降,顯示全球貿易大幅放緩且增長乏力,各地區及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進出口均有所下降,全球貿易總體呈疲弱狀態。世貿組織最新貨物貿易晴雨表讀數為95.7,已連續4個季度低於趨勢水平(100)。
  • 歐洲頭條丨美國攪局不斷 世貿組織深陷危機
    在美國的不斷阻撓下,這個處理全球貿易問題的最重要的國際組織正深陷危機。  世貿組織命懸一線  世貿組織新總幹事遴選正在緊張進行,候選人們面臨著一個嚴峻的挑戰——如何重啟上訴機構。  英國前國際貿易大臣福克斯是八名候選人之一。
  • 世貿組織「新掌門」遴選進程縮短,歐盟國家此次未推舉
    世界貿易組織下一任總幹事候選人提名工作8日晚結束,共有來自墨西哥、奈及利亞、埃及、摩爾多瓦、韓國、肯亞、沙烏地阿拉伯和英國的八位候選人獲得正式提名。八位候選人工作履歷各不相同,其中不乏在貿易領域深耕多年的資深人士,有參與過世貿組織創建的「元老級」人物,也有在國際機構長期工作並擔任要職的外交官。根據世貿組織總幹事遴選程序相關規定,總幹事的任命應將「成員多樣性」納入考慮。
  • 張瑜: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如何評估?如何演化?
    若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與歷史上的大流行病類似,那麼全球經濟的發展軌跡將與之前的悲觀預期大相逕庭:如果低實際利率持續幾十年,它們將為各國政府提供可喜的財政空間,以減輕這一流行病的後果。經合組織(OECD):評估COVID-19限制措施對經濟活動的初步影響。OECD在評估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時,採取了產出法與支出法兩條路徑。
  •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舉辦新形勢下中美關係研討會
    2020年11月11日,由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主辦、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貿易救濟專業委員會承辦的「新形勢下中美關係研討會」在北京錦天城律師事務所舉行。 此次研討會是美國大選投票結束後,為把握美國下一步對華政策走向和影響研判而召開的形勢分析會,研究會外顧委員、商務外交官聯席會議委員、貿易救濟專業委員會專家共計20餘人參會。
  • 北極海冰減少後果很嚴重 對全球氣候演變影響大
    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窗口,北極海冰的氣候效應一直是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的重要內容。近些年,有關國家競相開展北極海冰研究,以預測北極生態系統的變化、評估變化趨勢並制定相關對策。而我國研究人員近期也對此做出了獨創性的研究。
  • 世界人口或在本世紀中葉後減少,全球人口和經濟將重大轉變
    研究顯示,世界人口預計在2064年達到頂峰,約為97億,到本世紀末將降至88億,其中23個國家的人口預計縮減50%以上,對全球經濟有一定影響。作者提示,在應對人口減少時一定不能損害人類在爭取女性自由和生育權利方面的進展。同時,本刊編輯還採訪了該研究的作者,討論了這一人口預測模型是如何建立的,以及本研究預測的結果有何重要的影響。
  • 美國提出重新審查我國世貿組織成員資格,沒想到70個國家一致反對
    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我國因為實力的不斷增強而成為取代日本的第二個繳納會費最多的國家。許多人對我國繳納會費一事不是很理解,認為我國是「人傻錢多」。只能說這麼認為的人眼光太短淺了。多繳納會費意味著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增強。
  • 卡巴斯基實驗室的預測:2021年金融組織面對的網絡威脅有哪些?
    倒賣銀行訪問權限:黑市上有很多銀行訪問權限的倒賣活動,有的價格還很優惠,賣家號稱可以提供對全球各家銀行的遠程訪問。通常,攻擊者利用一個或多個漏洞,然後將其轉售給具有財務動機的黑客,包括有針對性的勒索軟體運營商。針對銀行的勒索軟體攻擊:各種針對性的勒索軟體組織已經攻擊了全世界的銀行,例如哥斯大黎加、智利和塞席爾。
  • 世界銀行預測:中亞國家經濟今年將整體衰退
    中新社努爾蘇丹6月12日電 (記者 文龍傑)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對世界經濟進行了預測。關於中亞地區,報告認為,2020年該地區國家將面臨整體衰退。報告對包括俄羅斯、中亞和南高加索地區等26個經濟體的年度經濟走勢進行了預測。預測指出,歐洲中亞地區(ECA)經濟增速今年將下滑至-4.7%,其中,克羅埃西亞(-9.2%)、保加利亞(-6.2%)、俄羅斯(-6%)三國較不樂觀。
  • 2100年全球人口預測出爐 中國跌至第三 但將成本世紀第一強國
    聯合國預測廿一世紀全球人口將持續增長,但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人口將在2064年達到97億的巔峰,之後因婦女生育率下滑而開始減少。到2100年時,全球人口估計約88億,屆時中國內地人口將只有7.3億,各國國力排名將因人口消長而重新洗牌。目前全球人口為77.9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