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身為文科生怎麼也要學代碼?」在接觸網頁設計製作課之前,文華學院人文學部不少同學都對此頗有微詞,但學習之後,代碼的魅力卻讓文科學子們沉醉其中。學習代碼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教文科生學習代碼也是一道難題,然而有這樣一位老師,他教學用心,內容創新,學生也聽得上心。他就是人文學部新聞系的黃龍老師。
黃龍老師於2006年至今擔任文華學院人文學部新聞系教師,教授新聞攝影、網頁設計、數字錄音等多門專業課程,在文華任教至今申報多項省級科研項目,發表二十多篇論文,十餘篇核心期刊論文。他多次帶領團隊參加創業創新比賽,並在2017年「網際網路+創業創新大賽」中獲得湖北省賽區銅獎。
專教「菜鳥」的代碼「大神」
指尖在鍵盤上跳躍,思維在屏幕上躍動,他們不是「程序猿」,而是來自人文學部的學生。文科生碼代碼,照樣很不錯。
你可能會懷疑,文科生真能感受到學代碼的快樂嗎?曾幾何時,敲代碼在他們眼中還和複雜、精深畫上等號。但通過這位老師一遍又一遍耐心的講解,一個個難懂的專業語言符號,都變得不那麼陌生。將一串串代碼符號連接在一起,變魔術般製作出精彩的網站頁面。還記得第一次網頁設計與製作課後,大家在朋友圈紛紛曬出第一個自己製作的網頁,心中是滿滿的自豪感。
乾貨滿滿的講解,合理的課堂節奏安排,課下巧妙的作業設置,這樣搭配產生的化學反應,90%以上文科班的學生都能當堂掌握黃龍老師所教的知識。
將複雜簡單化,將難懂通俗化,是黃龍老師篤行的教學方法。本是一行行複雜難懂的代碼符號,通過老師耐心的講解,「巨幕」上一個個微小代碼符號淋漓盡致的呈現,帶我們開啟了c語言的大門。享受「破譯」代碼的樂趣,學會做代碼的主人,文科生照樣也能進入代碼的奇妙世界。
「高科技」助力個性化教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強大的硬體設施,完善的軟體配置,搭配「高科技」超寬展示屏,網頁製作如虎添翼,每個細節仿佛觸手可及。這裡是人文樓A503,由文華學院與國內第一「智媒體」四川日報封面傳媒合作建成的智能媒體實驗室。
(圖片來源:色影文華 王慧潔)
當問到老師在新的智能媒體實驗室教課的感受時,黃龍老師笑著回復了兩個字「自豪」。黃龍老師提到以前教課的實驗室,環境也不是很差,但整體來說不管是環境還是設備與智能媒體實驗室相比確實有差距。智能媒體實驗室經過了專業的裝修改造,給人強烈的科技感、現代感,環境明亮優雅,師生在這裡上課學習感到非常愉悅和自豪。智能媒體實驗室還配備了設備性能非常高的計算機設備,超寬/高解析度LED大屏,以及大量新媒體/智媒體軟體,較人文學部其他實驗室有了很大提升。
於黃龍老師而言,智能媒體實驗室的與其他實驗室最大區別便是實驗室的功能。智能媒體實驗室將在國內率先運行文華學院(人文學部)與封面傳媒合作開發的國內首個智媒體先進的智能媒體實驗教學系統,能大力推動人文學部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等專業智能化轉型發展,滿足智能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需求。在這裡,能夠同時流暢運行音視頻剪輯、圖像處理、FLASH動畫製作等多個項目。優質的教學環境,寬敞舒適的現代化教室,為培養新媒體複合型人才而打造。智能化的媒體系統的支持,方便了教學的實踐開展,學生們接觸新知的途徑也更加便捷,在個性化探索中不斷提升自我。
19級網媒的張易錦表示,「在以前的實驗室上課總覺得電腦屏幕小,電腦也老容易死機導致上課聽課的效果都不佳。在新的智能媒體教室上課,周圍的環境很舒適,高端的設備也讓學代碼的效率提升不少,尤其是實驗室最大的屏幕讓每個代碼都變得很清晰,希望以後的實驗課都在這裡上。」
19級網媒喻趙宇也分享到,「以前來晚了就只能坐在後面,然後就看不太清老師所輸入的代碼,現在在新的智能媒體實驗室上課,即便是坐在後面,也能很清晰的看清屏幕上的代碼。」
細水長流,因材施教
老師的持續輸入要有一桶水,才能盛給學生一碗水,而那一碗水怎樣才能讓學生接受,並且吸引學生,是黃龍老師一直在思考的。
在黃龍老師的課上,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在講述理論知識時,黃龍老師善於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他教給學生們怎樣製作滾動字幕時,將彈幕與滾動的歌詞做示範,並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在此基礎上給字幕製作一些豐富網頁的特效。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愛聽的歌曲、插入喜歡的圖片,去製作更加賞心悅目的網頁頁面。與此同時,黃龍老師總是鼓勵學生去自由發揮,嘗試添加各種感興趣的元素。
黃龍老師總能捕捉到大家感興趣的點,牢牢吸引住學生上課時的專注力。不管是喜歡代碼的同學,還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同學,聽起來都毫不吃力。
「火眼金睛」是怎樣煉成的
注意細節,才能學好代碼,這是黃龍老師反覆告誡的要點。許多同學初聽時很不理解,不過是一兩個標點符號,有什麼值得修改的地方?改與不改對於代碼的運行又有什麼影響呢?但學過代碼後,同學們卻對此深有體會。
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明明跟著老師的節奏,一行一行輸入代碼,做出來的網頁效果卻天差地別。每當有人愁眉苦臉,找不出哪裡犯了錯誤時,在堆滿代碼符號的電腦屏幕上,老師只須掃一眼,便能迅速發現問題出在哪裡。
「因為你們犯過的錯誤我都有犯過。」當談到這裡時,黃龍老師解釋到。作為一名新聞領域的研究學者與教師,自2006年至今,他教授過新聞攝影、網頁設計、數字錄音等多門技術性的專業課程,而這些知識均是黃龍老師大學期間或工作空閒時間看書自學得來。
以前的網絡資源並不發達,可供學習的途徑遠沒有今天豐富。但憑藉對於編程的濃厚興趣,黃龍老師一邊自學專業教材,一邊在電腦上反覆操練。一段不長的代碼,稍有不慎,即使是小小的一個紕漏,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開始接觸時的艱難為他積累了足夠的經驗,這才有後來的「火眼金睛」。耐心,恆心,細心,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黃龍老師盛給學生的「一瓢水」,凝聚著點滴辛勞與智慧。
積微成著,成就出彩
統一編程的規範、排列有序的代碼、整潔優雅的架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需要我們有持之以恆、水滴石穿的決心。五年或者十年後,當我們回首時,會發現自己曾經的付出是值得的。正如,清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提出的讀書三境界之第三境:「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對於技術方面的探索,黃龍老師也有他所追求的生活品質,養成不將就的編程習慣、嚴謹的編程態度。
學習代碼是一件漫長且急需耐心的事情。對於一個又一個細小代碼的學習與優化,就像大海裡面的鯨魚一樣,它吃一條小蝦米是沒有多大用的,但是,如果日積月累吃小蝦米,鯨魚也能被餵飽。代碼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只是著眼於單純地完成作業,那麼此時可以抓大放小,代碼的細節可以不精打細磨;但是想要設計出精美的網頁,這時候就必須考慮每個可以優化的細節了,把一個一個細小的優化點累積起來。
與代碼做鬥爭的過程,總是持久而激烈的,如同打怪升級的過程,讓人愈戰愈勇。一個微小符號帶來的巨大震撼,讓大家對黃龍老師的網頁設計與製作課愈發的著迷,讓我們慢慢養成在生活中注意細節的好習慣。從注意每一個細微代碼開始,我們也在慢慢學會發現生活中細節的美好。
(黃龍老師班上同學的網頁設計作品)
好的溝通,潤物無聲
在黃龍老師的課上,他總是會給予大家充分的時間去當堂消化所學的知識。按照老師所講的思路,同學們需要當堂完成老師所示範的案例。遇到不理解的地方,黃龍老師便會耐心指出問題,當堂解決,讓同學們在課上總能學到東西。
在課堂上,並不是亦步亦趨模仿老師的步驟走就夠了,黃龍老師會積極鼓勵大家發散思維,多維度地思考這一步為何這樣,而不是單純的照搬照抄。他會從這個代碼單詞的起源講起,而慢慢帶入它的作用,在大家理解的基礎之上去演示講解。
在課上所學的知識,也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比如快捷鍵的使用、命名規則、代碼風格等,一些編程習慣,慢慢堅持下去,對於編程修養提升也是非常有用的。這些課上所學的知識都能引發不一樣的思考。
除此之外,黃龍老師非常重視檢查同學們的課下作業,聽取同學們的反饋情況。「因為作業太多了,QQ上提了建議,希望課上留出一些時間當堂完成作業,得到了黃龍老師的肯定回復。這讓我覺得很有參與感,上課也更加有動力,課下提問的次數也變多了。」班上的楊倩羽同學這樣說到。
老師總能帶領我們突破難關,回想起當初學習路徑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地方,老師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講給我們聽。只要看到同學們有不懂的地方,都會給予我們細心的指導,直到我們聽懂為止。 ——19網媒董宇甜
「黃龍老師特別負責任,每次課前都會檢查上次布置的作業,看每一個同學的完成情況,進行詳細的記載。課下也會耐心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19網媒張易錦
「課上講授的內容面面俱到,老師的專業知識讓人大開眼界。講課的模式非常清晰,班上的同學聽起來都沒有什麼壓力,老師還經常詢問我們,關於上課的進度是否合適,積極聽取同學們的反饋意見。」 ——19網媒喻趙宇
「黃龍老師講課有自己的一套邏輯體系,並不是照搬課本內容,相反用他自己的一套方法,也能把課程內容講得精彩紛呈。除了課本上的方法,老師還會根據近年來的技術發展講一些課本上沒有的內容,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19網媒張珺雅
來源:文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