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享】矽膠翻模番外篇——簡易翻模

2021-02-27 模力魂

上幾期我們分享了矽膠翻模的全過程。工序比較繁多,操作比較複雜對吧?對於一些結構簡單而且細小的零件,可以用較為簡單的方法來翻的。本期我們就探討一下簡易翻模。

這次的豬腳:一個噴口,一個裝飾用的零件(叫什麼不知道了,我們叫它圓形 A好了。)

矽膠還是要開的。固化比例是100:1,抽一下真空。

矽膠的用量為能淹沒零件為宜。底部還要留一些,以免脫模的時候戳穿造成漏膠。

要考慮脫模的方向。比如這個噴口。一邊大一邊小的。放的時候小的一面向上會更容易脫模一些。

我們做了兩個作對比。

這個是小口向下的。

這是小口向上的。

操作時不要急於把零件沉入到矽膠裡。直接把零件丟矽膠裡面,讓它自己沉進去。比較輕的零件,比如我們的圓形A。這時候可以用牙籤、鑷子等工具把圓形A輕輕往下壓。一點要緩緩地輕輕地。因為太快會造成氣泡。氣泡附在零件表面是不好的,萬一氣泡附在零件的底面上又不能自己跑出來,那翻模出來的零件就有突出了,影響美觀的。

如果壓得太快就會像上圖那樣有氣泡。(在噴口裡面)有氣泡到時候可以用牙籤挑開或者戳破。有真空桶的同學可以忽略這步。矽膠攪拌均勻後,直接把零件丟進去,直接拿去抽真空就可以了。再調整一下位置就可以了。

這個圓形A也是一樣的操作。慢慢壓進去就可以了。

最後放置24小時,等矽膠完全固化。這個固化時間,跟固化劑的用量有直接關係。購買矽膠的時候都會配有固化劑,並標明比例的。一般是100:1~3。不要超過100:5。實際操作中,100:2抽真空2分鐘之後就已經變成很粘稠,流動性就很差了。實際完成固化也就12小時左右。

溢出的那些以後可以循環再用的。

把原件脫離出來。這裡要考慮好脫模的方式。稍有不慎這個模具就廢了,像噴口大口向上的那個模具就是做廢了。

還有就是最重要的一步——設計水口和氣孔。

水口要大一點的。因為AB水的可操作時間很短。水口太小的話,內腔都沒填滿就已經固化了。

氣孔可以的話也要做大一點。氣孔是排氣的地方。氣孔設計得不好會直接造成零件有氣泡,就會缺肉,沙眼等等不良情況。

下面是真正翻模操作。

先確定AB水的用量。用電子秤量一下原件的重量。

零件總重量是0.26g。算上水口和氣孔還有損耗大概用0.4g左右就足夠了。翻模時要預多一些。要是倒了進去才發現不夠就只能重做了。~~~ ^v^

我們這次用的AB水是加拿大MOTICHEM的AB樹脂CAST-FC911。(跟普通的8012/8014那些操作上差不多。號稱無毒環保。也沒有8012/8014那些氣味那麼濃烈,近乎沒有氣味的。)

混合比例在瓶子上有寫的。重量比1:1。用量少可以用調色皿,用量多還是用杯子吧。

A\B水相遇就會開始固化的。所以操作要快。實際室溫25度左右可操作時間大概只有90秒~2分鐘。溫度越高,固化得越快。

A\B水混合後用攪拌棒攪拌均勻。(同一方向,勻速)攪拌棒最好用玻璃的或者金屬的。均勻攪拌大概10~15秒。

如果是杯子就A\B兩個杯子來回倒個4~5次即可。

混合均勻後倒入模具。

靜待大約20分鐘。

等待AB水完全固化就可以脫模了。

脫模之後就是成型的零件了。右邊的那個模具是失敗品。下面的圓形A比較粗糙。噴口還可以。

右邊噴口脫模的方式是要把零件翻出來才能取出。切口是在裡面的。有機會會造成錯位。所以取出原件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好脫模的方式。

小口向上的這個模具翻出來的件還算可以。噴口的細節也能還原出來。裡面的結構也工整。小口那邊有水口和氣孔,所以跟原件對比會有些不同。只要稍微加工一下,把水口和氣孔去掉就能還原成跟原件一模一樣。圓形A也是一樣。另外噴口件旁邊有兩條隱約的分模線。是轉為脫模的時候開的。用新的刀片,可以開出一條很緻密的開模線。所以這條分模線會很細。不用擔心。如果翻出來的件,這條分模線很粗壯了,甚至出現飛邊的時候,說明這個模具已經老化了。重新做一個吧。

是不是很簡易呢?~~~~~

以上為本期全部內容。我們下期再會。。。。

相關焦點

  • 一腳踩出2000年「黑科技」,卻被禁止翻模複製,考古家直言太難了
    我們說現代有許多的「黑科技」產品,其實在我們古代也有許多的「黑科技」技術產品,而且就連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都無法複製的出來,說出來確實是讓人難以置信的,但是大量考古出土的文物已經證明了這點。在河北中山王墓就曾經出土過一件2000年前的「黑科技」文物,這件文物當時確實是震動考古界,因為它的製作工藝實在是太令人震撼了,以至於國家明確規定不允許對其翻模子複製,考古專家更是直言太難了。
  • 洛陽青銅器仿製村調查:假貨翻模上鏽化身真古董(組圖)
    當年有人拿它翻模,讓一件現代仿品完成了幾千年的穿越,也因此帶動了一個村的「產業」。  從仿造銅鏡到幾千斤重的方鼎,參考畫冊讓千件青銅器「復生」,煙澗村以高仿青銅器換得了富裕。不過,「煙澗造」始終籠罩著假文物的影子,徘徊在古董行和工藝品之間。  3月27日,77歲的方興慶倚著牆根曬太陽。拋光機和電焊發出吱吱的聲響,擾了他的清靜。
  • 3D列印技術助力非遺傳承
    今年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在消費市場遇冷之下,昆明市斑銅廠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技術創新上。針對工藝精細、需求數量多的專項產品,該公司引進氣動鋼模等先進精密鑄造工藝進行生產,極大提高了產能和質量;而在工藝品翻模工序上,從最傳統的石膏翻模,發展到使用矽膠材料翻模,工藝品鑄件的細膩度更高、質量更好。科技手段為輔助生產加分3D列印技術也為雲南斑銅產品注入新的內涵。
  • 技術分享丨塑膠與矽膠雙色成型技術
    塑膠與矽膠配合使用成為雙色產品,我們可以分為機械粘合和化學粘合,機械粘合是通過在第一啤即塑膠產品上增加倒扣及孔位來使兩個組件結合一起,化學粘合的方法有兩種:       一、使用粘合劑將兩種物料粘合一起;       二、選用自粘性矽膠與塑膠產品雙色注塑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