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幾期我們分享了矽膠翻模的全過程。工序比較繁多,操作比較複雜對吧?對於一些結構簡單而且細小的零件,可以用較為簡單的方法來翻的。本期我們就探討一下簡易翻模。
這次的豬腳:一個噴口,一個裝飾用的零件(叫什麼不知道了,我們叫它圓形 A好了。)
矽膠還是要開的。固化比例是100:1,抽一下真空。
矽膠的用量為能淹沒零件為宜。底部還要留一些,以免脫模的時候戳穿造成漏膠。
要考慮脫模的方向。比如這個噴口。一邊大一邊小的。放的時候小的一面向上會更容易脫模一些。
我們做了兩個作對比。
這個是小口向下的。
這是小口向上的。
操作時不要急於把零件沉入到矽膠裡。直接把零件丟矽膠裡面,讓它自己沉進去。比較輕的零件,比如我們的圓形A。這時候可以用牙籤、鑷子等工具把圓形A輕輕往下壓。一點要緩緩地輕輕地。因為太快會造成氣泡。氣泡附在零件表面是不好的,萬一氣泡附在零件的底面上又不能自己跑出來,那翻模出來的零件就有突出了,影響美觀的。
如果壓得太快就會像上圖那樣有氣泡。(在噴口裡面)有氣泡到時候可以用牙籤挑開或者戳破。有真空桶的同學可以忽略這步。矽膠攪拌均勻後,直接把零件丟進去,直接拿去抽真空就可以了。再調整一下位置就可以了。
這個圓形A也是一樣的操作。慢慢壓進去就可以了。
最後放置24小時,等矽膠完全固化。這個固化時間,跟固化劑的用量有直接關係。購買矽膠的時候都會配有固化劑,並標明比例的。一般是100:1~3。不要超過100:5。實際操作中,100:2抽真空2分鐘之後就已經變成很粘稠,流動性就很差了。實際完成固化也就12小時左右。
溢出的那些以後可以循環再用的。
把原件脫離出來。這裡要考慮好脫模的方式。稍有不慎這個模具就廢了,像噴口大口向上的那個模具就是做廢了。
還有就是最重要的一步——設計水口和氣孔。
水口要大一點的。因為AB水的可操作時間很短。水口太小的話,內腔都沒填滿就已經固化了。
氣孔可以的話也要做大一點。氣孔是排氣的地方。氣孔設計得不好會直接造成零件有氣泡,就會缺肉,沙眼等等不良情況。
下面是真正翻模操作。
先確定AB水的用量。用電子秤量一下原件的重量。
零件總重量是0.26g。算上水口和氣孔還有損耗大概用0.4g左右就足夠了。翻模時要預多一些。要是倒了進去才發現不夠就只能重做了。~~~ ^v^
我們這次用的AB水是加拿大MOTICHEM的AB樹脂CAST-FC911。(跟普通的8012/8014那些操作上差不多。號稱無毒環保。也沒有8012/8014那些氣味那麼濃烈,近乎沒有氣味的。)
混合比例在瓶子上有寫的。重量比1:1。用量少可以用調色皿,用量多還是用杯子吧。
A\B水相遇就會開始固化的。所以操作要快。實際室溫25度左右可操作時間大概只有90秒~2分鐘。溫度越高,固化得越快。
A\B水混合後用攪拌棒攪拌均勻。(同一方向,勻速)攪拌棒最好用玻璃的或者金屬的。均勻攪拌大概10~15秒。
如果是杯子就A\B兩個杯子來回倒個4~5次即可。
混合均勻後倒入模具。
靜待大約20分鐘。
等待AB水完全固化就可以脫模了。
脫模之後就是成型的零件了。右邊的那個模具是失敗品。下面的圓形A比較粗糙。噴口還可以。
右邊噴口脫模的方式是要把零件翻出來才能取出。切口是在裡面的。有機會會造成錯位。所以取出原件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好脫模的方式。
小口向上的這個模具翻出來的件還算可以。噴口的細節也能還原出來。裡面的結構也工整。小口那邊有水口和氣孔,所以跟原件對比會有些不同。只要稍微加工一下,把水口和氣孔去掉就能還原成跟原件一模一樣。圓形A也是一樣。另外噴口件旁邊有兩條隱約的分模線。是轉為脫模的時候開的。用新的刀片,可以開出一條很緻密的開模線。所以這條分模線會很細。不用擔心。如果翻出來的件,這條分模線很粗壯了,甚至出現飛邊的時候,說明這個模具已經老化了。重新做一個吧。
是不是很簡易呢?~~~~~
以上為本期全部內容。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