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來了個「巧媳婦」_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唯一...

2021-01-11 駐馬店網

村裡來了個「巧媳婦」

——記平輿縣蔡營社區駐村第一書記薛潔

駐馬店網訊(本網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賀志勇)「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閒?男子訪貧到鄉間,女子問苦到家園,白天去走訪,夜晚把表填,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幹,這脫貧路上,女子也頂半邊天……」在平輿縣東皇街道蔡營社區,群眾根據豫劇《花木蘭》改編的這段順口溜,稱頌的正是該社區第一書記薛潔,也是一年多來她駐村工作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

2017年11月,經平輿縣婦聯推薦、縣委組織部選派,薛潔來到東皇街道蔡營社區任駐村第一書記。初來乍到,為摸清「家底」,薛潔很快進入工作狀態,對1000多戶村民開展逐戶走訪。拉家常、聽民意、講政策,薛潔充分發揮曾經在鄉鎮工作過的優勢,找準著力點,很快與群眾打成一片,在第一時間詳實掌握了全社區居民基本情況的第一手資料。

「知民情只是『萬裡長徵』邁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達民意、解民憂!」薛潔在她的駐村日記中寫道。怎樣更好地落實扶貧政策,走出一條符合社區實際的發展新路子,成為薛潔駐村之初整日縈繞心頭的一個大問題。經過一段深思熟慮的考慮,薛潔決定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向「娘家人」平輿縣婦聯領導匯報,取得單位的大力支持。

近年來,平輿縣精準把握產業扶貧脈搏,科學實施了「巧媳婦」工程,而這項工作,正是由縣婦聯牽頭協調的。薛潔匠心獨運,巧借「姻緣」,從「巧媳婦」入手,乘著全縣大環境的東風,並結合社區實際,寫出了一篇獨具特色的脫貧攻堅「巧」文章。

巧借善緣

2018年元旦前後,罕見大雪持續下了十多天。薛潔通過廣播提醒群眾,房子有安全隱患的抓緊時間搬到安全地方,組織社區幹部把村邊危房的老人轉移到其兒女的安全住房;接著組織黨員幹部到路上清理積雪,協調鏟車清理路面積雪,保持群眾正常出行。同時,薛潔積極向「娘家人」平輿縣婦聯匯報,縣婦聯及時與河南省「巧媳婦」致富帶頭人、平輿縣錦繡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尹翠梅聯繫,尹翠梅積極響應,為蔡營社區200多名小學生、89戶貧困戶捐贈棉衣,為貧困群眾捐贈棉被數十條,保證困難群眾溫暖過冬。「致富不忘感恩,這是責任,更是義務。」捐贈儀式上平輿縣錦繡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尹翠梅說,並表示,今後如有需要,她的愛心救助行動也會緊隨而至。

貧困戶李永全兩口子都是殘疾人、閆啟治癱瘓在床,大雪把大門都封上了,薛潔和社區幹部一起幫忙清理積雪,送上愛心棉衣、棉被等禦寒物品,在隆冬裡讓貧困戶感受到愛心企業的關愛、黨的關懷和溫暖。

「在罕見的惡劣天氣中把困難戶走一遍,把愛心人士的溫暖送到貧困戶家中,感覺到心裡有底,確保每一戶困難群眾是安全的,自己才會感覺著放心。」薛潔說。

駐村以來,薛潔協助社區「兩委」班子引進投資76萬元的600平方米標準廠房一座,入駐企業河南宏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農副產品加工生產、開發為主,通過收購社區農戶的農副產品,使20餘戶貧困戶收入得到穩定增加。

巧借東風

「月兒彎彎照新房,十家新房九家荒。男人打工去城市,留下媳婦守空房。每天圍著鍋臺轉,打牌聊天度時光。」這是廣大留守婦女的真實寫照,她們是家裡的半個「頂梁柱」,既需要照顧老人及孩子,農忙時又需要下地出力。但其餘的時間,她們多是無奈留守農村、無聊閒賦在家、無助忍受貧窮的「三無」人員,她們渴望為家庭創造財富,但又擺脫不了家中老小的束縛,尤其是貧困戶,家中一般有病人和殘疾人,更是困難。如何讓她們脫貧致富,薛潔想到了平輿縣果發農業專業合作社的馬保中,根據地域特色,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採取「企業+基地+農戶」方式發展特色種植。

盛夏,蔡營社區平輿縣果發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內的無花果,長勢正旺,一望無際的無花果樹上掛滿了果子,豐收在望,一群年輕的婦女正在地裡邊勞作,邊算計著今年的收成,滿臉洋溢著幸福。如今,藉助合作社的發展東風,一些貧困戶除了把土地流轉出去掙錢,農忙時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取得收入,畝產出比以前高出許多。駐村以來,薛潔立足社區實際,根據村情民情,突出特色農業發展,積極鼓勵村民大力發展無花果種植,不僅幫助移栽無花果苗,還通過電商、聯繫加工廠等方式幫助村民拓寬銷售渠道。

蔡營社區南片高營、蔡營、張莊等村藉助和鼓勵馬保中發展壯大平輿縣果發農業專業合作社,流轉651畝土地,種植有曼地亞紅豆杉、北美紅橡樹、無花果、美國金瓜等,吸納22戶49人貧困戶務工增收。

此外,薛潔積極聯繫,通過平輿縣恆佳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平輿縣恆佳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900多畝;平輿縣帥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00多畝,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

巧立新功

「如今,俺村變得跟縣城一樣乾淨,環境越變越美,裝上了路燈,建起了文化廣場,鄉親們日子真是越過越開心。」小馮村村民劉書平高興地說。小馮村的變化是蔡營社區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的一個縮影。

蔡營社區北片的小馮、劉橋、大閆營等村緊鄰洪河,自然環境優美,但基礎設施差,人居環境較差,出行不便,群眾怨言較大。薛潔積極聯繫蔡營社區成功人士張現軍,緊緊圍繞實現農村「四美鄉村」(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目標,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積極推進「廁所革命」,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整村改造,統一規劃,實施了村內道路全面硬化、安裝路燈、清理坑塘、植樹綠化等亮化、美化、綠化工程。整村開展私搭亂建、殘垣斷壁拆除清理工作,加強對廢舊、閒置宅基地、村內空閒地的管理利用,開展村莊綠化、美化,重塑田園風光,提升了村莊整體面貌。

「薛書記來了以後,和村幹部一起積極想辦法協調資金,為我們社區安裝路燈163盞,修建道路7.4公裡,新建了文化大舞臺,實施了居民供水工程……」說起社區的變化,貧困戶劉付元如數家珍。眼下,經過一個階段的工作開展,整個社區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巨大改善,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環境美了,人們的行為也美了,人們開始習慣這美麗環境帶來的美好享受。」張現軍說,「今後將大力發展清潔養殖、生態種植,實現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持續深入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建設好『四美鄉村』,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工作中薛潔是群眾心目中的「巧媳婦」,但生活中卻不是好閨女。2017年12月30日,70多歲的老母親生病住院無人照料,而此時薛潔則剛到蔡營擔任第一書記兩個月。一邊是「白加黑」、「5+2」的走訪工作,一邊是躺在醫院病重的老母親,而愛人又是駐村責任組長,分身乏術的他們,只好讓讀大學的女兒在元旦假期去陪護老人。

「小家大愛難兩全,既然選擇了這裡,就要用激情書寫忠誠、用心靈展示赤子情懷,不辜負黨組織的重託和百姓的厚望……」薛潔在駐村日記中寫道。駐村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但薛潔就像是一位身懷絕技的「巧媳婦」,訪貧苦、問溫暖,引資金、上項目,送技術、傳本領,把村民當親人,巾幗不讓鬚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