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助盲人恢復視力—新聞—科學網

2020-11-23 科學網

在視網膜黃斑變性患者的眼睛中植入網格狀的光電二極體。圖片來源:PIXIUM VISION SA/PARIS

 

2014年,美國監管機構批准了一種新的治療失明方法。這臺名為Argus II的裝置通過安裝在眼鏡上的攝像頭,可以將視覺信號發送到眼睛後部約3×5毫米的網格狀電極上,Argus II的作用是取代遺傳性視網膜色素變性中丟失的感光細胞信號。據該裝置製造商Second Sight估計,世界上約有350人正在使用Argus II。

 

Argus II提供了一種相對粗糙的人工視覺,使用者看到的漫射光點是光幻視。「病人並沒有放棄他們的盲杖或導盲犬,而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標準。」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學家、從事視覺假體研究的Daniel Palanker說。

 

但Argus II是一個開始。

 

現在,Palanker和其他研究人員的目標是用更精確的方法刺激眼睛或大腦中的細胞。在近日舉行的神經科學學會年會上,科學家分享了幾項此方面的進展,有的研究已經進入了人體試驗階段。Palanker表示:「這是真正的、最終的試驗,這是激動人心的時刻。」

 

幾種常見的眼科疾病是通過破壞光感受器從而影響視覺。光感受器是視覺信息由眼睛傳遞到大腦的第一個細胞,視覺信息傳遞過程中經過的其他部位通常保持功能完整:雙極細胞接收光感受器的信號;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形成視神經並將這些信號傳送到大腦;大腦後部的多層視覺皮層將信息組織成有意義的視覺。

 

空間中相鄰的點投射到視網膜上相鄰的點,並最終激活視覺皮層早期處理信息區域上相鄰的點,因此,一個視覺場景可以映射成信號的空間模型。但這種空間映射在傳遞過程中會變得更加複雜,因此研究人員的目標是儘可能激活接近信號起點的細胞。

 

Palanker的團隊設計了一個約400個「像素」(二極體)的視網膜植入物,來代替視網膜的部分空間映射。外部世界的視頻流以近紅外光顯示在眼鏡的內部,植入物的「像素」將其轉換成電信號來刺激視網膜上的雙極細胞。總部位於巴黎的Pixium Vision公司正在5名視網膜黃斑變性患者身上測試該設備,該病患者的光感受器受損。

 

Palanker在神經科學學會年會上展示了一段視頻,視頻顯示,植入視覺假體約1年的參與者可以識別桌子上的物體,並閱讀印刷或屏幕上的字母。Palanker說:「儘管還不能識別書上的文字,人工視覺可以幫助患者很好地辨認出一本書的標題。」據悉,Palanker的團隊正努力縮小二極體,在不過多減弱信號強度的前提下,創造更優質的「像素」和更清晰的視覺。

 

為達到比電刺激眼睛更高的精度,其他研究團隊將研究轉向光遺傳學,一種利用光激活細胞的技術。

 

在GenSight Biologics公司進行的一項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將一種攜帶感光蛋白基因的無害病毒注射到5名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的眼睛中,攜帶這種基因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可以對投射入眼睛的紅光做出反應。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家José-Alain Sahel正在測試這項技術。

 

但是,針對視網膜細胞的治療卻無法幫助那些因眼外傷或青光眼等疾病導致視神經嚴重受損的人。

 

還有一種治療方法是在患者視覺皮層植入60個電極,通過安裝在眼鏡上的攝像機向大腦發送信號。5名盲人在接受該植入手術1年後,有4人能很好地在黑色屏幕上找到拳頭大小的白色方塊,且這5個人都能很好地探測到屏幕上白色條的移動方向。「我們很受鼓舞。」美國加洲西爾瑪第二視力公司科學研究主任Jessy Dorn說。

 

在大腦表面放置電極有一定缺陷,因為激活下方組織中的目標神經元需要相對強大的電流,所以同時激活多個電極可能會引發癲癇。激活相鄰的電極可以刺激它們之間的組織,將兩個離散的視覺點融合成一個小點。

 

然而在神經科學學會年會上,第二視力公司在美國貝勒醫學院的合作者拿出了證據,證明60個電極可以在大腦表面60多個位置產生磷酸基。他們採用了一種稱為「電流轉向」的技術,該技術已經應用於植入耳蝸增強音高知覺。

 

深入視覺皮層的電極可以更接近目標神經元,利用較低的電流可以激活組織中更小、更精確的點。近日,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Pieter Roelfsema實驗室的神經科學家 Xing Chen,在兩隻視力正常的猴子腦中植入了1000個穿透電極。通過一次激活10~15個電極,兩隻猴子可以區分研究人員閃現到它們視野中的不同字母。Roelfsema希望可以在2023年開展人體試驗。

 

紐約州立大學下州健康科學大學神經學家Stephen Macknik警告,大腦最終會在植入電線周圍形成一道疤痕,把它們與目標神經元隔開。他說:「這種植入物正在破壞未來所有其他植入物的皮質,而且往好了說,使用者不會看到太多物體。」

 

Macknik認為,光遺傳學有望恢復更敏銳的視力,而穿透電極是不道德的。在會議上,他提出了一項名為OBServ的技術,該技術將在神經元上添加一種感光性視蛋白基因,這些神經元通過位於大腦底部的信號中轉站到達視覺皮層。他解釋說,這些細胞可以被來自大腦表面的光線激活。

 

然而,短期內像OBServ這樣的皮質光發生系統不會在臨床使用。研究人員仍然需要證明,何種病毒可以安全、可靠地給特定神經元注入視蛋白基因,而該基因需要在神經元內存留多年。他們還需要在頭蓋骨下植入一個高度精確、但結構緊湊的裝置,該裝置能向大腦發出閃光,同時讀出神經活動。

 

但是,許多研究人員表示,將超精密視覺傳輸到大腦的障礙之一是,發現大腦能夠解釋哪些刺激模式。貝勒大學神經學家William Bosking說:「有一百萬個電極或完美的空間光基因激活,並不代表一切問題都解決了。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與大腦皮層交流。」

 

 

相關焦點

  • 新技術讓恢復盲人的部分視力成為可能
    通過大腦植入物恢復盲人的視力即將成為現實。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NIN)最近的研究顯示,新開發的視覺皮層高解析度植入物使其有可能識別人工誘導的形狀和感知。這一發現發表在12月3日的《Science》雜誌上。
  • 盲人也能「看到」光幻視 新大腦植入技術或助其恢復視力
    本文轉自【網易智能】;5月20日消息,《細胞》雜誌5月14日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通過電流刺激人們大腦,成功誘使他們的大腦看到並不存在的字母。這項實驗在視力正常的人和成年後失去視力的盲人身上都獲得了成功。雖然這項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大腦植入物未來可能會被用來刺激大腦,並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人們的視力。
  • 美「仿生眼鏡」技術獲重大突破 有望使盲人恢復正常視力
    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最新突破能夠成為治療失明的新方法,給盲人帶來福音。一旦臨床試驗成功,這項技術將在隨後的5到7年內被廣泛使用,造福失明者。對此,該技術的研究者、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神經系統的希拉·尼倫伯格博士指出,科學家們最終的目標是讓盲人能夠「看到圖像的輪廓、看清人臉、自己到超市購物、選購麥片、認出自己的孩子」。她在接受採訪時說:「所有這些預想都非常令人興奮。我已經急不可耐地想把這項技術應用在病患身上了。」
  • 英國研製仿生眼鏡幫助盲人恢復視力
    北京時間7月6日消息,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製智能仿生眼鏡,有望在不久後上市,幫助數以萬計的盲人恢復視力。
  • 基於特殊大腦植入物,盲人可「恢復視力」?
    也就是說,神經系統對運動尤其重視,這可能也是盲人恢復視力的關鍵。雷鋒網獲悉,基於這一設想,科學家們已經提出了將視覺皮層假體(VCP)作為恢復盲人有用視力的手段,前提是假定通過對視覺皮層(磷)進行電刺激而產生的小光斑來達到視覺感知的目的,並將其合併為連貫的視覺感知形式,例如視頻屏幕上的像素。
  • 將圖像直接「推送」到大腦後,六名盲人恢復了部分視力
    很多眼疾患者失去視力也是由於腦部的一些疾病。在國立臺灣大學的一份研究論文中,18至49歲的青壯男性突發失明的原因裡,視神經損害排名第四。近日,科學家有望通過直接給大腦傳輸圖像,恢復這類患者的視力。來自德克薩斯州貝勒醫學院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外科醫生團隊,為6名患者開展了外科手術,他們利用一種將圖像直接連接到大腦的轉換植入技術,通過一臺置於眼鏡上的攝像機,恢復了盲人的部分視力。「到目前為止,一切都進行得很好。實驗對象能夠識別某些物體所在的位置,但是現在他們還不能清晰地看到物體的邊緣和具體形狀。」
  • 通過大腦植入晶片 恢復盲人的視力將有可能成為現實
    打開APP 通過大腦植入晶片 恢復盲人的視力將有可能成為現實 陳根 發表於 2020-12-08 16:28:34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
  • 科學家製造仿生視覺系統 欲幫盲人恢復視力
    科學家製造仿生視覺系統 欲幫盲人恢復視力】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研究人員製造出一種仿生設備,它結合了智慧型手機式電子設備和植入大腦的微電極,能使盲人恢復視力。目前該團隊正在為世界上第一個仿生眼的人體臨床試驗做準備。該設備包括一個配有攝像頭和無線發射器的定製頭盔,一個視覺處理器,一個軟體和一個9x9毫米的需要被植入大腦的微電極貼片。
  • 基因療法有望助失明者恢復視力—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通訊》網站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療法,通過病毒載體將視蛋白基因導入視網膜的神經節細胞中,成功恢復了因視網膜退化而失明的實驗鼠的視力
  • 科學家正準備植入世界上第一隻人類仿生眼,可以使盲人恢復視力
    【極果播報】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製造出一種仿生設備,它結合了智慧型手機式電子設備和植入大腦的微電極,可以使盲人恢復視力。截止到目前為止該系統已經被證明可以在綿羊的臨床前研究和非人類試驗中使用。
  • 科學家正準備植入世界上第一隻人類仿生眼,可以使盲人恢復視力
    【極果播報】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製造出一種仿生設備,它結合了智慧型手機式電子設備和植入大腦的微電極,可以使盲人恢復視力。截止到目前為止該系統已經被證明可以在綿羊的臨床前研究和非人類試驗中使用。
  • 基因療法有望助失明者恢復視力
    鄭州,2014年6月5日,一位盲人在讀盲文書籍。(新華社記者李安攝)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通訊》網站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療法,通過病毒載體將視蛋白基因導入視網膜的神經節細胞中,成功恢復了因視網膜退化而失明的實驗鼠的視力。視網膜有兩種感光細胞,一種是視錐細胞,另一種是視杆細胞。
  • 蒙納士大學拓展視力恢復領域的新前沿
    盲人的不方便不是閉上眼睛就能體會到的,而且他們的數量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  蒙納士大學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植入腦皮質的革命性視力裝置,未來很有希望能幫助盲人恢復視力。研究者已經準備在墨爾本進行世界首個人體臨床試驗。通過蒙納士大學的「皮質前沿」項目,研究者已經研發出一種迷你的無線電子植入裝置,它能固定在大腦表面,並能幫助盲人恢復視力。
  • 科學家製造仿生視覺系統 欲幫盲人恢復視力
    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研究人員製造出一種仿生設備,它結合了智慧型手機式電子設備和植入大腦的微電極,能使盲人恢復視力
  • 全球首個人工眼睛恢復盲人視力 智慧型手機連接植入大腦微電極
    澳洲墨爾本的蒙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一個研究團隊最近成功研發一個通過大腦移植來恢復盲人視力的仿生設備蒙納什大學在超過10年前開始「葛納裡仿生視覺系統」(Gennaris bionic vision system)計劃,通過將智慧型手機的電子設備與植入大腦的微電極進行結合,避過受損的視神經,使信號可從Retina顯示器傳輸到大腦的視覺中心,以恢復盲人視力。
  • 眼損傷「元兇」竟成「幫手」,通過近紅外光刺激可恢復視力
    眼損傷「元兇」竟成「幫手」,通過近紅外光刺激可恢復視力 2020-06-12 0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學家製造仿生視覺系統,欲幫盲人恢復視力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研究人員製造出一種仿生設備,它結合了智慧型手機式電子設備和植入大腦的微電極,能使盲人恢復視力。目前該團隊正在為世界上第一個仿生眼的人體臨床試驗做準備。
  • 全球首個人工眼睛恢復盲人視力 智慧型手機連接植入大腦|硬核科技
    >澳洲墨爾本的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一個研究團隊最近成功研發一個透過大腦移植來恢復盲人視力的仿生設備蒙納許大學在超過 10 年前開始「葛納裡仿生視覺系統」(Gennaris bionic vision system)計畫,透過將智慧型手機的電子設備與植入大腦的微電極進行結合,避過受損的視神經,使訊號可從 Retina 顯示器傳輸到大腦的視覺中心,以恢復盲人視力。
  • 科學家用電極在大腦「畫」出字母 美媒:或可助盲人恢復視覺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14日報導,根據《細胞》雜誌5月14日發表的研究論文,這項實驗在視力正常者和在成年後失去視力的盲人身上都有效。儘管這項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植入式裝置未來有可能被用於刺激大腦,並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人們的視覺。這些被稱為視覺修復體的植入體被放置在視覺皮層上,然後在得到某種形式的刺激後「刻畫」出參試者可以「看到」的形狀。
  • 科學家成功修復小白鼠關鍵視神經 欲助盲人恢復光明
    這項前無古人的修復工作或能幫助盲人重見光明。科學家首次成功修復小鼠受損視神經:或幫助盲人重見光明鼠的症狀類似於人類的青光眼,這是除白內障之外的第二大致盲原因。外傷、視網膜脫落、垂體瘤、多種腦癌以及其它原因也會對視神經造成損傷,導致視力下降。在這項研究中,成年小鼠一隻眼睛的視神經被人為摧毀,它們每天要接受高強度的高對比度視覺刺激,觀看不斷閃爍的黑白條紋圖片;或者接受生物化學手段治療,讓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中的mTOR信號通路重新回到高檔位上;或者兩種方式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