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客艙部執行一個個特殊航班。
東航客艙部執行一個個特殊航班。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4日電(殷立勤 張瑋 宋夢菲)「上海想念你們!謝謝倷,阿拉來接倷回去了(謝謝你們,我們來接你們回家了)!」3月18日,東航MU9004「武漢-虹橋」包機的客艙廣播裡,帶班乘務長、東航客艙部乘務二部客艙經理楊妍婷用帶著哽咽的鄉音,迎接從武漢防疫一線回家的上海華山醫院和東方醫院醫護人員。東航客艙人的這段真情流露,化作了各大社交平臺、視頻網站1.5億次的點擊,在抗疫中踐行責任擔當的一個縮影。
在特別的2020,東航客艙人用萬米高空的每一份平凡付出,創造了值得銘記的不平凡,贏得了9月29日全國婦聯授予東航客艙部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贏得了東航集團抗疫表彰的10名先進個人、5個先進集體、2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更贏得了上萬名白衣天使和千千萬萬群眾、旅客心中的口碑。
他們,被逆行白衣天使稱作「空中的天使」
「謝謝你們,空中的天使。戰必勝,勝必回,接我們回家!」承運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的MU9005包機航班上,乘務組送完上海市市一醫院等醫院的醫護人員、整理客艙準備返程時,發現了這樣一張悄悄留下的字條,署名是「市一天使」。
戰疫焦灼的季節裡,東航是中國民航承擔抗疫包機任務最多的一家航空公司,東航客艙部乘務團隊則是最頻繁、最直接與逆行醫療隊員面對面的民航人群體。
就在這班被白衣天使點讚為「空中天使」的航班上,乘務組迎接旅客登機時注意到,每位醫護人員都背著鼓鼓囊囊、半人高的行軍包。他們立即上前,搶著把大件行李接過來、放上行李架。舉起分量沉重的行軍包時,有的身形苗條的乘務員整個人在打晃。一位年輕醫生對乘務組抱歉:「真不好意思,全都是醫院急需的藥品,我們已經盡力少帶個人東西了。」乘務員秦崢則堅定地答道:「如果條件允許,真希望你們打包更大更重的背包,帶上我們的飛機!」
確實,抗疫航程中,數以千計的東航客艙人所思所想,便是讓自己的專業能為護航白衣天使逆行多添一份力,為接運滯留海外的同胞多盡一份心,為跨越這個冬天多加一把勁。東航客艙部的黨員幹部、業務骨幹、勞模先進們,更因為這份初心而衝鋒在前。
他們中,有5次執行接送醫療隊包機任務的東航客艙乘務五部團總支書記吳驍周,他一次次請戰,堅決要求逆行保障包機。
他們中,有東航客艙部團委書記丁珏擔任客艙經理、乘務員均為各乘務部團總支書記的「全團幹」乘務組,在東航第一次由寬體機執飛航班的徐州,他們全力保障服務,護航當地醫療隊員逆行武漢。
他們中,更有被網友讚譽為「客艙天團」的2月19日東航MU9003援鄂醫療隊包機乘務組。這個航班上,在全國勞模李文麗帶領下,東航「李文麗空中服務創新工作室」的張曉忻、劉仕英、劉倩女、傅麗娜、宮宇航、呂詩晨、方璇、尹學軍、周珺等10名勞模導師共同執飛,用最為星光燦爛的陣容護航最可愛的白衣天使。
在抗疫任務中,東航寫下了中國民航的許多個 「第一」,從保障中國民航單日規模最大的抗疫運輸,到承運上海市規模最大的援鄂醫療隊,從接回上海最後一批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到遠赴羅馬護航首個我國支援海外抗疫專家組,其中滿是東航客艙人的身影。截至九月中旬,東航客艙部已保障各類防疫包機任務1982架次,東航客艙的34個黨組織、近700名黨員和更多幹部職工,紛紛寫下請戰書,請纓逆行。
他們,有人曾被叫停包機保障,也有人說逆行是「幸運」
「你不準飛這個航班!另外換人!你回家!馬上!」2月4日,一位東航客艙部報名參加「新加坡-武漢」接運同胞包機的黨員空乘,被單位領導「惡狠狠」地如是叫停。
航班出發準備時,東航客艙服務部總經理鍾雯等負責人一邊給大家鼓勁,一邊再三叮囑團隊做好防護。進一步細化安排的過程中,東航客艙部梳理出了一項值得注意的情況:執飛乘務組須全程穿戴防護服,預計有十多個小時不能飲食、不能去洗手間。獲悉情況,客艙部副總經理尚珺立即在包機乘務工作微信群發出消息:「男同事不必回。女同事有沒有哪位在生理期?請報告!」詢問之下,果然有位如此的乘務員,她被通知立即折回,也就有了上述一幕。
在疫情的嚴峻考驗中,做好防護就是助力抗疫;逆行的空乘是最勇敢的戰士,也必須得到最精心的關愛和守護。這是東航客艙部在抗疫工作中不變的準則,也正是源於這樣的守護,乘務員們方能充滿信心地擔起抗疫運輸的客艙服務擔子。
執行抗疫包機的日子裡,東航客艙部運行管理中心及時調整客艙排班規則,迅速啟動運行保障聯動方案,為逆行任務的乘務運行當好「中樞神經」。東航客艙部業務管理部全天候給予一線防疫指導,制定乘務員個人防護、機上服務流程調整等標準。東航客艙部保衛部則在乘務員身後,為他們打理好每一次逆行歸來、集中隔離時的衣食住行,讓他們體驗到「隔離不隔愛」。
有了這樣的激勵與關愛,也就有了東航客艙團隊在大疫面前的凝聚力。
逆行武漢是一次嚴峻的考驗,而東航客艙人說,這也是一種「幸運」。瞞著家人報名參加「藍天黨小組防疫先鋒」乘務組、執行東航首班接運海外武漢旅客回家包機的乘務一部高級客艙經理張春峰說:「國家召喚時,我經受了錘鍊和考驗、做出自己的貢獻、成長了擔當意識,這就是幸運!」包機上,他和乘務組同事穿著悶熱的防護服,17小時未進食、12小時未喝水上洗手間,最終把147名湖北旅客接回了家。在報名保障包機的同時,張春峰也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和張春峰一樣,在這場大考中,東航客艙的許許多多年輕人,為團隊所鼓舞、為前輩所激勵,衝到了最前線。
MU7874「揚州-武漢」包機上,客艙經理方璇和新乘弟子徐彥峰並肩逆行。2004年,當時還是小旅客的徐彥峰坐上了方璇執行的航班,被她的服務打動,種下「飛往藍天,溫暖他人」的夢想種子;15年後,方璇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獲得者、東航客艙勞模導師,徐彥峰也在2019年走出校園時,脫穎而出成為東航乘務員,並成為方璇的帶教徒弟,寫下「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佳話。疫情爆發後,同為黨員的師徒倆都請戰報名,師徒奇緣故事,有了「我們一起逆行」的續篇。
東航客艙部乘務四部的「95後」年輕乘務員張語桐不僅執行了醫療隊包機,還利用隔離時間,拿出自己所長,創作了防疫知識竹板書、方便傳唱,並創作歌曲《戰疫先鋒東航人》。她也因為疫情考驗之下的出色表現,而光榮地加入了李文麗勞模工作室,被全國勞模李文麗收為徒弟。
這支隊伍中洋溢的熱情與愛心,也溫暖了彼此。「這些口罩,請分給咱們的乘務員!」2月8日下午,一位身穿空乘制服的姑娘走進客艙部值班現場如是說。她帶來了20盒、每盒30個防護口罩,是從日本海淘回來的。姑娘委託現場值班人員,轉給有需要的乘務員,卻婉拒透露自己的名字,隨口罩一起留下的,只有一張字條:「乘務員捐贈20盒,分給乘務員」。見證和得知這一幕的許多東航客艙人說,哪怕很多年後,自己還是會記得這個叫「乘務員」的夥伴。
在戰疫的2020,一位位逆行的東航客艙人得到了錘鍊、深切體驗了集體的凝聚力、體會到了自己的成長,東航客艙部也同樣經歷了整個團隊的考驗磨礪,在考驗中團結奮進、薪火相傳。
他們,為民航寫下勇於前行、善於勝利的範例經典
對東航這家規模位居全球前十、有著強大軟硬體實力和豐富運行經驗的航空公司來說,對東航客艙部這支久經考驗、享譽民航行業的團隊來說,疫情面前,他們不僅敢於響應召喚、挺身而出,勇於責任擔當,更勤於創新探索、鑄就防線,善於責任擔當。
1月28日零時起,東航在民航業首家迅速變陣,調整機上餐食和機供品的配發、服務流程,東航客艙部機供品餐食部迅速落實了改變餐食品種、全面啟用一次性餐具等安排,及時從服務流程環節有效減少疫情傳播的可能觸點,創下了行業之先。隨著此後的疫情變化,東航客艙服務中,又創新推出使用「伴手禮」包裝的「溢彩Edainty」餐食,再度贏得旅客點讚,實現保證精準防護與提升旅客體驗的雙贏。
對2020年的中國民航來說,疫情是一道紛繁複雜的考卷,而在最初的抗疫包機運輸考題之後,如何既持續做好精準防控、又能及時實現復工復產,更是試卷上一道高難度的考題。東航客艙人同樣在此給出了專業、精準、優秀的答案。
2月24日,疫情高峰逐漸消退,復工復產正在啟動的日子裡,東航執行的首班上海市復工包機航班從鄭州飛抵浦東機場,將160名來自河南的世邦集團員工送抵上海。
許多人注意到了其間一個意味深長的細節:這架復工包機,是一班航班號屬於東航旗下上海航空的航班,由上航機組執飛,而乘務組則來自東航客艙部。東航客艙部的乘務員與上航飛行部的飛行員密切配合,保障了航班的順利完成和防疫的萬無一失。東航是中國民航空勤隊伍「統一運行」率先破冰、創下行業範例的航司,而這份範例的含金量,在需要探索精準防疫與復工復產雙勝利的首班復工包機上,得到了充分展現;航班全程精細化的旅客測溫、防護安排,在網友和媒體上贏得了「樣板級包機」的點讚。
在2020年紛繁複雜的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中,中國民航打滿全場,東航客艙部團隊更是全程堅守的代表。在今天的東航客艙部,每天仍然有平均500位乘務員要接受集中隔離。他們為了確保我國必要的國際空中運輸聯繫,完成了國際航班保障任務,在客艙裡守護著「外防輸入」的防線,又用自己的隔離,再一次夯實這道航線。東航客艙部也把國內戰疫高峰中「隔離不隔愛」的暖心舉措繼續傳遞,為每一位隔離中的乘務員送上關愛和守護。
如今,東航已經進入了全力實現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勝利」的階段,東航國內航班量已經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對東航客艙部的廣大乘務員來說,他們既精心保障著持續回暖中的國內航班服務,又在國際航班的客艙門口繼續堅守著身後的國門防線。東航客艙人深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也沒有一個收穫的金秋會辜負真誠的奉獻。(完)
編輯:殷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