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利太太的妖怪 | 薦文

2021-01-13 剝洋蔥people

這是1978年12月12日發表於《巴爾的摩太陽晚報》上的一篇紀實文章,寫了一場最終失敗的手術。

作者把手術驚心動魄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完整記錄下來,如同在手術臺上安裝了一臺攝像機,幫讀者看到了這一切。

文|喬恩·富蘭克林

本文約5711 字,閱讀全文約需11分鐘

妖怪的出現

冬天,一個寒冷的早晨,大學附屬醫院高級腦外科專家託馬斯·巴比·達克爾醫生天沒亮就起床了。妻子只給他端上華夫餅乾,沒有咖啡。咖啡會使他手發抖。

市裡。附屬醫院第12層樓上,埃德娜·凱利的丈夫在和她告別。

57年來,妖怪一直躲藏在凱利夫人頭顱裡。這種情形決不能繼續下去了。今天她膽戰心驚,卻橫下一條心。

時針指向上午6時50分。

隨著手術日期一天天臨近,她說「死,我倒是不怕。我的視力已受到影響,發生過多次腦溢血。早在幾年前我就喪失嗅覺和味覺。並且頻繁發病。每次發病時,我聞到一股奇怪的氣味,然後就喘不過氣來。病已影響到腿,我已半身不遂。」

「3年前,大夫對我說,等在我面前的是失明,偏癱,最終是死。我患有動脈瘤,是妖怪引起的。我嚇得要死……沒有一天不是在疼痛中度過,我精疲力竭。我實在疼得受不了,我再也不願這樣活下去了。」

達克爾教授臨上班時,夫人遞給他一個紙袋,裡面裝有一塊夾有花生醬的三明治,一隻香蕉和兩塊甜餅。

市裡。麻醉劑對凱利夫人的頭起了作用。凱利夫人後腦先天長有畸形血管纏結。開始並不大,由於逐漸發展,在頭顱內壓迫健康腦組織。

終於在1942年出現症狀。一根畸形動脈因承受不了壓力而破裂,凱利夫人抱頭猝然倒下。

從此,巨痛無時不刻都在折磨著她。

第一次腦溢血時,凱利夫人正懷著第二個孩子。她忍著痛苦,撫育孩子,照料丈夫。畸形在繼續惡化。

她開始把畸形叫做「妖怪」。

上午7時15分。11號手術室。技師在檢查腦外科手術顯微鏡,護士擺好繃帶和手術器械。凱利夫人靜靜地躺在不鏽鋼手術臺上。

一枚小傳感器穿過靜脈放進凱利大人心前室。麻醉師簡·馬賈斯科博士將傳感器與7英尺高的電子儀器聯結起來。波形開始有節奏地在示波器上閃過。

隨著每次心跳,揚聲器傳出怦怦的聲音。穩定的怦怦聲雖不大,卻充滿整個手術室。

達克爾醫生走進手術室,在夾著X光片的讀片器前停住腳。他曾帶著這些X光片去過歐洲、加拿大和佛羅裡達聽取意見,他早已把它們印在腦海裡。雖然如此,他現在仍然又把它們審視一番。目光長時間地停留在主動脈上兩個脆弱的瘤上。它們可能一碰就破。

位於凱利夫人眼球正後方的那個瘤最危險,可也容易摘除。那是第一個瘤。

達克爾醫生的助手,一個實習醫生把凱利夫人的頭固定好,剃去她的頭髮。達克爾醫生在一旁註視著。「我們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差錯,」他說。又看看夾鉗的三個夾腳是否將頭顱確實固定住。

凱利夫人身上蒙著綠色手術單,只露出一塊6英寸大小的月牙型頭部。一隻戴有橡皮手套的手剛伸出,手術助理護士多麗絲·施瓦布蘭德立即送上器械。止血鉗迅速夾住動脈。鮮血濺到達克爾醫生的手術衣上。

心臟「怦,怦,怦」跳著,每分鐘70次,很穩定。

現在時間是上午8時20分。

今天達克爾醫生預備切除那兩個對凱利夫人生命構成直接威脅的動脈瘤。以後,他將再直接對付妖怪。

這是個極擔風險的手術,註定要把達克爾醫生推向神經外科的是非之地。好幾個專家說他根本不該做這個手術,說只有讓凱利夫人死亡。不過,一般認為他無權選擇。選擇權在凱利夫人那裡。

達克爾醫生說:「手術一塌糊塗,也就是說病人手術中死亡的可能性佔三分之一。」

「我曾在心裡反覆考慮,並和其他專家斟酌商量。我也替病人想過。在手術會怎麼樣和不手術會怎麼樣之間權衡利弊,我相信應當做這個手術。」

凱利夫人的意見是:做。

現在,已做出決定。達克爾醫生切開凱利夫人頭皮,露出肉白色的骨頭。

半英寸長的鑽頭震顫聲在手術空裡嗡嗡作響,淹沒了有節奏的心肌監測器的怦怦聲。當達克爾醫生將2x4英寸見方的三角顱骨遞給手術助理護士時,已是上午9時。

如同橡膠似的軟而堅韌的腦膜切開後,露出灰色軟耷耷的前腦回。

「在那兒!」一名護士噓地一聲。「忙了半天就是為了找它。」

時針指向9時20分。

這時,達克爾醫生往後稍稍讓了讓。將戴橡皮手套的手高高舉起,避免汙染。趁其他人把顯微鏡推向熠熠閃動的大腦上方時,這位神經外科專家再次面對x光片沉思默想。

心臟跳動有力。1分鐘70次,1分鐘70次,1分鐘70次。

他衝著x光片說了一句:「今天夠我們瞧的了。」

達克爾醫生把臉貼到顯微鏡上。伸手要一件鑷子樣的通電儀器。助手靠近他,站在輔助目鏡前。

一臺電視錄像機記錄下達克爾醫生的手術情況。在房間另一頭亮著一臺彩電,將放大了許多的腦子圖象顯示出來。光滑的鑷子頭部漸漸進入畫面。

達克爾醫生的手術意圖是用微型彈簧夾卡住腫瘤底部。但首先必須在凱利夫人右眼上方切口放入鑷子,通過一段曲折的路線,最後才能達到深埋在下面的人腦動脈環。

路途遙遠。經過放大的頭腦有一間屋子那麼大。達克爾醫生的小巧圓頭儀器1毫米l毫米地往前跳動。

他的方案是從前腦——產生意識的地方和腦部一個象拇指那樣的凸出物——叫做顳顬葉的地方插入。

達克爾醫生小心翼翼地把這兩部分撥開,以形成通向縱深的道路。

時針指向上午9時36分。

灰色腦回滲出分泌液,在無影燈下閃動。顯微鏡中景象隨著心臟監測器的怦怦聲而上下抖動。

光滑的探頭輕輕地、輕輕地挑開小小的灰包腦回,擴成一個小通道,1毫米1毫米地進入閃光的腦回中去。

手術因遇到傷疤組織而受到影響。

每次妖怪引起腦溢血都留下疤痕,使組織發生粘連。達克爾醫生必須把它們再挑開。

這位神經外科醫生一邊手術,一邊說凱利夫人頭裡的妖怪是「AVM」,即動脈靜脈畸形。

他說,在正常人體中,動脈形成高壓將血液輸向肌肉或器官組織。讓活細胞吸收氧和養分之後,血液再流問壓力低的靜脈,再由靜脈送回心臟和肺部。

可是在凱利大人的後腦中,有一組動脈卻直接將血液送入靜脈,並不經過器官組織。多年來,這些不正常的結締組織承受不了血液的急速流動,便發生腫脹和破裂。這就形成傷疤組織。

現在是10時58分。

達克爾醫生開始順著大腦動脈環往深處的第2個腫瘤進發。手術難度更大了,因為腫瘤就長在動脈環後,緊靠著頭顱裡最敏感、最原始的組織結構——腦幹。腦幹具有生死攸關的作用,它控制呼吸和心跳。

手術越來越難,出血也越來越多。小儀器在凱利夫人頭腦中1毫米1毫米地開闢通路,危險性越來越大。一出血,小儀器立刻嗡嗡作響,血唧唧地被吸出。再插再探,血又流出。終於,儀器聲戛然而止。

「我什麼也看不清,」這位外科醫生說。他往下又按了按,又發現一個通道。

達克爾醫生精疲力竭。他抽出身,退到後面。他坐到凳子上,眼睛長時間怔怔地盯著前方。腦幹就在附近,就在附近。

「真是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醫生嘀咕著。

他身後的心臟監視器怦、怦,怦、怦響著。每分鐘70次,很穩定。空氣中一股臭氧和焦糊味。

時針指向上午11時5分。

醫生和妖怪的搏鬥

時針指在上午11時5分。

託馬斯·巴比·達克爾醫生臉貼在外科顯微鏡上,全神貫注地開闢埃德娜·凱利夫人腦中通路。

一臺電子儀器矗立在平靜的病人身旁。監視器燈光閃爍,示波器上波形頻頻跳動,數據不斷變化,揚聲器傳來一次次心跳。怦,怦,怦,1分鐘70次,很穩定。

雖然聲音調得很低,卻充滿整個手術室。

自從上午8時25分在病人右眼上方開顱以來,大學神經外科主治醫生已成功地找到並切除了兩個致命腫瘤中的一個。

現在正在尋找第2個腫瘤,達克爾醫生不時被這團灰色閃光組織弄得暈頭轉向。要知道自從1957年以來,妖怪躲藏在凱利夫人的頭腦裡定期引起出血和偏頭痛。在這個過程中,大腦組織的樣子已發生變化。

達克爾醫生停停想想,作出決定後又繼續幹下去。小心,再小心。每深入1毫米都充滿危險。

手術室門開了,神經外科副主治醫生麥可·薩克曼走進來。他和達克爾醫生簡單地交換一下意見,然後站到電視監視器前。

他沉思不語,注視看由於顯微鏡作用而變大的鑷子似的小儀器,它緩緩地順著悸動著的奶油色血管而行。

薩克曼醫生說,動脈血管瘤就象輪胎上即將導致爆裂的鼓包。

在無情的心跳壓力下,脆弱的動脈壁向外鼓出,最終破裂。那就意味著死亡。

他說動脈瘤的出現是因為妖怪——後腦動脈和靜脈發生大塊畸形。達克爾醫生最終希望切除或堵塞那塊畸形,但今天的目標只限於切掉它上面的兩個腫瘤。

除掉這兩個隨時危及病人生命的腫瘤,他以後就能向妖怪本身發起正面進攻。

徹底幹掉妖怪是以後的事。今天的目標是一前一後的兩個腫瘤。前面的那個已拿下,另一個還在下面,還得去找。

然而第2個最棘手。它搏動的位置很深,很危險,牢牢地長在大腦最敏感的部分,即腦幹上。

這個古老的循環塊,醫學上稱爬行綱腦,控制呼吸和心跳等基本功能。

「我把它叫做『指示燈」,薩克曼醫生說,「假使它熄滅了……就完了。」

達克爾醫生則有另一個說法,說它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小儀器又撥開一個通向第2個腫瘤的通道,電視屏幕上出現一片血紅色。

達克爾醫生反應迅速,用小儀器迅速夾住小動脈的斷頭。隨著茲茲的電烙聲,出血點癒合起來,手術停下,等著把這些紅色液體吸盡。

「不要緊,」達克爾醫生說。「出血並不多。但在一平方釐米的地方,兩盎司的血看上去就象該死的一泓湖水。」

湖水被抽乾,達克爾醫生繼續沿著動脈接近腦幹。他極輕極輕地撥開灰色圈狀物。視神經在下面露了露,又消失了。

手術更慢了。達克爾醫生一直在向腦子中心進發,有筷子那麼長的一段儀器伸進去了。這裡險象環生,因為這裡有許多血管,他們是指示燈的命脈。

心跳在繼續,怦,怦,怦,每分鐘70次。

在傷疤迷津中,達克爾醫生又一次迷失方向。它們使組織發生粘連,什麼也辨認不清。

薩克曼醫生湊到顯微鏡的助手目鏡上,想助他的頭兒一臂之力。他們以低低的聲音用專業詞彙在討論各種方案。一做出決定,光滑的探頭又沿著血管探開了。

阻礙醫生手術的傷疤組織證明:在凱利夫人的一生內,妖怪曾多次引起腦溢血。這個受傷的腦子對自1942年以來不斷折磨她的經常性頭痛提供了解釋。這種折磨使她痛不欲生。

又找到了通路,達克爾醫生繼續往那處推進。輕輕地,輕輕地,輕輕地如同一團脫脂藥棉在蠕動。灰色物體終於分開。

這位外科醫生目不轉睛地盯著靜脈血管,驚訝而又懊喪。壞了,上X光片的當了!

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妖怪。

從顯微鏡中看,妖怪離這兒很遠,在後腦上部。達克爾醫生得過些日子再直接與妖怪交鋒。不是現在,也不是在這兒。

但是情況很明顯,這些在X光片上沒有顯示出來卻存在於凱利夫人頭腦中的亂糟槽的靜脈血管,正是妖怪的觸鬚。

小儀器小心翼翼地想繞過他們。

怦,怦,怦…怦…怦……怦……怦……

「心跳減慢,」麻醉師煞是驚慌,發出警告。

象手指頭碰到火焰一樣,小儀器縮了回去。

……怦……怦……怦,怦,怦。

「恢復正常,」麻醉師說。

這些血管控制腦幹——指示燈——的供血量。

達克爾醫生換了一個方向,試圖繞過他們。

怦,怦,怦,怦……怦……

又縮了回去。

薩克曼醫生站在電視監視器前,雙手抱在胸前,眉頭緊蹙。「她受不了這樣的折騰,」麻醉師說。「會發生心律不齊並將導致……心力衰竭。」

達克爾醫生又換個方向,避開這個地方繼續探進去,稍撥一下再退回來。終於在長而悸動著的腦組織通道的盡頭,出現苦苦尋找的腫瘤。

怦,怦,怦,怦……怦……怦……

儀器退回。

「糟糕,」這位神經外科主治醫生說。「我快頂不住了,只能再堅持幾分鐘。」

時針指向12時29分。

由於不斷探查,看得出觸鬚周圍的組織已腫起。

小儀器再一次從不同方向朝前移動,又露出腫瘤。為了夠到它,達克爾醫生試圖將腫瘤夾塞進細細長長的通道,可是裝夾子的鉗子遮住了視線。

怦,怦,怦……怦……怦……。

鉗子抽出。

這次神經外科醫生不無抱怨。「我們已經碰到它了,我們知道它的位置。但是怎麼也夾不住它。我們離它這麼近,卻……」沮喪使他的聲音變得生硬起來。

達克爾醫生的另一個助手,一位住院醫生,一屁股坐在凳子上,眼睛直勾勾地瞪著前面,目光呆滯無神。

「麥可,消毒,」達克爾醫生對薩克曼醫生說,「你來做,我渾身直發僵。」

護士在一旁按摩達克爾醫生的肩膀,薩克曼沒法用夾子去夠那個瘤。

怦,怦,怦,怦…怦…怦……

夾子撤回。

「腫瘤就在那裡,」達克爾醫生又站到顯微鏡旁,說:「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就是夠不到它呢?我們試了有10次。」

12時53分,又一次接近。

又一次嘗試。

時間已是1時6分。

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怦……怦……怦,怦,怦……怦

怦……怦……怦……

麻醉師警覺地猛一抬頭,瞪著儀表上的數字。一個護士倒吸一口涼氣,呆若木雞。

「糟糕,糟糕,糟糕。」

達克爾醫生從顯微鏡前移開身子,戴著手套的手高舉在前面。整整有1分鐘,他緘默無語。

最後,他終於說:「醫學上有句格言,叫做如果無能為力,別幫倒忙。聽其自然吧。我們可能早就傷害她了。曾多次使她心跳過緩。」言詞之間流露出失敗、沮喪和忿怒的情緒。

達克爾醫生又來到X光片面前,瞅著後面那個瘤,即第2個瘤,也就是使他失敗的那個瘤。他細細看著X光片,想找出以前沒有看出的妖怪下降的觸鬚。他還是沒找出一點蛛絲馬跡。

監視器響著。怦,怦,怦,一分鐘70次。現在穩定了。

「大自然是母親,」一位住院醫生喊了一聲。

開始撤退。在薩克曼醫生指揮下,醫生們將顱骨裝回原處,縫合刀口。

一切匆匆結束。護士脫下達克爾醫生橡皮手套時,它啪地響了一下。

1時30分。

達克爾醫生獨自慢慢地踱過大廳,手裡拎著棕色紙袋。他坐到休息室桔黃色硬椅邊上,打開紙袋,掏出花生醬三明治。眼睛卻盯著對面牆。

手術室裡。麻醉醫生在測試凱利夫人對光的反映。位於刀口下的右眼瞳孔已擴散,對光束毫無反應。這是兇兆。

達克爾醫生講,如果凱利夫人甦醒過來,他還會繼續在今後手術,攻克妖怪。他將堵塞通向妖怪的所有動脈。甚至會把妖怪取出。他表情淡漠地說,那將是一個棘手的手術。

「此外還有個條件,那就是她這次手術後情況良好。」

如果她挺住,如果她活下來的話。如果。如果……

凱利夫人曾經說過,「死,我倒是不怕。我嚇得要死……實在疼得受不了,再也不願這樣活下去了。」

她的腦子疤痕累累。年輕一點的人或許能經受住這樣的手術,她卻不行。妖怪觸鬚已伸到腦幹前面,那裡的腦組織發生腫大,影響氧氣供給。

凱利夫人即將死去。

休息室裡,離達克爾醫生座位不遠的地方有座鐘,時針指向l時40分。

「以後怎麼辦,還很難說。6個星期以來,我們一直在想這次手術。但是,要知道,有些事情……隨便你怎麼看。我不知道……」

他把三明治、香蕉和小甜餅放在面前的桌子上,就象手術助理護士擺手術器械那樣,放得整整齊齊。

最後,他說,「三重傷害。」達克爾醫生眼睛盯著三明治就象盯著X光片一樣。「三重傷害」。

到1點43分,一切宣告結束。

達克爾醫生神情陰鬱地啃起三明治。

妖怪獲勝。

(原文為1979年《巴爾的摩太陽晚報》記者喬恩·富蘭克林的普利茲特稿寫作獲獎作品。)

點擊/回復以下關鍵詞 查 看往期內容

獄警|盲人大院太極村|蘋果代工廠消防隊長22年殺人逃犯自閉症鄭州尬舞蛐蛐江湖肖全鄉村毒品池子楊德武綠皮火車西單女孩長沙老偷最後一代火柴人地鐵探傷員視頻尋親緬甸老兵2|緬甸老兵1吉他少年家暴死刑犯村醫楊全鴻文藝專列聶母張煥枝程青松投海老人|高利貸地鐵故事大齡自閉症少年沉江雀聖少年託養 中心尖子生之死研修生陳滿李利娟法官遇刺留學生強制結紮男子沒有性慾的人劉金李春平生門節育環偷渡客賣槍小販種樹老人家庭施暴者愛滋男童空鼻症患者

相關焦點

  • 導師薦書 唐波校長——《科技想要什麼》
    「山東師範大學研究生」微信公眾平臺正式啟動「導師薦書」欄目。我們誠摯邀請了不同專業的導師,給予廣大研究生推薦值得閱讀的好書,豐富精神文明生活,期待在導師的引領下,我們暢遊知識的海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微信公眾平臺每周將推出一期「導師薦書」欄目,同學們請密切關注哦。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展示第一期——唐波校長推薦的書目。
  • 九州妖怪錄│ 獬豸
    薦,獸之所食草,從廌從草。古者神人以廌遺黃帝,黃帝曰:何食?何處?曰:食薦。夏處水澤,冬處松柏。 [東漢]楊孚《異物志》 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
  • 凱利聖誕受審,戈恩無懼法國調查
    日本檢方的關鍵證人本月結束了對日產汽車以及前高管凱利的指證。這位關鍵證人的證詞,描述了日產汽車一種非常規企業文化。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戈恩自己籤發自己的工資,而且公司高層懾於其威力,不敢對他提出質疑。但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的證詞顯示,凱利與所謂為戈恩隱瞞8000多萬美元延期薪酬計劃之間只有微弱的聯繫。對凱利的審判還在繼續進行。
  • 凱利公式在FOF/MOM子基金配置中的應用
    A 凱利公式的起源  凱利公式最初為AT&T貝爾實驗室物理學家約翰·拉裡·凱利根據同事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於長途電話線雜訊上的研究所建立。凱利說明香農的資訊理論要如何應用於一名擁有內線消息的賭徒在賭馬時的問題。賭徒希望決定最佳的賭金額,而他的內線消息不需完美,即可讓他擁有優勢。
  • 今日推文:家族留下的一個未開張的寵物店?妖怪幼兒園!
    今日推文,面對一群會說話,的小動物?這是寵物店?《妖怪幼兒園》沙緹倉夏失業第二天,就被爺爺一通電話緊急叫回家。到家第一天爺爺就哭著說他要渡劫飛升了,於是一臉懵逼的阿提夏接手了爺爺留下來的「遺產」——一家在他印象中從來沒有開張過的寵物店。
  • 別去賭場了,你永遠贏不了「凱利公式」
    導言:1956年,科學家 John Kelly 發表了篇論文,論文中包括了後來被廣泛流傳的「凱利公式」,很快「凱利公式」就被了解博弈論的人應用到了賭博和投資資金管理上去,其中就有用電腦輔助做量化投資的先驅Ed Thorp。Ed Thorp 把利用電腦進行量化投資的模式應用到了金融市場上,他成立了一個對衝基金,在28年裡的平均回報率是每年20%。
  • 足彩入門教程之凱利方差:簡單計算 理性直觀
    通過這樣的資料分析方法得出的指數就是凱利方差指數。因此,凱利方差指數所代表的真正含義是∶「當數值越趨向零的時候,群體(莊家)在該項目上觀點越趨向一致。計算凱利方差首先就得先知道凱利值,某一家賠率公司的凱利值就是由以下公式算出的,所以凱利方差的算法就和數學上的方差算法完全一致,就是用多家公司的數據求出一個平均值之後相減再平方,得到的數值就是一家公司在一個結果上的凱利方差,相關公式如下:某公司某結果(主隊勝or平or負)的凱利值=該結果賠率*該結果的投注比例某公司某結果的凱利方差
  • 凱利公式啟示:贏得勝利的唯一法則是「不賭」
    賭徒永遠不明白,與自己對賭的不是運氣,也不是莊家,他們是在與狄利克雷、伯努利、高斯、納什、凱利這樣的大師對決數學,贏的勝率能有多大?3賭場大BOSS凱利公式:先告訴你怎麼下注凱利公式在高級賭徒的世界裡大名鼎鼎,那什麼是凱利公式,我們先看一個例子:有一個簡單2賠1的賭局,扔硬幣下注,硬幣為正面則得2元,如果為反面則輸掉1元,你的總資產為
  • 前日產高管凱利:在戈恩缺席的情況下 我將證明自己的清白
    63歲的凱利在接受《共同社》採訪時說,他對戈恩「並不失望」,但希望這位前董事長能成為證人。戈恩棄保潛逃,於2019年底逃往黎巴嫩。凱利在審判前一周在東京說,「我在日本沒有違反任何法律。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應該在日產解決。
  • 強烈推薦主角不是人類文《千萬不要和妖怪做朋友》《被怪獸飼養》
    2.千萬不要和妖怪做朋友 作者:城南花開短評:本文基於妖怪人類共生的大背景,講訴了一個害怕妖怪的人類小姑娘被爸爸誤送進妖怪幼崽園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三歲半的人類胖崽趙兮兮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在原本的幼兒園被其他孩子欺負,誤打誤撞送入更兇殘的妖怪幼崽園後,她和流浪小老虎做了朋友,歷經挫折磨難,尋找到了友情、自我、勇敢,終於突破自身,成長為一個勇敢有擔當的少女
  • 用上傳說中必贏的「凱利公式」,為什麼仍然可能傾家蕩產?原創
    「我舅舅是經濟學教授,他用凱利公式研究了一套必贏的方法,我用他的方法已經賺了一套房了。」「奧數團隊」如果不是破綻,就是騙子的篩選機制但凡留個心眼,去查一查這個「凱利公式」……就中計了,因為你不但發現這個凱利公式是真實存在的,而且還會發現它的確是有關賭博和投資的一個利益最大化策略。於是,這麼一個「凱利公式」就成了讓受害者上當的臨門一腳。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1 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
    B7 認知學派C1 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凱利將人視為科學家,他對人性的看法為:1.把人看成是朝向未來的。2.人對環境有主動形成表徵的能力,而不只是被動的反應。3.人既是自由的,又是被決定的。
  • 「妖怪文」蛇妖×狐狸精,一百多年後兩個老傻P對臉懵逼,巨傻雕!
    大家好,好久不見,我是小鯨魚,歡迎來到純愛文的世界,哈哈哈~新鮮出爐的文章喲,快來看哦~【妖怪文】蛇妖×狐狸精,一百多年後倆老傻P對臉懵逼,巨傻雕!《兩個老妖怪》簡介:兩個妖怪在凡間相遇並相愛,都以為對方是凡人,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都一直用法術假裝變老,等著給對方送終。結果兩百年過去了兩個老妖怪都還精神奕奕地活著,尷了個大尬,短評: 蛇妖×狐狸精 傅望之X謝長安,一百多年後兩個老傻P對臉懵逼,只想知道為什麼區區人類命這麼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巨傻雕!!!
  • 畫師大手百種風格繪出不一樣的「天朝妖怪圖鑑」
    二次元圈子的小夥伴們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最近一個新的話題「天朝妖怪圖鑑」正在圈中瘋傳,粉絲眾多的畫師大手們在畫,剛入門的新人小透明也在畫,有彩繪有素描,有寫實派也有萌系Q版,近百種不同風格的美圖連綴成了一篇獨特的「天朝妖怪圖鑑」。
  • 別去賭場了,你永遠贏不了「凱利公式」——賭場和投資圈最著名的...
    賭徒能夠依靠的是祖宗保佑,而賭場後面的大佬是高斯、凱利、伯努利這樣的大神。你怎麼可能贏得了莊家?普通賭徒看似無解,但凱利公式告訴你答案是25%!  讓我們來看看凱利公式的廬山真面目:    凱利看了新聞之後,他想到這個如何使具備一定內幕消息但是同時有一部分雜音的賭徒最大化長期獲益的問題,可以使用他們實驗室關於諮詢學和噪音傳遞研究的公式來解決。於是,他以一個賽馬的模型,推出了凱利公式的雛形。  凱利的理論是這樣的,對於有一定內幕消息的賽馬人來說,第一個自然的想法當然是放入全部的資金,但是這樣就會造成萬一輸掉血本無歸的慘境。
  • 自愈之路:開創癌症免疫療法的科學家們 | 薦書
    自愈之路:開創癌症免疫療法的科學家們 | 薦書 2020-10-11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薦骨沒有回應怎麼辦?丨淺談薦骨權威
    薦骨權威是人類圖內在權威中比較常見一個。人類圖中第一大內在權威是情緒權威。第二個就是薦骨權威。一個情緒中心是空白的建設者或顯化建設者,他的內在權威,一定是薦骨權威。就是要通過聽取薦骨的回應來做決策。薦骨是人背後尾椎骨從下往上數的第二個骨節,從人體前面看,就是大致丹田的位置。薦骨回應是建設者的獨有的決策回應機制。根據人類圖的理論,當你向一個建設者提出一個閉環式的問題,比如說「你想出去吃飯嗎?」「你想今天晚上去看電影嗎?」
  • 5本先婚後愛文,親愛的陸太太,你可知我心所愛,只是清淺只是你
    今日推薦:5本先婚後愛文,親愛的陸太太,你可知我心所愛,只是清淺只是你TOP1:《嫁給陸先生》 作者:千裡清泓文案:先婚後愛文,她問他,「陸先生,你願意娶我嗎?」「娶你可以,但你要想好了,我不會愛你。」可是說好的不會愛呢?
  • 日本動漫中都有哪些傳統的妖怪,為何日本的妖怪感覺都很幸福?
    說到妖怪,我相信大家想到的一定是張牙舞爪的妖怪,但是在日本的動漫中卻有《夏目友人帳》裡面二級中級這樣的逗比妖怪,也有《犬夜叉》中害人的妖怪,也有《勿忘蛛》裡面這樣的蘿莉蒙太妖怪。那麼在日本的動漫中都有哪些傳統的妖怪呢?
  • 人類圖問題 薦骨沒有回應怎麼辦?-淺談薦骨權威
    今天回答大家經常提出的一個問題薦骨沒有回應怎麼辦?薦骨權威是人類圖內在權威中比較常見一個。人類圖中第一大內在權威是情緒權威。第二個就是薦骨權威。一個情緒中心是空白的生產者或顯示生產者,他的內在權威,一定是薦骨權威。就是要通過聽取薦骨的回應來做決策。薦骨是人背後尾椎骨從下往上數的第二個骨節,從人體前面看,就是大致丹田的位置。薦骨回應是人類圖中生產者的獨有的決策回應機制。